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關於一個家庭的崩塌與重建.

2021-02-08 藤井樹觀影團


轉眼間二月過了一大半,許多朋友現在漸漸都開始上班了,當然也有很多像小編一樣,繼續在家辦公或自我隔離。這個春節假期,真是長到讓人無奈,也著實令人難忘。

如果不是這場抗病毒之戰,這依然會是個吃吃喝喝悶頭睡,同學朋友聚聚會的大俗之年。按這個節奏,我們或許不會注意到在除夕這天悄然在Netflix上線的,去年中國臺灣地區最受關注的《陽光普照》。

一部家庭片,卻在許多人看過之後被稱為是「去年最好的華語片」。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時長,相當考驗人的耐心;但如果你打開這部所謂「家庭片」,或許全程都不想眨一下眼。

這個「陽光普照」的故事,將中國臺灣電影近兩年在現實主義領域的功力發揮到了一個高峰。導演鍾孟宏,《大佛普拉斯》的監製,這股臺式現實主義風潮的參與者之一,憑《陽光普照》首獲金馬最佳劇情片,二獲金馬最佳導演。

鍾孟宏

他堪稱臺灣中生代導演中最具風格和影響力的作者導演,善於講述普通小人物人性中複雜的善惡交織,讓人物、劇情、乃至這背後的整個臺灣社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陽光普照》,同樣如此。

導演: 鍾孟宏
編劇: 張耀升 / 鍾孟宏
主演: 劉冠廷 / 巫建和 / 陳以文 / 許光漢 / 柯淑勤
類型: 劇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臺灣
片長: 155分鐘

直擊家庭故事的最痛處

如果要在電影行列裡做個對比,《陽光普照》能排在21世紀華語家庭片的一流。當該片視角聚焦到每個具體的人,你會發現自己關於家庭最基本的觀感全部被擊中。

核心人物兩位,父親阿文和二兒子阿和,家裡還有兩個人是大兒子阿豪及母親琴姐。家庭關係也常見,大兒子成器是全家的希望;二兒子不著調,父親不愛,母親護著。

二兒子為什麼不成器?沒辦法,成器太難了。家長都恨不得別人家的孩子是自己孩子,這可好,阿和的「別人家的孩子」真是自己家的!在母親的口中我們也能聽出,他其實從小就特別小心自己徹底在家裡邊緣化。

結果玩大發了,初中起就出來混世界不說,電影開頭因為和人鬧矛盾,拉上好哥們菜頭壯膽倆人去「砍人」。

按阿和不成器的勁頭,也就是拿刀嚇唬嚇唬。誰知道菜頭太猛,一刀上去就把人家手砍了下來!

在判決的時候,如果父親阿文去給阿和求情,其實還有輕判的餘地,但父親不出面,告訴母親琴姐的話就是:「我希望把他關到死。」

阿文就是如此生硬刻板的一個人。他把駕校「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口號當作信條,每年都還要送給大兒子阿豪一本駕校的筆記本,希望兒子能做到他深信不疑的「八字箴言」。

誰都看得出阿文算不上成功者,一把年紀天天教人開車。但他就是無比希望兒子給他能長長臉。所幸阿豪爭氣,沒考上想去的醫學院?復讀一年也要去。

可是自己怎麼能生出老二這麼個東西?在雞婆的學員問他「教練你有幾個孩子」的時候,他總是回答「一個」。

而且阿和也是人才,進去了都不安生。先是被砍手的黑輪他爸爸找過來,說菜頭家賠不起錢,愣是鬧得阿文在駕校灰頭土臉;再是姑娘小玉突然上門,居然小小年紀懷了阿和的孩子!阿文估計也打定主意,這輩子就當沒這個孩子。

萬萬沒想到,自家的大兒子在某天突然跳樓了……

阿文立的Flag應驗了,他真的只剩下一個孩子。在監獄裡待了一年半、出來就能抱上孩子、不懂讀書、又瘦又小的阿和,現在是阿文唯一的孩子了。

電影的衝突感就此點燃,阿文必須面對自己忽視了多年的孩子,心裡彆扭到直接在駕校睡了好多天不想回家;阿和也必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一家人,就這樣磕磕絆絆地過起了日子。

