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坦克
昨天下午3點,好萊塢首部亞裔A級商業大片《花木蘭》在Disney+正式上線。
這也意味著,全球超過6000萬的Disney會員,都能在家第一時間觀看到這部影片。不僅僅是北美地區,包括阿根廷、智利在內的南美國家,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國家以及亞洲國家日本等幾乎所有擁有Disney+的國家,都將享受同步線上放映的待遇。
然而,作為木蘭故事的原型地,又是全球影市復工最好、貢獻票房最強的海外市場,《花木蘭》的內地檔期卻被生生拖延了一周,中國觀眾要等到9月11日才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此片。而伴隨著海外流媒體的上線,越來越多的高清盜版資源也會同步釋出,對該片的內地票房前景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從去年首款預告釋出時的全網高熱度討論,到現如今被推遲上映的尷尬境地,《花木蘭》到底經歷了什麼?
高熱度、爆炸開局的《花木蘭》,
2020年的20億票房種子
十年前的2010年3月,迪士尼《愛麗絲夢遊仙境》全球破10億美金,相對比2億美元的成本實現了巨額盈利。自此開始,迪士尼影業開啟了將經典童話故事翻拍為真人電影的吸金之路。
2013年的《魔境仙蹤》、2014年的《沉睡魔咒》、2015年的《灰姑娘》接連大獲成功,迪士尼的真人童話改編作品也越來越多,在接連確定籌拍《奇幻森林》《美女與野獸》《胡桃夾子》《小飛象》《阿拉丁》《獅子王》之後,迪士尼在2015年雄心勃勃的宣布了下一個被翻拍成真人電影的經典當家動畫將是《花木蘭》。
迪士尼在1998年出品的2D動畫電影《花木蘭》取材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替父從軍抗擊匈奴的女將花木蘭的戰爭愛情故事。當年這部動畫電影在全球的票房突破3億美元,也成為好萊塢電影中以中國為故事背景的票房天花板,這一紀錄直到2008年的《功夫熊貓》才被打破。
迪士尼官宣要拍攝真人電影的2015年,也正是中國電影市場迎來票房爆炸增長的年份,如日中天的中國市場無疑也成為迪士尼決定優先翻拍真人版《花木蘭》的推進器。
一年後的2016年10月,《花木蘭》正式定檔2018年11月2日,其製作也被正式提上日程,劇組開始在全球海選一名中國女演員扮演木蘭。然而這一選就選了整整一年。據悉,《花木蘭》的選角導演團隊為了尋找適合該角色的演員遍訪五大洲,試鏡了近千位演員。對於這個角色的要求包括要有可靠的武術技能,並且要會說英文。在經歷了為期一年的搜尋之後,《花木蘭》終於敲定了「花木蘭」的角色人選,劉亦菲在近1000位試鏡演員中被選中,將在片中變身替父從軍的女英雄。
因為在選角上耽誤了時間,《花木蘭》的檔期也不得不從2018年11月大幅延期至2020年3月27日。除了主角劉亦菲外,影片還選擇了《鯨騎士》《動物園長的夫人》的導演妮基·卡羅執導,一手打造了《臥虎藏龍》《英雄》《捉妖記》的江志強擔任執行製作人。在隨後的半年內,甄子丹、李連杰、鞏俐先後加入。經過幾個月的拍攝,影片在2018年底在紐西蘭殺青。隨後便進入了長達一年的後期製作階段。
沉寂了整整半年的《花木蘭》,開局就是一個大招。
2019年7月,迪士尼發布了《花木蘭》的首支預告,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熱烈關注。僅僅24個小時,《花木蘭》的全網預告片播放量就超過了1.75億次,在迪士尼真人電影中位列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去年11月釋出的首款《獅子王》預告。
當然,中國觀眾也同樣十分關注這部電影,預告片發出後和《花木蘭》相關的多個話題都陸續登上微博熱搜。在中國內地的預告片播放量甚至是同期《復聯4》的兩倍,真正做到了出圈。
發布首支預告就獲得如此高的熱度,對於任何一部電影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開局。如果在影片後續半年多的宣發階段繼續穩紮穩打,熱度持續跟進的話,在影片質量合格的基礎上,取得3億+的首日開畫,並最終斬獲20億左右的票房並非難事。因此,《花木蘭》也被認為是2020年一系列好萊塢分帳大片中,僅次於《速度與激情9》的票房種子選手。
疫情年轉流媒體後的尷尬境地
2020年開局不利,1月中國內地疫情爆發,2月疫情開始蔓延至日韓與歐洲,到3月初,全球範圍內都開始受到波及。
這也導致了包括《007:無暇赴死》在內的多部電影宣布撤出原有檔期,以規避新冠疫情風險。但迪士尼曾經在2月底和3月初兩次對外宣稱,《花木蘭》3月27日北美及海外大多數市場的檔期保持不變,也是好萊塢五大發行商裡對外態度最強硬的公司。並且隨後還給《花木蘭》投入了1億美元級別的宣發資源,並在洛杉磯舉辦了全球首映禮。作為2020年第一部投資超2億的S級大片,《花木蘭》的首映禮規模也是今年迄今為止最盛大的。然而僅僅在首映禮兩天之後,隨著美國疫情的持續加重,《花木蘭》也不得不撤出原定檔期,改檔至7月24日。
