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讓人跨越文化障礙

2021-03-01 天下葫蘆

2008年5月27日,在韓國的一次考察將扈魯的收藏研究視野和發展方向拓展至海外。在韓國民俗村裡,展示著各式各樣的葫蘆製品,有農耕時期的器皿,有小農經濟時代的用具,這些都是珍貴的、有特殊意義的葫蘆,並不對外出售,其中一組裝種子的葫蘆器皿引起了扈魯的格外注意。執著的扈魯一次次找到這組葫蘆器皿的主人——一位白髮的韓國老人,表達自己對這些葫蘆的喜愛之情和對這些葫蘆中所蘊含文化的研究興趣。由於語言不通,扈魯只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惹得老人捧腹不已。那一刻扈魯突然發現,小小的葫蘆讓兩個不同國度的人跨越了文化的障礙,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最終,扈魯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感動了那位老人,以高價買到了在韓國農耕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葫蘆器皿」一套。扈魯又走進一個鐵匠鋪,一個大水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手持水瓢,環視鐵匠鋪內的陳設,聯想到他所創建葫蘆博物館內的鐵匠爐,感慨萬千,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民俗文化、葫蘆文化淵源流長。就在這次參觀採風即將結束時,扈魯在民俗村一文創商店裡驚喜發現了用葫蘆製作的檯燈,他毫不猶豫把它收藏帶回了中國。  

    扈魯在韓國民俗村文創商店

2014年,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在韓國召開,曲阜孔子文化學院副院長國偉先生同曲阜「葫蘆張」應邀出席了大會,會間韓國京畿道教育總監趙成胤先生邀請與會專家學者到他家做客,並向國偉贈送了他編纂的《趙成胤的葫蘆故事》一書,趙成胤自己種葫蘆,加工製作葫蘆藝術品,這些都一一記錄在他這本書裡。國偉拿到這本韓國葫蘆文化資料,風趣地對趙成胤說,我們一同來了一位是中國的「葫蘆張」,那你就是韓國的「葫蘆趙」了。趙成胤對一得此名感到非常高興。接著國偉又向這位韓國的「葫蘆趙」介紹說:「中國曲阜還有一位著名寫意葫蘆畫家、葫蘆文化研究著名學者扈魯先生,我要把你所編著的這本書轉送給他,陳列到他所創辦的葫蘆博物館裡,歡迎您方便時訪問中國,到葫     蘆博物館做客。」國偉回國後向扈魯講述了韓國之行這段故事,並轉送了這本書,扈魯接過《趙成胤的葫蘆故事》如獲至寶,這是他所收藏的第一本韓國葫蘆文化資料,對國先生心存感激。2016年,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在中國曲阜召開,在國偉先生的引見下,韓國「葫蘆趙」如約走進葫蘆博物館,像是老友重逢,同扈魯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扈魯向來訪的韓國全國韓籍華人總聯合會總會長、韓國新華報社社長曹明權介紹傳統的中國葫蘆文化

2018年10月25日,來自韓國的專家學者代表團來到葫蘆文化博物館考察,扈魯帶領韓國友人參觀了來自各地的藏品,異形葫蘆、綰結葫蘆、長柄葫蘆、雞蛋葫蘆,以及用葫蘆做成的象棋及各種樂器,讓韓國友人目不暇接。

在一組「葫蘆人生歷程」泥塑前,扈魯詳細介紹了民俗文化中的葫蘆元素。生、老、病、死,每一個人生節點,都有葫蘆文化的習俗相伴,體現了葫蘆在民間獨特的文化地位。韓國友人對此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在這組場景中找到了韓國結婚時踩破葫蘆瓢的民俗傳統場景,大家激動地讚嘆著並驚呼起來。

因葫蘆結緣,葫蘆這個跨越文化障礙的吉祥物在這裡熠熠閃光。

聲明:本公眾號內文章(含圖片、視頻等)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發布目的在於記錄相關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相關焦點