但是,隨著菜頭出獄,當年阿和欠下的人情債積累到了還不起的程度,畢竟他是拉菜頭去的人!而現在,菜頭開始勒索他,甚至引誘他犯罪,讓他槍擊立法委大門,讓他去送「貨」,無能的阿和根本無力反抗。

電影的主線圍繞著阿文和阿和的父子關係漸漸推進,而母親琴姐,則發揮著某種傳統家庭粘合劑的作用。她一直在做對的事,收留小玉,開美容院貼補家用,勸丈夫善待阿和,但她對於維護一個天下太平的假象近乎於執拗。

當結尾時阿文告訴她,自己為了阿和所做的那件事,琴姐的大哭崩潰,或許就是因為她所維持的平和被揭穿了。她的憤怒不止因為丈夫的行為,或許也有「為什麼告訴我」的無可奈何。

而阿豪,則是家庭裡的一道普照的陽光。他的存在,更像是家裡的一個標誌,也是全片的題眼。

生活裡,阿文、琴姐和阿和是常態;而阿豪,無法被生活包容。

對不起,我不能陽光普照

《陽光普照》的英文名是「A Sun」,一個太陽。相同發音是「a son」,只有一個孩子。對於阿文一家來說,阿豪就是唯一的太陽,也是唯一的兒子。

《想見你》之後成為新「男朋友」的許光漢出演了阿豪,他氣質裡乾淨無害的感覺,讓這道陽光顯得格外可信。

他的優秀不只是因為成績,幾乎是全方位的。長相帥氣身材高大,性格溫和有禮貌,註定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對於不成器的弟弟,他甚至會私下跑去探視。為什麼這樣一個人會自殺?

電影沒有詳述他所面臨的壓力,但可以想像,高考失利對於他產生的影響。同時,他是父親眼裡全家翻身的希望,母親分擔家庭重擔的倚靠。他的所有負能量,只能傾訴給還不算女朋友的曉真。或許他也無力再承擔作為男友的責任了。

他說:「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無論緯度高度,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但他,沒有進入黑暗的權利,永遠光明,永遠應該正確。

就像是他故事裡的司馬光,一定要砸開那口缸,找到黑暗中的自己。但是他找不到那口缸在哪裡,他怎麼活得下去。這個「Sun」,註定無法長久。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光明的人,卻在眾人的錯愕和自己的壓力下,走上了一條永無天日的道路;而昔日因意外墮入泥潭的年輕人,在接受了懲罰和教化後,願意改過自新去迎接自己的新生活。生活,本該如此。

父親和母親,都不完美。哪怕是作為「聖母」的琴姐,也會在兒子看得到的地方抽菸,引來兒子詢問,將帶小玉產檢的事轉手。這種不完美,才是生活和中國家庭的常態。

也正是這種常態,讓《陽光普照》這個中國家庭的橫切面,顯得灰暗乃至陳腐。不妨說,阿文最後對於阿和的「拯救」,是為了讓唯一的兒子進入陽光而甘心墮落黑暗,這種思維和當初他希望大兒子永遠站在陽光裡別無二致。

中國式教育,為了後代進入「陽光」可以不惜一切。但哪有人可以永遠在陽光裡?到底要多費力才能接受:其實,在黑暗裡躲一會,超爽的。

電影最後,琴姐坐上了兒子撬開的車一起兜風,她接受了兒子並不完美的事實,也悅納了始終不曾完全在陽光裡的自己,尊重走入黑暗的丈夫。

這樣的故事,絕對是最好的華語家庭故事之一。

 

每個人都在掙「活命」

如果再上升一下,《陽光普照》觸及的是最深層的現實主義。

什麼是現實主義?是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活著。光明與黑暗,在他們身上輪番上演,以至於每個人物所留下的身影都略顯模糊。人本身就是神性與獸性的兼容體。

