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始終會愛著
那個心繫家國的民女木蘭
也會記得這個獨特的
在織布機上看到萬裡河山的木蘭
她的故事會被千百遍地講述
每次講述都有自己的風採
都會在我們心中升起不同時代的英雄面貌
今天,馮彥中老師做客雲·繪享
分享由法國新秀畫家
克萊曼斯·波萊繪製的《花木蘭》
一起感受這位巾幗英雄的別樣風採
與無比豐富的內心世界
馮彥中,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營銷編輯,從事兒童閱讀推廣工作4年,策劃參與500餘本0-14歲兒童圖書營銷工作,組織作者線下讀書會、主題畫展等上百場,曾帶領法國新銳圖畫書作家克萊曼斯·波萊等外籍作家在中國各地巡講。
各位讀者,你們好!我是廣西師大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的營銷編輯馮彥中。上個月,迪士尼公司推出了真人版的《花木蘭》電影,國內也掀起了一陣「木蘭熱」。木蘭的故事流傳至今,早已跨越了文化與語言的隔閡,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共鳴。今天就為大家推薦這本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出版的《花木蘭》。
這個版本的《花木蘭》是2015年陳伯吹國際兒童圖書獎獲獎作品,由旅法出版人、童書作家葉俊良先生根據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改編,他以白話文的形式講述了千年之前的故事。其圖畫出自法國新銳圖畫書作家克萊曼斯·波萊之手,她採用亞麻油氈版畫的形式,歷時兩年雕刻,配以紅、橙、藍、綠四種專色,將《花木蘭》的故事呈現在了這13張精美跨版圖上。兩位作者將古典與時尚相結合,搭建起了一座跨越古今中外的橋梁,盡顯中華民族忠、孝、禮、義的傳統優秀品質。
2015 年時,《花木蘭》首次在法國出版,當年即獲得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年度圖書(繪本)獎。之後在某一年的書展上,魔法象的負責人遇見了《花木蘭》在法國的出版社——鴻飛,而鴻飛出版社的負責人就是葉俊良先生,兩人相談甚歡,由此決定引進。
拿到這本書時,一定要把封面和封底攤開看一看,這是一幅完整的出徵圖: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在遠處揮手告別,木蘭穿著戎裝跨越山河,一人一馬決然出徵上路。《花木蘭》的故事雖然誕生在中國,但不表示它只能發生在中國,也不應讓我們忽略了其他國家人民的體會和感動。
試問哪個國家沒有過戰事?沒有不得不遠離家園到前線徵戰的士兵?沒有對出徵兒女牽腸掛肚的父母?
摘掉護封,可以看到封面的戎裝與封底的紅裝形成鮮明對比,翻頁間即可感受木蘭的柔情與英勇。無論是頭戴盔甲,還是髮髻簪花,都是同一個木蘭,同一個自主選擇進與退的巾幗英雄。在葉俊良先生的採訪中我們知道,是克萊曼斯本身的文學素養與人生經歷讓她得以看見《花木蘭》的精神高度。換句話說,身為中國人並不表示你一定懂得木蘭,身為外國人也不表示你無法懂。當一個作品能超越時代與文化藩籬,豐富人們的經驗和想像,這印證了它具有普世價值的經典地位。
葉俊良先生在後記中這樣說:「我創作現代中文版時,採用了一種較自由的文體去貼近原文的音韻與節奏,並在字與字的空隙裡找到創作者所需要的自由度,把木蘭的心境與人生圖景像舞臺劇一樣呈現出來。現代中文版如果是一座橋,橋的另一端不是古文,而是木蘭這個人物的生命故事。就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中文版不是古文的白話註解讀物,而是在不同的時空裡扮演和古文一樣的角色:通過文學,給生命帶來升華。這是它存在的意義。於是『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便有了:春去秋來,日落月升,天上的候鳥頭也不回地從這山飛到那山。將軍一聲令下,地上的兵士急急忙忙從這個隘口移防到那個隘口。聽寒風中傳來的陣陣打更聲,看覆蓋鐵甲的清冷月光,只有在站哨的深夜才能把家人細細思量。千變萬化的軍情令部隊調動頻繁,數不清的戰役使前僕後繼的官兵死的死、傷的傷。僥倖留得性命回家的戰士輕撫生鏽的長劍與斷裂的旌旗杆,空嘆物在人亡。」
讀完葉俊良的詮釋,再回頭對比他的改編和原文,我們不禁感嘆,葉俊良先生改編的文字不緊不慢地指引著讀者走進木蘭故事的畫卷中。此刻,讀者不僅僅是一位旁觀者,更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故事中去,成為「當局者」,故事的意義對讀者來說也就不同了。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裡,花木蘭與天子站在同一高度對話。創作者打破這些桎梏的觀念,賦予木蘭新的生命力與自由的靈魂。讓我們懂得一個感動人的故事,無論發生在哪裡,都會跨越時間與文化,帶給人們最原始的感動。
最後,《木蘭詩》原文收錄在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中,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無論你在那個年齡段,都可以讀一讀這一本《花木蘭》,感受一下千年前巾幗英雄的英勇與柔情。
文章發布的24小時內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並將分享截圖發送至「福田區圖書館」後臺
我們將隨機抽取5位讀者
每人可獲贈一本《花木蘭》
幸運讀者小編會後臺回復喲!
編輯整理:福田區圖書館
以上觀點僅代表嘉賓意見,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