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紅裝愛武裝,淺析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文化內涵

2020-08-21 田童日記

由迪士尼出品,劉亦菲、甄子丹、鞏俐等一眾明星主演的電影《花木蘭》將於2020年3月在北美上映。早在98年迪士尼公司便採用花木蘭形象製作了動畫電影《花木蘭》,動畫電影《花木蘭》上映之後,風靡全球,累計票房3億美元。

這是迪士尼首次採用中國元素作為電影題材,也是中國英雄花木蘭第一次走向世界,引起全球的關注。

無獨有偶,歌劇《木蘭詩篇》曾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巡迴演出,並在08年登上了歌劇藝術的殿堂——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

花木蘭動畫電影

木蘭一個民間傳說人物,是怎樣的文化魅力,使她成為向世界輸出並受到廣泛關注的中國文化符號?其實,在此之前木蘭故事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多年,歷經的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她不同的時代特徵與文化內涵。

我國自古重視孝道,但唐以前很少有關於女性孝行規範和孝行故事的流傳,唐前講究「孝子」文化。然而,唐朝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作為孝女典範廣為流傳。

這就與魏晉之後佛教的盛行有莫大關係,佛教斬斷六根,出家為僧的行為,對傳統的「孝道」產生了衝擊。木蘭因此被視為「孝」的典範,廣為流傳,從而起到教化民眾,影響世俗風氣的作用。

19世紀50年代,豫劇藝術大師常香玉將京劇《花木蘭》改編成豫劇,在全國巡迴演出,後被拍攝成電影,花木蘭作為戰鬥女英雄,在解放初期廣泛傳播,影響深遠。

豫劇花木蘭

木蘭是一個深入人心的人物,在中國一千多年的流傳中,被賦予不同時代的文化內涵,以戲劇、剪紙、曲藝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民間廣為傳播。

木蘭向外傳播,保留了傳統的中華底蘊,也融入了世界人民對木蘭文化的理解,因此受到世界的關注和喜愛。

介於虛構與真實,木蘭是否在歷史中真實存在?

在我國陝西、安徽等地區有疑似木蘭墓冢的遺蹟,很多地區為木蘭立廟。唐乾封元年木蘭被唐高宗追封為「孝烈將軍」,詩人杜牧曾寫過一首關於木蘭的詩叫《提木蘭廟》。

但歷史文獻中並未發現任何關於木蘭其人的歷史記載。

仔細查找關於木蘭的資料,會發現木蘭不僅產生的年代無從考究,木蘭的姓氏也眾說紛紜,全國各地許多地區也有木蘭故裡之爭。

與其說木蘭是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她更像一個民間傳說人物,她的起源來自那首大家熟知的《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宋代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時將民歌《木蘭詩》收入其中,並題注《木蘭詩》最早記錄於南朝人編著的《古今樂錄》。

然而《古今樂錄》原書早已亡佚,無從考證。雖然研究木蘭文化的學者普遍認為木蘭產生於南北朝,但也有其他的說法。

有人說《木蘭詩》產生於隋唐時期,「可汗」「軍書十二卷」「燕山胡兵」等,可在隋唐找到可供參考的依據;《木蘭詩》的詩風頗有初唐時期的詩歌風採。除此之外,《木蘭詩》的年代還有「漢代說」「三國說」「晉代說」等。

《木蘭詩》最早是人們口頭傳唱的民歌,從民歌到文學詩詞,其間本就有一段不可追溯的流傳歷史。

木蘭剪紙

《木蘭詩》中並未提及木蘭的姓氏,木蘭姓「花」,有多種說法。

民間熟知的「木蘭花」倒過來便成了「花木蘭」;有說木蘭小名叫「花姑」,所以叫花木蘭;也有木蘭本不姓花,因結識的義妹或是義父姓花,木蘭為了感激其恩情,改姓「花」……

其實,木蘭叫做「花木蘭」,最大可能是源自明代戲劇家徐渭寫的雜劇《四聲猿》。出於戲劇演出的需要,徐渭給木蘭冠以「花」姓,木蘭父親叫「花弧」。「花弧」「花弧」諧音「花糊」,暗含了姓名糊塗不清的意思。