你很難對阿文這個父親產生好感,如果沒有那個神性的結尾,這個人物全程都是自私且無用的失敗者。但你偏偏知道,他所代表的恰恰是大多數社會男性的形象。

他對學員們不假辭色,對老實巴交的黑輪伯也聲色俱厲,但對方真的豁出去了他實際上也並無能力應對。「把握時間,掌握方向」,活了一輩子還不知道是句沒用的廢話?但他就是希望孩子做到,因為能做到的,肯定能成大事。

或許也正是阿豪的教育失敗,讓他才有了接受小兒子後來走錯道的心理彈性。他也不再是單純的訓導者,而是真正拉了孩子一把。

無論是阿文、黑輪伯還是成長起來的阿和、黑輪、小玉,他們的現實主義就在於直面生活的無奈,面對生活,他們都釋放出了自己黑暗的一面。而走得最遠的,是菜頭。

如果說阿豪、阿和兄弟倆更像是一種互相影響彼此呼應的關係的話,那麼菜頭的人生軌跡則顯得更加的絕望。他的結局,其實是無路可走的。

沒有父母教育,出了事孤立無援,奶奶還被送進了養老院,他性格中的陰險狠毒,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種走投無路的後果。當他走出監獄,已經成了一個真正的「魔童」。

他的危險感是完全可以感知的。對想要學好的阿和大玩PUA套路,通過阿和內心的愧疚把他控制得死死的,我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就會毀了阿和一家人。

但你很難恨他,你能理解他的所有憤怒和偽裝,也明白,這已經是菜頭的生活方式了。和所有人一樣,想要「活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陽光普照》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家庭救贖故事,而更像是廖偉棠所定義的那樣,是與《血觀音》《大佛普拉斯》的「陰冷現實主義」一脈的臺灣社會悲歌。這種「悲」,呈現在父親阿文、母親琴姐、兩個兒子、兒媳小玉以及疑似反派的菜頭身上,映射著人心善惡背後的陰影面積;也呈現為每個人平庸之惡的根本,個體無法「普照」的現實讓中國式家庭始終處於不穩定之中。這當然算不上好的犯罪故事,但出色的人物,讓看似平庸的故事脈絡恰恰具有了生活的氣質。罪惡與救贖、陽光與陰影,時時刻刻匯於一體,在出色的攝影和配樂裡仿佛一首哀婉的長詩。在那種哀婉中,我們得到的,卻是前所未有的溫暖。平庸且有陰暗面的我們,得到了一個悅納的擁抱。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 微博 | 今日頭條 | 一點資訊 | 豆瓣 | 

| 搜狐號 | 企鵝號 | 什麼值得買 | 大魚 |

| 趣頭條 | 虎嗅 | 百家號 | 新知 | 大風號 |

合作、投稿、諮詢請聯繫: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你喜歡這部電影嗎?

