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文化】葫蘆概體一覽圖

2021-02-19 天津市葫蘆工藝協會

中國(天津)第一屆葫蘆文化藝術節於2014年12月15日起,在天津今晚報大廈二層組委會辦公室開通現場報名,廣大葫蘆愛好者均可根據報名表要求攜帶相關資料現場報名參展!

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國考古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葫蘆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記載,同時關於其名稱也有多種叫法,「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諧音,福祿。我國民間常用壽星佬掛葫蘆年畫來做祝福。

手捻葫蘆


天鵝葫蘆


油垂葫蘆


本長葫蘆


中亞腰葫蘆


鶴首葫蘆


大亞腰葫蘆


三庭葫蘆


大瓢葫蘆


蘋果葫蘆


疙瘩葫蘆


新疆葫蘆


飛碟葫蘆


雞蛋葫蘆


瓠子瓜葫蘆


冬瓜葫蘆

勒扎葫蘆


範制葫蘆


壓花葫蘆


烙畫葫蘆


雕刻葫蘆


鏤空葫蘆


針刺葫蘆


海星葫蘆


頑皮小瓜葫蘆


粗腰葫蘆(保定墩)

為方便外地藝術家來津參展,

藝術節組委會從12月15日起,將開通藝術節期間住宿預訂,外地來津參展者可通過微信和協會網站提示在線預訂住宿,並享受組委會統一優惠價格。

組委會辦公地址:天津市今晚報大廈二層文化中心

官方網站:www.tjhlxh.com

電 話:022-29402090

傳 真:022-29402090

郵 箱: hulugongyixiehui@163.com

郵 編: 300102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在線訂房

相關焦點

  • 2016天津中國漁業商會葫蘆分會首屆天津葫蘆文化藝術節
    2016天津中國漁業商會葫蘆分會首屆天津葫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於今日隆重舉行。此次藝術節由天津市中環休閒漁業商會主辦,天津市中環休閒漁業商會葫蘆分會承辦的首屆《天津中環葫蘆文化藝術節》將於11月9日至11月12日在天津中環花鳥市場(天津北辰區普濟河道)舉行。
  • 《只狼影逝二度》最後一個葫蘆種子在哪 葫蘆種子位置一覽
    在只狼中葫蘆種子可以強化傷藥葫蘆,幫助玩家更容易通關,本次小編帶來了只狼葫蘆種子位置一覽,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 只狼葫蘆種子位置一覽 首先玩家需要解鎖源之宮,然後前往葦名之底的乘轎山洞鬼佛處(就是拾取劇情道具的那個山洞),坐上轎子前往源之宮。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山東聊城
    如:《一岸秋風瓜熟時》曾得到楊象憲先生的讚賞,專門題跋鼓勵;《禪光》陽光如瀑布般宣洩而下,創作靈感源於在葫蘆園仰視藤蔓的凝望;《葫蘆韻》表達了扈魯的童心和童趣;《致虛守靜》用蠟進行創作,風格獨具;《秋色賦》曾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毛葫蘆·三人行》在表現手法上進行了大膽嘗試,具有開創性的美學價值;《醉卮圖》則體現了扈魯作為中國傳統文人的真性流露。
  • 奇麟漫筆:聊城葫蘆文化代言人卡通葫蘆漫像
    奇麟筆前幾日觀看山藝校友、動漫同業多年好友任家斌師弟網絡直播代言聊城葫蘆文化產業的視頻,忽有靈感,創作漫繪了這幅把他變成卡通葫蘆造型的漫像作品。中國葫蘆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
  • 「最葫蘆·葫蘆文化絲路行」走進加拿大
    畫展開幕現場開幕式上,新不倫瑞克省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楊建華先生代表扈魯先生,向畫展組織方表示了誠摯的謝意,簡要介紹了扈魯先生近年來在葫蘆題材花鳥畫創作、葫蘆民俗文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轉達了扈魯先生希望通過此次畫展進一步增進新不倫瑞克大學與曲阜師範大學之間深厚友誼,為中加兩國民間文化藝術交流貢獻綿薄之力的美好願望。
  • 葫蘆讓人跨越文化障礙
    那一刻扈魯突然發現,小小的葫蘆讓兩個不同國度的人跨越了文化的障礙,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最終,扈魯的不懈努力和堅持感動了那位老人,以高價買到了在韓國農耕文化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葫蘆器皿」一套。扈魯又走進一個鐵匠鋪,一個大水瓢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手持水瓢,環視鐵匠鋪內的陳設,聯想到他所創建葫蘆博物館內的鐵匠爐,感慨萬千,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民俗文化、葫蘆文化淵源流長。
  • 葫蘆的分類以及文化鑑賞
    葫蘆在我國古代生活當中曾經佔有重要位置,因為其輕巧耐用,栽培製作簡單,因此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葫蘆在傳統當中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承載著傳統文化積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葫蘆和道家文化密不可分。道家以養氣為主,葫蘆外形嘴小肚大,可以收納氣場,被認為有化煞收邪、趨吉避兇之妙用,因此道家人物常見的法器就是葫蘆。
  • 中華葫蘆文化,是全人類的財富
    葫蘆是一種吉祥的象徵,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家熟知的「八仙」之一鐵拐李的形象就是杵著拐杖,背著個大葫蘆。所以說,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
