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獎高分家庭劇《陽光普照》,那個優秀的孩子為什麼選擇自殺?

2021-01-09 漫談光影

對於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金馬獎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

相比內地的金雞獎、香港的金像獎,臺灣的金馬獎更悠久,更開放,也更專業。

在第56屆金馬獎,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影片六項大獎,這足以說明電影的優秀。

《陽光普照》

首先是電影名的設置就採用反諷的手法,陽光普照代表溫暖沒有陰影,是一個褒義詞,但在影片中卻是一種貶義。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家庭悲劇,而話題正是時下最熱門的青少年犯罪和自殺。

故事是關於一個四口之家,阿文和琴姐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阿和叛逆,大兒子阿豪卻非常優秀,這種極端導致兩人在家庭地位上的天差地別。

就像優勝劣汰一樣,優秀的阿豪一直是父親最為看重的。

《陽光普照》

片中一個女學員問阿文有幾個孩子時,阿文只說一個。

而弟弟阿和一直被家庭忽略,阿和沒能在家庭找到寄託,故而和朋友菜頭更親近。

電影的情節點是阿和和菜頭砍人進少管所,一家人的命運因此開始遭遇改變。

因為阿和進了少管所,父親阿文更加看重優秀的大兒子阿豪,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阿豪身上。

可有一天,阿豪卻突然跳樓自殺。

《陽光普照》

觀眾就像父親阿文一樣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會想不開。

關於這一點,電影處理得很開放。

在阿豪自殺前發了一條信息給朋友,裡面有段話很關鍵。

阿豪說,「我沒有水缸,沒有暗處,只有陽光,24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從這段話來看,阿豪之所以自殺,或許是因為太過優秀。

因為優秀,所以父母願意把更多的資源和愛給他。

阿豪一直得到父母的偏愛,一直活在「陽光普照」裡,一直在努力變得更優秀,把更多的好給別人,但也因此找不到一出陰影的角落可以躲藏。

殺死阿豪,正是這份優秀。

《陽光普照》

不論是女同學、弟弟,還是父母,他們對阿豪的評價一直很好,也把更多的期許給了阿豪,但同時也慢慢在壓垮阿豪。

這是電影取名「陽光普照」的反諷。

陽光普照代表的正是優秀的阿豪,他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就像太陽一樣永遠陽光普照,換句話說,不容許阿豪有一絲的陰影。

高考失敗,監獄探望弟弟,帶年幼的弟媳體檢,阿豪只能一直努力活出父母期許的樣子。

可他們卻從來沒有問過阿豪這些是不是他想要的,甚至連躲在陰影裡的權利都沒有。

而最後,阿豪選擇跳樓自殺,看似突然,其實這份壓力早已醞釀許久。

《陽光普照》

影片中的四口之家就是很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父權霸道,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別人身上,還自詡是為孩子好。

