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激起「眾怒」,很多司機來了掉頭就走,究竟為啥?

2020-12-23 小馨依點

hello大家好,我是小馨依點,今天想和你們分享一下備受關注的港珠澳大橋,為何多次引起大家的憤怒?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很多大型的建築是創造了世界奇蹟的,有很多是與交通發展相關聯的,比如北京大興機場,橫臥的打造讓大家對世界機場有了改觀,再比如港珠澳大橋,自規劃到建成都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

港珠澳大橋坐落在廣東省內,是內地連接香港和澳門的一座海橋,以其龐大的工程量、高科技的建築、特殊的意義震撼世界,在港珠澳大橋完工以後,很多車主都對其充滿了好奇。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將大大縮短從內地到香港的時間和距離,整個橋長55公裡,在一個小時之內即可到達香港。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港珠澳大橋也不是我們隨隨便便就能將車開上去的,如果想要自駕上去,就必須提前辦理相關證件,否則是無法成功上橋的哦。對此,也有很多車主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在去港珠澳大橋之前就會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證件,但很多時候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上橋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被工作人員阻攔下來。

在諮詢過工作人員以後,我們得知,原來在港珠澳大橋開車行駛,辦理正常的通行手續和繳納費用以後,還必須擁有本地的牌照才可以上去,也就是說只有內地、香港和澳門的車牌可以過橋,這就讓很多車主就感到非常生氣了,想要過這一座美麗的大橋也太難了吧,於是很多車主都只能掉頭回去,放棄切身感受這一世界奇蹟的機會了。

因為大家都非常想去見證這一世界奇蹟,所以大家都認為在港珠澳大橋建成以後,肯定橋上的車輛很多,但是現在因為這一條件很多人都被攔截下來了,因此,

橋上的車輛也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很多網友都說,這個規定違背了建橋的初衷,竟然不允許我們隨意上橋,那建橋梁方便車輛來往的目的也就是不存在了,反正自己是無法理解這個看起來非常不合理的規定,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來了卻帶著憤怒離開。