  • 「葫蘆」文化開啟「一帶一路」新篇章
    「葫蘆」作為一種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與原始初民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情緣,其圖騰象徵與人文價值的確需要穿越千載來探尋;更為可貴的是,「葫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實物性符號,與世界各國的「葫蘆」情結相契合,這種超越語言障礙的文化交流,能夠迅速揭開與拉近國家間、民族間的隔膜與距離,有益於構建「民心相通」「文化互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就是說,「葫蘆」這一內涵豐蘊的文化符號作為中國
  • 【葫蘆文化】葫蘆概體一覽圖
  • 以心理學跨越溝通的障礙
    作者:袁恆雷 在全球化愈發明顯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已不僅僅是語言方面,更體現在文化心理方面。大到國家、民族間的交往,小到個人間的往來,由於地域、文化、語言、風俗、宗教、飲食習慣等諸方面存在差異,文化心理鴻溝難免存在。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山東聊城
    本次扈魯先生無償捐贈個人畫作,並設立葫蘆畫社聊城分社,是東昌府文化事業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將成為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動力引擎,將東昌府乃至聊城的葫蘆文化、葫蘆產業、葫蘆品牌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該卷編委會成員多次召開會議研究編寫方案,促進編纂進度,查閱資料100多萬字,田野調查30餘次,訪問葫蘆藝人100餘人,反覆修改稿件不斷完善,歷時三年時間完成。戊戌年十月初二,《葫蘆文化叢書·東昌府卷》首發儀式在第十二屆江北水城·運河古都(聊城)中國葫蘆文化藝術節隆重舉行。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加拿大
    畫展開幕現場開幕式上,新不倫瑞克省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楊建華先生代表扈魯先生,向畫展組織方表示了誠摯的謝意,簡要介紹了扈魯先生近年來在葫蘆題材花鳥畫創作、葫蘆民俗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轉達了扈魯先生希望通過此次畫展進一步增進新不倫瑞克大學與曲阜師範大學之間深厚友誼,為中加兩國民間文化藝術交流貢獻綿薄之力的美好願望。
  • 葫蘆的分類以及文化鑑賞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其中的「瓢」就是用瓠瓜的果實製作而成。葫蘆在我國古代生活當中曾經佔有重要位置,因為其輕巧耐用,栽培製作簡單,因此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葫蘆在傳統當中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載著傳統文化積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奇麟漫筆:聊城葫蘆文化代言人卡通葫蘆漫像
    奇麟筆前幾日觀看山藝校友、動漫同業多年好友任家斌師弟網絡直播代言聊城葫蘆文化產業的視頻,忽有靈感,創作漫繪了這幅把他變成卡通葫蘆造型的漫像作品。中國葫蘆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
  • 中華葫蘆文化,是全人類的財富
    葫蘆是一種吉祥的象徵,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家熟知的「八仙」之一鐵拐李的形象就是杵著拐杖,背著個大葫蘆。所以說,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
  • 2016天津中國漁業商會葫蘆分會首屆天津葫蘆文化藝術節
    2016天津中國漁業商會葫蘆分會首屆天津葫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於今日隆重舉行。此次藝術節由天津市中環休閒漁業商會主辦,天津市中環休閒漁業商會葫蘆分會承辦的首屆《天津中環葫蘆文化藝術節》將於11月9日至11月12日在天津中環花鳥市場(天津北辰區普濟河道)舉行。
  • 匏藝卻是葫蘆文化最精彩的華章
    一起傳承發揚葫蘆文化,感謝有你!提起葫蘆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依樣畫葫蘆」的俗語、「八仙過海」的掌故、「舉匏樽以相屬」的瀟灑意境還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案情?抑或是曾經聽到過的葫蘆絲的悠揚旋律和中午餐盤裡用以果腹的西葫蘆?
