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021-02-23 學海無涯寓教於樂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原意已漸漸被世人遺忘,但是後來的故事依然流傳至今。故事說來話長,源自《左傳》,本想扼要道來,因為太費腦子,就直接從網上抄了互動百科的譯文。


——— ———————————


    當初,鄭武公娶了申國國君的女兒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莊公和共叔段。莊公腳在前倒生下來,使姜氏受了驚嚇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討厭莊公。武姜玉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多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等到莊公當上了鄭國國君武姜為共叔段請求把製作為他的封邑。莊又說"制是個險要的城邑,從前虢叔就死在那裡,如果要別的地方,我都答應。"武姜又為共叔段請求京邑,莊公就計共叔段住在那裡,稱他為"京城太叔"。祭仲說"都城超過了三百丈,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按先王的規定,大的都城面積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違反了先王的制度,這會使您受不了。"莊公回答說;"姜氏要這麼做我怎能避開這禍害呢?"祭仲說道:"姜氏有什麼可滿足呢?不如早些處置共叔段,不讓他的勢力蔓延。如果蔓延開來,就難對付了。蔓延開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況是您習卜受寵的兄弟呢?"莊公說"幹多了不仁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取滅亡,您暫且等著看吧。"


     不久之後,太叔命令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同時歸他管轄。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容納兩個君王,您打算怎麼辦?如果您想把國家交給太叔,就請允許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給,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產生二心。"莊公說;"用不著,他會自食其果。太叔又把雙方共管的邊邑收歸自己,一直把邑地擴大到了廩延。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他佔多了地方就會得到百姓擁護。"莊公說"做事不仁義就不會有人親近,地方再大也會崩潰。"


    太叔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鎧甲和武器.準備好了步兵和戰車,將要偷襲鄭國國都。武姜打算為他打開城門作內應。莊公得知了太叔偷襲的日期,說;『可以動手了!"於是,他命令公子呂率領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莊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國於是莊公把武姜安置到城穎,並向她發誓說:"不到地下黃泉,永遠不再見面。"事後,他又後悔這麼說。


    考叔當時是穎谷管理疆界的官員,他聽說了這件事,就送了些禮物給莊公。莊公請他吃飯,他卻把肉放在一旁不吃。莊公問他為什麼,穎考叔回答說:"我家中有母親,我的飯食她都吃過,就是從未吃過君王的肉羹,後允許我拿去送給她。"莊公說"你有母親可以送東西給她,唯獨我沒有!"穎考叔說"我冒昧問一下這話是什麼意思?"莊公把事情的緣由告訴了他,並說自己很後悔。穎考叔說;"君王何必擔憂呢?如果掘地見水,打成地道去見面,誰能說這不是黃泉相見?"莊公聽從了項考叔的話,照著做了。莊公進入地道,賦詩說:『隧道當中,心中快樂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賦詩說;『隧道之外,心中快樂舒暢!"於是。母子關係又與從前一樣了。


    君子說:"穎考叔真是個孝子。愛自己的母親,還擴大影響了鄭莊公。《詩·大雅·既醉》說『孝子德行無窮,永久能分給同類。』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事吧!"


……錄自互動百科


————————————————————



    上面這一大篇文字,原文出自《左傳》,是《古文觀止》的第一篇文章,題為"鄭伯克段於鄢"。

 鄭莊公這句千古名言"多行不義必自斃",其實存心不良,他的出發點不是為自己的弟弟好,挽救、規勸、懲戒,避免他鑄成大錯,而是有意縱容讓其野心罪行顯諸與眾,然後置之死地而後快。多行不義必自斃表面上理正辭嚴,實際上是誘敵深入、引蛇出洞的計謀,居心叵測,其心可誅。

多行不義必自斃


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多行不義必自斃,那些為非作歹的人遲早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作繭自縛;作法自斃;自食其果

最近看關於「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種種,「商鞅」吸引了我的目光。

下面,再來讀一讀史,談談《歷史感應統紀》中的因果故事——關於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


歷史感應 不昧因果

善惡之報 如影隨形

大家學歷史知道,秦國是通過商鞅變法逐漸走向強盛的,秦國能夠成為戰國時期的霸主,身為秦國謀臣的商鞅可謂功不可沒,但是這位霸主推手的最終命運,卻十分悲慘,不僅被秦國君主五馬分屍,而且整個家族也被滅掉。


▲ 商鞅


商鞅遭受的是什麼樣的業因果報呢?讓我們一起走近歷史,感悟因果。


商鞅命運的啟示:多行不義必自斃


商鞅是戰國時期衛國的庶公子,姓公孫,名鞅,也叫衛鞅。


衛鞅年輕時就愛好法家的刑名之學,曾做過魏國相國公叔痤的中庶子,因為得不到魏王的重用,就到秦國尋求發展。當時秦孝公正在四處尋訪治國人才,衛鞅通過秦孝公身邊一位得寵的太監引薦,見到了秦孝公。


