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地域、文化與時代,走進「巾幗英雄」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

2021-02-07 福田區圖書館

我們始終會愛著

那個心繫家國的民女木蘭

也會記得這個獨特的

在織布機上看到萬裡河山的木蘭

她的故事會被千百遍地講述

每次講述都有自己的風採

都會在我們心中升起不同時代的英雄面貌


今天,馮彥中老師做客雲·繪享

分享由法國新秀畫家

克萊曼斯·波萊繪製的《花木蘭》

一起感受這位巾幗英雄的別樣風採

與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


馮彥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營銷編輯,從事兒童閱讀推廣工作4年,策劃參與500餘本0-14歲兒童圖書營銷工作,組織作者線下讀書會、主題畫展等上百場,曾帶領法國新銳圖畫書作家克萊曼斯·波萊等外籍作家在中國各地巡講。

各位讀者,你們好!我是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的營銷編輯馮彥中。上個月,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真人版的《花木蘭》電影,國內也掀起了一陣「木蘭熱」。木蘭的故事流傳至今,早已跨越了文化與語言的隔閡,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共鳴。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這本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出版的《花木蘭》。

這個版本的《花木蘭》是2015年陳伯吹國際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由旅法出版人、童書作家葉俊良先生根據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改編,他以白話文的形式講述了千年之前的故事。其圖畫出自法國新銳圖畫書作家克萊曼斯·波萊之手,她採用亞麻油氈版畫的形式,歷時兩年雕刻,配以紅、橙、藍、綠四種專色,將《花木蘭》的故事呈現在了這13張精美跨版圖上。兩位作者將古典與時尚相結合,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古今中外的橋梁,盡顯中華民族忠、孝、禮、義的傳統優秀品質。

2015 年時,《花木蘭》首次在法國出版,當年即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繪本)獎。之後在某一年的書展上,魔法象的負責人遇見了《花木蘭》在法國的出版社——鴻飛,而鴻飛出版社的負責人就是葉俊良先生,兩人相談甚歡,由此決定引進。

拿到這本書時,一定要把封面和封底攤開看一看,這是一幅完整的出徵圖: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在遠處揮手告別,木蘭穿著戎裝跨越山河,一人一馬決然出徵上路。《花木蘭》的故事雖然誕生在中國,但不表示它只能發生在中國,也不應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國家人民的體會和感動。

試問哪個國家沒有過戰事?沒有不得不遠離家園到前線徵戰的士兵?沒有對出徵兒女牽腸掛肚的父母?

摘掉護封,可以看到封面的戎裝與封底的紅裝形成鮮明對比,翻頁間即可感受木蘭的柔情與英勇。無論是頭戴盔甲,還是髮髻簪花,都是同一個木蘭,同一個自主選擇進與退的巾幗英雄。在葉俊良先生的採訪中我們知道,是克萊曼斯本身的文學素養與人生經歷讓她得以看見《花木蘭》的精神高度。換句話說,身為中國人並不表示你一定懂得木蘭,身為外國人也不表示你無法懂。當一個作品能超越時代與文化藩籬,豐富人們的經驗和想像,這印證了它具有普世價值的經典地位。

葉俊良先生在後記中這樣說:「我創作現代中文版時,採用了一種較自由的文體去貼近原文的音韻與節奏,並在字與字的空隙裡找到創作者所需要的自由度,把木蘭的心境與人生圖景像舞臺劇一樣呈現出來。現代中文版如果是一座橋,橋的另一端不是古文,而是木蘭這個人物的生命故事。就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中文版不是古文的白話註解讀物,而是在不同的時空裡扮演和古文一樣的角色:通過文學,給生命帶來升華。這是它存在的意義。於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便有了:春去秋來,日落月升,天上的候鳥頭也不回地從這山飛到那山。將軍一聲令下,地上的兵士急急忙忙從這個隘口移防到那個隘口。聽寒風中傳來的陣陣打更聲,看覆蓋鐵甲的清冷月光,只有在站哨的深夜才能把家人細細思量。千變萬化的軍情令部隊調動頻繁,數不清的戰役使前僕後繼的官兵死的死、傷的傷。僥倖留得性命回家的戰士輕撫生鏽的長劍與斷裂的旌旗杆,空嘆物在人亡。」

