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洛生前無比憋屈,為什麼去世後,葬的竟然是別人的陵寢

2021-02-23 歷史翱翔

明十三陵中的慶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及皇后郭氏、王氏和劉氏的合葬陵寢。但是有人說,朱常洛這是鳩佔鵲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朱常洛畫像)

在明朝歷史上,朱常洛堪稱最悲情太子。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以其詭譎多變的命運,生生把真龍天子活成了高危行業。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長子。

本來,朱常洛是王恭妃所生,並非嫡子。但由於孝端顯皇后只生育一女,因此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制度,朱常洛就應該被立為太子。

但朱常洛對明神宗來說,簡直就是對他衝動的懲罰。

原來,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並非選秀入宮,而是李太后身邊的小宮女。

萬曆九年的一天,明神宗給李太后請安,一時荷爾蒙上頭,私幸了還是小宮女的王恭妃。誰知這一衝動,就有了朱常洛。

簡單地說,朱常洛是個不合禮法的私生子。

因此明神宗死活不願承認,好在當時王皇后和劉昭妃都遲遲無子,抱孫心切的李太后通過查起居注等,最終迫使明神宗承認了朱常洛的身份。於是王恭妃終於母以子貴,被封為妃子。

也就是朱常洛出生這年,明神宗下詔選美,擴充後宮。

於是,姿色出眾的鄭氏得以入侍宮中。

鄭氏不僅花容月貌,能歌善舞,聰明機敏,且風情萬種。由於得到了明神宗的專寵,她僅用了4年時間,便成了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

鄭氏還特別能生育。9年中,她先後生下三子三女,成了明神宗後宮中的生育冠軍。

由於鄭氏所生的皇二子朱常漵早夭,皇三子朱常洵便成了明神宗最為寵愛的皇子。

(明神宗畫像)

本來,立太子是國本大事,但明神宗由於不喜歡朱常洛,因此一直以「皇長子年幼」為由,搪塞推脫,遲遲不肯立太子。

有一次,明神宗為了哄鄭氏高興,曾許諾以後要立朱常洵為太子。

鄭氏知道空口無憑,她讓明神宗寫下手諭,並將其藏在錦匣中藏在了宮梁上,以便日後作為憑證。

不過,對於明朝大臣來說,立太子這事,不能算皇帝的家事。

早在鄭氏懷孕受封的時候,朝臣們便擔心她會覬覦太子之位,所以一再聯名上疏,希望明神宗能早日立朱常洛為太子。

等鄭氏生下朱常洵,又被立為皇貴妃後,大家更是看清明神宗是想「廢長立幼」。

明朝的官員有很深的「忠君愛國」情結,自然不能看著明神宗壞了祖宗家法,更不能讓後人戳著他們的脊梁骨,說皇帝被一個女人給勾引壞了,而罵他們做臣子的不忠不孝。

所以,一場曠日持久的國本之爭就此拉開了帷幕。

就在明神宗和朝臣們陷入僵局的時候,李太后再次站了出來。

李太后表示,朱常洛已經19歲了,這個年紀早就該出閣讀書了。

在明朝的祖宗家法中,「出閣」意味著兩層意思,一個是皇子該離開京城就藩了,還一個就是太子留在京城讀書。

李太后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得立朱常洛為太子。

這樣一來,不僅朝臣們支持朱常洛,李太后也支持朱常洛,顯然明神宗雖然是皇帝,但他確實不敢違背祖宗家法。再加上他能與朝臣為敵,卻不敢對李太后不孝。

(李太后畫像)

其實讓明神宗最終下定決定立朱常洛為太子的,還有一件事。

那就是鄭氏當年藏在錦匣中的手諭,居然被蠹蟲咬得殘破不堪,特別是「朱常洵」三個字更是被咬得無法辨認。

明神宗見此,認為朱常洛確實是真龍天子,所以他不顧鄭氏的哭求,終於封朱常洛為太子,結束了漫長的國本之爭。

朱常洛雖然在李太后和朝臣的幫助下,得到了太子之位,但是他的日子依然忐忑難安。

一方面,說「明神宗要換太子」的謠言是一波接一波;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傳「鄭貴妃和福王(朱常洵)要加害太子」。