衛鞅在前兩次見秦孝公時,用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明君聖王治國的方法勸說秦孝公,但是秦孝公對聖賢之道不感興趣,一邊聽一邊打瞌睡。

後兩次再見秦孝公時,善於察言觀色的衛鞅就投其所好,給秦孝公專講春秋五霸如何富國強兵、如何成就霸業的方法。急功近利、充滿野心的秦孝公一下就有了精神頭,津津有味地聽了好幾天也不覺得厭煩。


通過一番遊說,秦孝公決定任用衛鞅。為幫助秦孝公實現霸業,衛鞅變更秦國先王的法度,在秦國推行新法。



商鞅制定的新法非常嚴酷苛刻。新法命令百姓五家或十戶為一組,互相監督。一家若是犯罪,其他九家必須共同告發,若不告發,十家連坐處罪,知罪不告發的,要處以腰斬;一家有兩個以上的壯丁而不分居的,賦稅加倍;凡從事工商業,以及從事農業生產懶惰而導致貧窮的,朝廷要把他們的妻子全都沒收去做官奴。


新法剛開始公佈施行時,秦國百姓議論紛紜,有先說新法不好後又說好的,衛鞅說:「這些人都是擾亂民心的非法之徒!」下令將這些議論新法的百姓全部放逐到邊疆。秦國百姓從此噤若寒蟬,不敢議論朝政。


在新法推行時,秦國的太子駟違犯了新法,由於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於是衛鞅就以墨刑處罰了太子的老師,墨刑就是在人臉上刺字並塗上墨的刑罰。由於衛鞅制定的刑法太過於刻毒,秦國的貴戚大臣、平民百姓多懷怨恨。 


為替秦國擴張版圖,衛鞅率領軍隊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領兵迎擊。衛鞅欺騙公子卬來會盟,在會盟時埋下伏兵襲擊、俘虜了公子卬,大敗魏軍。魏國元氣大傷,被迫割讓西河之地給秦國。


衛鞅打敗魏軍回來以後,秦孝公把商於十五個城邑封給他,封號叫做商君,衛鞅也因此稱做商鞅。

商鞅在秦國施政的十年間,很多皇親國戚都怨恨他。


有一位叫趙良的賢達之士曾勸諫他說:「作為秦國宰相,您不顧人民死活,而大肆興建城池關卡,不能算有什麼功勞。您對太子的老師施以墨刑的侮辱,用各種刑法殘酷管治百姓,只能積累仇恨與災禍。」



「您一出門,都是數十輛兵車緊緊跟隨保護,滿車都是全副武裝的士兵給您做貼身警衛,這些防衛如果缺少一樣,您必定不敢出門。《書經》上說『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依靠仁德的人才能昌盛,倚仗暴力的人必然滅亡。」

「您現在的境地,就像早晨即將蒸發的露水一樣危險,您還想做太平無事、長命百歲的黃梁美夢嗎?您不如將受封的土地歸還秦王,歸隱田園;勸秦王任用隱居的賢人,贍養老人,保育孤兒,尊敬父母兄長,對有功勞、講道德的人進行表彰褒獎,您若這樣或許能平安無事。」


但是一意孤行的商鞅並沒有聽從趙良的勸告,沒有守身而退。秦孝公去逝後,群臣奉太子駟即位,這就是秦惠公。為報舊恨,秦惠公下令拘捕商鞅。


商鞅逃亡到函穀關的時候,天色將黑,準備投宿旅店。店主不知他是商鞅,向他索取身份憑證,並對他說:「商君的法令,凡是住宿的客人,沒有身份證件的,不許收留,違犯的要連坐處罰!」


商鞅喟然感嘆:「新法的流弊竟然如此之大,我制定的法令到對頭來反害了自己!」只好星夜混出關門,逃到魏國。


魏國怨恨商鞅曾經背信棄義欺騙公子卬,害得魏軍大敗割地求和,就抓住商鞅送回秦國。秦惠公將商殃五馬分屍並以示眾,還誅滅了商殃的家族。 


《易經·繫辭傳》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左傳》也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古聖先賢告訴我們:一個人所做不義之事太多,自取滅亡是遲早之事。


考察商鞅的命運遭遇,他欺騙魏國公子卬,最終自己逃亡到魏國不被接納,反被魏國押回秦國就法;他用酷刑懲治太子的老師,最終被即位後的太子處以極刑;秦國採用商鞅的計謀,用奸詐手段消滅六國,不久秦國自己也滅亡了;商鞅讓秦國拋棄祖宗之法不用,另闢蹊徑,採用酷法,不施仁政,讓秦國毀在他所制定的殘暴國策之上,而他自己及其家人,也成為他親手制定的嚴刑峻法的犧牲品……

這裡頭的因果關係,一清二楚,真是天道好還,真實不虛!