京劇大師梅蘭芳改編京劇《木蘭從軍》時比較慎重,京劇裡沒有給木蘭加上姓氏。豫劇大師常香玉將京劇改編為豫劇時,木蘭又被稱呼為「花木蘭」。豫劇《花木蘭》在全國巡演,影響深遠,「花木蘭」的叫法也就流傳開來。

根據各地的記載和流傳,木蘭有姓「魏」、姓「朱」、姓「韓」、複姓「木蘭」等多種說法,並且各有依據,只是流傳不及「花木蘭」深遠。

木蘭產生的年代不詳,姓氏不明,木蘭故裡愈加不得追溯

陝西延安萬花山下有一個「花家陵」,陵園的石碑上刻有「木蘭詩」「花木蘭之墓」,還有白居易杜牧等詩人題寫的木蘭詩詞。

明代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統志》記載,「木蘭姓魏,豪州人。」清代也有文獻稱木蘭是安徽豪州人。

湖北黃陂有一座木蘭山,根據當地山石的形狀,有很多關於木蘭故事的傳說。

不僅如此,河北人說木蘭是完縣人,河南人說木蘭是商丘虞城人氏,內蒙古包頭和準格爾旗都有木蘭故裡的說法。

清木蘭象牙雕

歷史上木蘭是否真有其人?

倘若鑽進故紙堆中,硬要深究細考,不但無從考究,而且世人並不過分關注和在意。

雖然有諸多的不確定,但是人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木蘭介於虛構與真實,娛樂與教益之間的存在。在長久以來的傳播中,民眾未曾對木蘭本身產生過非議,而且十分喜愛這位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巾幗英雄。

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木蘭的獨特之處

木蘭並不是中國古代馳騁疆場、「巾幗不讓鬚眉」的唯一女英雄,木蘭與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一起被稱作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

穆桂英是明代小說《楊家將傳》《楊家府演義》裡的人物,隨著小說改拍成電視劇和戲劇,穆桂英也成了家喻戶曉,被我們所熟知的巾幗英雄。穆桂英機智勇敢、武藝高強,五十多歲與楊門女將一起掛帥出徵,依舊英姿颯爽,躍馬橫刀。

京劇穆桂英

樊梨花是一位敢愛敢恨、多才多藝,極具神話色彩的巾幗英雄,是唐代奇女子。唐貞觀年間樊梨花與丈夫薛丁山平定西北戰亂的事跡,後在個各地方史志中多有記載。

梁紅玉是有名的抗金女將,同嶽飛生活在一個時代,也同嶽飛一樣保家衛國。梁紅玉同丈夫一起駐守楚州十餘年,保一方百姓安寧,深受百姓愛戴。

中國古代不乏英姿颯爽、不讓鬚眉的女英雄,洗夫人、秦良玉、馮婉貞……她們之中有歷史上真實記載的歷史人物,有人們加工再創造的傳說人物。

這也就難怪,人們並不過分在意木蘭在歷史中是否真實存在,一切傳奇和傳說總是在當時生活的基礎上,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

歷史上或許有許多像木蘭一樣的傳奇女子不一定會被人們記錄和流傳下來,但是木蘭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如果把木蘭理解成一個「人物形象」,一種「文化現象」,穆桂英、樊梨花、梁紅玉,又何嘗不是「花木蘭」呢!

木蘭故事淵遠流傳,廣受人們的喜愛,不僅因為木蘭同中國古代諸多女英雄一樣英姿颯爽、有勇有謀,也有其獨特之處。

電視劇《花木蘭》

  • 木蘭當戶織

《木蘭詩》的開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這裡的木蘭不是馳騁疆場的女將軍,而是因父母的憂慮而嘆息,因心中憂慮而「不聞機杼聲」的質樸、善良、勤勞、勇敢的勞動婦女形象。。

