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一個普通女性的成長史

2020-12-23 嘉菲貓說

《俗女養成記》,一部既好笑又好哭的劇。女主陳嘉玲,三十九歲無房無車,並且未婚。在現在看來,這真的是一件會讓人很焦慮的事情。現實生活中,到了這樣的年紀,就總會受到來自家人,各種朋友的——催婚行為。

該劇有兩條線,一條是女主的現在進行時,一條是女主小時候,也就是過去式。現在與過去交叉,一點點了解過去。女主從小生活在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庭,一家三代人雖然時常會有爭吵,但其實都在細心呵護著家人。不止家人,還有從小就一直默默守護她的青梅竹馬。

陳嘉玲原本有一個交往了多年的男友,她真的太想結婚了,在醉酒後對男方提了婚。本來兩個人就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婚紗也試了,婚房也布置了。最後,卻在結婚前分手了。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太久了感受不到愛了嗎?還是因為男方太沒主見過於媽寶呢?

感情不順的陳嘉玲,在工作上也沒有很順利。終於她爆發了。一怒之下罵了老闆離了職。陳嘉玲放棄了臺北的一切,回到老家臺南。

劇情不多說,一共就只有十集。不得不說陳嘉玲的奶奶(阿嬤),在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的時候,和陳嘉玲談心。奶奶說,想做回自己,做回那個還沒有被冠以夫姓的自己。五音不全的奶奶曾跑去參加唱歌的比賽,她唱著「親像斷線風箏雙人放手就來自由…」奶奶真的,很想要自由啊……奶奶下葬的那天,陳嘉玲抱著骨灰跑了,她想遂了奶奶的心願,儘管所有家人都反正她的做法……

劇裡有很多無釐頭的劇情,主角誇張甚至很離譜的行為,故意放大的情緒,但卻一點也不會讓觀眾覺得尷尬,儘管放大了一些東西,還是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看到生活中的影子。