因此,朱常洛每天都過得心驚膽戰,既怕被廢黜,又怕被加害,過得愈發謹慎小心。

萬曆四十三年,有一個叫張差的男子揮舞著棗木大棒闖進了朱常洛居住的慈寧宮。被抓捕後,張差交待他是受太監劉成、龐保所託,來謀害太子。

劉成、龐保都是鄭貴妃的心腹,無疑這正好坐實了鄭氏要加害太子的說法。

最後,鄭氏聽從了明神宗的建議,取得了朱常洛的原諒,這才平息了風波。

萬曆四十八年,57歲的明神宗終於駕鶴西去,朱常洛也終於登上了帝位。

但是誰也沒想到,朱常洛僅做了29天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原來,朱常洛繼位後,鄭氏害怕朱常洛報復她,便向朱常洛敬獻了8個美人。

誰知僅過了10日,朱常洛竟一病不起。

眼看著太醫開的藥不能讓身體有半點起色,求醫心切的朱常洛全服用了術士李可灼煉製的紅丸,結果一命嗚呼。

(慶陵的琉璃門)

由於朱常洛去世的太過突然,他的陵寢別說修建了,就連選址都還沒有開始。

這樣一來,朱常洛就給大臣們留了個大難題,該把他埋在哪裡才合適?

於是有人就想到了之前被明英宗朱祁鎮廢棄的陵寢。

朱祁鎮廢棄的陵寢是弟弟朱祁鈺為他自己修建的陵寢。

本來,朱祁鈺是做不了皇帝的,但土木堡之變,讓御駕親徵的朱祁鎮成了瓦剌的俘虜。

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于謙等人的擁立下,代為監國的朱祁鈺就在半推半就中做了皇帝,而成了俘虜的朱祁鎮則被遙尊為太上皇。

朱祁鎮被送回後,朱祁鈺一直把他幽居在南宮。

景泰八年,朱祁鈺病重。

宦官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朱祁鎮得以復闢。病中的朱祁鈺則被廢為郕王,不久便在憂憤中離世了。