在《木蘭詩》通篇的描述中,也極少涉及戰爭場景,更多是木蘭從軍前和歸家的描寫。

木蘭最初勞動婦女的形象設定和大量生活化場景的描述就使木蘭更親近民眾,更容易被喜愛,也就更易於在民間傳播和發展。

  • 女扮男裝情節

木蘭男扮女裝替父從軍,從某種程度來講,並未違背中國古代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

喬裝成男子,借用男性的身份,才能獲得參與男性化活動的權利。在戰爭中英勇表現,歸來見天子時,獲得賞賜和殊榮,木蘭皆是以男子的身份獲得同男子一樣的權利和榮譽。

木蘭得以廣泛傳播、淵遠流傳,得益於社會各階層的認同,並受到當時社會道德和價值觀的肯定。

  • 辭官不就歸故裡的生活理想

木蘭辭官後,回到家鄉,與父母兄弟姐妹團聚,回歸到平和的生活,依舊「坐我西閣床」「著我舊時裳」。戰爭結束後,木蘭回歸故裡,反映了當時人們期盼和平勞動的理想生活。

木蘭的存在並不是天馬行空,歷史上諸多巾幗英雄身上都有木蘭的影子;木蘭在傳播和再創造過程中又融入人們樂於接受的時代內涵和文化特色,也就成就了木蘭獨特的存在。

千年積澱,木蘭文化內涵

流傳至今,木蘭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還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向世界各國傳播和輸出。木蘭又有怎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內涵呢?

  • 木蘭故事與孝文化

木蘭在中國古代一直被奉為孝女典範。南北朝時期,根據《木蘭詩》中的內容,既有木蘭為父母擔憂的孝心,也有父母迎接木蘭歸家的暖心場面。體現了民間淳樸的孝女形象與孝文化。

唐朝木蘭被封為「孝烈將軍」,民間孝女被官方認可,淳樸的孝女因時代的不同,轉變為教化民眾的道德典範。唐以後民間大量修建木蘭祠堂,木蘭成為文人墨客歌頌孝德的典範人物。其教化功能在唐宋時期空前凸顯。

直至清朝以後,傳統的孝文化變得更具人情味,不僅強調木蘭對父母的孝,也同樣重視家庭成員之間的情親,開始更多、更細膩地描繪木蘭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

縱觀木蘭故事所體現的孝文化,反映了中國從古至今一千多年對孝的不同理解。隨著民族的發展和歷史的演進,孝文化也逐漸回歸人性,更突出家庭親情。

電影動畫《花木蘭》

  • 木蘭與女性意識

早期木蘭的傳播中並不凸顯木蘭的女性身份,像前文所說的那樣,木蘭女扮男裝,並不體現女性意識。女扮男裝的木蘭,重在突出故事的傳奇性,木蘭有替父從軍假扮男子的勇氣是一奇,木蘭女扮男裝不被發現是二奇,柔弱女子可以同男子一樣上陣殺敵是三奇。

儘管這樣,清以後,有女性描寫木蘭故事的文本,與男性視角不同,女性視角裡的木蘭多了一份想要同木蘭一樣建功立業,獲得同男子一樣權利的「野心」。

20世紀以後,隨著女性意識的萌芽和發展,木蘭的女性身份反而被逐漸淡化,更突出木蘭的英雄氣概,和「巾幗不讓鬚眉」的陽剛之氣。

對於木蘭的女子身份,每一個時期都會有各自的側重與解讀。木蘭女性意識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在於,這樣一位女子的存在,慰藉、鼓舞、激勵著每一個時代的女性。

木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只是孝文化和女性意識,還有她所呈現的女英雄主題、易裝文化、文學元素、民間文化元素等等,是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寶藏。

