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深秋時節,層林盡染。11月5日,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白水河上遊,一座由中國鐵建員工參與捐助的盛愛金寨圓夢橋,剛剛落成。
距離橋址不遠處,大灣村村民陳澤申家的小院,前來旅遊參觀的人們絡繹不絕。
這是人們「打卡」的網紅景點。小院裡還保留著四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和鄉親們圍坐一起拉家常時的桌椅擺設。人們還能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場景。
盛愛橋是金寨的第四座圓夢橋。
3年多來,大山深處的一座座「圓夢橋」見證著這一方水土的「趕路」史。
長江河上的「擺渡人」
鐵衝鄉高畈村位於金寨西北角,長江河是鐵衝鄉境內第一大河,每年5-6月雨季來臨時,長江河進入汛期,河水暴漲。
因為沒有橋,涉水過河成了當地村民出行老大難的問題。高畈村的孩子只能繞行,亦或涉水上學。
「河底石頭非常滑,水從上遊打著旋兒衝下來,暗流湍急,水深的地方能到我半腰。」劉承鵬是高畈村老支書,從2005年起,他組織當地幾戶村民無償承擔起了汛期護送學生過河的任務。
大點的孩子牽著,小點的孩子就背著。十幾年來,通過這種方式,高畈村走出了4名博士。
2017年,高畈村迎來一座屬於他們的橋。
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
茅以升公益橋——鐵道工程師金寨圓夢橋由多位中國鐵建愛心員工參與建設,並建立了有效的金寨公益橋推廣流程與模式。
在金寨縣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這座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發起,中鐵上海設計院設計、中國鐵建大橋局集團援建的橋梁,通過多次現場踏勘選址,多輪技術討論會、最終在半年內竣工。
「現在茅以升公益橋建起來啦,我們也終於可以歇一歇。」老支書劉承鵬,成為村裡最後的「擺渡人」
有了橋,讓高畈村打通了玉蘭谷、金剛臺兩大旅遊景區,礦泉水廠也已在這裡建成投產。好風景迎來好錢景,幸福之泉源源湧來。
2017年4月23日,金寨首座圓夢公益橋竣工,高畈村孩子雨天上學難成為歷史。
抗洪搶險中的一張照片
今年雨季,金寨果子園鄉牛食畈村,抗洪搶險任務緊急。
遠在貴州山區項目的中國鐵建大橋局集團汪忠洲收到了村支書給他發來的照片。
照片裡,洪水剛剛褪去,泥濘的場景裡,茅以升公益橋——中鐵建大橋局集團金寨圓夢橋格外明顯。
汪忠洲作為這座公益橋的建設組織者,3年多來,他與村裡始終保持著聯繫。
「洪水已經漫上岸了,抗洪搶險全部從這座橋上走,農戶、搬遷戶也從這裡安全轉移到了村部。」牛食畈村支書向再次回到村裡的汪忠洲講起當時的場景。
洪峰過境,圓夢橋經受住衝擊,成為抗洪搶險通道
「金寨的脫貧,離不開好政策的支持,我們橋址附近的安置房,現在成為了我們村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牛食畈村的公益橋同樣也在2017年竣工,3年來,孩子們雨天過河安全有了保障,村裡交通便捷了起來,養殖、農副產品生產在這裡興盛起來。
位於牛食畈村的茅以升公益橋——中鐵建大橋局金寨圓夢橋由中國鐵建大橋局集團冠名,如今該橋已成為村裡重要的交通道路。
建小橋,走大路
位於大別山深處的安徽金寨縣,曾走出59位開國將軍,有著「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美譽。與革命老區一脈相承,鐵軍後輩的鐵建人,同樣奔走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
「從第一座橋開始,我們的許多工程師、博士就參與項目建設,大家是第一次來到金寨,但他們卻在勘察設計過程中把這片紅色土地轉了個遍。」全程參與橋梁選址、設計等工作的中國鐵建專家——中國鐵建女設計師桂婞,見證了每一座金寨圓夢橋的落成。
11月5日,在金寨圓夢橋回訪座談會上,多名來自中國鐵建的愛心員工,積極為「小橋」未來發展、推廣模式建言獻策。
2020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宣布金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3年多來,從愛心橋、連心橋,到民生橋、扶貧橋,茅以升公益橋——金寨圓夢橋照亮了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更照亮了脫貧攻堅的最後一公裡。
建一座小橋、通一條大路,希望的田野上,一個都不能少。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鐵建扶貧在路上 | 在希望的田野上——金寨圓夢橋回訪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