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2020-07-31 溫暖大齡蘿莉動漫影視

在世界影史上,有這樣一部「奇特」的電影,說它奇特是因為這部電影既是一部動畫片又是一部紀錄片。什麼是紀錄片,簡單來說紀錄片就是用攝像機去代替人類的眼睛,用攝像機所「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再將其看到的一切真實地還原給觀眾。

而什麼是動畫片呢,通俗來講動畫片就是讓一幅幅繪畫作品在熒幕上「動」起來的藝術,其主要特點就是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創造色彩繽紛的夢境世界來吸引觀眾。雖然紀錄片和動畫片同屬於電影的拍攝手法,但是二者卻擁有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注重寫實而另一個卻在想方設法的脫離現實,而《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就是這種矛盾下的產物,它是影史上第一部完全使用動畫的手法去拍攝的紀錄片。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這部既是動畫片又是紀錄片的電影於2008年上映,它獲得了當年包括奧斯卡提名、金球獎、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動畫安妮獎提名等等諸多榮譽,這部從拍攝手法上就「矛盾重重」的產物獲得了電影界幾乎所有權威殿堂的褒獎和讚美。如果僅僅是靠著拍攝手法的噱頭是不會令一部電影真正成功的,一部名垂影史的電影離不開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內核,所有電影都像是導演給觀眾講述的一個故事,這些故事要麼曲折離奇、要麼感人至深、要麼痛徹心扉,《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就是導演阿里·福爾曼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殘酷的故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電影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作為一部紀錄片,它的宗旨就是對歷史做出最真實的還原。首先,關於電影的歷史背景,導演並沒有過多的贅述,這裡由我為大家梳理一下本片的歷史背景。巴什爾是何方神聖?巴什爾·傑馬勒耶(Bachir Gemayel)1982年8月23日當選為黎巴嫩總統,上任還不到一個月的巴什爾在1982年9月14日被黎巴嫩國內反對黨在貝魯特炸死,這一事件直接點燃了以巴什爾為代表的黎巴嫩國內基督教黨派——長槍黨心中的怒火,也是歷史上駭人聽聞的「貝魯特大屠殺」的導火索。

黎巴嫩是一個地處亞洲西南部的中東小國,原本是一個富饒而且美麗的國家,但是1975年黎巴嫩國內爆發了一場持續了近15年的內戰,內戰的雙方就是黎巴嫩國內的兩股不同信仰的勢力——信奉基督教親向以色列的基督教「馬龍派」和信奉伊斯蘭教親向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的「巴解派」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我們作為旁觀者可能無法了解到黎巴嫩國內兩派仇恨的淵源,但是通過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多達五次的「中東戰爭」,我們差不多能夠理解為什麼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東國家之間一直戰爭不斷的原因。而黎巴嫩作為以色列、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的鄰國,面對站在兩派身後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這對「死對頭」,戰爭何時開始只是時間問題。一直蠢蠢欲動的以色列藉助巴什爾·傑馬勒耶的死,終於撕下了「偽善的面具」,張著血盆大口撲向了仿佛「嗷嗷待宰」的黎巴嫩難民。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雖然黎巴嫩國內長年處於戰火之下,但是作為戰爭雙方的兩派一直屬於「小打小鬧」的階段,雙方的戰鬥力充其量仿佛是嚴重的街頭火併,但是以色列的介入直接改變了黎巴嫩內戰的局勢,在以軍正規部隊的坦克和飛機的掩護之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遊擊隊火力像是對著坦克「吐口水」,以色列軍隊勢如破竹地將「巴解派」趕入了薩布拉和夏蒂拉難民營。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導演阿里·福爾曼當時19歲,作為以色列國防軍中的一員,他親身經歷了1982年「貝魯特大屠殺」的整個過程。但是福爾曼對於自己19歲作為戰爭中一員時的記憶發生了嚴重的混亂,他只能記起來自己同身邊的兩個夥伴在黑夜中的海濱站起,茫然地走上海灘走進了陌生的城市街道,這樣的記憶如同夢境絲毫不真實。而整部電影也是阿里·福爾曼對於自己逐漸尋找自己真實記憶的過程,影片中阿里·福爾曼總共找到了9個像他一樣經歷過「貝魯特大屠殺」的同伴,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對於那場親身經歷的戰爭記憶有著或多或少的偏差。