親戚間的攀比,小時候做的奇怪的事情,各種好的壞的情緒,這就是人生。只是不管眼前的生活多麼糟糕,也依舊要向前看。

相關焦點

  • 溫暖治癒的女性成長史---《俗女養成記》
    收視超越金鐘獎最佳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收穫19年度豆瓣評分破9的華語劇,通過幽默嘲諷傳統教育和社會風氣帶給女性的壓力,呈現出近乎真實的女性窘境。小時候尤其是女孩子,從小就被要求有坐相、有站相、吃飯不能發出聲音,講話要輕言細語、要懂得矜持、懂得分寸,最好還要學會一門樂器…這樣的才能被稱為「淑女」。
  • 《俗女養成記》成長的自己
    近兩天看完的《俗女養成記》,大部分時候在講臺南話,回憶兒時的純樸鄉下生活。小時候的陳嘉玲,天真開朗活潑,甚至有一點點小聰明小叛逆;將近四十的陳嘉玲,沒車沒房沒小孩,在臺北的鋼筋森林裡似乎找不到出口,卻在婚姻的門前猶猶豫豫。她的委屈、對於婆媳關係的焦慮、工作還是家庭的二選一,難怪那麼多人會得婚前焦慮症。更可怕的是,她覺得自己不夠愛江顯榮——她的結婚對象。於是她主動地失戀了,看似一無所以地回到臺南。
  • 當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女性劇?——臺劇《俗女養成記》中看女性劇創作新空間
    本文是要通過梳理近年國內外出現的一些女性題材影視劇(本文簡稱「女性劇」)的創作,結合熱播好評的臺劇《俗女養成記》,這是一部採用雙敘事空間單一視點的敘事方式的劇,它將創作眼光放在了平凡女性身上,探討的是平凡女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依靠自身力量獲得幸福的有益話題。我們就《俗女養成記》這部臺劇的一些品格,探討該類題材影視劇在創作上可發揮的新空間。
  • 俗女養成記:愛自己永遠不晚
    悠長的假期,若想避免出門人從眾,最愜意的莫過於宅在家裡煲劇《俗女養成記》、《why women kill》、《風的閒暇時光》近期的網紅劇一個都不拉下。同是女性題材,讓我們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環境裡的成長。
  • 《俗女養成記》講述了女主自己的成長故事
    然而,這並不是最終的結果,因為我們很可能一事無成,即使付出那麼多,我們也可能失敗,最終,我們可能只剩下平凡和真實的生活,但也許這也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俗女養成記》為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故事。它以女主為主要描寫對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女主人是一個有強烈戰鬥精神的人。她一直想離開家鄉,到更遠的地方去發展,這樣她才能看到更多,也能獲得更多的成功。
  • 關於《俗女養成記》
    作為臺灣自製劇,且創下13年來自製收視最佳的一部劇集,《俗女養成記》真的算得上是低調又優質。自播出後,收視率屢飆新高,首播收視更是超越了被吹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女性」題材屢見不鮮的當今市場,《俗女養成記》算不上新穎。
  • 《俗女養成記》:感謝我成長中的每時每刻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打開了臺劇在大眾心中的固有印象,變得更激烈和有野心,《麻醉風暴》反映了醫院背後在經濟稱雄的時代越來越衝突的人性道德感,《我們不能是朋友》探討男女對追求真愛和尋找自我之間的平衡,那接下來這一部今天重點介紹的《俗女養成記》讓我沒辦法形容,因為每一個鏡頭和臺詞都有現實價值,卻都沒有野心和意義。這樣一部劇,契合了我心中的一個觀點:為什麼每件事都要有意義?
  • 《俗女養成記》獲高口碑的原因,指出了女性題材影視劇的新方向
    劇荒時閒來無事看到這部劇的標題,俗女養成記,平淡無奇的名字卻得到了9.1的高分。心下好奇便隨意打開看看,沒想到一不小心著了迷,劇中各色可愛的人物都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近四十歲依然沒有成就的陳嘉玲,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帥氣弟弟,還有守在老家看著祖傳中藥店的爸爸,愛嘮叨的賢惠老媽,無比聒噪又十分可愛的阿嬤,寵兒愛女的搞笑阿公,在回憶與現實不斷的交錯中,上演了一部新時代中不同尋常的女性成長史。從懵懂可愛的女孩長成一名不完美卻自愛的女人,整個過程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可以說這部劇的劇情設計完美地呈現了一場女性的溫情成長生活。
  • 《俗女養成記》:我的生活,我說了算
    它就是——俗 女 養 成 記《俗女養成記》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同名暢銷散文集,全劇幾乎90%的臺詞都用臺語講述。這部劇透過陳嘉玲這個角色,再現了七十年代背景下臺南鄉村的生活境況,以及獨特的臺灣文化,但卻在兩岸觀眾之間,引發了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回憶共振。
  • 《俗女養成記》以「女性」回歸女性?
