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分家庭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021-01-16 平分往事

2019年臺灣金馬獎,被11項提名的電影《陽光普照》最終斬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導演鍾孟宏,正是2017的年度佳作《大佛普拉斯》的攝影和監製。兩部電影的核心思想遙相呼應: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01

看完《陽光普照》,觀眾最大的疑問是,阿豪為什麼會自殺?

在這個看起來並不被命運眷顧的四口之家,相比小兒子阿和的頑劣,大兒子阿豪是從小就被疼愛的那一個。無論是父母的偏愛,還是周圍朋友的喜歡。在家孝順父母,在學校成績優異。他人太好了,好到什麼程度呢?好到連醫學院沒有考上都要重考。

除去家庭條件一般,弟弟犯事接受教化,除去這些,他的人生看起來幾乎是完美的,並且也有一條同樣完美的弧線通往未來。

這樣一個好人,為什麼會自殺?

在輔育院接受教化的弟弟阿和,無法想通這件事。

他洗完澡,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刪掉手機裡所有的訊息,毫無徵兆地從家中一躍而下。堅決,毫無留戀,連死都不想麻煩任何人。

他只想乾乾淨淨的離開。

為什麼?

弟弟阿和自小不被重視,小時候唯一喜歡的事情是坐在母親單車後座上兜風。如果遭到拒絕,他會哭鬧一天一夜。直到上了國中,開始學習跆拳道,一直打一直打,最終把自己打進了輔育院,接受了一年半教化。

父母根本不明白他為何如此。

問他為什麼鼻青臉腫,他說,沒事。

問他還有什麼事瞞著家裡,他說,沒事。

即便是那個懷上他的孩子的15歲女孩小玉,被姨媽拉著找到家裡來,阿和也沒有跟家裡做過任何解釋。

女生小玉5歲的時候,父母死於一起旅遊大巴縱火案,從此跟隨姨媽生活。

姨媽是個年輕的女人,當時正與男友談婚論嫁。起初男方同意撫養小玉,之後改變主意。兩人分手後,姨媽再沒有結婚生子。

十年之後,小玉遇到了混混阿和,並且懷上了他的孩子。

她被姨媽拉去阿和家,卻沒有告訴姨媽,阿和剛剛被判了一年半的刑期,在輔育院接受教化。

「連這些你都不需要跟我講一下?」

在姨媽的口中,小玉小時候是很乖巧可愛的,可後來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

誰都不知道。

為什麼?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

在電影中,我們總是希望能在2小時的片長內獲取準確的答案。這對真實的生活有益,能夠滿足觀眾對一個「完整故事」的期待。為什麼?

因為我們那支離破碎的生活,從來沒有給出過標準的答案。

02

阿豪說起過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但與我們所知的版本不同,在他的版本中,那個缸裡並沒有水,他救出的也並不是一個小孩,而是另一個自己。

「水缸中的小男孩狼狽地站起來,當他把臉上的汙泥抹掉時,所有的笑聲都戛然而止,赤裸的小男孩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露出一雙空洞的眼球。他長的和司馬光一模一樣。所有人開始像看到鬼魂一樣四下逃散,只剩下司馬光一個人怔在原地,不知該如何面對自己。」

這段出現在臺灣作家袁哲生的小說《寂寞的遊戲》中的故事,出現在了《陽光普照》阿豪的口中。

死前他說,太陽是最公平的。但真正陽光普照的時刻,所有動物都只想躲到陰影之中。誰都有陰影可以躲避,但他沒有。

他的光是父母的疼愛和關注,是所有人傾注在他身上的期望,是自己無法擺脫的,那種趨向完美生活的命運。

他羨慕弟弟阿和的放縱,因為對他來說,一小時、一分鐘躲到陰影中面對自己的時刻,他都不曾擁有。

他是一座無人踏足過的孤島,看起來風景秀麗,但沉沒才是他唯一的命運。

阿豪從樓上一躍而下,而那個重講了司馬光故事的袁哲生,在自己38歲那年,於家中自縊身亡。

03

人人都是一座孤島,而「溝通」是一葉可以到達彼岸的扁舟。

詞條中這樣定義「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和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感情得以暢通。

