兒女真心孝順,老人還需要存錢嗎?這2位老人的回答很真實!

2020-12-24 兩性情感說涵

養老一直是我們終將面對的問題,其中不少的老人在年老之後,總是愛存一筆錢,一是為了給自己生活有點保障,二是也讓自己生活過得好點,起碼不必再張口給子女要錢,分擔一下壓力,那麼這種做法確實是對的,畢竟現在人老了之後,永遠不知道子女會你會是怎麼樣的,孝順還好,但如果遇見不孝的白眼狼,再不存點錢那可真是後悔終生啊!可也有一部分老人,她們到了晚年依然是過得很幸福,子女繞膝,享受著天倫之樂,那對於他們來說,還需要存錢嗎?兩位老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位老人說,我今年已經65歲了,老伴去世之後,兒子就把我接過來住了,一是方便我照顧孫子,二是又擔心我一個人在家發生點什麼事,所以,現在就是我和我兒子兒媳孫子生活在一起,我兒子啊,對我是挺好的,看我每天照顧孩子不容易,一個月都會給我貼補點錢,方便我生活,現在我生活的確實很幸福,手裡也有點錢,但你要問我,老人應不應該存錢,我覺得還是應該要的,就像前段時間發生的事一樣,兒子單位裁員,就把他裁了出去,兒媳的工資也不夠生活的,於是我的存款就派上了用場,在那幾個月生活拮据的時候,我就把自己的錢貼補點生活,兒子挺感激的,一找到工作就把那些錢還給我了,所以啊,老人老了還是有點錢的好,起碼必要的時候還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後就是第二位老人說,肯定是要存錢的,記得前兩年我老伴生病住院了,幸虧是我有點存款,要不然還真是過不去,兒子的工資每個月也只有那麼多,雖說對我是挺好挺孝順的,但是他們家的情況我也是知道的,生病也不能貼補得太多,畢竟家裡還有個孩子得上學,所以,一個月也就給我一千多塊錢,但那也不夠醫院裡花的啊,所以我這存了好幾年的存款就拿了出來,一氣就把費用全付清了。所以老人還是有點錢好,起碼有保障。

那聽了這兩位老人說的,我相信屏幕前的你還是有很多啟發的,人老了之後,架不住生病的發生,一旦是身體不好了,或者是子女急需用錢的時候,你能拿出來錢也算是有底氣的,所以為了避免未來很多意外的到來,手裡還是有點錢的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有別的情感問題歡迎與我留言哦,那我們就下期再見吧!

