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最大黑馬《陽光普照》:空心症患者的生命需要有裂縫

2020-08-27 花花是1隻貓

去年一部時長155分鐘的電影《陽光普照》成為了金馬獎上的一匹黑馬,斬獲了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情長片等5項大獎。雖然整部影片好像都在講述陳家小兒子阿和的事,但在鏡頭不多的陳家大兒子阿豪身上,我看到了正在被「侵襲」的空心症群體,更暗示了人性唯有暗與光並存才更具意義。

生命必須要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否則你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都不過是一場空。

司馬光砸缸的又一版本

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當司馬光把所有小朋友都找到後,他堅持說:「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有找到。」大家拿他沒辦法就陪著他一直找,終於在一棵樹下看到一口大水缸。當司馬光拿起石頭砸向水缸時,裡面並沒有水流出來,而是坐著一個小孩,他躲在陰暗處,看著缸外。


你知道那個小孩是誰嗎?

就是司馬光自己。

陳家大兒子阿豪為人溫和,成績優異,是父母眼中完全不需要操心的那一個,尤其是當弟弟犯錯進入少管所後,他更是背負起了整個家所有的希望,從頭到腳一副「別人家小孩」的模樣。

但就是這樣一個近似完美的人,卻在講司馬光的故事時,用那個躲在水缸陰暗角落裡的小孩來影射自己。如同故事中一樣,所有人都不曾察覺,唯獨他自己堅持稱:「還有一個小朋友沒找到。」因為那個小朋友就是另一個阿豪,一個也會犯錯,也會因為考學壓力想要逃避,也會羨慕弟弟的阿豪,只是這樣不完美的自己,旁人卻看不到,或者說是不願看到。

有時像個孩子一樣肆意妄為,有時卻可以像個大人一樣沉默思考,人的多樣性應該如同大海,如同宇宙,變幻莫測。一旦失去了自己,拼盡一切全力只為活成旁人心中的模樣,那麼如同沒有靈魂的野鬼,沒有信仰的行屍,身體也不過是個巨大的空殼罷了。

所以阿豪渴望成為另一個司馬光,一個也可以不用24小時生活在陽光下,一個可以展現自己陰暗面的真真實實的人。只是父母從來都沒有關心過他,弟弟更是因為他的優秀而討厭他,從來沒人問過他:「你快樂嗎?你一直這麼優秀會不會很累?」

作弊被抓跳樓的年輕人

6月6日下午,山西中北大學軟體學院大二學生時某正在參加一門課程的補考,從監控視頻看到,考試時因被監考老師發現作弊,當場沒收了時某的試卷。隨後時某趴在課桌上20分鐘,他向母親發了條微信:媽,對不起。不要想我,我配不上。

再次接到消息時,時某已跳樓身亡。沒有人知道那20分鐘,他在想什麼,內心有過怎樣的掙扎。要知道在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挫折和困苦面前,考試掛科根本就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就是這樣一件小事,卻成了擊垮這個年輕人的最後稻草。

也許他和阿豪一樣,內心都背負了太多的期許和厚望,與其看著摯愛的人失望的眼神,不如放棄自己的性命來得更容易。也許他們都是內心空洞的孤魂,找不到支撐自己存在的意義,唯有背負他人的期許才能一路前行,可一旦這份厚望沒有如期完成,就像玩過山車,一路攀爬一路堅持,當爬到最高點突然落下時,內心的失重感會讓人無法承受。

和時某一樣,影片中阿豪也選擇了跳樓。他將自己的衣物整理整齊,手機裡的簡訊郵件刪除乾淨,洗了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選擇在夜晚縱身一躍。你看,他活的有多累,就連臨終前也選擇把所有事都做好,不想給別人添麻煩,而那個始終如同太陽一般陽光明媚的人,終於可以投奔於黑暗中尋找真正的自己了。

阿豪內心的孤獨源自於他要時刻偽裝自己,當他想要卸下包袱偶爾不用暴露在陽光下時,唯有用這種極端的方式才能避開旁人失望的神情。而時某選擇用這種方式結束,則是因為他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肩膀。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過於在乎他人的感受,內心擁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是什麼?

「空心病」正在侵襲好學生

我總是對自己不滿足,總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這樣的人生似乎沒有頭......

阿豪就屬於典型的空心病群體,什麼都好,卻又什麼都不好。空心病,最初由北京大學的徐凱文博士提出,所謂有心,可以理解為生活有奔頭,有方向,有自我規劃和目標。而空心則恰恰相反,看起來像抑鬱症,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從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為:活在別人的期許中,沒有自我,一旦目標未實現,巨大的落差感會讓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從而讓心變得空洞。

空心病的目標群體多發於「好學生」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總會對這類人群過分關注,從考試升學,到德智體美,凡事可以涉及到的領域都一樣要出類拔萃,為什麼呢?因為你是「好學生」。特別是在父母的耳語目染下,內心會形成一種「我是你生命的延續」的誤區,你所未實現的一切夢想,都會成為我的目標和動力,可這個世界是多變且不定性的,難道你們忘了「墨菲定律」嗎?長期處於這個狀態中,人會變得精神麻木、空洞,甚至因為強烈的缺乏存在感而痛苦不已。

