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中有一段「盛文肅識人」的故事,盛文肅就是盛度,文肅是他的諡號:
盛文肅為尚書右丞,知揚州,簡重少所許可。時夏有章自建州司戶參軍授鄭州推官,過揚州,文肅驟稱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謂有章曰:「盛公未嘗燕過客,甚器重者方召一飯。」有章荷其意,別日為一詩謝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詩以入。公得詩不發封,即還之,使人謝有章曰:「度已衰老,無用此詩。」不復得見。有章殊不意,往見通判刁繹,具言所以,繹亦不諭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詩中得無激觸否?」有章曰:「無,未曾發詩。」 又曰:「無乃筆札不嚴?」曰:「有章自書,極嚴謹。」曰:「如此,必是將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見文肅而問之:「夏有章今日獻詩何如?」公曰:「不曾讀,已還之。」繹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讀其詩,何也?」公曰:「始見其氣韻清秀,謂必遠器。今封詩乃自稱『新圃田從事』,得一幕官,遂爾輕脫。君但觀之,必止於此官,志已滿矣。切記之,他日可驗。」賈文元時為參政,與有章有舊,乃薦為館職。有詔候到任一年召試。明年除館閣校勘。御史發其舊事,遂寢奪,改差國子監主簿,仍帶鄭州推官。未幾卒於京師。文肅閱人物多如此,不復挾他術。
這段文字說:北宋宋真宗的時候,盛度任尚書右丞,他為人十分穩重,少言寡語很少稱讚某事或者某人。有一次他在揚州做知府的時候,夏有章路過揚州。盛度設宴招待夏有章,並稱讚他的才能。為此夏有章很是感動,他就寫了一首詩答謝盛度。誰知道盛度看到夏有章的詩之後,態度變得冷淡起來,後來還叫人把夏有章的信還給他,不願意再和夏有章見面。夏有章感到很尷尬,並且非常不理解盛度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去拜訪通判刁繹,把這些事情都告訴了才繹。刁繹猜測是夏有章的詩違背了盛度的心意。
刁繹去問盛度為什麼對夏有章態度由熱轉為冷。盛度說:「沒有別的原因。是因為我最初接觸他的時候,看他氣質風度脫俗,以為他是一個能成大器的人。可是看到他在詩中竟然自稱是『開發新田地的人』。僅得了一個幕官,就這樣輕狂。你們看著吧,他做官也就做到現在這個位置,不會再提升了。他已經志得意滿了。」
後來夏有章得館閣校勘職位,因為舊事牽連,被改派為國子監主簿,仍然保留著原官職。不久就死在京城裡。夏有章因為在詩中流露出自己的志向短淺,被盛度鄙視。
看了這個北宋故事,盛度識夏有章讓人體會到志向短淺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的人。同樣地,一個趣味低下的人,也不能理解趣味高雅的人。俗話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確實是這樣的。道不同不相為謀,與自己志向不同人,沒有必要多和他們費唇舌。與不能理解自己的人,說再多的話,解釋再多次,也不能獲得他們的理解,因此不如保持沉默,或者不和他們談論志向趣味的話題。
國學經典明代洪應明的《菜根譚》有云:
鷯佔一枝,反笑鵬心奢侈;兔營三窟,轉嗤鶴壘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謀大,趣卑者不可與談高。信然矣!
其大意為:鷯佔據一條樹枝,反過來嘲笑大鵬鳥飛翔高空的凌雲壯志太宏大奢侈;兔子建造了三處窩穴,轉過來嗤笑鶴築造的巢穴過於高聳危險。智慧不足的人不可以同他們謀劃大的事業,趣味低下的人不能和他們談論高雅的事情。確實是這樣啊!
讀了《菜根譚》這段文字,讓人更加佩服盛度的識人能。盛度氣度之高,夏有章格局之小形成鮮明對照。「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井蛙不可語海!人生一定要有追求,志當存高遠。一個有追求的人,決不能與那些目光短淺小成即安的人為伍,否則他的意志會被消磨,追求也會隨之磨滅!同時也需要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也有可能成為是目光短淺、趣味低下的人。所以我們需要培養遠大的志向,培養高雅的情趣,對於別人的宏大理想不妄自加以嘲笑。 俗話說得好: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讀國學經典《菜根譚》,學為人處世之道。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讓你少犯錯誤不斷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成就完美人生!
◇圖自網絡,涉權請刪。文章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