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2020-12-24 品詩賞詞

盛唐詩人王維喜歡抒寫山水田園詩篇,他的思想有積極上進的一面,所以其山水田園詩注重描寫景物之美,在淡泊自然中寓有活力。但詩人又感覺仕途受阻、才不經用,也在詩行中流露出厭倦紅塵、淡泊名利的思想。下面介紹的是王維隱居山中,這首五律情趣盎然,最後10字不遜於王勃的名句。

山居即事

唐代: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

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詩的大意是:暮色蒼茫,詩人寂寞地掩上籬門,默默地望著斜暉。松樹周圍,遍布著仙鶴棲息的巢宿;來柴門拜訪的客人,卻冷落疏稀。嫩竹的節上,添上了一層新粉;即將枯萎的荷花,落下片片紅衣。渡口邊亮起了星星點點的漁火,那是採菱人從各處蕩舟歸來。

王維的寫景詩大多篇幅短小,音節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這首詩就反映了這種心情,既有閒情逸緻,也有一定的消極思想。

王維獨自隱居山中,當然會感到有些寂寞。一方面,為了打發時間,他每天讀書寫作、繪畫彈琴,生活過得還算比較充實;但另一方面,王維喜歡靜謐的環境,不願被塵俗幹擾,總覺得心靈沒有歸宿。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首聯就是詩人心態的真實寫照。作者呆在屋裡時間久了,便出門環視外景,面對落日餘暉,詩人心境悠然。

接下來詩人介紹周圍的生活環境,「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鶴的形貌出眾,有高人隱士之風,被視作仙禽和長壽之物。又因鶴舞姿態美妙,所以文人雅士很愛養鶴以供玩賞。

這裡的鶴巢,只是一種虛擬描寫,展現出詩人對高士們恬淡胸襟的嚮往,同時又構成禪趣頗深的整體暗示,時光飛逝,歸人卻在恍有恍無之間徘徊。

頸聯最能體現王維詩畫結合的創作風格,「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這一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色彩鮮明,想像豐富。這些都得益於詩人平時熱愛大自然,喜歡在山林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一個「含」字,寫出了靜態的和諧;一個「落」字,又體現出動態的感覺。

最後又在幽靜的氛圍中添加了人的元素,「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夕陽西下、炊煙漸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採菱而歸、悠然閒適。一個「歸」字,又顯出禪意的啟示,也有陶淵明歸去來兮的深意。王維的田園詩中描寫的環境熱鬧活潑,生生不息,充滿了活力,卻更襯託出詩人內心的孤寂。作品越是展現出愜意的生活,卻越是透露出詩人的落寞之情。

這首詩寫的是初秋晚景,首先反映出與松鶴為朋的樂趣,隨後作者又在這幅夕景上點染了鮮明的色調:嫩竹成叢,節上初生一層新粉,荷花結子落下舊的紅妝。自然生態,到處可愛。結句從近眺寫到遠望,遙見渡頭漁舟上點點燈火,知道是採菱人從各處歸來,情趣盎然,不減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漁歌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相關焦點

