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清玄散文精選》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2020-12-26 蒲公英的喁語

林清玄,臺灣著名散文家,他的寫作之路可謂是少年即大放異彩。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35歲入山修行寫成「身心安頓」系列,40歲完成「菩提系列」,作為一個文人來說,這些成就於一生足以夠矣。

林清玄的文字雋永清新,講述的人生哲理深入人心,淺顯易懂,正如他所說「我的寫作,不只是告訴人們關於這人間的美麗,還是在喚起一些沉睡著的美麗的心」。

林清玄的文章,是讓讀者,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一時物質貧窮不要緊,而長久精神貧瘠卻最為可悲。讀林清玄的散文,讓人在這薄情的世界看到深情的一面,在愁苦的環境中看到希望的光。

翻開這本有著淺綠色封皮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作者寫在前面的自序,讀來便令人心生歡喜。他是一個有佛性的人,他的文章中也常以佛教的故事給人啟示。」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華嚴經的這首偈,開啟了這本書。

他定義的作家終極追尋是「向外,不斷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內,不斷觸及心靈更深的感動。」並且,把更高的境界與更深的感動,不斷地與讀者分享,一起攜手走向人生的圓滿與美好。他的文字,確實做到了這點,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常有感動,常有覺醒,常有深思,常有收穫。

此書分為五大章節,分別為「溫一壺月光下酒」,「黃玫瑰的心」,「吾心似秋月」,「白雪少年和星落尼羅河」。前四章每章均記述了十二個小故事。下面我將分別來講述每個章節帶給我的感悟和收穫。

1.溫一壺月光下酒

本章節的故事中講述了流浪異國老人的鄉愁,在社會底層奮鬥的盲翁,為陌生人奉茶的有情人,對佛法的感悟,對陽光的另種認識,對生活小情趣的分享等等。通過這些故事,讓我們能體會到我們不曾有過的經歷。

我們同情回不了家鄉的老人,也憐憫以自己單薄的力量靠乞討為生養活家人的盲翁;我們通過寫陽光的小故事,聯想自己生活實際,確實發現,有陽光照耀的萬物,都是欣欣向上的,

帶著陽光味道的食物是可口的,衣物是香的,甚至作品都是傳世的。講述生活小故事的文章,比如說屋頂種菜,捲簾,讓人感到生活的美無處不在,你可以發現美,也同樣能創造美。

讓我讀來最讓人深思的是」以水為師「這一篇,講述了水的力量,老子的老師常樅說」水是這世上最柔軟的東西,但是天下最剛強的東西也不能抵擋水「。老子的哲學,可以說是水的哲學,也是守柔的哲學。

我們現在信奉的卻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我以前也時常這樣想,總感覺如果遇上事了,如果我太好說話,太容易妥協,是不是吃虧的總是我呢,基於這樣想法,我在外面和人溝通時,遇上不那麼講理的人,我可能偏強勢一些。

但這半年來,心性又慢慢柔和了,感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時自己吃點虧也沒什麼,尤其看了許後關於溝通方面的書後,講話語速和音調開始放慢變柔和一些。前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感受溫柔也是有強大力量的。

給兒子在專賣店買的一雙運動鞋,穿了才二月,發現鞋子裡腳掌那鼓起來了,想想好歹也花了三百多元呢,這才二個月呢,有點不甘心,於是周六帶他去買冬鞋時,將這雙鞋也拎上了。

到店裡後,我拿出鞋子,說明來意,店長當時接待了我,並耐心地講述了這是正常現象,不歸屬於質量問題,他們的質量問題僅限於脫膠,開線,斷裂。

我聽完有點無奈,但也沒表現的很激動,也沒大吼大叫,只是和聲細語的說,我理解你的說法,也認同你的觀點,但是你們的鞋子,只穿了二個月就出現這樣的問題,我不認同。我們來回拉鋸了半天,但全程都在心平氣和交流。

最後,他問我,你想怎樣解決呢?說實話,聽他說了那麼多,我已經放棄了他會賠償的想法了,我無奈的說,我想怎麼解決啊,我希望你們能換一雙,可是……,我話還沒說完,他接話過去,說,可以的,這次就給你換一雙,但是如果二個月再有這種問題,我們就不換了。

那一刻還真是無比高興呢,第一次心平氣和的,不用吵吵鬧鬧的維權居然成功了。所以,溫柔不是沒有力量,它是有力量的,它能讓對方,也可以心平氣和的和你交流溝通,從而達到一致解決方案。