而在《陽光普照》的家庭中,恰恰缺少的就是「溝通」。

有幾個小的細節:

1,一直在屋裡的小玉對剛剛回來的阿豪說,阿姨和伯伯剛才吵得好兇。阿豪淡淡的說,沒關係,習慣就好。

2,母親將小玉接到家中待產,而去過輔育院「一萬次」的母親,都沒有告訴阿和他要做父親這件事。

3,阿和出院以後,父親與他沒有說過一句話。他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在他工作的門口守了半個月,並且為他解決了那個最大的「麻煩」。

這個家庭有著「沉默」的傳統,爭吵是他們唯一溝通的方式。所以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頭,回到那幾個「為什麼」。

為什麼阿豪會自殺?

為什麼阿和會整天打打殺殺?

為什麼小玉會變成「那個樣子」?

因為沉默。

因為沉重。

因為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被拒絕架上那條唯一的橋梁。

沉默,即便是以愛之名,都會讓至親之間,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們日日看到他的行為,卻永遠不知他為何這樣做。

04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沒有裂痕如同阿和,生存在黑暗之中。放縱,暴戾,毫無方向;

光照太甚如同阿豪,終日刺眼,最終毀滅。

《陽光普照》的英文名是A Sun,音通A Son,如同那個倔強的父親,被問起家庭情況,說自己只有一個兒子。

到最後,他果真只有了一個兒子,是那個他從來不想承認的阿和。

有人問,為什麼《陽光普照》會得到金馬獎的青睞?

或許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有答案的故事,習慣了家庭片總能走向「和解」的結局。而這恰恰是此片的優秀之處。

