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多少少年掙扎於《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愛

2020-08-29 書馨

還有多少少年像兄弟「阿豪與阿和」?掙扎在《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光渴望愛......

2019,臺灣金馬獎影片《陽光普照》讓我心碎了一地,至今久久不能釋懷。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家庭,多少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陰影中?這兩個孩子阿豪和阿和,是一對親兄弟,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性格完全迥異,但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內心需求一無所知,最終導致悲劇的結局:一個自殺一個入獄,真的令人唏噓!


看來,家庭、父母這個話題不都是有溫度的,如果為人父母者不能讓自己的子女體會到以愛與關懷,細思真是極恐的:父母的愛一定要恰當地表達出來,給孩子以溫暖與支持,幫孩子走出寒冬,而不是製造冰冷......


有人說這麼說太冤屈了,父母,天下哪個父母不是愛自己的孩子呢?劇中的父親阿文和母親琴姐是愛著自己的兩個兒子的。是的,外人是這樣認為的,但重要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沒有感受到。這就是父母的失敗!至少是表達上有問題的!

看劇情:《陽光普照》中的一家是個普通的四口之家:阿文是個教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指導學員學習練車過關,把好方向盤,對自己的兩個兒子一點不懂得;家中的事都是妻子琴姐打理。當自己的小兒子阿和因打架被警察抓時他沒著急,而是憤怒甩鍋,指責阿和!這個父親沒有哭天搶地,還決心把他送進監獄,認為這樣自己能省心,這個舉動是多麼地傷害自己的孩子?


他對大兒子阿豪呢?他充滿了偏愛,在他的心裡,只有阿豪一個兒子就夠了,但他的這種愛表現:他把自己在單位得到的一個證書,榮譽證書交給阿豪。告訴他要「珍惜時間把握方向」!這突兀的莫名的想法讓他大兒子啊壓力激增,其實大兒子的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可爸爸從沒覺察到這一點.

直到有一天阿豪莫名其妙的自殺了,誰都不明白他自殺的原因?還是他在此前交的一個女友曉珍提供了一點線索:阿豪曾給她講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那個司馬光沒有從缸裡逃出,一直躲在缸裡的。這令人猜想好孩子的壓力讓他無處可逃,他從小就是爸爸媽媽眼中的好孩子,他沒有做壞孩子的權利,真的羨慕自己的弟弟阿和,能夠隨心所欲的做一件事,哪怕是壞事,也是自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的,但他沒有,他只能去做一個好孩子,就像司馬剛光砸缸時,那個躲在鋼中的躲在陰影中的孩子一樣,因為無處可藏,所以他選擇了自殺,因為壓力太大。


這件事當然給他的父母一巨大的打擊,讓他們有些許醒悟,他們的轉變仍然沒有說出來,但從做事的方面可以看出。

作為母親的阿琴,默默的收養了阿和未婚的懷孕的兒媳,還出錢給他弄個店,爸爸雖然什麼也沒說,但在阿和出獄之後,他是默默的關注他的生活。

阿和出獄之後決心重新做人,但他從前的那個夥伴阿萊呢,一直在找他的麻煩,一次次的逼他去做他不想做的違法的事,就有一次又逼他去做販毒之事的時候,他突然發現這個小混混阿萊被人殺了,他一路狂奔......


似乎擺脫了糾纏的阿和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影片的結尾出人意料的告訴我們兇手是父親——阿文!

喜還是憂?真替阿和揪心!

這個父親的愛真的是太沉重了,你試想一下,這樣的愛阿和能接住嗎?用一個親人的犯罪,換得自己片刻的安心,這是任何一個做兒女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所以我說,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你及時的教育,你正面的引導。不要像阿文這個人一樣,要麼迴避問題,放棄,要麼極端用殺人去處理,這種極端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威脅,讓你的孩子怎麼能安心呢? 為什麼總是最親的人?卻親自斷送了自己最愛的人!

人生短暫,到處候都有坑,到處都有兇險,有時就是一個不小心,就是一個小細節,不周全,就會釀成終身無法彌補的大錯,當你懂得的時候,血淋淋的現實已經擺在你的面前,我們不想看到這樣悲劇的結 局,所以提倡有愛要及時說出來。

尤其是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心細周到的!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親人朋友或者領導,他的沉默或者關愛都是極端的,自以為正確的。

孰不知這種不正常的思維是讓人受不了的,要麼就是對你不滿,他不說,讓你猜謎語,讓你感覺自己事事都做的不對,但還不知道是哪裡不對,要麼就是道德綁架,有一種居高臨下你不容置疑的方式,把你捆綁了,真的讓人受不了呀!