    俗女養成記是一部最近兩天看完的臺劇,吸引我的是首頁的評論:以39歲女性為主角的……想要看看,以一個位於傳統觀念,在結婚生育工作邊緣地帶的女性,會去怎樣演繹一部所謂的喜劇。到外婆死後帶了一點經典可不過也是一個麻木的屁一樣的橋段的畫片:外婆做了一輩子的老闆娘,陳太太,別人的母親再後來的外婆,臨死前說,想活的像自己。相信大家也只是毫無內涵的感動,一種黑豹出來的時候天天wakanda forever,結果整天歧視黑人的假。
  • 《俗女養成記》給出了答案
    前陣子有一個熱搜非常有意思:#唐嫣少女感#隨後,殷桃在微博上發出感慨:「從什麼時候起,女演員的魅力僅限於少女感了。」是啊,從什麼時候開始女演員沒了少女感,就會被我們的影視市場拋棄呢?今天,我就推薦一部,關於「中年女性」的好劇——《俗女養成記》還記得前幾個月很火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 俗女養成記&這輩子其實很長 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 這輩子其實很...
    今天我想推薦的是去年同期的另一部沒有那麼的引人注目卻值得打發時間下下飯的溫馨劇「俗女養成記」。改編自江鵝的同名小說,小說原作者呢,也在劇裡客串了一把。導演嚴藝文,曾憑藉《天使的收音機》獲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獎,這部《俗女養成記》是她跨行做導演的處女作。在劇中,她也客串了街坊鄰居、媒婆、學生家長等多個角色。女主演謝盈萱。
  • 推劇 ‖ 俗女養成記
    今天想來介紹一部臺劇,《俗女養成記》。最初知道這部劇也是緣於大火的《想見你》,因為聽說《俗女養成記》的導演嚴藝文,就是《想見你》裡面飾演陳韻如媽媽的演員,演而優則導,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但在內地確實不火,即使在它前後都有《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等臺劇引起熱議。所以找資源也找了一段時間。
  • 《俗女養成記》俗女
    我在淡江大學當過半年交換生,喜歡臺灣,喜歡「俗」的人情味兒。看完《三十而已》,不自覺想分析她們的人生,然後非得得出個結論來:學習「顧學」,或是避免曼妮的認知局限等等;像是陷入了成功學的學習。而《俗女養成記》不同,time is the currency of life,我不知道未來要去哪裡,但我忠實於現實每一刻的感受,這將引領我去我該去的地方。
  • 從《俗女養成記》看,不同時代下女性自由意識的覺醒及現實意義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江鵝的同名散文,創華視13年以來,自製劇最佳收視成績,一度超越了金鐘獎最佳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豆瓣上更是被觀眾打出了9.1的高分。最後是女主陳嘉玲,大齡剩女中的普通一員,相貌平平,她看到了現在的工作和愛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決定放棄這些重頭開始,回到鄉下後找回了自己的興趣所在,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 高分佳作《俗女養成記》第二季來襲!原班人馬回歸,首波劇照釋出
    近年來,越來越多關於「她題材」的影視作品浮現,這無疑是一個好現象,比如趙薇等女性導演製作的節目《聽見她說》,一經開播就引發熱烈關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大女主劇」接連上線,然而卻只是披著大女主的噱頭,演繹傻白甜的瑪麗蘇故事,這樣的作品深受詬病。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一個39歲的女人,無房無車沒結婚沒孩子還失業,成了世俗意義的失敗者。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
  • 《俗女養成記》一經播出口碑極佳,收視率更是高達3.57
    戲劇「俗女養成記」日前播出最後兩集完結篇,衝出收視冠軍,完結篇每分鐘平均收視率突破2.22,奪下同時段冠軍;在網路平臺的觀看次數也成長超過50%。「俗女養成記」自播出以來,在網絡上掀起了熱烈的討論,該劇是由謝盈萱領銜主演,劇情節奏明快、詼諧幽默卻又把現實面刻畫得非常深刻,笑中帶淚的劇情,一播出後便大受好評。該劇改編自作家江鵝的原著,「俗女養成記」講述一個臺南女人,北漂之後返鄉的故事。
  • 豆瓣9分電視劇《俗女養成記》:鄉土題材也能成為爆款
    下半年,又一部《俗女養成記》豆瓣逾過罕見的9分,口碑大爆,正在社交網絡上發酵。 但跟《我們與惡的距離》相比較,這一次《俗女養成記》的出圈,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它講述的是一個將近四十歲大齡剩女的故事,既不是什麼新的類型劇,也沒有探討什麼新的議題。而且,《俗女養成記》幾乎是一部純臺語發音的劇,大量臺南場景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讓很多看慣了都市偶像劇的內地觀眾頗感不適。
  • 臺劇《俗女養成記》1-10集(完結)在線觀看
    俗女養成記劇情介紹《俗女養成記》(英語: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2019年臺灣時代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