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十五為何這麼重要?

2020-12-23 騰訊網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再者,由於初一是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每月一半的日子,按照傳統習俗,有到寺院燒香拜佛、祈求平安福報等做法,或者在家裡吃齋、念佛、念經、供養等做種種善事活動,以培福增德。

十齋日中,初一和十五兩日均為四天王太子巡視凡間的日子,是日,天神按行人建,評善量惡,查量時間凡人罪惡深淺,增減凡人福祿壽命。初一十五食素,不僅是增添了自己福份,也是為方圓之內的人祈福福份,造就自己的功德。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佛教來說有何特殊

農曆初一和十五,對於佛教來說到底特殊在哪裡?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提到《地藏經》,經云:「複次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是諸日等,諸罪結集,定其輕重。」

在傳統寺院裡,同住的僧人們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同住的比丘們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集會一處,請精熟律法的比丘說戒,以反省過去半月內的修行是否合乎戒律。

若有犯戒者,則於大眾前懺悔。而作為在家佛弟子的居士們,則在這樣的日子裡齋戒淨心,吃素淨食物。

佛教的朔望齋戒(初一十五吃素),在今天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的支持。按照潮汐理論,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力主要是施加於地球上的水體中的,它往往通過海洋潮汐的定期漲落體現出來。

人體的水分佔了身體的80%以上,而且,人體血液中的鹽分濃度也與海洋中鹽分的濃度幾乎是一樣的。

因此,每當朔望日(即初一、十五),海洋潮汐的變化因月亮的盈虧影響而達到最大值的時候,我們人體內部血液湧動的「潮汐」也達到了最大值。

這時候,人的血氣要麼最盛、要麼最衰,總之,情緒就會陷入極端的狀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一、十五齋戒,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時候吃素齋戒有更大的功德。