當初趙良對商鞅將來必定要遭受的因果報應,早就瞭若指掌,所以苦心規勸商鞅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但是商鞅貪戀權位,崇尚功利,慾令智昏,積惡深重,一定要遭受報應,不到家破人亡絕不罷手,已經沒有退路可逃。何況商鞅還曾經在渭水處決囚犯,以至於血水染紅渭河之水,這些亡靈冤魂,又怎能容忍他逃脫上天的懲罰?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如是因,如是果,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學歷史 說感應 知善惡 明因果

    說話做事看出發點,講發心,究竟如何才是存好心想要正面搞清楚不容易,最終只能到良知良心、菩薩心上去找,捫心自問有沒有私心?有沒利他心?求不求回報?上德不德,天之無恩而不恩生,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其中深意值得深思。


MM

孔夫子說過:不教而誅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鄭莊公以多行不義必自斃為由,不教而誅,不戒視成,失之暴虐。

防患於未然,易曰:"小懲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

- The End -

一個愛上文字宣洩的槑槑,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聽著治癒的歌,看著溫暖的書;

寫著倔強的文,遇到正好的你們

——一起努力向上生長的小花兒們!

相關焦點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意思是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大家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典故嗎?
  • 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我們很熟悉,那麼這句話究竟出自哪裡,本來的語言環境是如何的呢,壞事幹多了的壞人真的會自己滅亡嗎?這句話出自《左轉鄭伯克段於鄢》,話說在春秋時期,今天的新鄭附近,有個鄭國,國君鄭武公娶了申國的公主武姜為妻。
  • 《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 中國古人千年警句 古今中外屢屢應驗
    「多行不義必自斃」語出《左傳》名篇——《鄭伯克段於鄢》。此語一出,便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理,「行不義」,人所共憤,但多數時候對於「行不義」者又無可奈何,更可恨的是行不義者往往不知收斂,一而再,再而三,變本加厲,愈加放肆,正在人們心恨牙癢苦於無措之時,終於天怒人怨,自取滅亡。
  • 「多行不義,必自斃」原來出自這篇古文中!終於知道了!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
  • 《護理師》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理循環,分毫不差
    絕對是本片的點睛之筆,護理師的下場就是受盡折磨而死,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理循環,分毫不差。不過護理師對妻子是真的非常愛,害怕失去,從來沒有下狠手要加害的意思,唯一的錯就是看得太緊,反而把妻子逼入了別人懷抱。
  • 啥叫多行不義必自斃?
    啥叫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你開課做生意啥的,可以,大家都做生意。但是你教人到處跑去蹭粉,惹的各位大V煩不勝煩,統統得罪了一個遍。評論區完全不能看,徹底的烏煙瘴氣。這就不可以。本來咱也沒得罪誰,井水不犯河水。你非要宣揚什麼蹭粉,什麼評論,什麼方法,導致各個大V的評論區全是垃圾留言。這基本就是社區公敵了。不是我一個人罵,好幾個大V跟著一塊罵了。
  • 史家嘆: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武公的兩個兒子為冤家對頭母親要立老二為太子,武公堅持按兄弟順序。京城大叔」的甲陣「京城大叔」是越來越離譜,把不少邊邑之地,都劃歸名下。公子呂告莊公說「您繼承君位太后本不樂意,現在,萬一裡應外合,發生變故就晚了。您不會忘了周公誅殺管、蔡叔的三監之亂吧?該斷不斷,必成後患啊」莊工說「這事關係到我母后,我沒辦法呀?再說了,現在他也沒捅出什麼大亂子。我就沒把柄收拾他。哎,老話,由他去吧。」
  • 電影《盲井》影評:多行不義必自斃
    導演挑選的幾位主演人物是非常成功的,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演技是非常高超的,以至於完全看不出是表演的痕跡,感覺就是本色出演這就和影片之前的片段接上了,他們在謀害上一個人之後拿到了撫恤金去招妓尋開心的時候,宋金明說了一句:「這一百塊花的冤,這錢留給孩子多好」。可見他是一位有孩子的父親。當他看到還是個孩子的元鳳鳴將要成為「獵物」時,在他內心深處的良心在慢慢發芽。
  • 電影《盲井》影評:多行不義必自斃
