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技術在提琴研究中的應用

2021-03-02 鄭荃提琴藝術

 

長期以來,提琴的研究工作有兩個主要方向——通過研究提琴的過去,考證提琴的歷史和古代提琴製作家使用過的製作方法,目的是能重現昔日古典提琴的光輝;或是使用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尋找提琴聲音的奧秘和規律,目的是改進現有和未來提琴的聲學演奏性能。由於在中國國內缺乏可用於研究的古典提琴樣本和歷史資料,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研究提琴發音的機理及規律,並尋找改進現代提琴聲音的方法。


1993-12 北京大學

 無論對藝術家還是對科學家來說,提琴是一種富有魅力而多少帶點神秘色彩的樂器。300多年前,義大利天才的阿瑪蒂,瓜納裡,斯特拉地瓦裡制琴家族,把提琴推上了樂器之王的寶座。從那以後,曾有許多製作家,科學家和熱愛提琴的人們都夢想著要趕上和超越他們的前人,製造出比他們更好的樂器來。有許多次,人們報告說他們找到了斯特拉地瓦裡的秘密,製成了「像他一樣好的樂器」,但是這些發現和樂器,在時間的長河裡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古典義大利提琴的秘密,依然是一個迷,留待我們和我們的後代去探索。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又重新燃起了使用現代測試手段來揭開義大利提琴秘密的希望。下面就對目前各方面對提琴的研究和取得的進展作些簡略的介紹。

對提琴木材理性化性能的研究

   對提琴木材理性化性能的研究主要是對古舊木材的綜合研究,包括它的儲存期的性能變化,吸溼性能,聲發射性能等等。一般認為古舊木材在潮溼條件下吸水率降低,大約穩定在10%左右,對空氣的溫溼度的相關度不顯著,聲發射性能改善,水萃取物,醇苯萃取物明顯增加,全纖維素,α纖維素降低,β聚糖和木質素的變化則很少。揚氏彈性模量和壓電模量在300年內逐漸增加,以後隨年份增加而減少。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現已試用各種人工老化和處理的手段來改變木材的聲學品質性能應用的方法有:熱處理、酸處理、發酵處理、氨化處理、氧化處理、光處理、微波處理等等,主要是加速木材的老化。

   提琴塗料和油漆被稱為最重要的「義大利的秘密」,往往一把古義大利琴失去了油漆就會失去它原有的燦爛音色。提琴的油漆除了一般的油漆所具有的裝飾和保護性能之外,還能吸收高頻率的噪聲(6—12KHz),對提琴的聲音至關重要。在提琴油漆中處於木材表面和外表油漆之間的一層塗料被稱為「底漆」的漆層,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一種木材處理劑,對於木材有增強、防潮、防腐的作用。對於塗料的研究,目前使用一般有機化學分析技術,色譜分析技術和紅外微光譜技術、光學偏振顯微術,電子顯微探針和掃描顯微術(SEM)最近還使用了一種先進的能量分散X光分光法(EDAX)技術。這些技術被用以研究古琴上的塗料的組成成份和重新複製這些成份和塗料的可能性。據劍橋大學研究組用EDAX方法測試報告,古義大利提琴的油漆中含有鋁、矽、磷、硫、鉀、鈣、鈦、鐵和錳,另一份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的Michelman的報告提出義大利油漆中含有大量的鈣。Michelman認為古義大利提琴的表面油漆和底層塗料的配方是不一樣的,由於含有大量鈣,他認為這些油漆的主要成份是松香酸鈣和茜草,目前在試驗中被用以處理木材的塗料有:茜草——松香鈣皂塗料、矽酸鹽塗料、幾丁質塗料和一般常用的天然樹脂塗料、幹性油塗料。

對提琴結構的研究


    對提琴結構的研究主要是根據提琴琴體即要承受來自弦的很大的張力和壓力,又要能進行充分振動的特點,研究其結構可能對音響產生的變化和受力後的變形情況。研究提琴的材料,弧度設計和厚度分布之間的配合關係,用以提琴製作工藝。研究的手段主要是對材料的理化性能的測試,對成琴和音板的機械式測試,研究弧度和變形情況的光技術和地理照相技術等等。

對提琴聲學品質的研究


    對提琴聲學品質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古提琴的聲學品質和振動狀態的研究和記錄對提琴音質評價的客觀數據,用以指導和改善現代提琴製作工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有:1930年(Erwin Meyer) E.麥涅爾和H.伯克豪斯(C Herman Backhans)提出的在人工激發的條件下測定一隻提琴的輻射聲級與頻率的關係,並用曲線記錄下來。同時代的還有美國的F.A桑德斯(Frederick A.Saunders)和義大利的巴斯瓜裡尼(G Pasgualini)都使用頻譜分析和記錄頻率響應曲線的方法來研究提琴的音響。50年代起C.M哈金斯(Carlecn M.Hutchins)用聲激振的方法研究琴板的振動和振動模式,R.L保威爾(R.L.Powell).和K.A斯坦特松(K.A.Stetsor)在1965年起使用雷射全息攝影研究提琴的振動,這個方法後來被廣泛地在提琴研究的範圍內使用,近年來在這方面比較有成就的科學家還有P.貝爾第也(L.Crewer)但是至今為止這方面的研究只能部分的記錄,了解提琴的振動狀況和材料,結構與聲音之間的關係,與直接用以指導制琴工作尚有距離。