2.黃玫瑰的心

看標題就知道這個章節可能會出現花,果不其然,十二個小故事中講述了很多和花果有關的故事。有生命力強悍的葦芒,有別稱為忘情花的曇花,有深香默默的桂花,有重新煥發精神的黃玫瑰,有半山野百合,有寶石上開出才華花的德華,有坐火車的蓮花。

除了花的故事,也穿插了一些生命感悟的小故事,如發芽的心情,娘子坑的午宴,一杯蜜是煉過幾隻蜂的。

葦草白頭讓我們知道人能與月同行,而月卻曾古今輝映,人在月中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曇花讓我們懂得,我們不是聖人,不能忘情,但我們可以藏情,把完成過,失敗過的情愛像一幅捲軸一樣捲起來放在心靈的角落,讓它沉潛,讓它褪色。

還有淡雅而深遠的桂花香,給我們應該有肯定世間一切臭的汙穢事物的氣魄;萎靡不振的黃玫瑰在泡過水後精神煥發,讓我們知道,人只要有細膩的心去體會萬象萬法,到處都有啟發的智慧,愈樸素愈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

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候,生命便無限美好!

3.吾心似秋月

這個章節,主要以佛法故事為主。眾所周知,林清玄的菩提系列均以佛法來傳遞真善美。我們今生所感召的果,何嘗不是經過遙遠生世所埋下的因,在這一生中會面的緣所生出來的果呢?如果沒有緣,就是沉埋數千年的因也不能結果呀.

曾經不讀書的日子,也是如流水一般的滑過去,雖也熱愛學習,也上進,也東學西學,但總是三分鐘熱度,凡事堅持不了幾天。佛讓一個優秀的姐姐出現在我生活中,用她高潔的品質照亮我曾陰鬱的心,用她努力上進堅持的精神激勵我學著一件事要堅持到底,這也是冥冥中的一種善緣.

因了這個姐姐,我結識了更多優秀的姐妹,從她們身上也學到各種寶貴的品質,大家一起互相鼓勵,互相監督學習,我相信,我們前生也一定是親人,所以今生才會以另一種方式重逢。

《林清玄散文精選》如山間的清泉緩緩流過心頭,看這本書,教會我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還有那些藏在小故事後面的大道理,縱然世界以痛吻我,我也報之以歌。讀好書,好讀書,讓經典書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相關焦點