所以我說愛還是溫情些好,最好的最舒服的愛,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能給你幫助,那你有小錯的時候,能給你及時指出,在你有大偏差之前能幫你懸崖勒馬,不是你走向無盡的深淵後,他才給你講道理的!@

這個影片似乎是有點極端,但生活中類似的事件,其實是隨處可見。比如我們明明愛自己的孩子,可我們卻總是口出狂言,斷言的侮辱孩子;你笨,你懶,你這輩子也不會有出息!或者就對孩子冷暴力:置之不理!從沒想到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以為自己是父母就有權對孩子霸權!

為什麼有的孩子離家越來越遠?為什麼我們與孩子明明互相之間牽掛,卻見面就是爭吵不斷?難道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嗎?不是我們的表達方式,傷了我們彼此嗎?

有人說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行為來自於欲求不滿的表現,是用另類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孩子的性格不是一天形成,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耳濡目染,大年初一看徐崢的《囧媽》,有一個細節讓我深深的記住,年老的媽媽一個一個的把小番茄強加給成年的他,孩子卻偷偷地把這些東西一個一個的丟在了荒野,為什麼呢?因為媽媽給的東西並非是孩子需要的。

經典臺詞就是:「有一種餓,是你媽覺得你餓」這句話真的值得天下父母好好反思!

就像影片中的阿豪,父親的期待是一種枷鎖,是冷漠的枷鎖,他想用自殺的方式,砸碎它,因為這種窒息的感覺,對他來說已經受不了了,他想做一回自己,而不是做爸爸理想中的兒子,他不完美,他是個個人不完美的人,也想像弟一樣,可惜父母不懂得......

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滅亡!父母冷漠沉默的愛,終於致自己的兩個兒子一死一傷!母親阿琴也是有責任的。

對丈夫不滿不說不及時抗爭,而自己就總是出了事後承擔著苦痛。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是徒有一個大房子呀!

一個屋簷之下,生活的各個人都是彼此孤立的無援的,這才是一個屋簷下最大的悲哀,願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了!