轉發或者點個「在看」再走唄!☟☟☟☟

相關焦點

  • 評分8.3,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許光漢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鍾孟宏的第五部作品《陽光普照》亮相金馬電影節,一舉多得了包括金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在內的五項大獎,無疑成為這屆金馬電影節上最大的贏家,雖然內地影片的缺席,但是《陽光普照》依然是近些年來華語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 《陽光普照》:關於父親的隱喻
    近作《陽光普照》在去年年末甫一亮相便被眾聲喧譁地推崇為2019年最重要的華語電影,金馬獎更是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和6項提名。全球疫情期間《陽光普照》上線Netflix,終於共享更多的影迷,值得推薦。《陽光普照》片長155分鐘,繼承了臺灣電影娓娓道來的風格,不動聲色地講述了一個承受喪子之痛的家庭從2013年到2018年的一段艱難經歷。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沉默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更多分享,請關注「平分往事」2019年臺灣金馬獎,被11項提名的電影《陽光普照》最終斬獲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電影剪輯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導演鍾孟宏,正是2017的年度佳作《大佛普拉斯》的攝影和監製。
  • 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揭露了這樣一個全面的人生
    人生,真的是這樣,誰都想要力爭上遊,陽光普照,可最終,支離破碎才是我們人生的真諦。今天,壹姐就想向小夥伴們安利一部金馬獎最佳影片——《陽光普照》,豆瓣評分8.4,被網友們稱為是年度十佳電影之一。雖然名為《陽光普照》,但實際上影片中的一家人從未被陽光普照過。
  • 當沉默代替教育:臺灣影片《陽光普照》中的家庭代際溝通困境
    臺灣導演鍾孟宏執導的影片《陽光普照》,獲得了第56屆金馬獎包括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成為當屆金馬獎最大贏家。本文以少年成長世界的孤獨、父愛與母愛的差異性、家庭代際溝通的困境與出路三個維度,來探討《陽光普照》這部優秀華語影片的創作內涵與深意。一、緣起:一個四口之家的傷痛往事臺灣,臺北市。
  • 陽光普照:有人得不到陽光照耀,有人找不到陰影躲藏
    作為「史上關注度最低的一屆金馬獎」的最佳影片,《陽光普照》並沒有進入太多人的視野。但即便是在入圍影片極其有限的不利條件下,金馬仍然做出了一個足以令所有人信服的選擇,《陽光普照》放在2019年的整個華語電影範圍裡,也絕對是最佳作品之一。
  • 金馬最佳影片《陽光普照》:難過的事情終會過去,但不要遺忘
    站在陽臺,看著窗外,陽光從縫隙中落下。在陰霾籠罩的日子裡,此刻的我們,多麼需要一個大晴天,能堂堂正正走在大街上。看著太陽在雲背後,探出頭又躲進去。這個平凡無奇的世界,這座城市,有了明暗變化的時節。或許這就是常態。陰天過後,總會有陽光普照。今天,影得君想給大家推薦一部很適合現在看的電影——《陽光普照》。
  • 《陽光普照》一年間
    而稍早之前《陽光普照》已確定代表中國臺灣,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至於《綜藝》的首席影評人獎它歸為年度十佳第一,能不能提高入選奧斯卡提名的勝算?不太能。還是要看影片本身的運氣和奧斯卡評委的喜好。
  • 《陽光普照》衝擊奧斯卡之前,導演鍾孟宏先拿了一個獎
    2020年9月28日,《陽光普照》確定代表中國臺灣,角逐第93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原最佳外語片)。本來呢,大家對於《陽光普照》進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是沒有抱有太大希冀的,因為照慣例,要進到這個獎的最後決選圈,大概率都是這一年歐洲三大獎主競賽單元的非英語類電影。但,好就好在《陽光普照》上線的是Netflix,全世界都能看到。
  • 《陽光普照》是2019年度最佳華語片嗎?
    2019年度獲獎最多的華語片之一,也是春節期間最值得一看的電影——《陽光普照》,我們邀請了幾位影迷,談談這部電影。歡樂分裂7.5分一個面臨分崩離析的家庭,在萬物同享的陽光普照之下,終於從黑暗走向光明;雖說偏向於日系,但戲劇化更甚,敘事線頭較龐雜容易冗餘枝蔓,且易於電視劇化。
  • 金馬獎高分家庭劇《陽光普照》,那個優秀的孩子為什麼選擇自殺?