    導演挑選的幾位主演人物是非常成功的,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演技是非常高超的,以至於完全看不出是表演的痕跡,感覺就是本色出演。王雙寶飾演的唐朝陽在集市上看到找工作的元鳳鳴(王寶強飾)傻乎乎地,一下子就鎖定了這位「獵物」。通過元鳳鳴渴望掙錢的心理,唐朝陽很容易就得手了。而他的同夥宋金明(李易祥飾)看到元鳳鳴還是個孩子時有點猶豫。
  • 跑題春秋十三:多行不義必自斃——領導的釣魚執法
    美劇《火線》宣傳海報「釣魚執法」其實早在我國春秋時期就有,《春秋》的開篇之文《鄭伯克段於鄢》就是一個領導釣魚執法的故事,而且這一招後來還被很多領導運用得駕輕就熟、爐火純青。在上一節說過,鄭莊公的母親武姜不喜歡他而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在鄭莊公即位之初,武姜就請求將制邑封給她的小兒子共叔段,制邑就是後來的虎牢關,三國時期三英戰呂布的地方,以地勢險要著稱,制邑原本是虢國的城邑,在虢國被鄭國吞併後就變成了鄭國領土。
  • 多行不義必自斃,韋小寶的結局,比你知道的要悽慘多了!
    其實,多行不義必自斃,韋小寶的真正結局,比你所熟知的要悽慘多了!金庸先生曾構思過韋小寶未來的生活,在後續的情節中,韋小寶因為碰上了賭術高手而散盡了家財,七個老婆也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後他落得了一無所有的境地,重新成為了一個江湖混混。
  • 多行不義,必自斃,中英百年博弈的痛點
    多行不義,必自斃。還有一條也很可笑,是說:廢除《刑事罪行條例》中的「反英皇」罪,代之以「危害國家的安全」。不看還不知道,原來在香港,反中無罪,「反英皇」有罪。就這麼一個草案,香港被煽動起來鬧事。暴亂份子就是港地caitu們養的賊寇,需要的時候放出來搞搞暴亂,這就是養寇自重。
  • 蕭亞軒發文悼念去世粉絲,蔡依林粉絲刷屏「多行不義必自斃」慶祝
    隨後在回覆中,其他蔡依林粉絲爭相留言慶賀,直言這「是喜事啊,下水道生物打包去世不值得可憐」。也有網友直接表示「孽力回饋」。其他的蔡依林粉絲,大多數回復除了「多行不義必自斃」之外,就是「活該」兩個字。還有網友對蕭亞軒本人冷嘲熱諷,認為她「不爭氣」,甚至還有網友稱「不如先慶祝能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期待蕭亞軒也能歲粉絲而去。
  • 子姑待之!
    所以,今天中午,田鈍鬥膽發了一篇《廳官平安不平安,子姑待之》的拙文。詳情請看:→《廳官平安不平安,子姑待之》現在一看,不用「待」太久,這個「當代寫經者」的麻煩來了——「吉林發布」微信公眾號今天17:07「權威發布」:吉林省委決定,成立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吉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
  • 1018《多行不義必自斃》
    49:7  論以東,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提幔中再沒有智慧嗎?明哲人不再有謀略嗎?他們的智慧盡歸無有嗎?49:8  底但的居民哪,要轉身逃跑,住在深密處;因為我向以掃追討的時候,必使災殃臨到他。49:9  摘葡萄的若來到他那裡,豈不剩下些葡萄呢?盜賊若夜間而來,豈不毀壞直到夠了呢?49:10  我卻使以掃赤露,顯出他的隱密處,他不能自藏。
  •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四名日寇下場,正應了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18日的晚上,一木支隊在瓜島登陸,並發起爭奪島上亨德森機場的戰鬥,戰鬥的損失極為慘重,一木清直多處負傷。最後不得已之下,他命令自己的通信隊向他的上級發出電報:支隊全軍覆沒。後記:在盧溝橋事變中的這主要的幾位戰犯,最後都沒有落到好下場,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的軍隊發動不義的戰爭,自古以來就沒有好的結局。
  • 法不容情 多行不義必自斃
    任何人,不管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只要觸犯了法律,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央掃黑除惡的英明決定,讓躲藏於陰暗處的罪惡無處遁形,不管背後「保護傘」有多強,不管「能耐」有多高,不管隱藏有多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惡貫滿盈的雲南孫小果、心狠手辣的新晃杜少平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杜少平之死,罪有應得。
  • 多行不義必自斃:法術對善良的人起作用嗎?
    老人家上車坐定,對著老闆說:「您是不是最近身體不太利索,哪裡感到不舒服」,明白無故,一個素昧平生的老頭怎麼一上車就對老闆說這個話呢,還說的挺準,老闆心裡也是一驚,「老人家,你何以說我身體不好呢」,「小老兒,之前你扶我的時候,我按了一下您的掌心,發現有與常人不同之處,拿我們行話來說,魂魄有些不太利索,所以才問您是不是身體哪裡不舒服」老闆一聽,這是碰到了行家了,馬上就將自己病情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 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下)
    繼續《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