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古斯裡琴
(俄羅斯)
光聽琴聲和大叔的歌聲,是不是就已經感受到了戰鬥民族的冷冽氣質?古斯裡琴,是俄羅斯的傳統弦樂器,因為形制有點像古箏,音色也有點像古箏,所以也有人說它是俄羅斯的「古箏」。- 02 -
甘美蘭
(印尼)
雖然是冬天,但還是一秒感受到了東南亞溫暖又溼潤的熱帶氣息……
這就是印尼人民視為國寶的「甘美蘭」 (Gamelan)音樂,它是一種印度尼西亞的古典音樂,在世界上,特別在西方國家中也有很大的影響。
大型甘美蘭樂隊中,必有節奏型樂器和旋律型樂器,偶爾加入一些助奏樂器,如各種碰鈴、鐃鈸、竹木或金屬的拍子板等。
印尼每個地區的甘美蘭都有自己的風格,比如峇里島的音樂更慢,適合冥想;爪哇的甘美蘭樂器一般用鐵、鑄銅製成,音質更好。有人說,「初識甘美蘭,聽起來一堆亂七八糟的,不知道有什麼好聽。後來再細細品味,發現確實有意思,什麼事都需要參與才能體會到玄機哦。」在印尼人的生活中,音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甘美蘭音樂正好與生活自然地合而為一,在熱帶雨林,聽樸實的樂器觸碰的聲音,真美好。
- 03 -
拉巴卜琴
(阿富汗)
這種悠遠和神秘的感覺,都能讓人腦補出一幅清真寺禱告的遠景畫面了…
拉巴卜琴阿富汗的國寶,被稱為「樂器中的獅子」由印度的薩羅德琴(Sarod)發展而來,有一個由桑木雕刻而成的雙腔室琴體、三個主要琴弦,和一個由象牙 、骨頭或木頭製成的琴撥 。
其實拉巴卜琴有不止一種形狀,還有船型、梨形、四角形等多種形狀。它的音色特別像阿拉伯和波斯樂器,清脆靈動,彈撥起來自帶醒腦功能。
除了阿富汗,拉巴卜琴如今在巴基斯坦、亞塞拜然、克什米爾、印度、伊朗、土耳其、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都廣泛被使用。
- 04 -
伊朗風笛
(伊朗)
這段乍聽像是水壺燒開了的音樂,是不是越聽越有濃烈的異域風情?將中東音樂神秘浪漫展現得淋漓盡致。
Neyanbān,中文譯為「風笛」,是一種由羊皮製成的伊朗傳統樂器。在波斯語中,「Ney」意為蘆葦管,「anban」意為羊皮,所以,它的外形和聲音像羊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種風笛發源于波斯灣南部海岸地區,如今只有在伊朗南部的民間演出上才能看見它的身影。
不是誰都能吹neyanbān的,因為它對演奏者的功力要求相當高,需要非常強大的肺活量!
得先把羊皮吹得鼓起來,然後呢,羊皮慢慢漏出的氣流要經過吹口發生振動,聲音才能被演奏出來。想想都覺得窒息……
- 05 -
西塔琴
(印度)
要說最能代表印度的樂器,那絕對非西塔琴莫屬了!
視頻裡演奏西塔琴的,是印度國寶級才女安諾舒卡‧香卡,也是當今世界音樂界的佼佼者之一。
他9歲起跟隨身為西塔大師的父親學習印度古典音樂,13歲首次登臺,15歲協助披頭四成員喬治哈裡斯製作唱片。
二十歲之前,她在父親的指導下為Angel / EMI製作了三首古典西塔琴唱片,並獲得了她的首個葛萊美獎提名,從而成為世界音樂類別中首位印度女性和最年輕的提名。
- 06 -
都都克笛
(亞美尼亞)
蒼涼孤獨,還帶著濃濃的悲劇色彩,這種聲音太符合亞美尼亞的氣質了。都都克笛是亞美尼亞的一種傳統樂器,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已存在於地球1500年。它是一種雙簧風鳴樂器。曾經流傳到波斯、亞塞拜然等中東其他地區,甚至在土耳其,巴爾幹半島亦有流行。想要把它吹好可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半音階很難找準,吹氣強弱要控制得恰到好處。其次,口手也要高度協調。
- 07 -
尼古赫帕琴
(瑞典)
感覺到北歐的清冷了嗎?提琴與風琴之間的音色,弓弦之間悠揚的旋律,簡直不要太迷人。
尼古赫帕琴是瑞典的國寶樂器,可以理解為瑞典的加鍵提琴,屬於弦鳴樂器。它和他的遠方親戚「小提琴」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有按鍵,不用按弦!
秉承一貫的極簡主義風格,瑞典人在提琴弦上安了一排琴鍵,用琴鍵來代替手指觸弦,省得人們再去學習音階、雙音、換把、揉弦、泛音、左手撥弦等,還減少了脖子上累計磨痕、手指長繭的困擾。
- 08 -
巴拉瑪琴
(土耳其)
老爺爺演唱的歌曲叫作《Dertli Dolap》,其歌詞來自於13世紀土耳其詩人Yunus Emre(尤努斯·埃姆雷)的詩歌《DOLAP NİÇİN İNİLERSİN》。
「我是山中的一棵樹,既不甜也不苦,我感謝上天,因為我有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要呻吟著……」
他演奏的巴拉瑪琴是一種土耳其彈撥樂器,用於彈奏奧斯曼古典音樂、土耳其民間音樂、伊朗音樂、亞塞拜然音樂、庫德音樂等。
看這造型和音色,是不是特別像哈薩克民族樂器「冬不拉」?
- 09 -
撥鈴波琴
(巴西)
撥鈴波琴是巴西的一種傳統樂器,長得非常奇怪,以至於根本猜不到它居然是打擊樂器。
這種樂器最初是出現在巴西卡波耶拉舞蹈中的,它的製作非常簡單,用一根鐵絲把木棍的兩頭拉住,把木棍拉成一個弓形,在木棍上套一個半開口的葫蘆或椰子殼做共鳴。
演奏時左手持弓,右手同時握一caxixi(竹編沙錘)和小木根來敲擊鐵絲,而敲擊的同時caxixi也會跟隨右手動作發音,然後左手再用拇指和食指夾一石子頂在鐵絲上來控制音色音調。
其實,撥鈴波琴的氣質一點都不巴西,不像桑巴音樂那樣洋溢著奔放的熱情是吧?
- 10 -
班杜拉琴
(烏克蘭)
都說烏克蘭的美女多,其實烏克蘭的民間音樂與樂器,更是寶藏中的寶藏。
班杜拉琴是烏克蘭的傳統樂器,誕生年代非常久遠,直到18世紀左右才定型,外形上受到齊特琴及歐洲樂器Kobza(魯特琴的變種)影響,通常琴弦數量在53到64不等,是個民間歌手歌唱常用的伴奏樂器。
班杜拉琴以水晶一般的音色著稱,演奏形式十分多樣,比如可以進行獨奏或自彈自唱,與手風琴、吉他組成二重奏,也有在鋼琴、室內樂、弦樂隊協奏下演奏,形式比較自由。
在以前,都是盲人流浪音樂家演奏它,現在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和他國人都開始學習它了。
上面這些樂器你最喜歡哪個呢?世界音樂菌的最愛是亞美尼亞的都都克笛,因為它太悲涼撓心了~
更多美好製造優選好物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