電影花木蘭

木蘭在一千多年的傳播中,不斷地被講述,因其有不斷被講述的價值,有其內生的動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木蘭吸引著中國乃至世界的文人和藝術家,她已然成為了全球觀眾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練兵場,大岞女民兵都其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最初,哨所主要負責監控陸海空情況,檢測過往船隻。如今,隨著時代發展,哨所還主動配合當地武警、崇武邊防派出所打擊走私、販毒等違法行為,開展軍警民聯防、海上救助,參與森林防火、防汛搶險、防臺抗災等工作。「這些榮譽是對我們的鼓勵,更是一種鞭策。」
  • 木蘭橫空出世影視投資,巾幗不讓鬚眉!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國漫題材也被搬上了大熒幕,雖說好壞參差不齊,但最近幾年國漫一直都不乏精品製作,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部即將上映的國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1998年,當迪士尼耗時兩年、耗資1億美金、700多位藝術家合力打造的第36部動畫長片推出,第一位中國女性主角登上熒幕時,《花木蘭》立刻被美國影評家評為「迪士尼影片中最好的一部」。「花木蘭」成了當時的頂級流量。
  • 跨越地域、文化與時代,走進「巾幗英雄」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
    我們始終會愛著那個心繫家國的民女木蘭也會記得這個獨特的在織布機上看到萬裡河山的木蘭她的故事會被千百遍地講述每次講述都有自己的風採都會在我們心中升起不同時代的英雄面貌今天,馮彥中老師做客雲·繪享分享由法國新秀畫家克萊曼斯·波萊繪製的《花木蘭
  • 《木蘭辭》裡戰爭的殘酷性和電影花木蘭的去殘酷性
    摘要:《木蘭辭》事實在強調戰爭的殘酷性——一個熟女工、好裝扮的柔情似水的弱女子也不得不上戰場。但《花木蘭》顯然去除了這種殘酷性。
  • 全民國防教育日,說說從歷史深處走來的那些「花木蘭」
    從此,中國古代的女英雄皆有了同一個代稱「花木蘭」。「巾幗」是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故而巾幗英雄也成為女性英雄的代名詞。雖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翻閱史書,國難之下,從不乏巾幗英雄的颯爽英姿。環顧世界,希臘傳說中有悍勇的亞馬遜女戰士,法國有民族英雄聖女貞德;中國古代的四大巾幗英雄更是家喻戶曉,其中人們最熟悉的當屬花木蘭。古人畫作中的花木蘭形象。
  • 中華女兒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 五天五夜靈魂的拷問中,吳志國在嚴刑逼供下還是經不住王田香和手下的毒手死了 在整個回憶的過程中,不管是「老鬼」李寧玉,還是顧小夢,或者是外部中提到的「老漢」二太太林迎春,我看到了女子的智慧、女子的柔軟,女子的堅毅,為了國家她們願意捨棄自己的一切,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還有多少像她們一樣的女子,中華女子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 巾幗英雄傳奇再現!《花木蘭》中文版正式預告公開
    巾幗英雄傳奇再現!《花木蘭》中文版正式預告公開 時間:2020-05-18 14:18:57
  • 老美為啥如此熱衷拍《花木蘭》?傳統文化不需要這樣的多元傳承
    花木蘭從小攢下的真「氣」,具備著拯救地球的巨大能量,但卻始終發揮不出來。花木蘭女扮男裝,顯然背叛了「真」,無論你多麼忠於國家、多麼勇敢,都不能贖回你不「真」的原罪。因為不「真」,所以花木蘭體內的元「氣」,就迸發不出來,就沒有力量,也就無法拯救地球了。花木蘭需要一個契機。準確說,是一位高人點撥。
  • 「軍旅硬漢」于震再上線 梅婷「不愛紅裝愛武裝」
    梅婷飾演的佟菲「不愛紅裝愛武裝」,不僅是「山豹旅」的代政委,還是一名研究外軍戰略的心理戰專家。佟菲這個角色的出現,一方面能與「暴躁」的韓鵬形成互補,最大限度地呈現出矛盾衝突的戲劇效果;另一方面,也將帶領觀眾走進政委,尤其是女政委的日常工作、生活,全景化展現部隊生活的方方面面。
  • 劉亦菲主演《花木蘭》全球刷臉,淺析3種現實意義
    「花木蘭」出自我國北朝民歌《木蘭辭》,這首詩與《孔雀東南飛》合成「樂府雙壁」,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它述說了一個毅然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的動人故事。無論是選角、製作還有宣傳期所引起的熱度,都讓我們看到中國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並因其受到全世界的歡迎而自豪,我將從三個方面淺析「劉亦菲主演《花木蘭》全球刷臉」所引發的現實思考。