本來,在朱祁鈺生前,已經為自己在祖陵中修建了一處陵寢,但朱祁鎮並沒有把他葬於祖陵,而是另在北京西山擇了一處地方安葬了他。

沒想到,過了一百多年,這處被廢棄的陵寢居然又派上了用場。

於是朝廷又花了150萬兩白銀,將已經廢棄多年的陵寢經過修繕擴建後,朱常洛便被安葬在了那裡。

憋屈了一輩子的朱常洛,死後也依然是憋屈的,他這個「真龍天子」,的確稱得上是「明朝第一悲情皇帝」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人說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寢,是景泰帝朱祁鈺的廢陵?
    慶陵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寢,的確有著「鵲巢鳩佔」的說法,因為有人認為慶陵原本是明景泰帝朱祁鈺為他自己修的陵寢,但由於他死後被明英宗朱祁鎮廢掉了皇帝身份,最終他修建的陵寢也沒有用成,後來明光宗朱常洛由於去世的倉促,就使用了原來已經修好的慶陵。對此,也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明光宗的慶陵是在朱祁鈺修建的陵寢靠前的位置新建的,具體情況,因為時過境遷,已經難以說清了。
  • 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曆皇帝並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死後諡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慶陵。
  • 明朝明明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
    顧名思義,明十三陵就是明朝皇帝的陵寢。位於北京市西北的昌平區天壽山麓,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若到北京旅遊,不看就可惜了。可能有朋友感到奇怪,明朝明明有16位皇帝,為什麼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呢?答案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不葬在此處。十三陵包含長陵(朱棣陵)、獻陵(朱高熾陵)、景陵(朱瞻基陵)、裕陵(朱祁鎮陵)、茂陵(朱見深陵)、泰陵(朱祐樘陵)、康陵(朱厚照陵)、永陵(朱厚熜陵)、昭陵(朱載坖陵)、定陵(朱翊鈞陵)、慶陵(朱常洛陵)、德陵(朱由校陵)、思陵(朱由檢陵)。
  • 朱祁鈺給自己修的帝陵,被哥哥朱祁鎮毀了,結果葬了另一明朝皇帝
    他登基後,遙尊哥哥朱祁鎮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朱祁鈺在位期間,重用于謙等大臣,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成功擊退瓦剌。不僅沒讓明朝走下坡路,反而推動了明朝政治。他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可以說絲毫不辜負眾人當初擁立他時的期望。
  • 崇禎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然而他生前因沒有精力去修建自己的陵墓,導致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最後李自成下令將他安葬到了田貴妃陵墓裡。田貴妃是崇禎寵愛的妃子,死於1642年,她的陵墓位於昌平長壽山明朝三十陵中,是崇幀皇帝專門為她建造的,規模很大,頗為講究。估計連崇禎都始料未及的是,死後竟也葬在這裡。
  • 成吉思汗的陵寢究竟在哪裡?「八白室」衣冠冢,還是一個永遠的謎
    但西夏將領阿沙口出狂言,藐視蒙古大軍,於是被激怒後的成吉思汗帶病出徵。雖然最終還未攻滅西夏,但成吉思汗因病情惡化而無力回天,最終以「馬革裹屍」結束了縱橫捭闔的一生。那麼,成吉思汗的遺骨究競葬於何處呢?到現在眾說紛紜,還沒有定論。最常見的是一個傳說。據說,成吉思汗生前有一個願望。有一年,他率軍西徵,路過鄂爾多斯草原時,被眼前這片如詩如畫的綠地所吸引。
  • 明光宗朱常洛,為何登基一個月就死了?
    明光宗朱常洛,為何登基一個月就死了?
  • 清朝第三位、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臨的陵寢,清孝陵
    孝陵的陵址是由順治皇帝生前擇定的。但由於定鼎之初,戰事不斷,國庫空虛,加之順治帝正當英年,並未急於興建。直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崩逝後才開始興工,到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十九日,主體工程告峻。
  • 崇禎的明思陵:從最初的妃子墓,變為了最「寒酸」的明朝皇帝陵寢
    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明思陵,在所有「明十三陵」中,無論是大小規模,還是華貴程度,都是最為「寒酸」的,甚至都比不上一些明朝時期地方藩王的陵寢。這其中一個最為主要的原因便是這座墓本來就不是崇禎皇帝本人的,而是他為自己的寵妃田貴妃修建的,崇禎也因此成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極為罕見的被葬入妃子墓之中的帝王。
  • 專家發掘乾隆后妃陵寢,揭開一個皇家醜聞,乾隆生前一直隱瞞!