而這種自私的親情,最後只會釀造更多的悲劇。

電影只是把這種「悲劇」給放大處理,阿和進少管所,阿豪自殺,在現實中一般不會這麼極端。

但傷害是會發生,只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深深地影響日後的生活。

這正是這部電影所帶來的深思,也是所有父母都必須仔細思考的。

文中圖片來源於劇中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那個被偏愛的孩子,為什麼要自殺?
    他們很優秀,待人禮貌,體貼入微,乖巧懂事,不惹事。「真是一個好孩子。」對這些孩子的印象,別人挑不出毛病,只覺得好。他們性情大變,或是像阿豪一樣做出沒人理解的「傻」事,他們像突然變了一個人,做出不像是他們做出的事,就是連最熟悉的人也不知道緣由。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這麼好的孩子怎麼會想不開?殊不知,正是這個人人眼裡優秀的標籤,殺死了孩子。阿豪的自殺,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他們只記得他的好,他的陽光。
  • 《陽光普照》:那個成績優秀,懂事體貼的大兒子,卻自殺了
    是太陽 這是電影《陽光普照》中的答案 去年入圍金馬獎的電影《陽光普照》,影片以一個臺灣普通四口之家為故事背景,以從小兒子的犯罪故事切入,父母對兩個兒子之間偏愛與缺愛的情感,揭露出家庭教育失敗悲劇、青少年犯罪、父子關係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更多分享,請關注「平分往事」2019年臺灣金馬獎,被11項提名的電影《陽光普照》最終斬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導演鍾孟宏,正是2017的年度佳作《大佛普拉斯》的攝影和監製。
  • 8.4分家庭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19年臺灣金馬獎,被11項提名的電影《陽光普照》最終斬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導演鍾孟宏,正是2017的年度佳作《大佛普拉斯》的攝影和監製。兩部電影的核心思想遙相呼應: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 生命需要有裂痕才能「陽光普照」
    去年的金馬獎是史上關注度最低的一屆金馬獎,其獲獎影片《陽光普照》並沒有進入太多人的視野,或許由於最近許光漢的熱度攀升,這部影片被更多大陸的影迷朋友們關注
  • 《陽光普照》藏在水缸的司馬光
    上個月宅在家裡,把終於養肥了的《想見你》追完了,之後立馬去看了許光漢出演的另外一部作品《陽光普照》。豆瓣評分毫不吝嗇的給了8.4。同時斬獲去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不過2019年的金馬獎比較特殊,所以不排除矮子裡面選將軍的情況。如果我盲猜,《陽光普照》水準應該處在中上水平。
  • 影評《陽光普照》 | 如若生活真有陽光普照時
    雖然因為2018年的風波,去年大陸影片並未參選金馬獎,但並不意味著《陽光普照》的這個最佳影片是矮子裡拔高個。 1. 《陽光普照》的故事很簡單,小兒子阿和因故意傷人入獄,被寄予厚望的大兒子阿豪突然跳樓自殺,家庭關係頓時陷入旋窩。
  • 當沉默代替教育:臺灣影片《陽光普照》中的家庭代際溝通困境
    臺灣導演鍾孟宏執導的影片《陽光普照》,獲得了第56屆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成為當屆金馬獎最大贏家。本文以少年成長世界的孤獨、父愛與母愛的差異性、家庭代際溝通的困境與出路三個維度,來探討《陽光普照》這部優秀華語影片的創作內涵與深意。一、緣起:一個四口之家的傷痛往事臺灣,臺北市。
  • 陽光普照,陽光普照
    在我心中,這樣的一部作品已經出現了——《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的攝影和配樂非常好,所以,今天不單單談論這部電影,也是分享它的配樂。 本文有劇透。《陽光普照》的故事始於「阿和進去了」。接著一系列不幸的事情都出現在了這個普通家庭裡。
  • 評《陽光普照》:簡單的家庭矛盾,卻揭開了中國式父子關係的真相
    臺灣省確實已經有很久沒有出過好看的電影了,而2019年上映的這部反映臺灣原生家庭的電影《陽光普照》,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繼名導楊德昌的《一一》之後,又一佳作。同樣是關注於家庭關係,同樣是關於親情,這部電影《陽光普照》,卻第一次將中國式「父與子」的擰巴給撕裂在了我們的面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典型的臺灣式家庭電影。
  • 陽光普照下的我們——影評《陽光普照》
    但毫無疑問,阿文就是那個相信的人。他不僅用這句話教育學員,也一直用這句話要求家人。故事的發展似乎也在證明著他的可笑。叛逆的小兒子阿和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寄託著他所有希望的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跳樓自殺了,他為了讓兒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殺死了不斷騷擾小兒子的菜頭。阿文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缺乏交流的家庭。一家四口人,誰也不了解誰。
  • 《陽光普照》|如果阿豪沒有選擇自殺會怎樣?