撤檔之後的《花木蘭》,也面臨著另外的輿論危機。其實早在去年,劉亦菲為香港警察發聲支持的微博,就導致了不少海外平權人士對於該片的抵制。而疫情的爆發,也讓部分歐美民眾產生了一定的反華情緒,再加上部分政客為了緩解國內矛盾的故意煽動,亞裔群體在西方輿論再次達到了一個冰點,而作為今年第一部上映的亞裔大片,《花木蘭》毫無疑問也會成為第一個風口。雖然帶有色眼鏡的人向來只是一小部分群體,但在特殊時間段,還是會產生較為強硬的對立,讓該片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時間來到今年6月底,美國疫情「又崩了」,和《信條》一樣,《花木蘭》先是二度延期四周來到8月21日。然而在一個月後的8月5日,迪士尼官宣放棄《花木蘭》的北美院線發行,改為在Disney+上進行在線付費點播。
為什麼《花木蘭》不選擇繼續延期,而是匆忙上線呢?其實對於《花木蘭》來說,迪士尼已經付出了至少3億美元(2億製片成本+1億宣發成本)的花銷,對於已經進行了大規模宣發的本片來說,如果不儘早上映的話,資金使用成本也會越來越高,因此擺在《花木蘭》面前的,似乎也只有兩條路,沒有退路:要不和《信條》一樣,硬剛上映,要不像《魔發精靈2》一樣,上線流媒體。
最終,《花木蘭》選擇了和《信條》完全不同的路,並選擇在同一天(9月4日)與《信條》硬碰硬較量。從早期的調研形勢來看,雖然《花木蘭》選擇「院轉網」註定無法取得之前北美3億+,全球近10億票房的利潤,但是相比在北美疫情愈演愈烈、歐洲疫情二次反彈的當下直接院線上映,「院轉網」的策略顯然更加穩妥,這也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策略。
然而,雖然迪士尼自身做到了及時止損,並有可能小賺,但是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則變成了另一個故事。
口碑滑鐵盧+資源提前釋出,
熱度爆棚的《花木蘭》還能有5億嗎?
為什麼中國觀眾對《花木蘭》如此期待呢?
和迪士尼的其它電影不同,《花木蘭》本身包含許多「中國元素」。首先,《花木蘭》的故事原型來自於中國古代的民間傳說;其次,真人改編《花木蘭》邀請到了包括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鞏俐等在內的大量中國知名演員。且不說飾演主角花木蘭的劉亦菲,其神仙顏值就已經吸引到了大量顏粉。再加上如此多中國的影帝、影后出演組成「真·神仙陣容」,在中國引起熱烈反響也就成為一個必然的結果。
雖說提前釋出的幾款預告,產生了對於影片歷史細節的「考究爭論」,但從輿論和風評來看,大多數觀眾還是期待這部投資2億+美元的中國英雄大片的。即便是對迪士尼不感興趣的人也會好奇,花2億+美元拍我們中國故事的《花木蘭》,究竟會有什麼不一樣?
然而,迪士尼的院轉網策略,也讓該片的內地檔期成為了「一樁懸案」,影片雖然早在8月初就已經「內部確定」定檔8月28日,提前北美一周,但最終卻放棄了這個檔期。一直到本周三才緩慢定檔9月11日,浪費了大量提前宣發的時間,導致熱度增長不足。
而隨著昨天影片的上線,影片的全網口碑也隨之解禁,雖然爛番茄79%的新鮮度和MTC68分的評價表現不錯,但是IMDb5.4分和豆瓣5.9分評分,卻都慘遭滑鐵盧。可以看出,影片雖然在歐美影評人眼中算是一部佳片,但在大多數中國觀眾和內地影評人人眼中,該片的質量表現平平,最多也就是及格水平。
目前來看,《花木蘭》的票房無疑會因為三大原因止步於5億大關之前。
第一,宣發弱勢。《花木蘭》僅僅提前9天確定了9月11日的檔期,因此該片的宣發工作相對比經過了一個月持續宣發造勢的《信條》,可謂是天差地別。作為木蘭的原型地,又是全球復工最好、貢獻票房最強的市場,把中國內地的宣發陣仗做到僅次於北美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目前,該片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宣發陣勢較低,本土宣傳物料稀缺,相關商業聯名活動也很少,也極大地打擊了不少劉亦菲粉絲和電影粉絲的積極性。
第二,檔期環境。我們在之前已經多次強調過9月開學節檔期的惡劣檔期環境,而在國慶檔到來之前,留給《花木蘭》的時間甚至只有19天,這毫無疑問也會極大的打擊該片的票房表現。
第三,盜版衝擊。從昨天下午3點開始,《花木蘭》已經正式上線Disney+,而高清資源也幾乎在同一時間釋出,目前該片的豆瓣評分人數已經逼近2萬人。高清資源的釋出,尤其是非頂級口碑影片的資源釋出,對於一部院線新片的票房打擊是毀滅級的,從7-8月不少原本有希望取得1-2億好萊塢影片最終僅以一兩千萬票房收場的例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雖然最終成績尚不可知,但目前來看《花木蘭》在中國大概率還是撲了。對於這部籌備三年,總耗資3億+,首部華人主演、中國題材的超A級好萊塢大片來說,最後卻得到如此反饋,不禁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