  • 當代散文名家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一九五三年二月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市旗山縣,祖籍福建漳州,畢業於中國臺灣世新大學。二零一九年一月去世,享年六十五歲。林清玄的散文耐人尋味,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向內探索,向外追尋。他的散文創作通常起源於平常之物,在優化文字語言的同時,意蘊也會得到系統性展現,透露出生命的玄機,使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怦然心動的感受。
  • 人生三部曲——感悟林清玄禪意「蝴蝶」
    ,中國臺灣高雄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被稱為「90年代的心靈導師」。他的散文看似平淡,但平淡過後帶給人的是直擊靈魂的人生感悟,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文章是以最樸實的語言告訴世人最深刻的哲理。「人生最美是清歡」是流傳盛廣的句子,這裡的「清歡」在林先生看來是:「當一個人可以品味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裡看出了比鑽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覺比提鳥籠更感動,或者甚至於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所以,林先生能從日常瑣碎中感覺到清歡,更能在清歡中發現哲理,並書以文字給人以生活的啟迪
  • 別了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林清玄先生走好
    林清玄,中國臺灣高雄人,是當地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他是獲得各類著名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是最高產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小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b也非常驚訝,小編在高中的時候遇到林清玄老師的文章,當時小編的內心在想,這位作家的散文寫的真美,每次閱讀都會讓人感覺到心靈的平靜與安逸,閱讀林清玄老師的文章是一種享受,當時在模擬題上看到了《松子茶》的文章,覺得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但細細閱讀,仔細閱讀,就會覺得非常有魅力。他的話很具有哲理性,
  • 悅讀 林清玄:吃飯皇帝大
    JZHPRESS,悅讀九州本文選摘自《不辯,是一種智慧》林清玄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身為華語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禪理寫進生活,又能從生活中品出禪機。其文風清雅溫馨,宛如春雨滋潤萬物,在樸實的語言中蘊含的或深或淺的哲理啟迪著眾生,感悟著世人。
  • 臺灣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是他的「前世今生」
    臺媒: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昨天,林清玄還曾發微博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性情男人林清玄
    ,總會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觸動,他用一顆菩提之心關注現世人生,悲憫情懷是林清玄的情感內核,悲憫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質,清真成為他散文重要的美學風格。林清玄的散文創作深受禪宗思想的影響,開臺灣當代禪理散文之先河,包含了深遠的禪意,獨樹一幟,自成風格,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寫作能以積極的"入世"態度,關注現代人生存中面臨的種種問題,並伴之以人文的關懷和思考。
  •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好書推薦系列六
    城南舊事53、《林清玄散文精選》林清玄,臺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臺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秀獎、臺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
  • 文學大師林清玄,失業、婚變後隱身山林,是什麼讓他從容過一生?
    林清玄,從十七歲就開始發表自己的作品,在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拿下了臺灣的所有文學獎項。  林清玄已經出版的作品有一百三十多部,被稱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年少成名的他,經歷過失業、婚變,即便是一系列的變故,也沒有讓他喪失自我,相反的,林清玄仍舊淡定從容地度過了一生。到底是什麼讓他淡定從容了48年?
  • 我懂得了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蘇軾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同一場艱難的旅途,風雨走過,怎會沒有煩惱。作家林清玄說:「從煩惱到菩提的開關,就是柔軟心。」柔軟,並不是柔弱。柔弱是沒有抵抗的隨波逐流,而柔軟心則是海上的燈塔,它給人生小船在風雨飄搖的大海上指引著方向。作者及其書林清玄是中國臺灣作家裡最高產和獲各類文學獎最多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 林清玄走了,他的這些作品你還記得嗎?
    他的作品,世人稱如同遠方走來的一位女子,初讀時,不能讓人有驚豔之感;再讀,就如一道山泉,緩緩地向人們心中滲透,清新、醇厚、浪漫……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些作品還記得嗎?最多熱賣5億臺幣生於1953年的林清玄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 林清玄筆下最美的50段文字,溫暖你的心
    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被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01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願:但願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但願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汙濁。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
  • 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另外,林清玄還曾獲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自由時報》報導稱,有300萬人次聽過林清玄的演講,他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導師」,而且他也曾在書上自許「臺灣的良心」。
  • 林清玄和小16歲的真愛結婚,遭粉絲唾罵,兩任妻子卻情同姐妹
    時至今日,林清玄先生已經離開我們一年多了,2019年一月,他突發心肌梗塞去世,讓無數喜歡他的讀者感到惋惜。老李我是林清玄先生的忠實粉絲,曾還前前後後,買了《人生最美是清歡》、《在雲上》、《不辯,是一種智慧》等等。
  • 再見了,林清玄!人生幸好有別離
    人們以為林清玄不過是頭腦發昏、三分鐘熱度,可他卻在博大精深的佛法中體悟出獨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佛系生活。他的佛系,不是墮落,不是消極,不是不思上進,而是一定要有趣。從此,他轉向佛法,尋求解脫現代人心靈痛苦的真諦,教人們在平庸而無聊的生活中發現閃光的瞬間。40歲時,林清玄完成了《菩提十書》,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
  • 雨夜給予的人生感悟
    在這樣的雨夜裡,在溫聲的客廳,白熾的燈光下,懶散地坐在沙發上,最適合讀林清玄的經典散文了。他的文筆柔和溫婉,意境深邃曠遠,於輕盈縹緲中彰顯了人生的大氣度與大智慧,譬如《清歡》《心田上的百合花開》,再如《歡喜心過生活》《吾心似秋月》等,都是散文中的名篇。諦聽窗外的雨聲,我品著夜雨,讀著心愛的書,思緒在飛揚,被書裡某句某段落戳中內心而生發短暫的感動。
  • 【薦讀】林清玄:不必讓孩子第一名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
  • 《禪,蟬,蠶》林清玄散文賞析——單純+熱情+堅持
    我躲在屋子裡百無聊賴,隨手抽出一本林清玄的散文集《發芽的心情》,看作者寫的自序《禪,蟬,蠶》,一下子就被他那優美而浪漫,質樸而豐富,深刻而又溫潤的文字所吸引。忙從客廳搬把小凳子到房間,將書攤在床上,坐下細細的品讀。第一篇《禪,蟬,蠶》三個同音的字組成的四個短篇,編成一組,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 散文精選|月滿西樓(原創)
    如何更好地理解人生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行走於塵世間總需一份美好存在心底成為人生樂曲的美妙和旋也讓並不完美的世界中,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來
  • 《半局——張曉風散文精選》:寫給年輕人的人生解答書
    曉風的散文淡然平和,兼具知性與深情,內在深沉廣闊,富於哲思,兼具濃厚的文化情懷。代表作有《地毯的那一端》《步下紅毯之後》《再生緣》《玉想》等。余光中稱其文筆「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是「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內容簡介】    生活就像一條河流,後浪推前浪,不斷逝去,又不斷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