否則,「家」會成為我們每個人心中的隱痛!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陰影遍布下的家庭,陽光普照下的希望——《陽光普照》
    很明顯,《陽光普照》便是現實主義一類,雖然深入真實的中國家庭中去,在導演鍾孟宏的溫情關懷下,卻洋溢著犯罪片的黑暗氣息,片中不間斷的黑色幽默與黑色暴力,會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反覆思考臺灣的現實家庭,給人一種獨特的「冷峻之風」。影片講述了一個臺灣家庭的現實悲劇。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臺灣家庭中,父母每天上班打工,兩個兒子在校上課。
  • 陽光普照下的我們——影評《陽光普照》
    叛逆的小兒子阿和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寄託著他所有希望的資優生大兒子阿豪跳樓自殺了,他為了讓兒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殺死了不斷騷擾小兒子的菜頭。阿文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缺乏交流的家庭。一家四口人,誰也不了解誰。琴姐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去了哪裡、在幹什麼,阿文也不知道阿豪為什麼自殺、阿和為什麼叛逆。
  • 豆瓣8.4《陽光普照》:人人渴望陽光,但也熱愛陰影
    2019年11月1日,《陽光普照》在臺灣上映,同年入圍了金馬獎的11項提名,最終斬獲5項大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陽光普照》聽起來是一個很治癒的名字,加之被一些網友的評論誤導,說電影結局是一個圓滿的和解向,直到看完,才意識到打開電影時的潛意識是多麼的不靠譜,治癒?應該是致鬱才對。
  • 陽光下的陰影:《陽光普照》空間敘事研究
    電影《陽光普照》嫻熟地駕馭空間敘事元素,通過鮮明的空間對比、外部空間的塑造、心理空間的建構等手段,賦予了影片更加深刻的情感震撼力,且更加立體地展現了臺灣底層真實的社會生態。 一、陽光和陰影———被規訓的私域空間 《陽光普照》中的哥哥阿豪,有一段關於「陽光和陰影」的表述,他說: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或許導演是背負了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失利,想藉由《陽光普照》帶出更穩重的步伐和口吻與觀眾重逢。這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體、家庭關係的赤裸隱喻。這次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從悲劇日常進入,將觀眾漸漸推進冰冷絕望,比《一路順風》的暗流湧動更讓人細思極恐。
  • 電影《陽光普照》:陽光普照,也有照不到的陰影
    《陽光普照》以阿和與菜頭傷人入獄為引子,講述了由此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當今世界對好與壞的定義,反映了在父母忽略下造成的悲劇,告訴了人們陽光普照並不能長久,陽光下有陰影的地方才能睜開眼。可他不被朋友理解,沒有人愛,唯一的親人在他入獄後也被送入了安養院,獨自承受著孤獨之痛。所以他不得不狠,不得不壞,只有這樣才能在叢林法則中生存下去。當他從獄中出來後,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個麻煩,朋友阿和逃避他,阿和爸爸殺了他,可他只是一個需要被愛的孩子,偏偏沒有人愛他。他出來後真的想找阿和麻煩嗎?他只是一個怕煙味弄髒車的孩子啊!他要的只不過是一點點的關注,可世界終將他拋棄。
  • 陽光普照丨在失序的家庭中找尋陽光與出口
    而女主角則為曾連續五年入圍八項金鐘獎的柯淑勤,她塑造了一位竭力維繫、拉扯著整個家庭蹣跚前行的母親琴姐的形象。他們與飾演重返社會的問題少年阿和的巫建和;飾演看似陽光照亮他人,自己卻遍體鱗傷的哥哥阿豪的許光漢;飾演找不到人生出口的少年犯菜頭的劉冠廷;飾演默默支持阿豪的溫暖女孩郭曉真的溫貞菱;飾演帶著身孕來到家裡的阿和女友小玉的吳岱凌等一眾優秀的青年演員,共同演繹了2019年華語影壇最出色的群像表演之一。
  • 《陽光普照》:有人得不到陽光照耀,有人找不到陰影躲藏
    電影《陽光普照》是導演鍾孟宏2019年的作品,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具有悲劇性色彩的家庭,不被認可的小兒子被送去輔育院改造,擁有優等生光環的大兒子卻無法承受家庭所給予過於強烈的寄託從而選擇了自殺的故事。這是一個很鬆散的故事,人物繁雜,像網一樣的交織,充分的體現了故事的普適性,電影獲得了第5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劇情長片。
  • 豆瓣8.4,2019年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陽光普照》下的陰影」
    《陽光普照》劇照:陽光下的陰影作為2019年金馬獎獲獎的作品,電影《陽光普照》充分展現了人與生活的正反面,實在難得佳片。阿和從小惹事、打架,這樣壞孩子成為整個家庭的不幸,父親恨不得把家庭所有的怨氣通通塞給他。我們都嚮往美好,陽光普照,可誰也沒法否認,生活卻是陰影相隨。我們對陽光過分嚮往,其實也是對陰影的過分歧視。在不如意時,我們習慣拿不幸的人和事說事,習慣拿陰影說事,他們成為生活怨氣的出氣筒和垃圾站。阿和就是這樣的陰影,有了阿和,阿豪的陽光才如此耀眼,有了阿和,父親才有了批判的對象,發洩的目標。
