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世界音樂公眾號(allworldmusic)
這是誰家的掃把?
巴拉萊卡琴(Balalaika),是俄羅斯傳統弦樂器。有三根弦,琴音箱呈三角形,又稱三角琴、俄羅斯吉他。
或許跟小提琴有點血緣關係?
Nyckelharpa,一種傳統的瑞典樂器,可以理解為瑞典的加鍵提琴。它有16根弦和大約37個木製琴鍵,這些琴鍵可以在琴弦下滑動。
像不像大肚子的字母b?
班杜拉琴(Bandura),烏克蘭的民族樂器,屬於撥弦樂器體系。它結合了古箏和琵琶的元素,聲音溫婉動聽。
這位「混血兒」的名字是?
豎琴與吉他的結合——豎琴吉他(Harp Guitar)。在吉他原有六條弦的琴頸旁邊另加了數條開放弦,擴展了樂器本身的音域範圍,使得音色既清亮又溫柔。
沒騙你,真的不是山藥!
雨棍(Rain Stick),源自南美洲的智利或秘魯。傳統的雨棍使用曬乾的仙人掌莖部,把中間掏空後填入一些種子、砂粒等細粒狀物質。當填充物在管內流動時,會發出「沙沙」的摩擦聲。
這貨難道是個打字機?
鳳凰琴(Taisho Koto),又稱「大正琴」。是日本自行發明的樂器。由於其構造簡單、容易彈奏、音色清脆、適於一般民間娛樂而深受日本民眾的喜愛,20世紀20年代傳入中國。
這大概就是葫蘆絲同父異母的兄弟了!
Pungi,來自印度,是由耍蛇人用葫蘆製成的類似長笛的樂器。
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
巫毒鼓,源於奈及利亞伊博族的古老樂器,外形像是一個陶罐,側面有一個小洞,當樂手敲擊時,會產生共鳴,發出深遠低沉的聲音。
一道非常簡單的題,相信你的直覺!
班卓琴。在吉他還未插電的時代,是節奏組的常客。但它並非美國傳統樂器,最早源自非洲,叫做「Xalam」,由西非隨黑奴傳入美洲,後來常用於民謠與爵士的演奏中。
難得一見的樂器,畫質有點渣!
文枕琴。是唐代雅箏在福建蒲田演化而成,在當地被稱為「文琴」或者「枕頭琴」。改良之後,改名為「文枕琴」,它既可拉又可撥,融合了多種樂器的技巧,演奏方式又多變。
長得有點恐怖…
Mizwad。來自北非,一種風笛樂器,由一個用母羊皮革製成的主體,與牛角製成的喇叭組成。
送分題來了!
科拉琴(kora),非洲傳統樂器,通常科拉琴有21根琴弦,演奏的時候,演奏者會將非洲琴放在地上用雙手演奏。
提示:流氓樂器的親戚!
北印度雙簧管「shehnai」,被稱為雙簧管樂器的它,其實有四個簧管:兩個高音簧,兩個低音簧。這件樂器的吹管是木製的,喇叭是銅製在繩索捆綁的銅管中,有8個指孔,與南印度樂器納加斯瓦蘭類似。
雙管齊下,笛子也能吹和聲~
阿夫洛斯管(Aulos),古希臘最原始的樂器之一,由蘆管制成,是現代管樂的始祖·。這種樂器源於小亞細亞,象徵著酒神。在崇拜酒神的儀式中,及後來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劇合唱中,它都是最重要的樂器。
這是…鋸子???
鋸琴(musical saw),是一種無鍵、無鉉的樂器,它無固定的位置,更無定調。鋸琴在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後來逐漸流傳到全世界,在1900年代初期曾較為流行。
船槳???掃把???
Tromba Marina獨弦押琴,海洋小號或尼姑小提琴,是一種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使用的三角弓弦樂器,在15世紀在英國非常流行,並一直延續到18世紀。
這是笛子,不是燒火棍哦~
日本龍笛(Dragon horn),龍笛是一種傳統橫吹木管樂器,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日本,可能是由歐洲的長笛演變而來,並與能管、篠笛一起被認為是其他和樂器中所有橫笛的原型和祖先。
和人聲最像的樂器~
薩朗吉(Sarangi)。它是北印度的一種民間樂器,被稱為「印度的小提琴」,可以模仿其他樂器的樂音和聲樂的細微差別,撫慰人心、冥思般的音色使它成為了古代聲樂,特別是克雅爾中最理想的伴奏樂器。
提琴家的親戚怎麼這麼多!
勒貝克琴(Rebec),大約10世紀時從阿拉伯樂器rabāb演變而來,是流行於歐洲中世紀時期與文藝復興早期的弓弦樂器。通常擁有三根琴弦,琴身下半部分橢圓,上半部分細長,如一艘狹窄的船。
不是嗩吶哦,沒那麼簡單~
肖姆管(Shawm),出現在12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但之後逐漸被「雙簧管」家族所取代,因與古波斯的Sorna十分相像,所以有人推測它是在十字軍東徵時期從東地中海傳到西歐的。
竹筒?天線?
獨弦琴。在越南,獨弦琴是被認為是最接近於人聲的樂器,早期作為盲人說唱伴奏所隨身攜帶的樂器,如今既可獨奏,也可重奏或加入樂隊合奏,與我國境內廣西京族的獨弦琴為同類樂器。
倒著的左輪手槍?
Alboka。巴斯克傳統樂器之一,單簧片木管類型,兩頭附有牛角吹管角,在北非也十分流行。
打擊樂器傻傻分不清楚…
Mridangam(木丹加鼓),是南印度的一種雙面桶鼓,有2000多年歷史。它是傳統音樂中最重要的擊奏樂器,節奏非常複雜多變。
戰鬥民族的最愛!
古斯裡琴。被稱為俄羅斯的「古箏」,歷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91年前。經常出現在古俄國、蘇聯及俄羅斯歌曲中。
好原始好自然的樂器呢…
Sintir。摩洛哥格納瓦族人使用的傳統樂器,它是一種低音三弦,經常被西方人拿來與低音貝斯比較。雖然只有三根弦,但Sintir不失很鮮明的律動感。
金黃閃閃的一套,太有排面兒了
印尼國寶「甘美蘭」。它是傳統印度尼西亞鑼鼓合奏樂團的總稱,主要的樂器有鋼片琴類、木片琴類、鼓、鑼、竹笛、撥弦及拉弦樂器,通常用來為重要的宗教儀式、過生日、婚喪禮、割禮等特殊日子伴奏。
撲面而來的波斯味兒
框鼓(Daf)。波斯的傳統打擊樂,乍眼看長得和新疆手鼓(達卜)有些相似,但區別是,它比達卜大和輕,而且它的響環是一串串三連小鐵環。
這哪是樂器,明明就是藝術品啊!
薩佩(Sapeh)。馬來西亞的傳統樂器,用單根木材雕刻而成。婆羅洲當地人幾乎每晚都會聚在一起彈奏薩佩,對他們來說,薩佩就像生活中的吉他一樣,可以治癒心靈。
這啥玩意兒???
Dan k longput。這是一件越南傳統樂器,用在竹管口鼓掌的方式來發聲,婦女在田間或者特定的慶祝活動中才會用它來演奏。
他在啃羊嗎?
伊朗風笛(Neyanbān)。發源于波斯灣南部海岸地區,如今只有在伊朗南部的民間演出上才會出現。這種樂器由羊皮製成,需要非常強大的肺活量才能吹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