  • 王維這首精彩的五律,可謂「天光工影,無復人工」
    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王維被譽為「詩佛」。其在詩中所展現出的「詩中有畫」的景色之美,堪稱寫景詩中的絕唱。尤其是這首我們都學過的五律作品,可謂「天光工影,無復人工」。且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王維仕途失意隱居終南山,寫下一首著名五律,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代表作之一,這一首詩向來被稱為「以畫入詩」,照見王維之「空觀」的傑作。不過這首詩其實寫得很怪,詩名裡帶有一個「暝」字,寫的是黃昏。可詩中的景象都是「明淨」的;詩的第一句說「空」,頸聯裡卻是「喧鬧」的;說好了是寫「秋暝」,結果最後又提到了「春芳」。王維的這首詩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呢?下面就聽我來給大家說一說。
  • 王維這首詩寫了秋天隱居的閒適,最後14字充滿了幽居的情趣
    這些文人很早的有陶淵明、王維,再有後來的白居易蘇軾等等。他們厭倦了官場的腐敗,隱居山林,面對著潺潺的流水,整日間與花鳥蟲木為伴,生活舒適愜意,也給後世留下了一首首動人的山水田園篇章,讓我們陶醉又羨慕。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早秋山中作》,說了自己無心世事對隱逸生活的心切與嚮往。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
  • 王維送友入蜀,這首五律渾然神秀,充滿詩情畫意
    下面介紹的是王維送友入蜀,這首五律渾然神秀,充滿詩情畫意。送楊長史赴果州唐代:王維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鳥道一千裡,猿聲十二時。這首詩就是王維送別友人楊濟入蜀而作,當時詩人已經花甲之年,身體瘦弱,記憶力減退,但依然能寫詩作畫,令人敬佩。楊長史,即楊濟,後來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果州,在今四川南充。朋友要入蜀,經此一別不知何時再會,而且路途遙遠,又崎嶇不平。王維心中充滿了擔憂,「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當然他的詩作,也是同樣的與得清新優雅,也是有很多的千古名句,譬如「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兩句到現在,依舊還是被人引用,經常也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口語中。這便是王勃的偉大之處,無論是寫詩,還是寫駢文,那都是堪稱一絕。
  • 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
    王維最懂酒中深情,「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杜甫最知酒中苦味,「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下面介紹陶淵明的一首飲酒詩,全文無一酒字,最後10字乃千古名句。這首詩是他隱居後的作品,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
  • 唐詩三百首| 108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此詩所要極力表現的是輞川的秋景。
  • 詩仙李白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還有詩鬼 詩魔 詩聖 詩骨 詩壇先聖
    詩佛(唐代詩人王維綽號)一般指王維(唐朝詩人、畫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 懂得不用看了,從李白王維韋應物的三首詩,說說五古與五律的區別
    前言今天這個問題是格律方面的小兒科知識:五言八句的詩,不一定都是五律,也有很多五古。五古,即每句五個字的古體詩,有四句的絕句,有八句以上的詩,也有正好八句的五古,這一種常常被人誤解為五言律詩。其中有幾個位置的字平仄不拘。我們看看韋應物的這首詩。1、落帆逗淮鎮,停舫臨孤驛。一首詩是不是律詩,首先看押韻,其次看是否使用律句。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出句明顯是古體詩的句式,對句是律句。
  • 王維最美的一首田園暮歸詩,開篇便是千古名句,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為我們描寫了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的時候,詩人看到的一幅田家晚歸圖,詩人的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並寫在了詩中。王維的這首詩,被選入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而且開篇頭兩句,便是一個著名的千古名句。讓我們一起來看: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 唐代詩最著名的隱居詩人是王維,但這個詩人、這首詩是王維的榜樣
    在這一點上做得最出色的莫過於王維。王維最讓人欽佩的一點就是,他已經在世俗生活當中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還選擇歸隱山林。十幾歲的時候就拿到進士,而後一路升職到右丞相。40歲之後隱居山林,也還是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若非在朝堂當中有幾把刷子,恐怕無法平衡兩種生活。
  • 一天一首古詩詞:《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此詩所要極力表現的是輞川的秋景。
  • 第十六篇:解析王勃的《山中》
    每日遊山玩水飲酒作詩,王勃的日子似乎過得很灑脫,但愁緒始終揮之不去,如蜀地的雲煙一樣縈繞在心頭。某日,王勃登高遠眺,觸景生情,寫了下面這首詩:這是一首五言絕句。關於五言絕句的介紹,詳見首句「長江悲已滯」把長江擬人化,仿佛長江也有了感情。因為從高處眺望,長江如一條白練蜿蜒在群山之間,看不清水的流動,從詩人的視角,就好像長江水停滯不前一樣。心中滯留異地的悲苦已久,導致看山,山也悲,看水,水也悲。這句用長江這麼宏大的景物來抒發悲苦之情,更覺得這悲苦愈大愈重。詩人的構思不得不說非常的巧妙。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寫下震爍千古的名句卻因落水英年早逝
    他們的詩,有擺脫風靡一時的齊梁詩風的傾向,擴大了詩歌題材的範圍,促進了五律的成熟,從內容和形式上都為唐詩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不可磨滅的一頁。王勃生於公元六百五十年,死於公元六百七十六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六歲善文辭,十四歲,「應幽素舉及第」(《舊唐書·王勃傳》),授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修撰。
  • 當你心煩意燥的時候,讀讀王維的這首詩,便會感覺世界是如此美好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構思新穎、清新雅致,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王維現存的四百多首詩中,山水田園詩,佔據了多數。下面這首經典的《山居秋暝》便是其最為著名的詩作之一。這首五言律詩,雖然只有40字,但是卻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高超的表現技法,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美妙的山景圖,交織成了一曲清新、和諧、安靜的音樂,讀之大有出塵之感。
  • 小文老師講唐詩 | 王維的好基友——裴迪
    一看這首詩,就感覺和王維的五言絕句的味道很像,怪不得他們是好基友呢!從這首詩的名字就能清楚地看出來這是一首送給友人的詩,是首勸勉詩。崔九在很年輕的時候曾經和王維、裴迪一起隱居了一段日子,每天讀書作詩看風景,生活得優哉遊哉。可是畢竟崔九那個時候很年輕,老在山裡待著還是覺得有遺憾,終於有個機會能到朝廷當官,崔九趕緊去了。
  • 《唐詩三百首鑑賞》(1—18章)張若虛 王績 王勃 賀知章 陳子昂
    這首詩就描寫的是詩人隱居生活的情景。從田園詩的發展上看,陶淵明的詩重點在寫意,王維的重在創造優美意境。王績的這首詩受到了陶淵明詩的影響,同時也可以說是王維田園詩的先聲。野望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 王勃這首悽美悲涼的五言絕句,非常冷門,很多唐詩愛好者都不知道
    相對而言,今天小赫赫所要介紹的這首詩雖然在之前也與大家分享過: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但是由於最近對這首詩有了新的見解,所以不妨讓我們再次來看看這首王勃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 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歐陽修說,「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這是人生常態。可隱娘還是喜歡李白的,「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要分別了,就讓我們飲中杯中的酒,最後再豪邁的喝一杯。曠達、豪邁永遠是人生積極的主題。40首送別詩詞,首首經典,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別董大二首》唐代: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