讀完葉俊良的詮釋,再回頭對比他的改編和原文,我們不禁感嘆,葉俊良先生改編的文字不緊不慢地指引著讀者走進木蘭故事的畫卷中。此刻,讀者不僅僅是一位旁觀者,更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故事中去,成為「當局者」,故事的意義對讀者來說也就不同了。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裡,花木蘭與天子站在同一高度對話。創作者打破這些桎梏的觀念,賦予木蘭新的生命力與自由的靈魂。讓我們懂得一個感動人的故事,無論發生在哪裡,都會跨越時間與文化,帶給人們最原始的感動。

最後,《木蘭詩》原文收錄在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無論你在那個年齡段,都可以讀一讀這一本《花木蘭》,感受一下千年前巾幗英雄的英勇與柔情。

文章發布的24小時內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並將分享截圖發送至「福田區圖書館」後臺

我們將隨機抽取5位讀者

每人可獲贈一本《花木蘭》

幸運讀者小編會後臺回復喲!

編輯整理:福田區圖書館

以上觀點僅代表嘉賓意見,不代表本館立場

相關焦點

  • 不愛紅裝愛武裝,淺析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文化內涵
    其實,在此之前木蘭故事在中國流傳了一千多年,歷經的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她不同的時代特徵與文化內涵。我國自古重視孝道,但唐以前很少有關於女性孝行規範和孝行故事的流傳,唐前講究「孝子」文化。然而,唐朝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作為孝女典範廣為流傳。這就與魏晉之後佛教的盛行有莫大關係,佛教斬斷六根,出家為僧的行為,對傳統的「孝道」產生了衝擊。
  • 用音樂展現地域特色,用故事講述時代發展|《2020唱響新時代》國慶特別節目
    作為國慶節期間的特別節目,《2020唱響新時代》走出演播室,走進祖國大好河山,精心挑選南北多個城市或地區,將地域特色融入會場布置中,通過節目更深度挖掘這些地域背後的深厚內蘊,為各地高速發展追本溯源。 將當地獨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與精彩動聽的音樂相結合,賦予音樂演出濃厚的地域文化屬性的同時,各地發展成就也在歌聲中被細細講述。
  • 從北京到上海從西北到東北,影視劇如何以「地域文化」彰顯「時代...
    例如京派、海派、西北派、東北派、融合派……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來自不同地域的劇集便會上演同檔期PK,比如《什剎海》VS《三十而已》,《新世界》VS《安家》……不同地域流派電視劇都有怎樣的發展歷程?在當下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有哪些可圈可點的地方?
  • 葫蘆讓人跨越文化障礙
    在韓國民俗村裡,展示著各式各樣的葫蘆製品,有農耕時期的器皿,有小農經濟時代的用具,這些都是珍貴的、有特殊意義的葫蘆,並不對外出售,其中一組裝種子的葫蘆器皿引起了扈魯的格外注意。執著的扈魯一次次找到這組葫蘆器皿的主人——一位白髮的韓國老人,表達自己對這些葫蘆的喜愛之情和對這些葫蘆中所蘊含文化的研究興趣。由於語言不通,扈魯只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惹得老人捧腹不已。
  • 方言浸染現代劇,地域文化雄起
    在以流利的陝普豐富大眾觀劇體驗的同時,方言背後的地域文化,也發揮了重要功效,對「方言入劇」的意義,進行了全新的解讀。摒棄工具屬性俄羅斯歌舞團正排練到盡興處,突然上演了一出「空中飛人」,裝臺工人的繩索斷了。
  • 追憶、探蹤、體驗、傳承——一場關於亦莊地域文化的穿越之旅
    跨越歷史的相逢每一個生活在亦莊的人可能心中總有一個疑問:腳下這片土地,曾經的曾經,是什麼?也許很多人僅僅知道南海子公園地處明清時期北京城皇家園林南苑境內,也可能了解「南囿秋風」是明清時代的「燕京十景」之一。然而,亦莊地區的文化底蘊遠比此豐富多彩。
  •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發表時間:2016-03-08   來源:餘姚文明網 (3月2日《寧波日報》)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臍帶。任何一種方言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方,生活多年之後形成的文化結晶。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語言變體。十裡不同音,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客觀反映。為方言語音建檔,是傳承保護地域文化最有效的舉措,功在當代,利澤千秋。    每一種方言都承載著一方鄉愁。沒有鄉音,無以慰藉鄉愁。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也就是說,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超越地域和文化。這項研究發表在 12 月 16 日的《自然》雜誌上,證實了人類情感表達跨越地域和文化邊界的普遍性。70% 的表情跨文化共享「這是第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面部表情的全球分析,它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普遍情感表達比許多科學家先前認為的更加豐富和複雜。」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在谷歌幫助開發了深度神經網絡算法並領導了這項研究 Alan Cowen 說。
  • 索·恩新書 | 《馬克斯·韋伯:跨越時代的人生》