其實這種現象被稱作「創傷性記憶」,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下的一種本能反應,對於極其痛苦和悲傷的記憶,我們人體本身會逐漸選擇美化或者選擇性過濾掉這些悲痛的記憶。導演也通過在電影中對於幾十年前的記憶不斷尋找,最終記起來那段「令人髮指」的歷史真實時刻,揭開了1982年「貝魯特大屠殺」的真實面目。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其實在1982年以軍將「巴解派」和支持巴解派的阿拉伯聯軍趕入包圍圈的時候,迫於國際上和輿論的壓力,以軍並沒有立馬衝入難民營而是選擇將這幾個難民營圍了個水洩不通,而後「巴解派」的武裝力量和阿拉伯聯軍的部隊在美國的監督之下其實已經全部撤離完畢,難民營剩下的其實只是來自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難民。在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以軍的圍困已經毫無意義,大家開始斡旋以軍撤軍和結束黎巴嫩內戰的事宜的時刻,9月14日黎巴嫩新任總統、馬龍派要員巴什爾·傑馬勒耶被炸身亡,緊接著整個事件開始急轉直下,15日下午以軍總司理德魯裡下達命令,對巴勒斯坦難民營進行「淨化」,16日下午大約有1200名全副武裝的「馬龍派」長槍黨成員在以軍的護送之下進入了巴勒斯坦難民營。

影片中,導演阿里·福爾曼對於這段駭人聽聞的屠殺描寫也是整部紀錄片的高潮和他自己追尋記憶的終點:漆黑的夜晚,一顆顆由以軍發射的照明彈將難民營照的通明,響徹在耳邊的是連綿不絕的慘叫聲,以軍每個戰士包括阿里·福爾曼本人對於正發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已經麻木不仁,仿佛難民營那破敗的矮牆阻隔了現實和虛幻。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為什麼要用動畫的手法去拍一部紀錄片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巨大關注,當然觀眾中絕大多數關注的還是那段被歷史塵封的記憶,但是作為第一部完全使用動畫手法拍攝的紀錄片,也有很多觀眾想要目睹一下導演阿里·福爾曼是怎樣融合了這兩種看起來「很矛盾」的電影藝術形式。據說整部電影其實是先通過真人拍攝,然後由十名原畫師將所有的真人拍攝畫了出來,然後剪輯完成整部作品。真人拍攝其實只用了9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但是將整部作品畫出來用了整整四年,據說為了能讓整部作品成為動畫光素材構思就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那為什麼導演阿里·福爾曼偏偏要選擇這樣一種費時費力的拍攝手法去完成整部《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呢?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其實早在《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之前,有很多紀錄片都已經嘗試過在拍攝的過程中加入動畫,讓整部紀錄片顯得不再那麼單調和無趣,紀錄片究其根源就是在真實地講述歷史,原本紀錄片的講述方式不外乎真實的歷史影像、真實的歷史圖片或者照片、經歷歷史者的口述或者是著作等,但是這些紀錄片的關鍵要素恰恰也是紀錄片不能像普通電影那樣吸引所有觀眾的原因。所以紀錄片導演們一直在嘗試使用動畫這種更加立體和詳實的表現手法,將略顯蒼白和簡略的歷史還原到觀眾眼前,這樣既達到了講述真實歷史的目的,也讓觀眾更好地理解真實的歷史。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而我們再反觀《和巴什爾跳華爾茲》,阿里·福爾曼通過動畫的方式將講述的真實歷史變得更加完整甚至使歷史達到了升華的階段。人的記憶會不會產生偏差呢?答案是肯定的。像福爾曼他本身就是大屠殺的見證者,但是由於人體本能的機制,那段記憶被完全「抹除」了。那抽象的尋找記憶又怎樣能夠用紀實的手法拍攝出來呢?福爾曼也給出了答案,他和他的團隊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用動畫的手段將歷史和記憶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福爾曼也可以藉由「動畫之手」,完整地把所有夢境和幻象描繪了出來。

戰爭是殘酷的,相比較戰爭大屠殺更為殘酷無比,蒼白的語言和照片都沒辦法向觀眾準確表達這其中的殘酷之處,而參與過戰爭的人內心的彷徨、恐懼、憤怒和無助等這些情緒更加沒辦法準確地向觀眾表達,這時動畫就像一把鑰匙,它同時打開了塵封的歷史和觀眾的心房。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寫在最後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的最後,導演阿里·福爾曼留下了幾十秒的歷史真實畫面,畫面中巴勒斯坦難民營中哀鴻遍野,本就破敗不堪的難民營又經歷了這一場人間浩劫已經讓人分辨不出眼前的畫面到底是地獄還是人間,痛苦的巴勒斯坦民眾湧上街頭看著親人們的屍體在攝像機面前痛哭,痛斥著對於施暴者的滿腔怒火,鏡頭所到之處遍地都是難民的屍體,你很難想像這一切都在幾十年前真實發生過,甚至就在今天這一幕幕可能正在某地還在上演。