  • 從翡翠玉葫蘆吊墜看中國的葫蘆文化
    我推薦了很多款式和題材,但是有這麼一部分人不約而同的相中了翡翠葫蘆這個題材的吊墜。同時很多朋友去玉石店、珠寶店會發現很多葫蘆造型或題材的首飾,而且特別受歡迎。而且很多人也會好奇:翡翠吊墜為什麼這麼多葫蘆造型?
  • 什麼人適合翡翠葫蘆?翡翠葫蘆的寓意有哪些?
    在眾多的翡翠飾品中,翡翠葫蘆不同於其他題材,它不僅本身給大家帶來獨特的美感,更發展形成了一種文化類別。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澱,翡翠葫蘆有非常多美好的神話傳說,像遠古時代的女娃與伏羲就把葫蘆視作敬重的神明來供奉。
  • 小葫蘆大乾坤 探究扈魯和他的葫蘆情緣
    他拿起畫筆揮毫點染,靈動的寫意葫蘆花鳥畫會讓你眼前一亮,藝術境界已超乎傳統的葫蘆題材畫;他娓娓道來,暢談葫蘆文化,讓你了解世界各民族的葫蘆圖騰崇拜;他整理有關葫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葫蘆工藝品加工,開發葫蘆旅遊園區和文化產業項目,正在為當地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他創建了葫蘆畫社、葫蘆文化館,創辦了國際葫蘆文化學會,搭建起葫蘆題材繪畫創作、葫蘆非遺研究展示和葫蘆文化國際學術交流三大平臺,
  • 【文化乳山】宮家彩繪葫蘆,色彩鮮亮,寓意美好,深受人們喜愛~
    乳非物質文化遺產山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古已有之的「匠藝傳心」,它們用一個個精湛的作品為這座城市留下了動人的傳說。1956年宮培勤的孫子宮雲德出生,他六七歲時就能幫爺爺畫葫蘆,深得其真傳。1978年,宮雲德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師範院校,成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為確保宮家彩繪葫蘆製作技藝不失傳,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在葫蘆上畫京劇臉譜,花卉,壽星等,從繪畫專業角度,在作品的設色,構圖.題材立意上都有了提高和創新。1990年宮雲德和獨具繪畫天賦的於芳相識相知並結婚。於芳,乳山市崖子鎮人,天資聰慧,自幼喜愛繪畫。
  • HIFIVE與葫蘆文化達成獨家版權合作 天籟童聲回歸純真
    5月8日,成都嗨翻屋科技有限公司(HIFIVE)與成都葫蘆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宣布達成獨家版權合作。HIFIVE將為其旗下音樂人及廠牌提供版權管理服務,包括音樂全球發行、宣傳推廣、商用授權、維權服務等。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中國人的整個人生歷程都蘊涵在『三壺』之中:『破壺』(人從瓜出)、『懸壺』(醫藥濟民)、『壺天』(魂歸壺天)。這壺都是指葫蘆。」我國古書上「壺」、「匏」、「瓠」、「甘瓠」指的均為葫蘆。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了葫蘆和葫蘆種,並在其後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葫蘆文化。我國《詩經》、《論語》中均廣泛提到了葫蘆。
  • 《觸不可及》跨越種族階級的神仙友情,葫蘆視頻追劇指南
    《觸不可及》跨越種族階級的神仙友情,葫蘆視頻追劇指南 我想每個人都至少有這麼一個摯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點遇到,驚嘆於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過不少平淡無奇卻值得紀念的時光
  • 葫蘆是什麼?
    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葫蘆神話大多有這樣一些內容:葫蘆是誕生始祖的母,體;是先祖靈魂的歸宿地;葫蘆籽是萬物的種子;葫蘆笙聲是祖先的聲音。
  • 葫蘆的吉祥寓意
    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葫蘆文化,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一支,是全人類的財富。    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
  • 葫蘆爺爺的願望
    放下手中的葫蘆和針管筆,黃阿金笑言,「你看動畫片《葫蘆兄弟》裡,那個葫蘆爺爺也是白鬍子,這鬍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  黃阿金是名副其實的「葫蘆爺爺」,和葫蘆的緣分很深。一輩子從事美術工作的他,退休後迷上葫蘆彩繪和雕刻,如今有了自己的「葫蘆工坊」,每個雙休日都會去城隍廟附近擺攤,售賣葫蘆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