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餘)
導讀:物流技術的發展,使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當各大購物節之後,各家快遞更是繁忙。儘管多數的快遞小哥態度都很好,但難保有些人會在繁忙的工作之後積累怨氣。
據青島廣播電視臺報導,近日,家住杭州的王女士想要退貨,便與一家快遞預約了時間。但在取貨時與快遞小哥起了爭執,面部被打出了損傷。
起爭執面部受損
王女士在網上購買了樣商品,因為不滿意所以想要退貨。她與一家快遞公司好了在晚上六七點來取件,但在下午四點半的時候她就接到了快遞員的電話。對方稱已經在王女士的樓下,可王女士因沒想到快遞員會這麼早來,所以正在外面忙並不在家。等王女士匆匆趕到家的時候,快遞員因為等了很久,心情不太好,便對王女士罵罵咧咧,說話不太好聽。
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是會傳染的,快遞員的負面情緒也影響到了王女士。
王女士不滿快遞員的態度,覺得對方這是將怒火都撒到自己的頭上來了,認為他這樣做沒有道理,便也回敬了過去。她認為快遞員早到,並且多等了幾個小時,並不是由她導致的。氣頭之上,王女士表示自己不寄了,揚言要去投訴快遞員。
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開始由口角紛爭變成了手腳矛盾。快遞員更是一拳打裂了王女士的下巴。
王女士趕忙報警,並在警方將快遞員拘留之後,前去醫院看病。醫生給王女士縫了數十針,並告訴她如果說想要完美修復疤痕,需要花費近十萬元。
臉上留疤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很難接受,但若是想要祛除疤痕,則需要花一大筆錢。自己不過是寄個快遞,不僅無辜被打、面部毀容,甚至還要再多花十幾萬塊的冤枉錢,這令王女士感到極為不滿。更令她感到憤憤不平的是,自打她受傷至今,快遞公司始終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就是連看病的錢都是由她自己先墊上的。
快遞平臺表示,他們一定會負責此事,並已經派員工去看望王女士。
顧客被快遞員打傷
去年,深圳的一女子在網購之後不滿一家店鋪裡買的兩個包裹,便前去快遞點退貨。因她不想要將兩個快遞分開來寄,引起了快遞員的不滿,稱沒錢就不要來寄快遞。隨後他不僅扇了女子一巴掌,還用手將女子的手臂捏變形,揚言要殺了女子。網點負責人表示,他們兩人起口角,不僅有快遞員的過錯,女子也應承擔責任。但快遞員打人,公司必將會對他進行處罰。
不要將怒火帶到工作上
身為服務業,需要用良好的態度來面對顧客。就算顧客有錯在先,也應該要好好協商,而不能動粗打人。這不僅是工作素養,也是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不要讓原本有理的位置,因為我們過激的不當言行而發生變化。
而如果我們無端受到他人的攻擊,則可以謀求法律的手段來為自己捍衛權益,讓他們為行為付出代價。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青島廣播電視臺
編輯:林晨
校對: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