相關焦點

  • 子女孝順的老人還需要存錢嗎?2位70歲老人說出實情
    導語如果到了晚年,手裡沒有錢,那我肯定會活得苦不堪言,因為老年人到了晚年之後花錢的地方特別多,如果沒有存錢的話,那麼怎麼可能過上好的生活呢,要是問子女拿,子女肯定會嫌棄,所以手裡有錢真的很重要。但是,有的老人覺得,如果子女孝順就沒有必要存錢了,因為子女會給他們花,但真的是這樣嗎?
  • 兒女們做好這4點,才算是真正的孝順老人,70老人說的話很有道理
    人生在世,正常情況下,都有衰老的那麼一天,那麼我相信天下所有的老人在老了以後,都希望自己有兒女贍養,說白了就是希望兒女真正的能夠孝順老人,這是人之常情。常言道:「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這句話說得也並無什麼不妥之處,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的子女在對待老人的問題上面,也真正地做到了就是給老人供吃供喝給錢花等。按照我們正常人的理解和想法,兒女這樣做不是挺好的嘛,說明兒女對待老人很孝順,老人應該很高興才對啊?但是在我們很多老人看來,兒女即便是做到了這些,他們也很難受,並沒有絲毫的幸福感。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兒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50多歲就是老頭了嗎?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應當還處於壯年,直到60歲甚至65歲,才逐漸步入老年,僅從年齡來算,祝翁還遠遠稱不上翁,但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等原因,人均壽命都較短,蒲松齡所處的清朝,平均壽命只有30來歲,50歲稱翁是完全夠格了。
  • 有種「假孝順」正在蔓延,老人有苦說不出,子女們還未察覺
    人口逐漸老齡化,養老矛盾也是日漸凸顯,倘若是單純是子女不孝順,老人可能還會另謀出路。可是有些子女以為自己很孝順,殊不知有時候這種孝順是「假孝順」,父母偷偷流淚孩子都不知道。1.老年人睡眠本來就少,這下子睡眠質量也更差了。平時小兩口上班,家裡的家務都是老人做,一個帶孩子,一個洗衣服做飯打掃衛生。早上還需要起早去買菜,有時候因為口味問題還會和子女起爭執。一些剩菜和醃製的菜,老兩口捨不得扔,兒媳婦卻說有異味,不乾淨,不讓老人吃。其實他們也知道兒媳婦是一片好心,可是生活習慣太難磨合,兩人也很委屈。
  • 晚年喪偶,有錢不給子女會晚景悽涼嗎?3位老人的話值得大家警醒
    天底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兒女們深陷困境時,他們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貼補兒女,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一群這樣的個體,他們晚年喪偶,身邊就只有子女,那如果他們不把自己的退休金和存款拿出來貼補兒女,那他們的晚年就會老無所依嗎?以下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同齡的老人警醒。
  • 晚年過得悽涼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怪不得兒女不孝順
    在年輕氣盛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世界都是自己的,但是到了晚年之後,又會因為自己的無力產生一種空虛感,如果這時還無人相伴,那麼該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 在緊張的工作狀態下,老去的父母也就經常得不到照顧,這就是社會的一個現狀。中國現在空巢老人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和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在這些空巢老人中也有一些人並不是家人子女沒空照顧才成為空巢老人的。這些晚年過得悽慘的老人多半有這三個特徵,還真怨不上兒女不孝順。
  • 被忽略的「偽孝順」,解開面具又是怎麼樣呢?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
    原創/貓說隨著父母慢慢老去,子女多的家庭在養老的問題上的矛盾也逐漸展示出來,有些子女還以為自己真的很孝順,殊不知已經掉進自己編造的「偽孝順」裡,解開面具後,老人和子女同時沉默了。有時候還因為飯菜不合口跟兒子發生爭執,有些剩菜老人覺得倒了浪費,想留下來,兒媳婦卻覺得會有細菌和異味,也會引起爭執。雖然老兩口知道兒媳是好心,但因為生活習慣,李大爺和兒子兒媳沒少發生爭執。
  • 七旬老人坦言:做到這5件事,老了誰都靠得住