對提琴的修復和鑑定方面的研究

    提琴的修復和古提琴的鑑定技術,也是在近年來發展的比較快的,在鑑定方面,主要是通過化學分析手段,顯微檢測手段和利用紫外線檢測手段來幫助憑主觀經驗鑑定的鑑定家做出正確的判斷,在修複方面,則使用了許多綜合的方法,比如用X 光檢測木材被蛀的情況並用射線照射的辦法殺死蛀蟲和它們的卵。用窺視照相技術拍攝琴體內部的照片,用地理照相的辦法記錄提琴的外形和弧面,為將來進一步修復提供原始的根據等等。

「小提琴是一座文化和科學的大迷宮,在這座迷宮裡有許許多多秘密  ,有待我們去探索。」

《現代技術在提琴製作研究上的應用》是我在1993年12月在北京大學《全國首屆音樂聲學、音樂心理學研討會》上發表的兩篇論文中的一篇。在那次研討會上我認識了北大物理系主任甘子釗、南京大學包紫薇教授、中國舞臺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王湘教授等音樂聲學方面的權威,受益匪淺。

1988年回國後,在我父親的幫助下開始了對提琴製作資料文獻的調查和收集。當時還沒有網際網路,也很少使用電腦,所以,收集資料的三大來源為圖書館,專利局和科技情報所。通查了中、英、德、日、法、意六種文字的資料,獲得了近400篇論文、專利及報導,並將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章譯成了中文,根據調研總結報告編寫成這篇論文。

通過資料調研使我們對國際提琴製作領域的研究工作的歷史和現狀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從而奠定了開展研究工作的基礎,確定了我們自己的研究方向及基本路線。印象很深的是當時收集的資料摞起來有一米多高,如果是現在,在百度和谷歌引擎上一鍵搜索就可以得到上百篇的資料,用一個U盤就能把這些資料全部裝下。

30多年過去了,現代技術在提琴製作領域又有了許多新的應用,如CT掃描技術、3D列印技術、年輪學的應用、木材複合處理、振動模態分析等等。今天的信息化和電腦的運用已經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了解前人做過的工作,在他們研究的基礎上創新,仍是開展我們自己研究工作最好的捷徑。