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痛苦夾雜著憤怒會讓你不知道怎樣發洩出來,人類總是自認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享有文明的生物,可是歷史上數不清的慘劇總是在不停地上演。而紀錄片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審視歷史的同時警示世人,戰爭像一隻時刻準備吞噬一切的巨獸圍繞在我們所有人身邊蠢蠢欲動,而看完電影的我們會由衷地希望這樣的慘劇不要再發生於你我的身邊,我想,這也是導演阿里·福爾曼的作品《和巴什爾跳華爾茲》最想要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以動畫的手法去拍攝一部紀錄片是怎樣的
    雖然紀錄片和動畫片同屬於電影的拍攝手法,但是二者卻擁有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注重寫實而另一個卻在想方設法地脫離現實,而《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就是這種矛盾下的產物,它是影史上第一部完全使用動畫的手法去拍攝的紀錄片。
  • 豆瓣評分8.7 史上第一部以動畫形式拍攝的紀錄片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真正讓人看了不寒而慄的動畫。  戰爭、屠殺、血腥……  你或許會覺得這沒什麼,戰爭題材的動畫如今俯拾皆是。  然而,如果我告訴你,這部動畫是歷史上第一部以動畫形式拍攝的紀錄片,裡頭發生的事件是真實存在的。
  • 《千年女優》:用蒙太奇的手法,去拍攝一部人物傳記是怎樣的
    在動畫電影史上,有一部非常閃亮又特別的動漫作品,說它閃亮是因為這部作品覆蓋了古裝、現代、戰爭、諜戰、科幻劇等等各種不同劇種;說它特別是因為作品將一部人物傳記,以一種時空交錯、戲中戲方式,混合大量的匹配剪輯,採用蒙太奇的手法,讓原本一部生硬的人物傳記紀錄片變得生動夢幻。
  • 大師布努埃爾的故事,竟然被拍成了動畫!
    作者 | 肥內,臺灣著名影評人自從《與巴什爾跳華爾滋》以動畫片形式行紀錄片開始,大開了紀錄片的呈現方式與可能性
  • 片單(中):外媒Indiewire評選出21世紀動畫電影Top30榜單!
    今夕何夕(2015)今夕何夕豆瓣評分8.6,是一部科幻喜劇短片,講述了在未來人們通過克隆的方式讓自己永生,或者死後將意識以數字的方式保存。女主艾米莉以視頻通話的方式和自己未來的第三代複製人對話了解未來,甚至通過時光機器去未來世界。空靈玄妙的未來世界,人們完整地保留原有意識,似乎從來沒有失去,但又好像一直在尋找著什麼。12. 未來學大會(2013)
  • 五部少兒不宜的冷門動畫影片,你可能一部也沒看過!
    在「友情、努力、成功」為主題的動畫之外,暗黑動畫始終佔據著一席之地,比如2019熱播的《動物狂想曲》、2020年火熱的《異獸魔都》便是近年暗黑系的代表作品。今天無二君推薦五部冷門的動畫電影,不再局限於日本動畫,有其他國家的佳作。
  • 史上最美的10部動畫電影,有木有你心水的大作?
    由高畑勳執導、朝倉亞紀、高良健吾、地井武男等主演的動畫作品,是高畑勳監督繼《我的鄰居山田君》之後時隔14年的電影新作。  《輝夜姬物語》於日本上映後,本片在日本國內456塊銀幕同時公映,首映前兩日總共動員約22.28萬人入場觀看,首周初登場排名和觀眾滿意度排名均列第一位。第5位:《和巴什爾跳華爾茲》(2008年、以色列)
  • 【排行】海外影視機構評「史上最美的10部動畫電影」
    在如今這個時代,動畫早就不是孩子的代名詞了,尤其是很多電影作品更是達到了藝術品的境界。
  • 十部改變潮流的歐美成人動畫
    《黑暗掃描儀》也是一部真人實拍的動畫電影,但與《復活》的製作方式不同。影片先是將真實人物的表演拍攝下來,再讓動畫師按照演員的表演,在幕布投影上描繪出人物輪廓。而老狗布魯諾在篇中的位置也很重要,影片開場不久"冠軍"和老祖母忙著訓練、放鬆、吃飯的時候,那條狗就趴在自己的飯盆旁邊看鐘,到點了就上樓去對著附近的鐵路橋上的火車狂吼,那場面的忙亂,可是絕了。‍從《美麗城三重奏》的成功中可以看出,文化的多元化,會有多種選擇的存在。而中國動畫人似乎不懂這個道理。一方面,他們把過往的成績無限誇大,揚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海外評選「史上最美10部動畫電影」 言葉之庭完勝
    第9位:《機器人總動員》(2008年 美國)  影片《機器人總動員》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魯·斯坦頓編導的科幻動畫電影。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進行製作,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電影公司負責發行。安德魯·斯坦頓執導,本·貝爾特、艾麗莎·奈特和傑夫·格爾林等聯袂獻聲配音。影片於2008年6月27日在美國上映。
  • 怎樣寫一部紀錄片劇本
    紀錄片也是如此。所以導演必須提供足夠可信的信息和來源以安撫多疑的現代觀眾。形式遠比公式重要。紀錄片可沒有秘方,每個議題都如此特別,你得自己找準適合的表現方法。一部紀錄片採用何種形式、如何布局展現拍攝對象和影片所承載的意義一樣重要,但沒人嘗試著去這樣做。
  • 十部你應該沒看過的成人專享動畫電影!