從七個細節判斷「空心病」

  • 和抑鬱症比較相似,都屬於心理方面的症狀。其表現形式為情緒低落,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但日常中很難察覺到,因為它並沒有明顯且強烈的特徵。(如同影片中阿豪,跳樓的前一刻誰都沒發現他的異常)
  • 人際關係很好,為人和善,因為比起自己內心的喜怒哀樂,他們更在乎他人的感受,只要大家開心,自己辛苦一點也不要緊。
  • 生物治療效果甚微。
  • 內心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仿佛周遭的人忙忙碌碌都知道自己想幹嘛,唯獨自己被屏蔽在了門外,與這個世界斷了連接。
  • 會有輕生的念頭,但不同於抑鬱症患者因為內心煎熬所渴望解脫,空心症的問題出在找不到活著的意義。
  • 學生人群居多,通常都是背負著眾多期許的「好學生們」。
  • 心理學家認為傳統的心理治療對其療效不佳,因為他們並不是因為負面情緒過多而造成。

世俗和表面所看到的成績並不能讓空心病患者得到內心真正的充盈和滿足,因為感受不到真正的成就感,而迷失自己,彷徨無助。大自然中白天和黑暗各佔一半,人亦如此,完美的同時也需要陰暗面來平衡。

空心病形成的罪魁禍首

徐凱文老師在最初提出空心病時,認為造成其形成的一大根本原因就是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高低唯有分數,而在追逐分數高低的過程中,只有少部分人能夠從中找到快樂,因為並不是每個人天生都愛讀書,如何在興趣中找到讀書的樂趣遠比拼分數顯然更有意義。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你決定不恨了

也決定不愛了

把你的靈魂 關在永遠 鎖上的軀殼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五月天

當你害怕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一大步時,當你害怕在世俗標準的衡量下將自己的缺點暴露無遺時,當你只是一心盲從他人的聲音而找不到自己時,你作為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獨立個體所存在的意義也就漸行漸遠了。

人生需要激情、需要衝動、需要叛逆也需要犯錯,如果一天24小時的連軸轉,而且還是遵循著別人的腳印,那麼你只會失去更多,最後留下支離破碎的軀殼。我們需要陽光,需要溫暖,更需要敢於在烈日下躲進陰暗處保護自己的勇氣。

