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潛一 / 文
Doul nib deul deul renx xot, Jongt zaljongt xot jongt end denb. Mil leb bid gheul mil ub lut, Mis del deb ndut mexghunb nib. 這幾句歌詞的大意是「身在高坡眼在瞟,遊山玩水看天地。好景水長又山高,山中百草有靈氣。」
這是黔東北苗歌「恩部恩噸」(end bul end denb,即「觀山賞水」)的開頭幾句,在以前,當地苗寨裡的男女老少人人會唱。
從歌詞的字面上看,是讚美大好河山,景色秀麗無限,草木爭榮,山中萬物靈氣升騰。
往思想內涵去探索,深遠無邊,其精髓凝聚在歌句mis del deb ndut mex ghunb nib(山中百草有靈氣),在字面就體現了苗族「萬物有靈」的原始認知。山中百草,涵蓋了草木水土,它們各有所長,各持所弊,各種動植物雖然各有妨害人類生存或做事的地方,但是它們又各有利於人類生存或做事的時候。因此,古苗人把山中百草對人不利的一面熟記於心,謹慎對待,突出關注育養人類的恩惠一面統統賦以認同、讚美,表示感恩和敬重。
這就是一種善於觀察、學習並且向善聯繫、感悟和運用的智慧思考。
比如,許多毒草毒物在通常情況下對人體是有害的,但是在用於藥物的時候就成了絕頂好藥;許多帶刺的樹木或藤條在通常情況下是阻礙人們行動做事的,但是在需要圍攔田坎地邊的時候就用它來阻隔田地內外,保護莊稼免受牲畜的糟蹋;大樹是苗寨裡的主要建設材料,但是有時候也要威脅到人們的安全,等等……。由此看來,要讓一件物品發揮出向善的作用,關鍵在於人們是否善於使用它,要把它往好的方向使用,首先就得了解它的利弊之處,了解物品或事物的特性,必須以虛心學習的態度去聆聽、觀察,才能得出相對準確的結果,然後才能實事求是地加以聯繫領悟,朝著有益的方向運用。
的確,古苗人因為具備了虛心的學習心態,所以善於觀察,善於聯繫感悟,所以在歷史上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相對善於創造。比如稻作、曆法、苗醫苗藥、冶煉、建築、繪製等等豐富的原始成就,足可透視苗族文化思想強大的創造力基因,這與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息息相關。
那麼,古苗人的學習心態在日常處事時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至今,苗族文化思想還沒有著書立說的先例,古苗人沒有專門的教堂卻到處都是學習的氣氛,沒有形式上的師生關係卻每天都在教育和學習、鍛鍊,沒有教科書卻到處都是學習的題材,沒有畢業證卻每天都在考試,精英者沒有紙面頭銜,全憑眾人發自內心最真誠的認可而追從為學習的榜樣。
他們把別人的優點當作正面教材。看見別人的成功或優秀的表現,羨慕之餘,他們會留意在心,暗中盡力去學習,同時以此為例提示身邊的親人參加學習。
他們把別人的缺點當作反面教材。看見別人失敗或卑劣的表現,他們會暗中借鑑吸取別人失敗的教訓,或者對那些卑劣表現的厭惡之餘,注意檢查自身儘量不要有類似的表現。因為他們明白,如果自己也有類似的表現,同樣招致大部分人們的厭惡(當然,臭味相投或陰險目的者除外)。
所以,古苗人認為,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教材,都同樣具備有利於提高自我的地方,只是那些紛雜的「教材」分有正面和反面的區別,具體驅弊求利的分寸把握在於個人的吸收和領悟。
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是怎麼成就的呢?
在古苗人當中,最具有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的人會成為地方德高望重者或創造者,他們自然地成為眾人學習的榜樣和追隨的標杆。
他們具有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的根源,就在於深知一個人不可能精通天下所有的事物,並且深信mis del deb ndut mex ghunb nib(山中百草有靈氣)。所以他們不會不可一世地把自己當成一根蔥,不會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不會認為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就是世上不存在的事物;他們認為自己對一件事物不了解很正常,所以不會為此感覺可恥,而是虛心去求知;他們認為一知半解甚至不懂裝懂全憑估計瞎嚷嚷是可恥的,是在出自己的醜;他們看見別人優越的時候,不會由於嫉妒而引發攻擊意向,他們會由於羨慕而激勵自己去學習別人的優點;他們發現別人的缺點或不足的時候,不會由於幸災樂禍而急於去挖苦別人,而是暗中從別人的不足當中尋找鞭策自己的素材;他們發現別人的所作所為不符合自己的觀點或角度的時候,不會以為抓到別人的弱點了就迫不及待去攻擊別人(因為別人自有側重點,也許有不足,但沒有錯誤),而是從別人的角度去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在需要探討的時候,他們不會以自己的觀點去強扭別人(其實自己的觀點還不一定正確或準確),而是以尊重對方的態度去虛心交流以互相儘量詳細了解事物的來龍去脈,以求取得統一或者接近統一的見解。所以,他們避免了許多低級的笑話和與別人之間的衝突,在無意之中無形地塑造了個人的高大形象。
他們早已印證了現代人的一句話: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他們不會為了顯示自己無所不知而招致自己丟自己的臉。
那麼,現代人們是否傳承了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呢?
這個提問的答案,不能由誰誰一個人說了算,還是由大家來觀察之後再找出結論吧。
如果大家看見的現代人修為是上述古苗人學習心態的現象,就證明現代人傳承古人的優良品質承襲得很好。這是可喜可賀的。
如果大家看見的是許多人以自己的所作所為、觀點、角度為完美無瑕的準則,或者以一些偏激的所謂「原則」去綁架別人的言行,或者以一些自相矛盾的要求去要求別人,卻又從來不用要求別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那麼,就證明這些人已經失去了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已經不及古苗人了。這是可悲的。
如果大家看見的是失去了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的現象,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一種沒有教養的亂象了。
亂象的表現,就是即虛心學習又富於強烈責任感去認真探索的人太少,自高自大、不懂裝懂甚至胡亂瞎扯的人太多,心理空虛、情緒膨脹的人不少,所以欠缺互相尊重的耐心探討,卻頻見以自己的認知為出發點的攻擊意向,甚至僅僅為了發洩情緒的惡意攻擊。
在現階段如何繼承和發揚古苗人優良的學習心態呢?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成就於長期的不斷提示結合身體力行的同步磨練,故此形成他們身上的一種思維屬性。對於天才以外的大眾人們來說,若要真正達到古苗人虛心、辯證的學習心態的優秀水平,最好遵循類似於古苗人成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