它太真實了,它與許多不幸的家庭有著相同的故事,成員之間分崩離析的狀態,像是破碎的鏡子,即便拼湊也是傷痕累累。

但它又很珍貴,它通過真實的鏡頭,為那些同樣沉默的家庭,提供了一個可以追溯的原因,給出了一個可以參考的答案——

大聲說出來吧,那永遠不會是最壞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4;這段出現在臺灣作家袁哲生的小說《寂寞的遊戲》中的故事,出現在了《陽光普照》阿豪的口中。死前他說,太陽是最公平的。但真正陽光普照的時刻,所有動物都只想躲到陰影之中。誰都有陰影可以躲避,但他沒有。而在《陽光普照》的家庭中,恰恰缺少的就是&34;。有幾個小的細節:1,一直在屋裡的小玉對剛剛回來的阿豪說,阿姨和伯伯剛才吵得好兇。阿豪淡淡的說,沒關係,習慣就好。2,母親將小玉接到家中待產,而去過輔育院&34;的母親,都沒有告訴阿和他要做父親這件事。3,阿和出院以後,父親與他沒有說過一句話。
  • 當沉默代替教育:臺灣影片《陽光普照》中的家庭代際溝通困境
    二十四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陽光普照》原創 |書影君全文共 3200 個字,閱讀大約需要 7分鐘。臺灣導演鍾孟宏執導的影片《陽光普照》,獲得了第56屆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成為當屆金馬獎最大贏家。
  • 《我家那閨女》: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爸爸已經去世,媽媽也另組幸福家庭,餘下的日子越來越少,實在沒有追究的必要了,但那些傷疤卻將陪伴她的一生。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王鷗就是這不幸中的一員,雖然她現在事業有成,但內心依然被童年的創傷緊緊禁錮住。
  • 《陽光普照》:春節期間最值得看的華語片
    我們邀請了幾位影迷,談談《陽光普照》。p.s.配樂是華語片年度數一數二的水準,尤其《動物園》和《遠行》都太震人了,給電影增加了很多好感。西子卡8.5 分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澍8分每個家庭都有說不清楚的陰影,而這些交織在日常之中,不容易被察覺。更喜歡前半段集中在家庭內部的矛盾。攝影和音樂是真的棒。
  • 陽光普照丨在失序的家庭中找尋陽光與出口
    演員方面,身兼導、編、演多項才能於一身的陳以文,飾演被生活現實所裹挾而執拗頑固的父親阿文。而女主角則為曾連續五年入圍八項金鐘獎的柯淑勤,她塑造了一位竭力維繫、拉扯著整個家庭蹣跚前行的母親琴姐的形象。駕訓班教練阿文和夜總會髮型師琴姐育有兩子:哥哥阿豪與弟弟阿和。陽光而優秀的阿豪(許光漢 飾)因為沒有考上第一志願的醫學院而在重考班復讀,肩負起了家中的全部希望;而叛逆的二兒子阿和(巫建和 飾)卻與家人水火不容。故事就從阿和與好友菜頭(劉冠廷 飾)砍傷人講起。阿和因傷人被判,進了少年輔育院不久,阿和的女友小玉(吳岱凌 飾)卻帶著身孕來到了家裡。琴姐不顧阿文反對,將小玉留下來照顧。
  • 從《人民的名義》看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有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時不時就爆發一次家庭大戰,有的家庭冷冷清清,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這樣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外婆也有自己的工作,每天早晨4點就要去工作,就教會他自己學會做早餐。這樣大人有了自己的時間,還鍛鍊了孩子的生存能力。
  • 《陽光普照》:破敗的家庭陰影下,沒有一個人能夠被救贖
    或許導演是背負了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失利,想藉由《陽光普照》帶出更穩重的步伐和口吻與觀眾重逢。這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體、家庭關係的赤裸隱喻。這次鍾孟宏的《陽光普照》,從悲劇日常進入,將觀眾漸漸推進冰冷絕望,比《一路順風》的暗流湧動更讓人細思極恐。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託爾斯泰《安娜.卡列琳娜》我生長在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家庭條件一般,母親是一名基層派出所民警,父親是一名下崗工人,從很小的時侯,我就記得他們兩個人每天都在打仗,原因是,我的父親是個十惡不赦的賭棍,90年代中期父親在外面輸了有四萬多元,兒時的記憶裡,家門口每天堵著門口要債的人都在排隊,終於,媽媽在一次次原諒後,終於忍受不了父親的嗜賭成性,帶著我回到了外婆家,和他離婚了,那也是我記憶裡最後一次見父親,
  •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關於一個家庭的崩塌與重建.
    一部家庭片,卻在許多人看過之後被稱為是「去年最好的華語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時長,相當考驗人的耐心;但如果你打開這部所謂「家庭片」,或許全程都不想眨一下眼。這個「陽光普照」的故事,將中國臺灣電影近兩年在現實主義領域的功力發揮到了一個高峰。導演鍾孟宏,《大佛普拉斯》的監製,這股臺式現實主義風潮的參與者之一,憑《陽光普照》首獲金馬最佳劇情片,二獲金馬最佳導演。
  • 《陽光普照》:在破敗的家庭中沒有人能夠被救贖
    幾年前,有一部充滿黑色幽默和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一路順風》窺探人性和家庭關係,這證明臺灣導演在連接老一輩和新一代的過程中,不斷地點燃和碰撞著人性的火花。電影《陽光普照》是鍾現實主義的又一傑作。它繼續寫關於現代家庭危機和探索社會問題。也許導演是背著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敗仗,想用《陽光普照》帶來更穩定的節奏和基調,再次與觀眾見面。