  • 「葫蘆」文化開啟「一帶一路」新篇章
    文章從中國遠古文化「寶葫蘆的秘密」開始寫起,將扈魯與葫蘆畫的「葫蘆情結」、《葫蘆文化叢書》與「一帶一路」、跨國情誼與兩大工程、世界文化互通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一一展開,由表及裡、逐層深入,將葫蘆文化的中外古今脈絡呈現於讀者面前,高度肯定了扈魯先生在傳承葫蘆文化事業中的默默堅守和責任擔當。
  • 吳昌碩的葫蘆VS齊白石的葫蘆!比比看!
    吳昌碩 依樣葫蘆圖吳昌碩 葫蘆圖藤本植物是吳昌碩最為擅長的題材。此圖寫葫蘆大藤,盡顯以草隸之筆入畫的氣勢。他以潑墨寫葉,濃墨勾葉筋,淡墨寫葫蘆。吳昌碩 葫蘆圖 1915年作題識:秋果黃且紅,如錦張碧空。安得製成衣,被之七十翁。乙卯秋,吳昌碩這幅《葫蘆圖》共有吳昌碩三方鈐印:吳俊之印(白)、吳昌石(朱)、虛素(朱)。
  • 匏藝卻是葫蘆文化最精彩的華章
    一起傳承發揚葫蘆文化,感謝有你!提起葫蘆你最先會想到什麼?是「依樣畫葫蘆」的俗語、「八仙過海」的掌故、「舉匏樽以相屬」的瀟灑意境還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的糊塗案情?抑或是曾經聽到過的葫蘆絲的悠揚旋律和中午餐盤裡用以果腹的西葫蘆?
  • 從翡翠玉葫蘆吊墜看中國的葫蘆文化
    我推薦了很多款式和題材,但是有這麼一部分人不約而同的相中了翡翠葫蘆這個題材的吊墜。同時很多朋友去玉石店、珠寶店會發現很多葫蘆造型或題材的首飾,而且特別受歡迎。而且很多人也會好奇:翡翠吊墜為什麼這麼多葫蘆造型?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清 葫蘆淺雕鸚鵡詩文擺件中國悠久的葫蘆文化淵源「壺」、「盧」原本代表著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外形和用途都與之極為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 、「盧」合成為一詞,寫作這壺都是指葫蘆。」我國古書上「壺」、「匏」、「瓠」、「甘瓠」指的均為葫蘆。在七千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就發現了葫蘆和葫蘆種,並在其後漫長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葫蘆文化。我國《詩經》、《論語》中均廣泛提到了葫蘆。《詩經》中與葫蘆有關的作品就有《邶風·匏有苦葉》、《小雅·匏葉》等11篇,在《詩經》時代,葫蘆就已廣泛地應用於社會生活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 小小葫蘆大千世界 「葫蘆烙畫」傳承人鄭小良做客徽派
    「每次出去參加非遺展示都是排著長隊,傳統文化的魅力就在於此,跟人交流沒有距離。」那時廣交會展覽規模很大,我去早了或者快結束時會去轉一圈,發現還有人在葫蘆上作畫,我看了感覺葫蘆是中國傳統的東西啊,我又是從小畫畫的,有美術功底,於是找到那人,讓他賣四五個白葫蘆給我,回來以後我就嘗試在葫蘆上烙畫。
  • 100幅名家葫蘆圖,祝您福祿雙收
    >於是人們賦予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吳昌碩 葫蘆圖吳昌碩 葫蘆圖齊白石 葫蘆圖《葫蘆圖》為齊白石大寫意繪畫之精品,不論是構圖、行筆、著色,皆傳神高妙。此圖以潑墨寫出瓜葉,不著墨線勾筋寫脈,筆法簡潔傳神,墨色酣暢淋漓。葫蘆與「福祿」諧音,正合「福祿雙全」的吉祥寓意。
  • 葫蘆是什麼?
    估計它來源於非洲,在今天的墨西哥、秘魯和泰國均有數千年的被種植的葫蘆被發現。在埃及葫蘆被作為陪葬品。在中國河南考古遺址出土的葫蘆皮最早的是七至八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葫蘆子也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有些學者懷疑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指葫蘆的字了(卣)。中國最早將葫蘆稱為瓠、匏和壺。在《詩經》、《論語》中均有葫蘆被提到。一個例子是《詩經·豳風·七月》中的「七月食瓜,八月斷壺」。
  • 葫蘆世界 | 福爾摩斯葫蘆菸斗
    這是經典的福爾摩斯葫蘆菸斗,葫蘆和海泡石的混合拼接。葫蘆是一種天然植物,具有各種大小和頸部形態,有利於這種葫蘆菸斗的設計。
  • 霹靂葫蘆說——一隻葫蘆的前世今生
    ,因為各種不良善,世界遭到懲罰,引發了一場大洪水,二人因為躲在葫蘆裡得以倖存,為了全人類,便跑出來生孩子,所以又有人類是葫蘆所生的說法,聞一多先生甚至考據研究出二人根本是葫蘆的化身:「一對葫蘆精」;印度傳說裡薩竭羅國王的二老婆生了個葫蘆,剖開後跑出六萬子民;傣族傳說中,說洪水泛濫,河上漂來一隻大葫蘆,葫蘆裡出來八位男子,有位仙女一揮手,其中四個變成了女人,大家便去生小孩了……中國的彝族、傈僳族、拉祜族中也都有類似的傳說
  • 葫蘆的吉祥寓意
    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葫蘆文化,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一支,是全人類的財富。    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
  • 葫蘆爺爺的願望
    放下手中的葫蘆和針管筆,黃阿金笑言,「你看動畫片《葫蘆兄弟》裡,那個葫蘆爺爺也是白鬍子,這鬍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  黃阿金是名副其實的「葫蘆爺爺」,和葫蘆的緣分很深。一輩子從事美術工作的他,退休後迷上葫蘆彩繪和雕刻,如今有了自己的「葫蘆工坊」,每個雙休日都會去城隍廟附近擺攤,售賣葫蘆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