    (本文首發於《開森心理》原文標題:劉若英含淚推薦、中國家長不忍看第二遍的《陽光普照》:叛逆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一旦開始就驚天動地)01電影《陽光普照》中,哥哥阿豪是比弟弟阿和更為揪心的角色哥哥阿豪則一直是淡淡的、穩穩的,似乎從不急躁,從不生氣,他做事妥帖、細心,是老師同學眼中優秀的好學生,是父母眼中聽話懂事的好孩子。直到那一晚,他從樓上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 豆瓣8.4分《陽光普照》|家庭、社會、人性,解讀鍾孟宏眼中的現實
    2019年11月1日,臺灣劇情片《陽光普照》上映,而後一舉奪得了第56屆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片在內的六大獎項,成為了當天最大的贏家。 2017年,鍾孟宏擔任攝影,林生祥擔任配樂,兩人首次合作,以《大佛普拉斯》橫掃第54屆金馬獎,獲得五項獎項。於此次再度合作,林生祥依舊擔任配樂,鍾孟宏則兼任導演、攝影、編劇多職,再續了金馬獎黑馬傳奇。
  • 還有多少少年掙扎於《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愛
    掙扎在《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光渴望愛...... 2019,臺灣金馬獎影片《陽光普照》讓我心碎了一地,至今久久不能釋懷。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家庭,多少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陰影中?這兩個孩子阿豪和阿和,是一對親兄弟,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性格完全迥異,但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內心需求一無所知,最終導致悲劇的結局:一個自殺一個入獄,真的令人唏噓!
  • 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也有照不到的陰影
    《陽光普照》以阿和與菜頭傷人入獄為引子,講述了由此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當今世界對好與壞的定義,反映了在父母忽略下造成的悲劇,告訴了人們陽光普照並不能長久,陽光下有陰影的地方才能睜開眼。當他從獄中出來後,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麻煩,朋友阿和逃避他,阿和爸爸殺了他,可他只是一個需要被愛的孩子,偏偏沒有人愛他。他出來後真的想找阿和麻煩嗎?他只是一個怕煙味弄髒車的孩子啊!他要的只不過是一點點的關注,可世界終將他拋棄。與此同時,阿和與其哥哥阿豪也是一對悲劇人物,阿和雖是么子卻與哥哥被父母區別對待。
  • 豆瓣8.4,2019年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陽光普照》下的陰影」
    《陽光普照》劇照:陽光下的陰影作為2019年金馬獎獲獎的作品,電影《陽光普照》充分展現了人與生活的正反面,實在難得佳片。一個從小學業優異、總是想著別人的好孩子,有著小地痞的弟弟,忙碌的父母,寄託著家庭整個希望。
  • 《陽光普照》告訴我們家庭裡有效溝通有多麼的重要
    《陽光普照》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主要了講述小兒子阿和與好友菜頭冠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後,家庭所遭遇的一系列變故。在長達150多分鐘娓娓道來家長裡短中,這個家庭接踵而至的變故讓人不禁唏噓感嘆、為之淚目,讓人不由生出「人生皆苦,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的想法,。然而正所謂有因便有果,細細分析這個家庭遭遇的變故,很多悲劇的發生的根源其實是家庭內有效溝通的缺乏。
  • 陰影遍布下的家庭,陽光普照下的希望——《陽光普照》
    很明顯,《陽光普照》便是現實主義一類,雖然深入真實的中國家庭中去,在導演鍾孟宏的溫情關懷下,卻洋溢著犯罪片的黑暗氣息,片中不間斷的黑色幽默與黑色暴力,會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反覆思考臺灣的現實家庭,給人一種獨特的「冷峻之風」。影片講述了一個臺灣家庭的現實悲劇。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臺灣家庭中,父母每天上班打工,兩個兒子在校上課。
  • 2019年金馬獎最佳華語片——《陽光普照》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金馬獎沒有大陸電影和電影人參加,臺灣地區就自己湊了幾部電影參選,在內地沒有掀起任何熱度,雖然很慘澹了,但是其中的一部取自於真實事件的故事——《陽光普照》,還是拍得很好的,說是19年最佳華語片,也當之無愧!
  • 臺灣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生活如密林,迷失處光影交疊
    臺灣人文電影在倫理敘事上向來是強勁的一脈,2019年橫空出世的小成本影片《陽光普照》在金馬獎上狂攬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等五項大獎,有力地論證了這一類型電影的藝術生命力,其在溫和綿密又暗流湧動的電影鏡頭中昭示了東方式家庭困境的窘迫,同時電影也帶來了需要正視的嚴肅命題:即現今的臺灣社會和個體性的家庭單元正面臨著日益狹小的生存空間和不確定性身份焦慮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