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前有神農嘗百草,後有時珍著本草,醫聖李時珍和本草綱目的故事
史說導語:李時珍是我國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他經過27年之久的艱苦奮鬥,對各類醫藥進行了全方位的嘗試和理解,才最終寫出了《本草綱目》一書,《本草綱目》全書一共記載藥物1518種,在前人的豐富經驗上,又增添了眾多藥材種類,為中國的醫藥學習創造了巨大的知識寶藏,它總結了16世紀以前我國在中醫醫學方面的豐富經驗,同時推動了後續醫學發展和藥物理解,為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本草綱目》的歷史意義
為什麼說《本草綱目》是一本世界醫藥歷史上的偉大作品呢,是因為它不僅僅推動了我們國家的醫藥學習發展,還被世界各國所學習,被爭先翻譯為日文,英文,德文,俄文等等語言,在世界範圍內均有發售,出版。英國的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曾經閱讀過《本草綱目》,並對它讚美有加,並且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而李時珍從他34時著手進行《本草綱目》的創作,完成該書時已是61歲,他的半生心血都花在了這本著作上面,為了撰寫完成,李時珍仔細閱讀了眾多書籍,前前後後修改了數次,走訪嘗試了很多,他的用心良苦,堅韌不拔,還有進步的思想,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二,為了蘄蛇以身犯險
在創作的過程中,李時珍聽說在他的家鄉蘄州有一種毒蛇名為蘄蛇,是珍貴的藥材種類。為了查明蘄蛇的具體用處,以及他的模樣習性,李時珍決心前往蘄蛇的所在地龍峰山一看究竟。但是龍峰山地勢非常險峻,在當地捕蛇人的帶領下,冒著生命危險,終於見到了蘄蛇,蘄蛇通身黑底白花,喜歡食用一種綠色的圓夜藤蔓,那便是石南藤,通過言傳身教的剖析和學習,並親自抓捕,煉藥,蘄蛇的形態,產地,習性,還有所包含的所有醫藥價值,都被李時珍一一看透,並將其載入書籍,糾正了很多前人對蘄蛇的錯誤看法。
三,李時珍和穿山甲
最開始的人們,對於穿山甲的醫藥使用,只是存在於傳言,可是從來沒有得到驗證。為了充分了解到穿山甲的具體習性,李時珍親自前往山中捕捉穿山甲,通過仔細的解剖分析,他發現穿山甲的腸胃裡面密密麻麻布滿了螞蟻,於是穿山甲食用螞蟻的事實才得以公布於眾,李時珍帶著心中的疑惑,決定再次前往穿山甲的住處,最後在親眼看到穿山甲進食螞蟻之後才將它們的這個習性記載進書中,可以看出李時珍對於所有醫藥情況的真實性持有嚴謹苛求的態度,作為醫者而言,晚輩屬實欽佩。
四,格物致知,明察秋毫
這世間萬物的形形色色,只靠李時珍一人,終究是無法探究仔細的,但是秉著對醫學方面的嚴謹態度,李時珍實事求是,對於自己可以尋查到的事物,必須毫無保留,事無巨細,對於那些自己觸及不到的地方,便將其記載進書中,表明它們的不確定性,讓後人幫忙追尋。
小編提醒:李時珍花了27年的時間,整個家庭都為了《本草綱目》一書而奔波許久,這部著作才得以問世,這其中的辛勞自然是常人無法理解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只有將他們的精神謹記於心,把這些知識付諸於實踐,前輩們的辛苦付出,就由我們這些晚輩將其發揚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