    經常聽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發出感嘆:人老了,誰都靠不住,靠兒女,兒女忙,靠老伴,老伴走在前頭,病了躺在床上,有時連自己都靠不住。那麼,人老了,真的誰都靠不住嗎?一位七旬老人坦言:做到這5件時,老了誰都靠得住。
  • 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財產該如何分配?聽聽三位老人的說辭,很現實
    他表示父母給姐姐買了別墅,那必須給他也買,不然就是不公平,甚至還提出要把按市場價平分父母送給姐姐的房子。而鄰居大姐表示父母除了給自己買這個房,前後給弟弟也買了好幾所房產,甚至弟弟婚後這幾年隔三差五就換車也都是找父母要的錢。所以對弟弟這樣的要求她是堅決不同意的。就這樣,姐弟倆現在有了矛盾。而今天我們要談論的話題就是那些兒女雙全的家庭,父母的財產該如何分配?
  • 晚年不被子女孝順的老人,都有這3個特點,孤獨終老怨不了別人
    看到別人病床旁邊,閨女兒子守著,甚至連孫子孫女都來了,可是自己在病床旁邊,一片冷冷清清,即便是兒女們來了,也並沒有說什麼話表示表示。甚至連出院的時候,都是老人自己一個人打車回的家,這可讓劉老太太徹底寒了心。逢人便是哭訴:「真的是生了三個不孝兒女呀,你說我這都摔倒住院了,他們卻無動於衷。
  • 老人最大的悲哀是把所有積蓄都給了兒女,你認同這句話嗎?
    而中國的父母無疑又是其中最無私、最偉大的,他們為了兒女操勞一生、無怨無悔,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儘量讓兒女過得更好,可以說,父母為了兒女可以犧牲一切。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特例,父母雖然為兒女付出很多,可是當父母老了,沒有收入來源,需要子女贍養的時候,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 不願意幫兒女帶孩子的老人,如今真的幸福嗎?這個結局讓人深思
    不幫子女帶娃,晚年多會這三個結局1)兒女不養從道德上看兒女贍養老人是應盡的義務一對年輕人要面臨四位老人的贍養,以及一個孩子的撫養,如果老人沒有對子女進行過幫襯,難免兒媳心中會有怨恨。到了晚年不會照顧,只能讓兒子出錢出力,分身乏術。
  • 「活該沒人孝順你」,有這3個特徵的老人,晚年大多不被子女孝順
    老人到了晚年時期,最希望的就是子女孝順,這樣他們晚年也能夠有所依靠。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了晚年都能夠有子女孝順。而實際上這並不能夠完全怪孩子,子女不孝順可能和老人年輕時的對待他們的方式脫不開關係。
  • 75歲老人坦言:人到晚年,有錢與沒錢的區別太大,趁早多存錢吧
    人到晚年,手裡沒有些積蓄,在需要花錢的時候,伸手跟子女要錢的滋味太難受了,那份酸楚只有經歷過得人才能夠懂得。雖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可到了老年,如果沒錢,那是萬萬不能的。雖然大家覺得談錢傷感情,談錢太俗氣,可不談錢卻又傷心,尤其是老人需要花錢時,有多少子女因給父母拿錢彼此傷害的呢?
  • 86歲老人牛棚自殺,葬禮上兒女勁歌豔舞,《喜喪》在「喜」什麼?
    於是兒女們你一言我一語,「娘,你還是去吧,在家誰伺候你啊」、「你還記得瘋子大娘嗎?自己死在家裡,過了好幾天才被發現,滿身都是蛆」、「敬老院定金也交了表也填了,娘,你就看著辦吧」......老人沉默了,深深嘆了一口氣,只能默許了。
  • 92歲老人超市偷東西被抓,民警送回家後說了一句話,老人急哭了
    民警說:這是她不對,90多歲的爹不該照顧的嗎?老人只是說:(我的)兩個銀行存摺都拿去了,都在她身邊,沒有鈔票,要錢又特別困難,我這裡沒有鈔票……老人說不下去,哭了起來,拿出手帕擦起眼淚。
  • 為何很多婆婆不願真心待兒媳,真是老人難相處?三位老人說了實情
    前幾天等公交,聽到幾位老太太聊天,內容無非是家長裡短,其中有位老太太提到自家兒媳婦,各種誇讚。其他老太太就表示,那是你命好,遇到了好兒媳婦,我們家那對她再好,人家都不領情……後來上公交的時候還聽到有老太太在說自己現在已經對兒媳婦寒心了,對誰好都不會對她好…… 不得不說,提到婆媳關係,真的是家家有家家的故事。
  • 聽聽這3位老人怎麼說
    有些老人覺得自己在百年之後,財產都是要留給兒女,所以有多少積蓄告知兒女也無妨,但有些老人卻覺得,如果告知兒女自己的積蓄,就會使他們失去生活的動力,最終滋生啃老的心理,婆說婆有理,那對於我們來說,到底要不要把積蓄告訴子女呢?接下來讓我們聽聽這三位老人的心裡話。
  • 帶孫子和不帶孫子的老人,到底有啥區別?三位老人給出了答案
    那麼對於老人來說,帶孫子和不帶孫子,晚年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為此清水採訪了三位老人,聽聽他們怎麼說。當事人:丁奶奶 65歲 孫女是我的小棉襖丁奶奶是我們一個村上的,她養大了2個兒子2個女兒,然而她的兒女對她真心不算孝順。丁奶奶的大兒子,腿有點殘疾,掙錢能力也很一般,找對象的時候很艱難。後來還是30多歲的時候,別人才給他介紹了一個寡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