    比方說,在人們作為青少年的那個世界,未來似乎是屬於「市民階級」的,而在人們作為成年人走進的那個世界,「市民階級」所面臨的是他們誤認為的自我毀滅。倘若有人認為「市民階級」是歷史上的偉大事物,那麼,他就不可避免地要用強大和懦弱來描述它。
  •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地域學術文化系列——巴蜀文化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2020年12月25日 07:4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 最新《經典詠流傳》:宛若天籟,黃綺珊豪情演繹「巾幗英雄」
    近日播出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以詩和歌融合的方式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典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精彩絕倫,為觀眾奉獻了一場聲音與詩詞音樂交融的饕餮盛宴。黃綺珊經典演繹女英雄秋瑾詩作最新一期,久未謀面的歌手黃綺珊帶來《菩薩蠻.寄女伴》,豪情演繹一代「巾幗英雄」秋瑾的家國情懷,讓觀眾驚豔無比。「月色入高樓,相思兩處愁。無邊家國事,併入雙蛾翠。」
  • 如何跨越身心靈,走進千萬家
    跨越身心靈,走進千萬家今天給大家分享跨越身心靈走進千萬家。這個主題,我們側重點講的一個過程 就是讓我們怎麼樣從自身轉化為家庭,讓我們從自己的身體的需求到心裡的需求,到感情的需求,最後進入到家庭的需求,從這一個角度來,我們去給大家闡述我們的這個主題,那比如說我們講跨越身心靈, 那麼在很多的時候,我們說身心靈代表了什麼,身心靈代表了什麼?
  • 跨越地域阻隔 南圖倡議建立「城市閱讀一卡通」
    2020-05-27 09:45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跨越地域阻隔和館藏局限南圖倡議建立
  • 劉思文:地域學派 把握不同文化單元學術變遷的重要樣本
    重視並釐清地域學術文化遺產,將豐富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性認識,促進文化多樣性的傳承與保護。中國文化的地緣特性地域學術的產生與其所處地區的自然人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繫。「任何時代都不存在一種全國共同的文化」,「中國文化有地區性,不能不問地區籠統地談中國文化」。歷史上,兼有地域學術文化意義的學派,大多與所在地域社會文化環境有著重要關係。
  • 《毛澤東心路解讀》再版 還原偉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它引導人們走進中國近現代史的同時,也啟發人們深入思考民族的未來。   解讀毛澤東詩詞的著作不勝枚舉。其中一部風格迥異、哲思豐沛、令人常讀常新的作品,是陳晉的《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解讀》。它最近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再版。
  • 走進廣西梧州龍母廟,探尋梧州的龍母文化奧秘
    今天小旅帶大家走進梧州非遺,探尋梧州龍母文化的奧秘。龍母信俗,又稱龍母信仰習俗,起源於戰國時代。梧州市地處三江匯合處,氣候高溫多雨,到了夏季降雨量大,洪澇災害頻繁。加上梧州地區丘陵起伏,地勢崎嶇不平,導致水流湍急,險灘多。
  • 北京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走進北工大 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北京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走進北工大。(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北京11月6日電 (尹星雲)在北京工業大學建校60周年之際,為進一步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使師生們近距離地感受國內高水平藝術樂團的魅力,近日,北京交響樂團走進北京工業大學,由青年指揮家張冰冰執棒,在北京工業大學禮堂為該校師生們奉獻了一場追求幸福、歌頌祖國、抒發愛國情懷的專場音樂會。
  • 推薦丨翻開「國家相冊」:2020年的中國紀錄片(一)幹超:在優酷人文,走進紀錄片的兩個世界
    紀錄片要走進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我們頭頂上的星空,代表著人類的夢想;一個世界是每個人的內心,去尋找真善美的價值。 2020年8月25日,國家廣電總局正式公布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名單,優酷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國家級電視機構一同獲得「優秀播出機構類」表彰。由此,優酷成為唯一連續兩年獲此殊榮的網絡視聽平臺。
  • 馬家窯文化走進中學校園
    從青銅器的使用規模之大,製造工藝之精美,品類之繁縟等多方面來看,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國家的青銅器能夠與中國古代青銅器相比,中國的青銅器,在規模上,工業製造商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世界最頂尖的程度。青銅器時代之後人類進入到鐵器時代。最早的鐵器產生在土耳其,中國在約公元前800年左右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初期。
  •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
    【院訊】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推出「空中大課堂」第十期:地域文化與浙商精神 2020-12-22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