對於港珠澳大橋的這個規定,你是怎麼看的呢?我是小馨依點,歡迎看到你的分享,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為何港珠澳大橋通車很久,司機到了頭扭頭就走?老司機說出貓膩
    現在,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人們的工資提高了很多,旅遊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了,人們意識到旅行的好處,把旅行作為生活習慣,中國是旅遊大國,旅遊大城市不斷湧現,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引導了許多城市躋身網絡紅城,要吸引遊客,城市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
  • 港珠澳大橋已開通2月有餘,司機們來了掉頭就走,究竟為何
    現在的人們喜歡在工作間隙去旅行,因為工作很忙,身心都感到疲憊,旅行是放鬆身心健康的方法,馬上就到春節了,去南方溫暖的城市玩的人很多,人們說只有不認識的地方才有風景,對於我們大陸人來說,澳門和香港是我們不熟悉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選擇這兩個城市遊玩。
  • 港珠澳大橋通行規則收費標準及通行費用通行條件是什麼
    舉世矚目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營運通車。  很多人可能迫不及待地想體驗一下海底行車的愜意,一睹世紀工程的風採。但問題來了,哪些車輛可以上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費用是多少?相信很多人還不太清楚,為你詳細介紹。
  • 港珠澳大橋上的車究竟應該怎麼開?
    要說最近兩年中國造的最牛X工程,那規模宏大的港珠澳大橋一定是其中之一。然而大橋通車至今快2年了,我一直沒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座橋上,司機應該靠哪邊行駛。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
  • 堅守港珠澳大橋
    「我先來!」「我再次請求加入青年突擊隊!」他們的呼聲不斷從港珠澳大橋戰「疫」一線傳來。    在世紀工程、口岸一線,他們是挺身而出處置疑似染疫旅客的海關關員,是毅然「逆行」護送湖北籍旅客入境的邊檢民警,是用真情服務傳遞口岸溫度的青年志願者。
  • 港珠澳大橋已通車數月,很多老司機卻掉頭就走,原因竟很簡單?
    港口和澳門大橋已經開通幾個月了,很多司機都轉向,原因真簡單。近幾年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在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旅遊,而且大部分兒童都被困在繁忙的城市裡,在旅遊途中想去一個有著優秀歷史文化的地方,或者想去一個自然我想去風景好的地方。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通車先來看一段航拍↓↓↓港珠澳大橋珠海、香港、澳門三地口岸實行24小時通車、通關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提供的文字材料、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網信息、公開新聞報導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整理了10個有關港珠澳大橋的數據,讓人更直觀了解港珠澳大橋。2、15年回顧港珠澳大橋前期籌建經驗及建造過程,從方案提出、前期工作、設計實施等至今已超過15年。2003年8月4日,國務院批准三地政府開展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同意粵、港、澳三地成立「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人生,就是奔跑
    港珠澳大橋這一世界級工程的正式通車,離不開整個建設團隊的努力奮戰,更離不開港珠澳大橋項目總工程師——林鳴。從47歲到61歲,林鳴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這座大橋上,帶著4000人的團隊,讓「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成為現實。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D、2019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工程榮獲「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E、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梁大會(IBC)超級工程獎」。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為什麼要建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春運將投入216輛巴士 24小時上路實現「隨到隨走」
    央廣網珠海1月17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交綜)2020年1月14日,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2020年春運期間,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將投放216輛巴士(金巴),其中,雙層巴士60輛、單層巴士40輛,傳統旅遊巴士116輛,超過12000個座位,進一步滿足春運期間人民往來粵港澳出行需求
  • 港珠澳大橋傳來新消息,多個利好集中爆發!市場也要「沸騰」了…
    港珠澳大橋傳來新消息,多個利好集中爆發!市場也要「沸騰」了。。。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今天上午9時整,港珠澳大橋正式運營通車。這個好消息將為多地帶來新利好。通車後,為珠海等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 港珠澳大橋海關連查6宗跨境客車司機違規攜帶物品進境案(圖)
    圖為:關員對查獲的跨境客車司機違規攜帶物品進行清點 林昌鋒/攝連日來,拱北海關所屬港珠澳大橋海關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客車通道連續查獲6宗跨境司機違規攜帶物品進境案,涉案物品包括兒童魚油、化妝品、品牌挎包等。
  • 餘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優秀的長理人!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
  •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
    上港珠澳大橋釣魚,11人被抓!竟有人把魚竿從港珠澳大橋伸出……>港珠澳大橋水域是海事部門重點監管區。進入港珠澳大橋一級警戒區橋墩釣魚、在非通航橋孔滯留等行為都是禁止的。這樣的垂釣行為不僅嚴重影響青州航道的通航環境,還危及大橋和垂釣人員自身的安全。海事執法人員立即將有關情況上報,並和珠海市公安局水域治安管理支隊開展聯合執法。此次行動共抓獲11名垂釣人員,起獲26根魚竿和5箱漁獲。執法人員在確認橋墩內部和橋梁無異常後離開。
  • 千億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為何「沒人走」?車主苦笑說原因,別不信
    這個增長的比例大概7年就能翻一倍,正是因為交通的壓力太大,所以基建行業是一直在加速的建設,港珠澳大橋大家肯定聽過,千億建成的港珠澳大橋,為何「沒人走」?車主苦笑說原因,別不信。港珠澳大橋是跨海大橋,並且是要收費的,但也算是高速公路,在中途不能夠調頭,這個大橋將香港澳門和珠海連接起來,從珠海到香港開車還不到一個小時,跟之前坐輪船或者坐飛機比起來,是方便太多了,不過去年的下半年這座大橋就已經通車了,到現在也沒看到多少私家車在上面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
    其技術成果已經在秦山核電站海水冷卻迴路系統、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用天然氣管道彎管、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等重大基礎防腐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港珠澳大橋是一個「硬骨頭」,金屬所科研人員迎來了新的挑戰。  「普通鋼板在這個地方,當天就會生鏽。經過普通防鏽漆處理,大概防鏽時間也就是半年到一年。」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說。
  • 漫畫|「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港珠澳大橋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這位大橋「先生」引以為傲的技術,很多是世界首創,為它贏得了海內外的讚譽。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榮獲2017年度全國科技創新人物、2018年國際橋梁維護與安全協會(IABMASE)傑出貢獻獎等榮譽,其所在的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獲評「南粵楷模」。蘇權科長期從事公路、橋梁工程的勘察設計、科研、技術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