  • 精神分析視閾下電影《陽光普照》人物分析
    電影《陽光普照》繼承了中國臺灣電影娓娓道來的風格,不動聲色地講述了一個承受喪子之痛的家庭的一段艱難經歷。在電影中,陽光代表著絕對的公平,可以驅散所有陰暗,與之相對的雨夜被賦予了「不幸的開始」的含義,幾次的陽光普照與雨夜相交替,形成了電影故事發展的跌宕起伏 。
  • 《陽光普照》:陽光照耀的地方,總是遍地陰影
    《陽光普照》是一部海報很溫馨,畫面很溫柔,故事卻處處洋溢著悲傷的電影,它每一秒鐘都充斥著反差萌,用喜劇的手法講著一場悲傷的故事。電影一開頭是一段暴力血腥的小流氓剁仇家手的片段,整個過程都非常暴力血腥赤裸,可背景音樂用的是溫柔舒緩美好的鋼琴,伴著紛紛落下的雨聲,慘叫,玻璃碎裂的聲音,血腥之至的畫面,著實讓我們看到了一些『不一樣』『對比鮮明』且有趣有懸念的開頭。
  • 《陽光普照》:一個關於陽光與陰影的故事
    在《陽光普照》之下,每個人都需要陰影。一、前一段時間看了臺灣電影《陽光普照》,故事簡單,但卻引人深思。駕校教練阿文有兩個兒子,大兒子阿豪和小兒子阿和。阿豪高大帥氣,品學兼優,聽話懂事,準備讀醫學院,前途一片光明。阿和矮小猥瑣,不學無術,傷人致殘,被送進少管所,墜入萬丈深淵。
  • 致鬱系——陽光普照
    影片講述了陳家平凡的一家遭遇的不平凡的生活,或許觀者能在這個家庭中多多少少地能看到自己的家庭的影子。光看海報和電影名稱會以為這是一部溫暖治癒的電影,然而仔細看下來會發現其實是一部真情又強悍的致鬱電影。平凡的四口之家因為家中兩個孩子先後遭遇重大變故,平靜生活由此被打破。
  • 電影《陽光普照》:願你有陽光照耀,也有陰影躲藏
    這部電影名叫《陽光普照》,但並不陽光。一個家庭,兩個孩子。哥哥阿豪善良孝順學業優異,永遠都為別人著想,是一個絕對完美的存在。而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人,最後選擇了跳樓自殺。弟弟阿文則正好相反,他是更像是一個青年混混,叫朋友菜頭來教訓與自己有怨的人,菜頭一刀砍下了那個人的手,弟弟也因此進入了少年輔育院。一個家庭的兩個孩子,一個總是被偏愛著,被陽光一直照耀;一個總是被忽視嫌棄,好像是一直生活在陰影中。
  • 《陽光普照》:你人生最重的枷鎖是什麼?
    《陽光普照》中的每一個人,完美的哥哥、叛逆的弟弟,冷漠的父親,付出的母親,都在各自的生活中背負著重重的殼,一言不發向前掙扎。看著他們,屏幕外的我們體會到心痛、無力、堅強、希望等等的多種情緒,這些情緒糅雜在一起,悲苦卻也透出溫暖。我們表面上都有自由意志,其實並不存在完全的自由。
  • 《陽光普照》鏡頭語言分析
    即使有公交車站的擋棚遮擋,陽光還是沐浴在他的身上,無處可逃。遠處的一切車水馬龍,喧囂熱鬧正如同這個世界。但阿豪的身邊空空蕩蕩,一如他的內心。在這片孤獨寂靜卻又陽光普照的世界裡,阿豪走到了盡頭。這張阿和的特寫主要運用光線來渲染人物的形象。如果說阿豪的世界陽光普照,菜頭的世界黑暗永存,那阿和就是他們中間平衡線上的人,一半陰影,一半明亮。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露了這樣一個全面的人生
    今天,壹姐就想向小夥伴們安利一部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豆瓣評分8.4,被網友們稱為是年度十佳電影之一。雖然名為《陽光普照》,但實際上影片中的一家人從未被陽光普照過。影片開篇,就是一個犯罪場景,兩個少年拿著砍刀,去一家店鋪找人麻煩。
  • 豆瓣評分8.4,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只有向陽面
    陽光普照下,看得見的,也只有向陽面。時間一天一天一天的走,汗一滴一滴一滴的流,有一天我們都老,帶妻子一起,浪子回頭。這是19年末爆紅的一首歌《浪子回頭》,講述了幾位少年從年少瘋狂至年邁再聚的心路歷程。《陽光普照》就是講述了這樣一個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真實一點兒的故事。阿文一家四口本是無比普通的萬千家庭之一,哥哥優秀,弟弟叛逆,兩位家長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成為了類大冰筆下被命運嫉妒的一家,被猝不及防地塞進過山車,非要把圓滿的顛簸成支離破碎的,再命其耗盡半生去拼補。
  • 評《陽光普照》:簡單的家庭矛盾,卻揭開了中國式父子關係的真相
    臺灣省確實已經有很久沒有出過好看的電影了,而2019年上映的這部反映臺灣原生家庭的電影《陽光普照》,確實可以稱得上是繼名導楊德昌的《一一》之後,又一佳作。同樣是關注於家庭關係,同樣是關於親情,這部電影《陽光普照》,卻第一次將中國式「父與子」的擰巴給撕裂在了我們的面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典型的臺灣式家庭電影。
  • 為許光漢進來,為更多東西記住,《陽光普照》:每個人都需要陰影
    《陽光普照》講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這是在各方面來說都很平凡的一家人。阿文是駕校的教練,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把握時間」。他和琴姐共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阿和很叛逆,因為和好朋友菜頭砍斷別人的手而被關進少年輔育院;讓阿文驕傲的大兒子阿豪學習成績優異,但他溫暖善良的背後也有大家從未理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