    兩年後,她便成了乾隆的第二任皇后。起初,她與乾隆的關係一般,說不上多好,也沒有多壞,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南巡結束後,乾隆回到京城,立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冊寶,裁減了她手下的部分傭人。到七月時,皇后手下只剩下了兩名宮女。根據清朝的宮廷制度,只有地位最低的答應才配備兩個宮女。所以,烏拉那拉氏是頂著皇后的頭銜,享受最低的待遇。
  • 雍正駕崩後嬪妃按照等級葬入皇陵,唯獨她卻被遺棄,只因未侍過寢
    雍正駕崩後嬪妃按照等級葬入皇陵,唯獨她卻被遺棄,只因未侍過寢生和死不論是古代還是在今天,都是每個人一生當中所必然經歷的大事,儘管以前的一些有志之士會因其豁達的胸襟,而提出要將生死置之度外,生死有命都是上天的意思,不要過度在意和恐懼,順其自然就好,但是人們對於在真正面對自然規律帶來的生死時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按照清廷規矩,皇帝死後只能和皇后同穴而葬,即便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也沒資格與皇帝同葬,但年妃卻是雍正在她死後就直接破例將她葬進了自己的陵寢之中,這就是因為年妃是雍正的一生摯愛。包括年妃去世後,雍正還為她打破了清朝規矩,按照清朝規矩,皇帝陵寢只能有皇后陪葬,但當時年妃的哥哥年羹堯已經因為恃寵妄為,居功自傲獲罪於雍正,年妃屬於罪人家屬且還是漢人,根本沒有資格被追封為皇后,也沒有資格葬進帝陵,因此按規矩年妃就不能在死後陪葬雍正,所以雍正不顧規矩,打破了皇后之外的人陪葬帝陵的規矩,命人將年妃葬入了自己的清泰陵之中。
  • 明十六帝之光宗朱常洛:一月天子的慘澹人生,比他慘的還有誰?
    要說朱常洛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兩個字:憋屈!他身上的標籤可是不少,明末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都能和他掛上鉤,除了這些,還得再給他加上一個「國本之爭」,以致於後人更關注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卻很少關注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帝王,這是極大的悲哀。
  • 過把癮就死-朱常洛
    直到朱厚熜去世,朱載垕即位後才給朱翊鈞起了自己的名字。等到1582年(萬曆十年)8月28日,朱常洛出生以後,他的不幸人生才剛剛開啟,父親朱翊鈞對其母子簡直是形同陌路。雖然自己是皇長子,但是母親王恭妃此前僅僅是一個宮女,並不受寵,到朱常洛五歲的時候也沒有被立為太子。可怕的是父親朱翊鈞身邊寵幸的鄭貴妃後來也生了個兒子叫朱常洵,兩個人一直打算立朱常洵為太子。
  • 歷史上的甄嬛,為何在其去世後不願與雍正皇帝合葬?
    雍正登基後被封為熹妃,雍正八年(1730年)封為熹貴妃,乾隆繼位後,被尊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鈕鈷祿氏去世,諡號為孝聖憲皇后,並葬在了泰東陵。歷史上的甄嬛葬在了泰東陵,而不是同雍正合葬在了泰陵地宮。乾隆四十二年(1777),孝聖憲皇后鈕鈷祿氏去世,乾隆將其葬在了泰東陵。
  • 李小龍去世後,為何不葬在中國,而葬在美國西雅圖?
    1973年7月21日晚上11點,李小龍在香港伊莉莎白醫院去世,一代功夫巨星就此隕落。關於李小龍的死因,至今依舊充滿了謎團,眾說紛紜。除此之外,令眾人好奇的一點是,李小龍去世後,並沒有落葉歸根埋葬在中國,而是葬在了美國的西雅圖,這是為何呢?
  • 看了這麼多「鬼吹燈」,墓葬·墳墓·陵寢啥區別?
    不過,邪門的是之前這些作品影視化後一直都不如意,堪稱「改一部毀一部」。不同影視劇中胡八一形象,評價褒貶不一。既然看了這麼多盜墓系列,那麼你弄清楚「墓葬、墳墓、陵寢」這些意思嗎?它們都有啥區別?「墓」「墳」「冢」「陵」,還在傻傻分不清楚?今天來科普一下。
  • 蔣介石去世43年,何時回葬大陸?其孫預言了時間
    許多人紛紛回到家鄉祭祖,以示不忘故土先輩,然而並非每個人都能葉落歸根,死後葬在自己的家鄉故土,比如蔣介石,今天是清明節,也是他去世43周年的忌日。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根據他生氣的遺願,蔣介石的棺槨並沒有下葬,而是選擇停放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慈湖附近,取名為慈湖蔣陵。
  • 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耍了一招權謀,萬曆和鄭貴妃不得不投降求和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充滿奇聞異事的王朝,在眾多奇聞異事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三大懸案,其中尤其以"梃擊案"最為離奇,以至於幾百年後仍懸而未解。
  • 【漫話皇帝】苦命的一月天子朱常洛
    直到萬曆九年,神宗還沒有子嗣,說也湊巧,一個偶然機會,竟使朱常洛降臨人世,也使神宗有了後嗣。  萬曆九年十月間,神宗到慈寧宮向他生母請安。正巧李太后不在,神宗索水洗手,一個出身寒門的王姓宮女舀水伺候。也許第一次見到年輕皇上,王宮女顯得靦腆羞怯。處於青春期的神宗感到新鮮,一時性起,一把將她拉入太后寢宮。事後,這個長相一般,年齡偏大的王宮女便被他丟到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