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錯誤越描越黑,反而不如坦誠地承認。
抗日劇橫行了一陣子,港臺TVB導演們撈了一波撤了。而國內主創竟然也跟著瞎起鬨。
TVB擅長量產劇集,第一部抗日奇俠火了之後,都開始跟風量產。結果,導致了國產雷劇、神劇地出現。
開始讓人哭笑不得,最後讓人咬牙切齒。
雷霆戰將打著亮劍3的旗號,走上了一條粉飾艱苦抗日的道路。儘管沒有出現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卻也在細節上,暴露了其亦步亦趨的創作風格。
筆者看了幾集,不得說,果然噁心!
是的,前幾年有些戴墨鏡、穿皮衣、騎摩託車的抗日精英,但時隔多年,這種荒唐事還在上演。
我們艱苦卓絕的先輩們,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裡過上了好日子。住上了大別墅,吃上了午餐肉,喝上了咖啡,抽起了雪茄……
都是知恥而後勇,不忘國難。但這麼拍出來的劇集,讓孩子們怎麼想?
哦,原來,我們抗日也不那麼艱苦。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劇比起相聲、詩歌,應該更有教育意義吧?而這種荒唐的教育下,那些含著血和淚走過來的先輩們,豈不是白死了?
他們很多人如果泉下有知,肯定會問一句:什麼是咖啡?
當然,雷霆戰將下播之後,主創方強行解釋了一波。說什麼開拍之前,進行過大量史料考察。但說來說去,反而讓輿論更加憤怒。
第一,抽雪茄喝咖啡的問題。
劇組這樣回應:抽雪茄喝咖啡,在民國時期很流行。
筆者考證了史料,發現的確是這麼回事。民國時期的菸捲行業的確非常流行,國產煙廠和進口貨都不稀罕。
民國時期,雪茄菸的確在國內很流行。但真正的雪茄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前線官兵根本不可能得到配給。只有後方高級將領可能會享受到,但也是極少數。
而且,劇組根本沒解釋喝咖啡的問題。可能他們也知道,這事沒辦法自圓其說。供給前線的物資中如果能出現咖啡,那麼說明軍費充足,國軍在淞滬會戰的時候,也不會輸得那麼慘。
第二個問題,女衛生員的裙裝問題。
這個解釋又是張冠李戴。
劇組只解釋了國軍穿過裙裝,但八路軍的女衛生員,從始至終都沒有穿過什麼裙子。那段時期,八
路軍的制式軍裝非常統一,絕不可能支持裙裝。
連裙子都穿不上,那麼高跟鞋和絲襪呢?
高跟鞋暫且不論,絲襪這種東西,隨便找的資料都能查到,即便是在民國時期,能穿絲襪的女士都出自上流社會。
這總不能說,上流社會的女性都參加八路軍了吧?
反觀原版亮劍,為什麼能爆火?為什麼能讓觀眾一致好評?
因為我們的戰士不乾淨、不漂亮,也沒有超級英雄的能力。不可能人手一把機關槍,在敵陣中橫衝直撞。
身上有泥汙、汙血、一個個髒兮兮的像乞丐,這並不可恥。反而是榮耀的象徵,是無畏艱難且忠實歷史的體現。
八年抗戰,我們的先烈哪裡有那麼容易呢?
為什麼就不能再影視劇中還他們一個真實的形象?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死得其所?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屍山血海中保持沉默?
非得一個個光鮮亮麗,非得一個個英勇無比,非得一個個高聲吶喊,慷慨激昂?
不管別人怎麼想,筆者認為我的先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們面對死亡也會恐懼,也會麻木,堅持不懈這種精神內核,只能從犧牲中得到體現。
視死如歸的例子不能被無止境地誇大,空洞和膚淺也不能被無休止的發揚。
離筆者最近的例子,筆者的親姨夫,是一位上過越戰前線的老兵,扛著迫擊炮在雨林中拼過命。據他回憶,戰爭遠沒有電視劇中那麼美好,其殘酷程度遠不是和平年代能想像的。
戰爭結束後,姨夫退伍,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可能,我再也不想上戰場了。
他怕死嗎?當然怕。但他跟著戰友們打完了那場戰爭。這種過程已經完成,他們的無畏被歷史所見證,如今已經是和平年代,為什麼就不能允許我們的戰士們有個人的情緒?難道懦弱就不是戰士的該有的情緒?
謳歌是必須的,因為主旋律需要。但一味的粉飾,只能讓觀眾感到噁心,反感,乃至憤怒。
畢竟,誰賺錢都不容易,誰也不是傻子。支持國產的前提,必須是配得上貨真價值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