  • 人民軍隊「花木蘭」燦若星河,南昌起義30女兵,大多出身黃埔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毛主席9月11日,延期了近半年的迪士尼電影真人版《花木蘭》,終於在國內各大院線上映,卻引來惡評如潮,不少影評網站的評分一路走跌。此前,受疫情影響,該片最終放棄在全美影院上映,只得改為網絡發行,因此國內院線便成了這部《花木蘭》挽回票房敗局的最大希望。上映之際,片方更是開足馬力進行推廣。
  • 真人版《花木蘭》拍的不是巾幗英雄,而是超級英雄
    今天我們有一說一,談談這部電影到底哪點不太行,惹得中國觀眾有這麼大的怨念? 一句話總結:真人版《花木蘭》拍的不是中國的巾幗英雄,而是外國的超級英雄。兩面不討好 首先要明確一個原則,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它改編的參照物就是1998年動畫版的《花木蘭》。
  •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預告來襲,劉亦菲版花木蘭,女裝新髮型搶眼
    #電影花木蘭#嗨,親愛的小夥伴們,傾醬又一次不定時上線更新啦,不負初心,始終愛動漫,來和傾醬一起為二次元發光發熱,助力打call吧!這一期,來和傾醬一起看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在最近放出的新版預告片上,又有怎樣的驚喜發現呢?
  • 巾幗英雄北美受阻,回國吧!《花木蘭》
    年前一直炒得火熱的真人版《花木蘭》最近終於「再次定檔」,迪士尼宣布電影《花木蘭》改為流媒體播放,將於9月4日上線Disney+,點播價29.99美元。說到花木蘭,想必大家都會熟悉。她不僅是小時候我們課本中女英雄,同樣也是被迪士尼搬上熒幕、在90年代全球拿下3億多美元票房的巾幗英雄。
  • 巾幗英雄《花木蘭》,《忠勇真》護國中華兒女的驕傲
    在提到該片主演劉亦菲時,趙立堅表示:她此前發表過力撐港警的言論,我覺得她就是當代的花木蘭,我要為她點讚,她是一個真正的中華兒女。儘管以前大家對《花木蘭》見仁見智,褒貶不一,但花木蘭畢竟是一位千古流傳的巾幗英雄,相信《木蘭詞》每一個中國孩子都讀過
  • 《花木蘭》女主替身曝光,穿紅裝身形妖嬈,顏值爆表不輸劉亦菲
    近日由劉亦菲主演的電影《花木蘭》可以說引起了國內外網友的熱議,《花木蘭》的主演劉亦菲的顏值可以說再一次又引起了觀眾們的一致讚嘆,我們都知道劉亦菲是近年來少有的高顏值女星,只是這一次不穿紅裝穿軍裝的花木蘭也能出彩,劉亦菲真的是太美麗了
  • 「女扮男裝」花木蘭的傳奇故事
    河南商丘虞城縣的花弧是一名後備役軍官,在徵召之列,這才引出一段千古佳話「花木蘭替父從軍」。花家的日子不算富裕,但也是小康之家,不愁吃不愁喝,花弧有個女兒名叫木蘭。在那個年代,普通的女子弱不禁風,做些織布刺繡的活,但是花木蘭從小就喜歡舞刀弄槍,不愛紅裝愛武裝。這天,木蘭聽到爹娘在吃飯的時候,聽說爹爹又要出徵了,但是爹爹一把年紀了,上了戰場誰知還能不能活著回來,於是木蘭心中就有了計較。
  • 迪士尼《花木蘭》中文版正式預告公開:巾幗英雄傳奇再現
    5月18日消息,迪士尼影業公開了經典動畫改編電影《花木蘭》的中文版正式預告片,本片確認將於7月24日正式上映,代父出徵的巾幗英雄花木蘭將在本片中再現自己的傳奇。此前據外媒報導,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在接受採訪時確認,電影《花木蘭》將按計劃7月24日在北美上映。《花木蘭》改編自源於中國民間傳說的迪士尼動畫,真人電影的首個華人迪士尼公主揮起長劍。再度講述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她打破只能做「好妻子」的命運,將要去戰鬥,面對真正的自我。
  • 電影《無雙花木蘭》今日正式上線,巾幗英雄戎裝衛國抵抗外敵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傳奇女將花木蘭的故事傳遍大街小巷,代父出徵抵抗外敵的家國情懷讓人振奮。根據真實歷史創作的電影《無雙花木蘭》今日正式上線愛奇藝。用心打造女中豪傑花木蘭的傳奇經歷,激烈的沙場戰鬥讓人熱血沸騰。
  • 堅決抵制歐美導演「侮辱」花木蘭,中國的巾幗英雄需要中國式演繹
    婦孺皆知的巾幗英雄故事 花木蘭是《木蘭辭》一文中的女性人物,主要講述了在北朝魏國太武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於是皇帝大徵兵,要從每家每戶抽一名男丁上前線打仗,攻破柔然,但是木蘭父親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太好,木蘭也沒有長兄或者兄弟,作為家中的長女,木蘭思考良久,最後決定男扮女裝代父從軍,而這一去就是12年,這十二年間,她不僅要與敵廝殺,還要注意不能暴露自己是女性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