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中英百年博弈的痛點

2021-02-07 鶴翾先生說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01利用香港


1946年,毛主席就為香港問題定下了八字方針:「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第一個宣布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是英國,時間是1950年1月。就是因為英國在香港存在巨大的利益。


保留香港,撕開了西方陣營的封鎖,也是對蘇聯「一面倒」的備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02香港回歸


1982年,英國首相柴契爾,挾馬島戰爭打贏阿根廷的餘威,意氣風發的來到中國,準備要長期保持對香港的統治。


柴契爾說,中國要現代化,香港的繁榮離不開英國的統治。然而,主權問題沒得談。


柴契爾又說,如果中國要收回香港,香港會面臨災難性的動亂。中國說,那我們就要勇敢的面對這個災難。如果談不攏,中國將自己決定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


心煩意亂的柴契爾,在走出人民大會堂時,摔了一跤。


鐵娘子失敗了。


香港回歸中國不可避免,那麼英國如何能夠繼續保持對香港的控制呢?



03 代理人


英國人熟練的使出了以華制華、以夷治華的老辦法。


首先,幹最後一票大項目,榨乾香港財力。


英方搞了個史上最大的項目:舉債1500多億港幣建設新機場,這將給香港新政府留下730億港元的沉重債務。


經過中英激烈鬥法,最後同意留給1997年後的債務不超過230億港元。英國為首的外資拿下了最大的蛋糕。期間,通過修過合同要求、改工期、留下合同漏洞等等,讓承包商索賠就賠了幾百億。


第二,在各行業扶持代理人。


比如李首富。


李首富不是白手起家,是娶了富有的表妹起步的。他也不是靠塑料花,而是搞地產業才發了點財。李首富發大財,是靠1979年收購和記黃埔。


那時候李首富的長江實業市值才幾億港幣,而和記黃埔價值10多億美元。


滙豐銀行不僅以市場價一半的價格把和記黃埔22%的股份賣給了李首富,還借錢給李首富收購更多股票。


李首富實際只出了2000多萬美元,就拿下了10億美元的和記黃埔,你說滙豐這是活雷鋒嗎?


這就是標準的利益代理人。


八十年代,英國人繼續扶持李首富做大做強,收購了香港電燈公司等等壟斷企業。


你看,李首富的特點,就是不搞實業,只幹壟斷行業:地產、碼頭、電訊、商超、公共事業等等。他最大的本領就是,買下一塊地,等十年,然後賣掉。


當英國遇到危機之後,2013年起,李首富義無反顧的連續投資英國達上萬億港幣,可以說是全力救主,不可謂不忠心啊。


英國人通過在經濟、媒體、教育等各領域培養了大量利益代理人,達到全面控制香港的目的。


第三,從獨裁直接控制,到通過操控選舉暗中控制


英國控制香港一百多年來,從來都是殖民獨裁,卻在回歸前不久突擊搞「民主」,就是為了制定有利於幕後控制的立法會和選舉制度,能夠繼續操控香港。


第四,扶持代理人控制司法。


香港基本法中埋下的最大的陷阱是在司法方面。


第八十八條,規定香港法官由香港當地法官和法律界及其他方面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


第八十九條,規定罷免法官必須由不少於三名當地法官組成的審議庭的建議。


第九十條,規定只有終審法院和高法首席法官需要由中國公民擔任;


第九十三條,規定香港殖民地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均可留用,待遇不低於之前。


就是說,香港法官的任免,是讓殖民地留下的法官、律師們這個小圈子自己人在玩,他們大部分是外國人。


打著司法獨立的名義,推選是他們自己推薦,罷免也是要他們自己建議,這不就成了獨立王國了嗎?


圖:豬鼻子插大蔥——裝象

這導致香港回歸23年來,以英國籍為主的法官利益集團壟斷了香港的整個司法系統,並以司法獨立的名義,極大的主導了香港的治權。


李首富們做了什麼?