    對於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金馬獎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相比內地的金雞獎、香港的金像獎,臺灣的金馬獎更悠久,更開放,也更專業。在第56屆金馬獎,鍾孟宏執導的劇情片《陽光普照》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最佳影片六項大獎,這足以說明電影的優秀。
  • 第56屆金馬獎,陽光普照?
    而金馬則一如既往專注獎項本身,結果難以猜測。最終,在第56屆金馬獎上,名字不能出現的恐怖片竟橫掃五個獎項,而賽前被普遍看好的《熱帶雨》只收穫一個最佳女主角大獎,兩部香港電影更是顆粒無收……這樣的競爭和結果也說明今年算是臺灣電影的「大年」,數量少但精品多,可作為影迷,當然更希望明年的金馬獎能齊聚華語電影……金雞也好,金馬也罷,讓電影回歸電影吧,共同擴大華語片影響力。
  • 《陽光普照》:在破敗的家庭中沒有人能夠被救贖
    幾年前,有一部充滿黑色幽默和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一路順風》窺探人性和家庭關係,這證明臺灣導演在連接老一輩和新一代的過程中,不斷地點燃和碰撞著人性的火花。電影《陽光普照》是鍾現實主義的又一傑作。它繼續寫關於現代家庭危機和探索社會問題。也許導演是背著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敗仗,想用《陽光普照》帶來更穩定的節奏和基調,再次與觀眾見面。
  • 《陽光普照》:在破敗的家庭中沒有人能夠被救贖
    幾年前,有一部充滿黑色幽默和社會批判的《大佛普拉斯》,《一路順風》窺探人性和家庭關係,這證明臺灣導演在連接老一輩和新一代的過程中,不斷地點燃和碰撞著人性的火花。電影《陽光普照》是鍾現實主義的又一傑作。它繼續寫關於現代家庭危機和探索社會問題。也許導演是背著三年前《一路順風》的金馬敗仗,想用《陽光普照》帶來更穩定的節奏和基調,再次與觀眾見面。這一次觀眾看到的是對個人和家庭關係的鮮明隱喻。
  • 陽光普照丨在失序的家庭中找尋陽光與出口
    故事的靈感源自於一位朋友少年時砍斷了他人手臂的經歷。鍾孟宏聽聞後十分震驚,久久難以釋然,不禁思考:這麼多年來,他究竟是怎麼過的?他怎樣去面對這樣的往事?他與對方和解了嗎?開拍前,鍾孟宏曾數度前往輔育院,和飾演弟弟阿和的巫建和一起,與問題少年們深入交流。《陽光普照》中飾演阿和室友的一位少年,便是真正從輔育院出來的「問題少年」。
  • 陽光普照的熱帶雨中,擁抱我最親愛的陌生人【臺片一周】
    不過,兩張海報的背景卻大不同一張是背後群山連綿、亂雲飛渡的《陽光普照》(A Sun)《陽光普照》入選今年TIFF的當代世界電影單元,片長顯示為155分鐘《陽光普照》的導演鍾孟宏,2016年《一路順風》後,雖然自己沒有導演電影,但一直活躍在臺灣影壇《一路順風》拿到了金馬53的八項提名,卻只獲得了最佳美術設計
  • 金馬最佳,也是去年華語最佳電影,《陽光普照》真有那麼好?
    其中包括最重磅的「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還有「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剪輯」獎。《陽光普照》所要表達的主題是臺灣電影一貫擅長的:透過一個破裂的家庭,來窺探整個社會。01.有陽光就會有陰影片名雖為「陽光普照」,但整部電影的基調卻並不明亮,導演鍾孟宏是這樣解釋這個片名的:「人們會說,父母的愛就像太陽,毫無保留地給了孩子。
  • 陰霾過去,陽光終將普照大地
    肺炎陰霾和連續雨水是近來生活的主旋律,煩悶冷寂的氛圍讓人分外懷念陽光,總覺得一旦太陽冒頭,一切便都能在溫暖中舒展,一切都會好起來。陽光從來是積極、樂觀的代名詞,但《陽光普照》卻並不想講一個習見的正能量故事。由於缺少大陸和香港影片,2019年金馬獎被戲稱為臺灣電影節。
  • 當金馬不再倍受重視,《陽光普照》橫空出現,臺灣電影或迎來轉機
    坎城、金馬、金像,這些許多人一生中都無法觸及的地方,卻屢次留下鍾孟宏的名字。但中國影迷真正認識到鍾孟宏,源自於《大佛普拉斯》。這部主打黑色幽默的小成本電影,讓鍾孟宏迅速得以俘獲中國影迷的心。賺足眼球的他,被冠以臺灣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掌舵手的美譽。不過《大佛普拉斯》之上,鍾孟宏在去年再次拿出一部讓所有人驚豔的影片——《陽光普照》。
  • 陰影遍布下的家庭,陽光普照下的希望——《陽光普照》
    很明顯,《陽光普照》便是現實主義一類,雖然深入真實的中國家庭中去,在導演鍾孟宏的溫情關懷下,卻洋溢著犯罪片的黑暗氣息,片中不間斷的黑色幽默與黑色暴力,會讓觀眾情不自禁地反覆思考臺灣的現實家庭,給人一種獨特的「冷峻之風」。影片講述了一個臺灣家庭的現實悲劇。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臺灣家庭中,父母每天上班打工,兩個兒子在校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