我是:90後小姐姐,自律摩羯座,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談天說地。

相關焦點

  • 生命需要有裂痕才能「陽光普照」
    去年的金馬獎是史上關注度最低的一屆金馬獎,其獲獎影片《陽光普照》並沒有進入太多人的視野,或許由於最近許光漢的熱度攀升,這部影片被更多大陸的影迷朋友們關注
  • 第56屆金馬獎,陽光普照?
    最終,在第56屆金馬獎上,名字不能出現的恐怖片竟橫掃五個獎項,而賽前被普遍看好的《熱帶雨》只收穫一個最佳女主角大獎,兩部香港電影更是顆粒無收……這樣的競爭和結果也說明今年算是臺灣電影的「大年」,數量少但精品多,可作為影迷,當然更希望明年的金馬獎能齊聚華語電影……金雞也好,金馬也罷,讓電影回歸電影吧,共同擴大華語片影響力。
  • 《陽光普照》:那些生命中的陰暗角落
    大陸影片缺席的2019年第56屆臺灣金馬獎熱度驟降,即使獲得了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在內的5項大獎,電影《陽光普照》也沒能引起內地觀眾的太多關注。「希望中國電影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情感和愛地久天長。」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此時,被砍傷者家屬也來找阿文求取巨額賠償,阿文受不了總是帶來麻煩的小兒子,將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許光漢 飾)身上,卻不知道溫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2019年的臺灣金馬獎闖出一匹黑馬,包攬了大大小小的提名和獎項。這部電影就是《陽光普照》。它講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苦難,正是這種細膩又憂傷的情感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 《陽光普照》: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文/夢裡詩書為了儘可能的構建內在層次,《陽光普照》在劇情設定上雖有一些過猶不及之筆,但在這齣滿載傷與痛的家庭悲劇裡, 細膩的情感勾勒讓人得以沉浸其中,並不會覺察劇情有多少突兀,而關乎家庭關係的肌理,則既讓人看到了冰冷的矛盾 ,也感受以親情的溫度,陽光需要普照,黑夜也是。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更多分享,請關注「平分往事」2019年臺灣金馬獎,被11項提名的電影《陽光普照》最終斬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導演鍾孟宏,正是2017的年度佳作《大佛普拉斯》的攝影和監製。
  • 第56屆臺灣金馬獎完整獲獎名單,《陽光普照》成最大贏家
    22日晚第56屆金馬獎舉行入圍酒會,本屆「觀眾票選獎」由導演鍾孟宏執導的電影《陽光普照 》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則頒給新銳導演謝沛如的
  • 2019年金馬獎最佳華語片——《陽光普照》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金馬獎沒有大陸電影和電影人參加,臺灣地區就自己湊了幾部電影參選,在內地沒有掀起任何熱度,雖然很慘澹了,但是其中的一部取自於真實事件的故事——《陽光普照》,還是拍得很好的,說是19年最佳華語片,也當之無愧!
  • 影評《陽光普照》 | 如若生活真有陽光普照時
    雖然因為2018年的風波,去年大陸影片並未參選金馬獎,但並不意味著《陽光普照》的這個最佳影片是矮子裡拔高個。 1. 《陽光普照》的故事很簡單,小兒子阿和因故意傷人入獄,被寄予厚望的大兒子阿豪突然跳樓自殺,家庭關係頓時陷入旋窩。
  • 陽光普照:野草生長
    一部作品也應該是發乎內在,自然成長,雖然傷痕累累,不乏瑕疵,但仍充滿旺盛的生命活力。 《陽光普照》,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當然,絕不是因為它獲得了第56屆金馬獎11項提名,並榮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觀眾票選獎在內的6項大獎。
  • 金馬獎高分家庭劇《陽光普照》,那個優秀的孩子為什麼選擇自殺?
    對於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金馬獎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相比內地的金雞獎、香港的金像獎,臺灣的金馬獎更悠久,更開放,也更專業。在第56屆金馬獎,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影片六項大獎,這足以說明電影的優秀。
  • 《陽光普照》一年間
    但今年《陽光普照》入選奧斯卡提名的勝算,倒是多年來概率最高的。2019年11月1日,《陽光普照》在中國臺灣公映。23天後,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陽光普照》成為最大贏家,一舉拿到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鍾孟宏)、最佳男主角(陳以文)、最佳男配角(劉冠廷)、最佳剪輯(賴秀雄)五項重量級獎項。
  • 《陽光普照》:歲月從未曾安好過
    《陽光普照》是一部2019年的臺灣電影,獲得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等多個提名獎項,入圍多倫多電影節,釜山電影節和東京影展。這個名字太有欺騙性,看海報原以為是一部溫情治癒的日系清新電影,「陽光普照」這個詞充滿生命力,多麼溫暖令人嚮往,卻以一場血腥暴力開始,向著另一個極端揚長而去,一點也不「陽光普照」。
  • 豆瓣8.4,2019年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陽光普照》下的陰影」
    《陽光普照》劇照:陽光下的陰影作為2019年金馬獎獲獎的作品,電影《陽光普照》充分展現了人與生活的正反面,實在難得佳片。甚至從阿豪的自殺,也可以猜聯想到這其中肯定有父親的原因,他是一個充滿缺點的父親,他不善言辭、易怒,可他也只是有了全天下父親的缺點而已。父親給了阿豪生活的庇護,同樣也給了他要始終保持積極和正面的壓力。這太陽一樣,帶給所有事物一樣,只是父親喜歡陽光,不喜歡看到阿豪的陰影。
  • 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落幕 鍾孟宏導演《陽光普照》成大贏家
    第56屆金馬獎今晚在臺北國父紀念館順利落幕。
  •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
    鍾孟宏的首部劇情長片《停車》的豆瓣短評中有這樣一條(@大宸  侵刪):「其實鍾孟宏有他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只不過缺少一部讓我們愛他愛到不行的電影,看完後會反過來包容他電影中的所有不足,相信這樣一部作品會出現的」。 在我心中,這樣的一部作品已經出現了——《陽光普照》。
  • 臺灣史詩級電影 《陽光普照》 免費奉上
    臺灣史詩級電影  《陽光普照》  免費奉上「陽光普照」沒有充滿陽光和溫暖,反而讓人直冒冷汗。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飛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炙熱的陽光底下永遠都有陰影。
  • 影評|《陽光普照》: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電影《陽光普照》(A Sun,2019)海報,鍾孟宏執導,斬獲第56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個獎項。
  • 金馬獎影片《陽光普照》: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陽光普照》,改編自真實故事,透過一家四口展現了當代家庭矛盾以及背後複雜的社會關係,讓我們通過這樣一部影片了解了家庭內部每一個人的生存、發展以及彼此間的關係,豆瓣評分8.3,是一部近期難得的佳作。但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沒有任何瑕疵的人,卻跳樓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於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接受的事實。對於一個如此完美的人來說,他的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 當金馬不再倍受重視,《陽光普照》橫空出現,臺灣電影或迎來轉機
    不過《大佛普拉斯》之上,鍾孟宏在去年再次拿出一部讓所有人驚豔的影片——《陽光普照》。在沒有內地電影參加的金馬獎上,《陽關普照》先後拿下五座大獎,引起內地影迷的注意。雖然金馬獎不再被人重視,但是《陽光普照》的出現,使得大部分人意識到臺灣電影依舊有強勁的韌性。這部創作題材依舊落足於現實的電影,用全新的表現手法幫鍾孟宏再次贏回高質量導演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