    動畫電影並非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有些甚至根本不適合小孩子看,成人專享的動畫電影,往往令人深思和感悟。今天,小薦薦要盤點一下十部少兒不宜的成人專享動畫電影。一部驚悚、奇幻、細思極恐的喜劇動畫片。《失常》這部動畫電影充滿了隱喻,充斥著焦慮的情緒,壓抑貫穿始終,還有荒誕的情節設置。電影講述一個每天忍受著無聊生活的中年人的一段一夜情還有他即將崩潰的家庭生活和人生。
  • 與高倉健跳一曲「田納西華爾茲」
    我本不打算再提筆了,但聽到《田納西華爾茲》的那一刻,還是決定從頭說起。我們的青春誰來「追捕」?杜丘與真由美。1978年作為「文革」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高倉健主演的《追捕》在中國曾引起轟動。那時男青年模仿孤獨沉默的「杜丘」,女青年則將高倉健作為擇偶標準。鴨舌帽、風衣、冷峻的表情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 家長反對學校跳鄭爽的《愛的華爾茲》,怕引發早戀,孩子們太難了
    「踮起腳尖,提起裙邊,讓我的手輕輕搭在你的肩……」這是電視劇《一起來看流星雨》的主題曲,由嚴藝丹作詞,劉佳作曲,俞灝明和鄭爽演唱。歌曲的旋律來自宮崎駿的著名動畫《千與千尋》的片尾曲《Always With Me》,作者是日本著名的配樂家久石讓。
  • 看看中國動畫在70多年前的實踐
    部分批判者認為,轉描並沒有創作動畫的「運動」,雖然表面上能讓基礎不好的動畫師畫出和真人一樣逼真的動作,但無法體現動畫特有的演技手法,踐踏了動畫製作者們長久以來的努力。《輕羽飛揚》官方推特發布了作為作畫參考的實際拍攝畫面所以很多情況下,即使有的作品運用了轉描技術,製作人員也不願意提及。比如動畫式紀錄片《與巴什爾跳華爾茲》的導演阿里·福爾曼就不承認自己在影片中運用了轉描技術。那麼飽受爭議的轉描技術又是如何發展至今的呢?
  • 10部令人不寒而慄的紀錄片
    關於整個紀錄片是否是布努埃爾偽造的,至今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儘管受到質疑,但製作了如此一部令人毛骨悚然、至今仍然無法以任何具體方式加以分類的作品,布努埃爾已足以名垂影史。那麼,它究竟是一部遊記?一部超現實主義電影?還是一部徹徹底底的紀錄片?誰知道呢。但它真的讓人很不安。7.
  • 暗黑系:十部「兒童不宜」的黑暗動畫電影
    ,但以怪異的傀儡人偶當作拍攝風格,並且不假修飾的讓人偶的線大落落的暴露在鏡頭當中,就已經足夠令人傻眼,當然片中針對了大美國主義、國家機器、傳統好萊塢電影設定甚至國際情勢都大大的諷刺一番,絕對是南方公園影迷不可錯過的電影!
  • 周末了羞羞的,十大成人動畫電影推薦給你
    材,不過其實有許多動畫作品的設定觀眾並不是兒童,反而透過沉重的故事、畫風,傳遞戰爭的殘酷、科技的副作用以及諷刺的人生…等題材10. 《9:末世決戰》由 提姆波頓(Tim Burton)監製的動畫作品有非常大的可能是「兒童不宜」,尤其是你當看過《牡蠣男孩憂鬱之死》就知道提姆獨特的黑色幽默世界觀,《9:末世決戰》故事 設定在一個末日,這個世界只有機器和布偶,沒有人類,但我們卻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著未來世界可能淪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