相關焦點

  • 農曆初一、十五為何特別重要?
    農曆初一和十五是什麼日子?  初一十五是一個月中的具體兩天,初一是農曆每月的第一天,十五是農曆每月的第十五天,同時,初一十五也是佛教中的十齋日,《地藏經》言:「能於是十齋日,對佛菩薩諸賢聖像前,讀是經一遍,東西南北百由旬內,無諸災難。」
  • 俗語:男怕初一,女怕十五,是什麼意思?為何女人怕十五?
    「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初讀到這句俗語有些摸不著邊際,初一十五都是中國農曆的日子,為什麼要怕呢?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開始,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都是好日子,有什麼可怕的呢?後來細讀之下,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這是指男孩或女孩出生的日子。
  •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
    農村的俗話「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寓意?真的準確嗎?在我國古時候,特別的重視日子和時辰,尤其是孩子出生這一方面。用古時候的話來講,那麼就是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而且這句話如今成為了農村俗語,仍然有不少老人相信這樣的說法。那麼,這種說法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從文字上來看,初一的娘娘就是指在農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長大之後都是幸運的。
  • 新年好兒歌:初一到十五——童麗
    新年好兒歌:初一到十五——童麗2014-12-23 12:29:0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童麗,安徽馬鞍山人,小學就開始學習聲樂,還得過全市一等獎,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專門學習聲樂了。國內發燒友熟悉的發燒女聲」,童麗推出了收錄13首跟蔡琴關係密切經典老歌的《獨家愛唱7》;5月,首張XRCD《煙花三月》面世,成為其代表作;8月,《對著唱2》風靡一時,童麗的首個香港籤唱會也受到了當地發燒友的熱烈追捧;9月推出了第8張個人專輯《雪梅思君》;11月推出粵語處女作《零時十分》;2008年2月推出了專輯《夢江南》,之後時隔3個月,童麗的第11張DSD個人專輯《愛在何方》如期推出……  推出這麼多張專輯
  • 俗話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是什麼意思呢?
    俗話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是什麼意思呢?文/小秀談歷史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可不是農民隨口編造的順口溜,而是經過數千年的經驗總結而成的真理。意簡言賅的一兩句話,不但順口押韻,而且還通俗易懂,其中還不乏一些精彩的總結和深入的道理。
  • 初一的太陽,十五的月光 04
    【隊伍】醉丶神壕:你的意見不重要。於是青鳥就這樣被嫁了。我的青梅竹馬回國了?一生一世刷起來那是要霸佔整個屏幕,除了玫瑰,啥也看不到了。初一突然想起了什麼,拍了拍腦袋,好像不對哦,星期六晚上,不是他和尋墨結婚的日子嗎?
  • 新年將至,農村俗語「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啥意思?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比如說有的俗語是關於天氣的,在以前的時候,你農民耕種都是依靠天氣來判斷未來的天氣如何,有的時候俗語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農民在對天氣的判斷上進行了甄別,這樣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還有的俗語是關於人物的描述,比如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說人的,「好男有毛怕初一,好女有膘怕十五」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初一、十五應該要這樣過才有意義.
    初一、十五大家守八關齋戒,多去老人院、醫院,多去幫助眾生,平常各位一個月,我們華人最喜歡賺錢,如果有錢賺,禮拜六、禮拜天也要開業,但是佛陀說,一個月至少六天,乃至至少兩天,初一、十五努力的奉獻,就算今天是初一、十五,你必須上班,今天上班賺的錢,不自己用,今天賺的錢拿去奉獻, 拿去供養三寶,幫助貧窮,這樣我們的生命就有意義,所以不但自己能夠得到解脫, 而且可以利益眾生,
  • 農村流傳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這樣來的
    有傳說,一些日期或是生日是被很多人所忌諱,例如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少數地區),五月初五(五毒日),以及七月十五等。初一十五被忌諱,其實就是由於正月正好是農村的閒暇時間,如果嬰兒趕在正月裡出生,會讓父母變忙碌,本來要好好放鬆一下的時間卻又因為孩子的出生緊張了起來。俗以為是讓父母不得安生,久而久之,就被人們說成了妨礙父母之雲。
  •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兩天出生的孩子一生富貴!
    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關於生辰的俗語,其中有一句叫:「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且聽我慢慢道來。初一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而「初一的娘娘」就是說在農曆新年那天誕生的女孩,是當娘娘的命,這一生都能夠大富大貴。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但古人對待生兒育女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有一句古話是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古人的封建迷信,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可以用現代的科學理論解釋的?這顯然是封建迷信,無論是初一還是初五,所生的孩子都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古人只是因為封建迷信,才有這樣的話。
  • 新年好兒歌:初一到十五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新年好兒歌:初一到十五2014-09-25 09:42: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童麗是一首童麗演唱的天籟平靜歌曲名,出自專輯《煙花三月》。  童麗,歌手,馬鞍山人,小學就開始學習聲樂,還得過全市一等獎,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專門學習聲樂了。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因為在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是大過年的閒暇熱鬧日子,如果男孩趕在正月初一生,俗以為是嬰兒性鬧,不讓父母安生,好不容易過年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又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而「女怕十五」說的是十五正是元宵節,因為生了女孩子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擔心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
  • 《初一到十五.開啟.萬事如意.供15天酥油燈》
    應很多朋友的要求,進行一個為期十五天的供燈,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節,參與初一到十五供燈15天接龍名單如下:梁志文  1盞梁舜鈞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有什麼講究?老一輩都知道!
    曾經聽老農民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兒」,這意味著一個女孩,初一生的命好,命硬。在古代,她可以進入宮廷,並在將來成為皇后,她將擁有大富大貴的生活。在農村,新生命的誕生也決定了這種小生命的命運。在他們的思想中,初中第一天出生的女孩天生就是娘娘。當然,他們說的是順產。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說的有道理嗎?
    直到現在,雖然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儘管我們已然明了很多古代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早已被時代所淘汰,但仍有人秉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深信不疑,這是極不可取的,就好比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如今看來讓人忍俊不禁,不過其含義對我們研究古人生活習性和人文風貌倒是有不容小覷的作用。古時候人們萬事都想圖個好兆頭,而成語「黃道吉日」流傳千年與此密不可分。
  • 十日談寫作組:躲過了初一,沒辦法躲十五/舒夢
    記得元宵節那天也是這樣的好天氣,長壽花也是這麼美,我的心情也是如此明媚!有了好心情,做飯更用心!我哼著歌煮元宵,經典餡五仁和黑芝麻的各樣煮了一半。根據體質,我又配了兩種輔料,他們吃的是枸杞葡萄乾湯底的,我的湯底用胎菊和玫瑰花。加上先生製作的黃燦燦的南瓜餅一塊,還有鮮草莓一碗,大家分食,賞心悅目又好吃。美食也很愉悅心情的,尤其是顏值高、品相好、味道佳的食物,更是讓人開心!
  • 初一和十五上香;敬香的意義!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齋日還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這都是為了方便信眾而說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