香港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香港利益集團為了私利,陽奉陰違,勾結境外勢力以夷制華,愚民教育養寇自重,對抗和妖魔化中央,以圖永久控制香港。


以李首富為代表的利益集團,採取了三個策略:


第一步,陽奉陰違


他們表態積極支持一國兩制,從而佔據基本法起草委員會、選舉委員會的多數位置,目的卻是對立法和選舉等環節施加影響,保障自身的利益。


第二步,以夷制華


為了對抗我們政府,保障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們選擇了以夷治華。他們和英國人配合,控制了香港的司法。


第三步,養寇自重


他們控制媒體、教育,培養反對勢力,達到養寇自重對抗中央的目的。


李首富為代表的利益集團用地產綁架了香港經濟,產業空心化,年輕人沒有出路。而他們卻通過媒體和教育洗腦,讓香港人認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建制派,是我們政府。


所謂的「泛民主派」,並不代表香港人的利益,而是利益集團養寇自重,對抗中央的棋子。


他們是以香港為人質,脅迫中央答應他們的要求。



04 初次交鋒


1997年香港回歸,但是基本法中留了一個尾巴,就是第二十三條。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禁止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政治活動,禁止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與外國的政治性組織或團體建立聯繫。」


不許叛國,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讓香港自己立法,表現了充分的誠意和善意。


然而事與願違。


2003年2月,董建華提出了二十三條立法方案:《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


草案定義了叛國、分裂國家、顛覆、煽動叛亂罪,禁止未經授權披露某些官方資料,為國家安全可以取締某些組織。


這是一個很寬鬆的草案,而且是香港自己查、自己審、自己判,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舉個例子:「煽惑他人煽動叛亂並不構成罪行」。有點拗口,其實就是說:


讓乙去煽動丙叛亂,乙、丙有罪,但無罪。這簡直就是為幕後黑手定製的免罪牌。


還有一條也很可笑,是說:廢除《刑事罪行條例》中的「反英皇」罪,代之以「危害國家的安全」。


不看還不知道,原來在香港,反中無罪,「反英皇」有罪。


就這麼一個草案,香港被煽動起來鬧事。


香港內部一些人,積極聯絡美英反華勢力和「臺獨」政治勢力等。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香港撤回23條立法草案。2003年7月1日,香港反對派與「全球反對23條立法聯盟」遙相呼應、內外聯動,引發了50 萬人參與的「香港七一遊行」。


大鬧之後,董建華被迫宣布撤回《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不久黯然下臺。



05 愛鬧的孩子有糖吃


這時候,香港利益集團控制的媒體宣傳說,香港剛剛從亞洲金融風暴之中走出來卻又經過了SARS危機,香港樓市價格暴跌,經濟面臨嚴重衰退和通縮,百業蕭條,人心惶惶,香港特別行政區社會內部對政府的不滿很多。


要落實二十三條立法有一定的難度,政府代價很大,社會仍有爭論,亂港政客因此也會仍有可乘之機。


所以中央應該「時不我予、機不可失」的幫助香港把經濟搞好,這樣香港人高興了,二十三條立法就能順利推進了。


大陸真心的為支持香港經濟復甦送來了大禮包:「更緊密經貿安排」、內地居民「個人遊」等一份又一份厚禮,為香港的經濟復甦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獲利豐厚的香港利益集團幹了什麼呢?


繼續反中,仇華。


那些年來發生的什麼「蝗蟲事件」、「小童便溺事件」等等,都是他們在苦心營造香港人被內地人欺壓的悲情,刻意製造香港與內地人民的仇恨,全力為反中央、反政權的活動營造氣氛。



06 敬酒不吃,吃罰酒


2013年,大陸新領導人上臺。李首富敏銳的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開始了撤出大陸的動作。與此同時,香港的佔中運動也開始了策劃。


經過一年多的計劃,時機到了。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問題的決定,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實行普選產生的辦法。


辦法給外國勢力代言人奪取最高香港治權,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門檻。


這就意味著西方多年扶持的反對派勢力,將長期無緣問鼎特區行政長官,使外國勢力費心費力費錢支持扶植香港反對派、試圖進一步控制香港治權的多年努力不能得逞。


2014年9月28日,以戴耀廷等為首的亂港分子,在外國勢力及亂港傳媒配合下,發動長達79日的「佔領中環」運動。


非法「佔中」以爭取所謂的「真普選」為名,實際上就是要搞顏色革M。他們衝擊特區政府管治、侮辱攻擊警察,打砸搶燒,傳播赤祼祼的「恨與暴力」。


佔領中環運動以提前普選為藉口,實際上是挾洋自重,以香港為人質,逼迫中央政府讓步。


他們以為中央政府為了證明一國兩制的成功,不能讓香港亂。


他們想錯了。


佔中鬧劇特意從國慶節前的2014年9月28日正式發動,結果是什麼呢?