  • 《陽光普照》:在破敗的家庭中沒有人能夠被救贖
    幾年前,有一部充滿黑色幽默和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一路順風》窺探人性和家庭關係,這證明臺灣導演在連接老一輩和新一代的過程中,不斷地點燃和碰撞著人性的火花。電影《陽光普照》是鍾現實主義的又一傑作。它繼續寫關於現代家庭危機和探索社會問題。也許導演是背著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敗仗,想用《陽光普照》帶來更穩定的節奏和基調,再次與觀眾見面。這一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人和家庭關係的鮮明隱喻。
  • 陰影遍布下的家庭,陽光普照下的希望——《陽光普照》
    很明顯,《陽光普照》便是現實主義一類,雖然深入真實的中國家庭中去,在導演鍾孟宏的溫情關懷下,卻洋溢著犯罪片的黑暗氣息,片中不間斷的黑色幽默與黑色暴力,會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反覆思考臺灣的現實家庭,給人一種獨特的「冷峻之風」。影片講述了一個臺灣家庭的現實悲劇。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臺灣家庭中,父母每天上班打工,兩個兒子在校上課。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
    有的家庭總是吵吵鬧鬧,時不時就爆發一次家庭大戰,有的家庭冷冷清清,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託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這樣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當你想家的時候,你最先想到的絕不會是吵架,而是那些珍貴而又美好的回憶。她和周杰倫結婚的時候才21歲,而且已經懷孕了,但是她不甘心做個家庭主婦。於是她不顧家人反對,經常帶著孩子飛往世界各地去工作。
  • 《陽光普照》告訴我們家庭裡有效溝通有多麼的重要
    電影海報2019年劇情長片《陽光普照》廣受好評的事實再次證明,一部好電影並不在於特效多麼精緻華麗、不在於投資額多麼巨大《陽光普照》的故事其實很簡單,主要了講述小兒子阿和與好友菜頭冠砍傷人進了少年輔育院後,家庭所遭遇的一系列變故。在長達150多分鐘娓娓道來家長裡短中,這個家庭接踵而至的變故讓人不禁唏噓感嘆、為之淚目,讓人不由生出「人生皆苦,沒有最苦,只有更苦」的想法,。然而正所謂有因便有果,細細分析這個家庭遭遇的變故,很多悲劇的發生的根源其實是家庭內有效溝通的缺乏。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有哪些地方相似?小編想,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是: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梅迪納回答說:在美國,對學業成就的最佳預測指標,就是家庭情緒的穩定性。家庭情緒穩定性大部分可被妻子的情緒所預測。簡而言之:妻子情緒越穩定,家庭情緒就越穩定,孩子成績也就越好。而想要妻子情緒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寵愛她。
  • 豆瓣8.4分《陽光普照》|家庭、社會、人性,解讀鍾孟宏眼中的現實
    電影《陽光普照》從一個普通的家庭的悲劇式的遭遇切入講述。 父親阿文和母親琴姐育有兩個兒子,叛逆的小兒子阿和因為與好友菜頭砍傷人進了少年撫育院,但阿和的女朋友卻懷著身孕來到家裡,琴姐不顧父親阿文的反對,執意將小玉留在家裡照顧。
  • 金馬獎高分家庭劇《陽光普照》,那個優秀的孩子為什麼選擇自殺?
    在第56屆金馬獎,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影片六項大獎,這足以說明電影的優秀。《陽光普照》首先是電影名的設置就採用反諷的手法,陽光普照代表溫暖沒有陰影,是一個褒義詞,但在影片中卻是一種貶義。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家庭悲劇,而話題正是時下最熱門的青少年犯罪和自殺。
  • 《陽光普照》是2019年度最佳華語片嗎?
    2019年度獲獎最多的華語片之一,也是春節期間最值得一看的電影——《陽光普照》,我們邀請了幾位影迷,談談這部電影。歡樂分裂7.5分一個面臨分崩離析的家庭,在萬物同享的陽光普照之下,終於從黑暗走向光明;雖說偏向於日系,但戲劇化更甚,敘事線頭較龐雜容易冗餘枝蔓,且易於電視劇化。
  • 還有多少少年掙扎於《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愛
    掙扎在《陽光普照》的家庭陰影下,渴望光渴望愛...... 2019,臺灣金馬獎影片《陽光普照》讓我心碎了一地,至今久久不能釋懷。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家庭,多少個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陰影中?這兩個孩子阿豪和阿和,是一對親兄弟,生活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性格完全迥異,但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內心需求一無所知,最終導致悲劇的結局:一個自殺一個入獄,真的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