相關焦點

  • 曹氏提琴 | 中提琴青年演奏家
    中提琴是現代提琴中最早面世及被採用的,它的四條弦是C 、G、D、A,較小提琴低五度,較大提琴高八度。除了本身的尺寸不定,直接影響了演奏的技術,音域又夾在大小提琴之間,而最致命的是由十七世紀開始,最重要及最普遍的室內樂合奏,乃是由兩把小提琴配一把大提琴的三重奏鳴曲,中提琴因無用武之地,漸漸的差不多被作曲家們完全遺忘了,偶爾被採用,也不過是陪襯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補和聲而已。
  • 《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白皮書》發布
    《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白皮書》發布 近日,教育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聯合好未來集團前沿科技研發中心、好未來教育研究院發布了《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白皮書》。
  • 2014.11:現代信息技術防治統計弄虛作假的實證研究
    本課題研究分析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政府統計中防治統計弄虛作假的應用狀況,用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防治統計弄虛作假的一個有效監控手段和必要路徑,並提出進一步擴大現代信息技術在統計工作中的應用領域,以法治為準繩、以制度為依託、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標本兼治,建立防範和懲治統計弄虛作假行為的長效機制。
  • 我的中提琴情緣丨回憶與沈西蒂學習中提琴的往事
    Yuri Bashmet 中提琴演奏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我的中提琴情緣八年的部隊生涯對於我來說是難忘的經歷,而此時的我從小提琴轉入中提琴專業的過程也實屬不易。因為二者在演奏應用上的差異很大,中提琴的音域更寬,音色的控制非常考究。
  • 高二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教學設計
    考綱解讀:  1.結合實例,了解遙感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2.舉例說出全球定位系統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3.運用有關資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了解數字地球的含義。
  • 中提琴為什麼總是被黑?
    眾所周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都是提琴家族的樂器,而提琴家族的樂器大約起源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最早是應用在歐洲的民間音樂裡的。值得注意的是,中音提琴在尺寸和外形上比較接近於現代的中提琴,而次中音提琴的尺寸則比較大,其在演奏上也就自然存在一些不便之處。
  •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區別與特色是什麼?
    它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現代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緻的工藝技術。小提琴音色優美,接近人聲,音域寬廣,表現力強,從它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樂器中佔有顯著的地位,為人們所寵愛。如果說鋼琴是「樂器之王」,那麼小提琴就是樂器的「王后」了。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
  • 一文帶你了解現代光線追蹤技術的研究歷程
    此項圖形渲染技術可模擬光線的實際傳播方式,以打造現代電影中的超強特效。隨著RTX實時光線追蹤技術的問世,我們正努力加快此項複雜技術的應用速度、降低其應用難度,致力於為遊戲、產品設計等各類應用帶來電影級質感。作為光線追蹤技術的先驅之一,J. Turner Whitted將為大家分享一段關於現代光線追蹤技術產生的重要歷程。
  • 無人機空地一體三維雷射掃描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 首先對三維雷射技術的概念、發展及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研究背景進行了分析,然後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進行定義並對空地一體掃描技術的特點進行了總結,最後對其應用進行了研究。
  •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探析
    電子的信息技術在機械化工作中的使用已變得越來越現代。農業技術的主要形式。中國是農業強國。如何利用電子的信息技術促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其機械生產時所面臨具體問題。以及新時代的農業機械電子信息。探索如何應用技術。
  • 上音人 | 她把中提琴拉進「群」
    出於對中提琴的熱愛與演奏技術本身的要求,1985年,沈西蒂老師赴澳大利亞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學習。這一年不僅對沈西蒂老師本來說至關重要,對上音中提琴學科的建設也具有深遠意義。她在中提琴專業這塊「荒地」上勇往直前、默默付出,培養了眾多中提琴家和中提琴教育者,讓中提琴在樂隊中發聲,讓中提琴專業成為與小提琴、大提琴並肩作戰的夥伴,成就了屬於一片中提琴的「青青草地」!
  • 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評審會舉行
    由甘肅省耕地質量保護總站、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甘肅海瑞達生態環境有限公司等單位組織的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在蘭州舉行項目評審會。據介紹,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於2017年正式啟動。
  • 飛輪儲能技術在電力儲能領域中的應用現狀
    國內飛輪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國內機構開始關注飛輪儲能技術,90年代開始關鍵技術基礎研究,早期從事飛輪儲能技術研發的單位有:北京飛輪儲能(柔性)研究所、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中科院電工研究所、清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等,目前國內也有公司開始運營從事飛輪儲能系統的實際應用開發,包括瀋陽微控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 樂器皇后小提琴與大提琴,你知道還有中提琴嗎?
    其實還有中提琴的存在。那麼你對它們了解多少呢?小提琴屬於擦奏弦鳴樂器。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的、用於現代管弦樂隊的弓弦樂器。它在器樂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現代小提琴的出現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本身是一門極為精緻的工藝技術。它的發音近似人聲,適於表現溫柔、熱烈、輕快、輝煌以至最富於戲劇性的強烈感情。
  • Science:古提琴小提琴誰更好聽
    現存的由義大利制琴家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1644—1737)及其家族製造的約650個小提琴價值上億美元,它們被認為超越了品質最優的現代小提琴。但在兩組「雙盲」試驗中,音樂家或觀眾都不知曉所演奏的樂器是什麼,聽眾明顯比古典小提琴更喜歡現代小提琴。「這項研究令人震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小提琴制琴師、美國小提琴學會成員Christopher Germain說,他並未參加此項研究。
  • 遇見這位「帕格尼尼」,「萬年配角」低音提琴終於逆襲成功!
    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 提琴家族的家庭成員都很風光比如樂器王后小提琴超強和聲擔當中提琴走性感優雅路線的大提琴但看起來噸位低音提琴: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由四根弦變成五根弦後,低音提琴華麗轉身增加了即興創作的自由,爵士樂、傳統和現代音樂,它都可以遊刃有餘地演奏了。
  • 怎麼分辨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1.從外形視覺上看:小提琴(Violin)和中提琴(Viola)都是橫把位(夾在脖子上演奏),同規格的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微大一點(近看容易比較出);演奏姿勢都差不多,只是對於演奏員來說,把位(簡單的說就是兩手指在同一音高差之間的距離)小提琴小一點,中提琴大一點。帕薩卡利亞 中提琴小提琴二重奏大提琴(Cello):最直觀的,是只能坐著演奏的。
  • 優Tech分享|優圖3D人臉重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10月19日,騰訊優圖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瑋劍在優tech線上沙龍,圍繞《3D人臉重建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實例》這一主題進行了直播分享,講述了優圖自建3D人臉基底及3D人臉技術應用實例。
  • 全方位賦能|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籤署...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圓滿成功11月9日,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在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
  • 現代生物發酵技術的優勢在哪?
    生物發酵技術是生物技術中較早發展和應用的食品加工技術之一,其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許多傳統的生物發酵食品如酒、豆豉、豆瓣醬、醃菜、腐乳以及乾酪等都應用了生物發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