中央政府毫不讓步,大陸人民對此反應冷淡,建國65周年該國慶還是國慶,該過日子還是繼續過日子。


佔中搞了79天,除了求來美英一些洋人的叫好,留給香港的只是一片混亂。


自殘式的佔中終於結束,可是後果要香港人自己承擔。


但是,因為司法權被敵對勢力控制,在「佔中」期間執勤的一些警察被英籍法官以「濫用暴力」為名判刑,而公然違法的「佔中」策劃人卻被吹捧成民主鬥士。



經過5年的鬥爭,直到2019年4月24日,香港非法「佔中」9名策劃組織者才被判刑。3名主要發起者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判囚16個月。戴耀廷及陳健民即時入獄,朱耀明緩刑2年。其他幾人被判200小時社區服務至8個月不等。



07 最後的掙扎


2018年2月7日,香港女孩潘曉穎興衝衝的和男友一起去臺灣旅遊。

20歲的潘曉穎和19歲的陳某談朋友才半年,這次是去臺灣過情人節。


2月17日凌晨,陳某將女友殺害,將屍體藏在行李箱中拋屍,然後趕往機場離境。


事發後,陳某向香港警方坦承在臺灣殺害女友,但是因為沒有引渡條例,卻無法定罪。


香港除了和20個司法管轄區籤有長期協議外,和其他大部分司法區域包括大陸、臺灣、澳門等都沒有相關協議。


於是香港政府提出了修訂引渡條例,補上漏洞。


可是,這個修法行動被香港的利益集團炒作成是香港政府出賣港人,目的是讓我們政府可以隨便就把香港人引渡到大陸進行迫害。

在他們長期的愚昧宣傳洗腦下,竟然有幾十萬香港人相信這種謊言。


香港發動了遊行示威,乃至暴亂。


香港政府又迫於「民意」壓力暫停了修法。


但是幕後的利益集團得寸進尺,發動了五大訴求,企圖徹底控制香港的行政和司法權。


他們的籌碼是什麼呢?還是以香港的前途為人質,要挾我們政府。


因為一國兩制的防火牆,香港的暴亂根本影響不了大陸。


香港在文化上早已經被邊緣化,如今經濟上也不斷落伍。香港過去的繁榮,就是做了中國大陸和世界貿易的窗口,靠「中間商」賺差價,才有了持續的繁榮。


而現在的香港是個被大地產商等利益集團綁架的沒落社會,香港的GDP曾經是大陸的20%,今天則只有2%,2018年香港的GDP被深圳超過,2019年被廣州超過。


利益集團狗急跳牆式的自殺行為,只是給大陸人民做了一個最好的反面教材,而給了香港人民一個深刻的教訓。


香港暴亂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幕後的利益集團終於出來說話了,李首富要求政府對「未來的主人翁」網開一面。


暴亂份子就是港地caitu們養的賊寇,需要的時候放出來搞搞暴亂,這就是養寇自重。


多行不義必自斃。


春秋時期,鄭武公娶了申國的武姜,生下莊公和共叔段。武姜厭惡莊公而偏愛共叔段。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武姜替共叔段請求分封到超越祖制的京邑,莊公答應了。大夫祭仲勸莊公,姜氏寵愛共叔段,應該防微杜漸,不能滿足他們過分的要求。


莊公說:「多行不義,必自斃。等著瞧。」


過了不久,共叔段讓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背叛歸為自己。公子呂勸他動手,


莊公說:「不用,他自己會倒黴的。」


共叔段又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公子呂又勸,可以動手了。


莊公說:「對君不義,對兄不親,地盤擴大了也會垮臺的。」


共叔段修治城廓,聚集士兵,修整盔甲武器,準備好兵馬戰車,將要偷襲鄭國。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


莊公得到公叔段準備偷襲的消息,說:「終於可以出擊了!」


莊公命令子封率領車二百乘討伐。京邑的人民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城。莊公又追到鄢城,共叔段隻身出逃。


鄭莊公直到共叔段的野心充分在國人面前暴露之後才動手,獲得了百姓一致擁護,水到渠成的趕走了共叔段,徹底消除了隱患。


有的時候,只能讓敵人折騰,讓他們充分的暴露,充分的教育群眾。


等到時機成熟了,堅決給予雷霆一擊,於是眾望所歸,水到渠成。


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出臺這樣。


過去優待你們讓你們自己搞,現在好了:


中央直接設立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特殊情況下可以直接執法。


再看看下面這些條款,對比一下2003年董建華的草案,李首富們應該哭暈在廁所了吧。

第14條: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會工作不受任何機構、組織和個人幹涉,決定不受司法覆核。第24條:對人的嚴重暴力、爆炸、縱火、破壞交通工具、幹擾交通、水、電、通訊,全部可被視作恐怖活動(威脅也屬於恐怖活動)。第29條:用非法方式引發香港居民對中央政府或港府的憎恨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也屬於勾結外國勢力。第54條:駐港國安公署會與港府採取措施,加強對外國和境外非政府組織和新聞機構的管理和服務。第60條:駐港國安公署執法不受港府管轄,只要有其證件,執行職務時就不受港區執法人員檢查等等,而且公署及其人員享有港區法律外的其他權利和豁免。


對於港毒勢力:


欲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


古至今,源遠流長,這就是我們的政治智慧。

相關焦點

  • 多行不義必自斃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意思是壞事幹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大家知道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典故嗎?
  • 多行不義必自斃?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話我們很熟悉,那麼這句話究竟出自哪裡,本來的語言環境是如何的呢,壞事幹多了的壞人真的會自己滅亡嗎?這句話出自《左轉鄭伯克段於鄢》,話說在春秋時期,今天的新鄭附近,有個鄭國,國君鄭武公娶了申國的公主武姜為妻。
  • 【學海無涯】「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原意已漸漸被世人遺忘,但是後來的故事依然流傳至今
  • 《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 中國古人千年警句 古今中外屢屢應驗
    「多行不義必自斃」語出《左傳》名篇——《鄭伯克段於鄢》。此語一出,便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理,「行不義」,人所共憤,但多數時候對於「行不義」者又無可奈何,更可恨的是行不義者往往不知收斂,一而再,再而三,變本加厲,愈加放肆,正在人們心恨牙癢苦於無措之時,終於天怒人怨,自取滅亡。
  • 《護理師》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理循環,分毫不差
    絕對是本片的點睛之筆,護理師的下場就是受盡折磨而死,多行不義必自斃,天理循環,分毫不差。不過護理師對妻子是真的非常愛,害怕失去,從來沒有下狠手要加害的意思,唯一的錯就是看得太緊,反而把妻子逼入了別人懷抱。
  • 啥叫多行不義必自斃?
    啥叫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你開課做生意啥的,可以,大家都做生意。但是你教人到處跑去蹭粉,惹的各位大V煩不勝煩,統統得罪了一個遍。評論區完全不能看,徹底的烏煙瘴氣。這就不可以。本來咱也沒得罪誰,井水不犯河水。你非要宣揚什麼蹭粉,什麼評論,什麼方法,導致各個大V的評論區全是垃圾留言。這基本就是社區公敵了。不是我一個人罵,好幾個大V跟著一塊罵了。
  • 史家嘆: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武公的兩個兒子為冤家對頭母親要立老二為太子,武公堅持按兄弟順序。京城大叔」的甲陣「京城大叔」是越來越離譜,把不少邊邑之地,都劃歸名下。公子呂告莊公說「您繼承君位太后本不樂意,現在,萬一裡應外合,發生變故就晚了。您不會忘了周公誅殺管、蔡叔的三監之亂吧?該斷不斷,必成後患啊」莊工說「這事關係到我母后,我沒辦法呀?再說了,現在他也沒捅出什麼大亂子。我就沒把柄收拾他。哎,老話,由他去吧。」
  • 電影《盲井》影評:多行不義必自斃
    導演挑選的幾位主演人物是非常成功的,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演技是非常高超的,以至於完全看不出是表演的痕跡,感覺就是本色出演這就和影片之前的片段接上了,他們在謀害上一個人之後拿到了撫恤金去招妓尋開心的時候,宋金明說了一句:「這一百塊花的冤,這錢留給孩子多好」。可見他是一位有孩子的父親。當他看到還是個孩子的元鳳鳴將要成為「獵物」時,在他內心深處的良心在慢慢發芽。
  • 電影《盲井》影評:多行不義必自斃
    導演挑選的幾位主演人物是非常成功的,他們雖然名氣不大但演技是非常高超的,以至於完全看不出是表演的痕跡,感覺就是本色出演。王雙寶飾演的唐朝陽在集市上看到找工作的元鳳鳴(王寶強飾)傻乎乎地,一下子就鎖定了這位「獵物」。通過元鳳鳴渴望掙錢的心理,唐朝陽很容易就得手了。而他的同夥宋金明(李易祥飾)看到元鳳鳴還是個孩子時有點猶豫。
  • 「多行不義,必自斃」原來出自這篇古文中!終於知道了!
    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
  • 多行不義必自斃,韋小寶的結局,比你知道的要悽慘多了!
    其實,多行不義必自斃,韋小寶的真正結局,比你所熟知的要悽慘多了!金庸先生曾構思過韋小寶未來的生活,在後續的情節中,韋小寶因為碰上了賭術高手而散盡了家財,七個老婆也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後他落得了一無所有的境地,重新成為了一個江湖混混。
  • 跑題春秋十三:多行不義必自斃——領導的釣魚執法
    在上一節說過,鄭莊公的母親武姜不喜歡他而偏愛小兒子共叔段,在鄭莊公即位之初,武姜就請求將制邑封給她的小兒子共叔段,制邑就是後來的虎牢關,三國時期三英戰呂布的地方,以地勢險要著稱,制邑原本是虢國的城邑,在虢國被鄭國吞併後就變成了鄭國領土。
  • 蕭亞軒發文悼念去世粉絲,蔡依林粉絲刷屏「多行不義必自斃」慶祝
    隨後在回覆中,其他蔡依林粉絲爭相留言慶賀,直言這「是喜事啊,下水道生物打包去世不值得可憐」。也有網友直接表示「孽力回饋」。其他的蔡依林粉絲,大多數回復除了「多行不義必自斃」之外,就是「活該」兩個字。還有網友對蕭亞軒本人冷嘲熱諷,認為她「不爭氣」,甚至還有網友稱「不如先慶祝能在一起」,似乎在暗示期待蕭亞軒也能歲粉絲而去。
  • 挑起盧溝橋事變的四名日寇下場,正應了一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
    在18日的晚上,一木支隊在瓜島登陸,並發起爭奪島上亨德森機場的戰鬥,戰鬥的損失極為慘重,一木清直多處負傷。最後不得已之下,他命令自己的通信隊向他的上級發出電報:支隊全軍覆沒。後記:在盧溝橋事變中的這主要的幾位戰犯,最後都沒有落到好下場,這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多行不義必自斃!不義的軍隊發動不義的戰爭,自古以來就沒有好的結局。
  • 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下)
    繼續《計中計: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上)》。
  • 1018《多行不義必自斃》
    49:9  摘葡萄的若來到他那裡,豈不剩下些葡萄呢?盜賊若夜間而來,豈不毀壞直到夠了呢?49:10  我卻使以掃赤露,顯出他的隱密處,他不能自藏。他的後裔、弟兄、鄰舍盡都滅絕,他也歸於無有。49:11  你撇下孤兒,我必保全他們的命,你的寡婦可以倚靠我。」49:12  耶和華如此說:「原不該喝那杯的一定要喝。你能盡免刑罰嗎?
  • 多行不義必自斃:法術對善良的人起作用嗎?
    司機下車一看,人到沒事,車給撞壞了,司機看到是個老頭,立馬開口大罵「死老頭,你是想碰瓷是吧,也不看看這是誰的車,撞死你也不怕,還不快滾」。老闆想了又想,實在想不出自己最近幾年得罪了誰,只好對老頭搖搖頭,老頭讓老闆拿來一碗清水,再從老闆頭上拔下幾根頭髮,從懷中取出兩道符籙,將頭髮包裹住,拿來打火機,一下子點著了,點著了的符混著老闆的頭髮,一點點的燒了下去,燒下得灰都落到了水裡,等符全部燒完,老頭一個人對著這碗水口中喃喃的不知道念著些什麼,一邊念還一邊用手在水上比劃,大約半個小時之後,老頭對老闆說,讓人搬一把梯子來,就在你的座位上方的天花板隔層裡有東西
  • 法不容情 多行不義必自斃
    縱觀「操場埋屍案」,從一審、二審到執行死刑,全過程歷時30餘天,不得不為「法院速度」點讚,這也說明法治的進步。法律不容踐踏,司法權威不容褻瀆。任何人,不管職位有多高,權力有多大,只要觸犯了法律,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 陰兵過境-多行不義必自斃
    然後又娶了一房,生了孩子徐象哥哥徐龍為人忠厚淳樸,兄弟徐象卻心眼極多,滿腦袋都是小聰明。徐泰其實喜歡老大,想培養大兒子做接班人;但老婆是徐象的親娘,自然偏向徐象。為此,徐泰很頭疼。反正時間還夠,他讓兩個孩子到北方的分店裡去學習,想過一段時間再說。
  • 《排球女將》評論劇中片段 多行不義必自斃
    按理說,這樣一支球隊,好好訓練認真參賽,在東京乃至於日本全國的高中女排大賽上名列前茅是不成問題的。可是這支隊伍有個毛病,那就是過於爭強好勝,把勝負看得太重。太地教練尤其突出。他的座右銘是:我要的是勝利,不成功就是恥辱。有其父必有其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