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器人行業的七大關鍵技術

2021-02-23 工業機器人


  最近機器人的新聞鋪天蓋地的襲來,電影作品也是層出不窮,還記得大白嗎?那個暖男大白,同時可以測試你的身體健康狀況的大白。現在這件事不僅僅存在於電影裡面了,《2016-2020年中國醫療機器人300024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顯示,醫療機器人已經開始慢慢進入我們的生活了!


帶你看看一臺價值一百八十萬美元的醫療機器人內部

  

  那麼醫療機器人的最新強大的技術支持有哪些呢?

  一、優化設計技術

  醫用機器人既然叫機器人,那就離不開機器人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包括機構、控制、傳感、人機互動、遙操作和材料等等,這方面和傳統機器人沒有太大差別。設計時要擺脫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影子」,實現輕量化、精密、靈巧機器人機構構型創新設計。

  二、系統集成技術

  醫用機器人有「醫用」的特殊內涵,要求安全有效。系統集成時一定要面向具體的手術流程需求,考慮手術室如何應用,注意人機功效學的研究。如果醫生不接受你的系統,你理論工作做得再好、技術再先進也不可能得到推廣應用,所以醫用機器人更強調「醫生-機器人-患者」三者的共融。


  三、遠程手術技術

  目前成功的手術機器人大多是主從操作式機器人,未來的趨勢是遠程手術,因此遙控操作和遠程手術技術也是大家看重的。

  四、手術導航技術

  基於機器人系統的3D手術規劃,利用醫學影像實時重建及融合處理和手術機器人高精度3D跟蹤定位及可視化技術,實現術中實時標定及配準。


  五、軟體機器人技術

  軟體機器人技術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項技術,未來在醫療領域的前景也是非常好的,如輸尿管鏡機器人在泌尿外科是非常有前景的。


  六、輔助介入治療技術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介入治療迅速發展,該技術是在醫學影像如CT、MRI、US、X射線等的引導下,將特製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引入人體,對體內病態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該技術為許多以往臨床上認為不治或難治之症,開闢了新的有效治療途徑。介入治療的醫生把導管或其它器械置入到人體幾乎所有的血管分支和其它管腔結構消化道、膽道、氣管、鼻腔等以及某些特定部位,對許多疾病實施局限性治療,該技術還特別適用於那些失去手術機會或不宜手術的肝、肺、胃、腎、盆腔、骨與軟組織惡性腫瘤。

  介入治療具有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費用低等特點。有的學者甚至將介入與內科、外科並列稱為三大診療技術。

  目前介入治療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大部分介入治療是在傳統的二維影像中完成的,這就造成對病灶靶點的定位不夠準確,影響介入治療的效果;醫生長時間暴露在X射線、CT等放射性的輻射下,對醫生健康造成了傷害;由於沒有對手術器械的定位,醫生往往不能一次性將手術器械準確置入病灶靶點,需要在影像的指導下逐步置入目標靶點,降低了手術的效率;由於手部運動的局限性以及長時間準確把握手術工具都會使醫生感到非常疲勞,而由於疲勞和人手操作不穩定等因素會影響手術質量;同時介入治療的技巧性高,只有經驗豐富的醫生才能進行,不易被一般醫生所掌握,限制了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


  介入治療的關鍵是將精密的手術器械準確地置入到病灶靶點以達到治療的目的,這就需要解決治療前的科學設計、治療中的準確定位、穩定穿刺和器械扶持等難題。機器人輔助系統是解決上述傳統的介入治療問題的重要途徑。機器人輔助系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分析醫學影像信息,在構建三維空間坐標的基礎上應用醫用機器人實現精確定位和輔助操作。從而使介入技術與機器人定位準確、狀態穩定、靈巧性強、工作範圍大及操作流程規範化等優勢相結合,減少治療中的人為因素,使介入治療更為精確、靈巧與安全,克服完全依賴於醫生的經驗。


  七、醫療與網際網路大數據

  由於新技術的出現,醫用機器人也需要與時俱進,包括數字醫療、移動醫療、穿戴式醫療和遠程醫療。這種趨勢也越來越明顯了,日本的Pepper機器人把雲計算和大數據利用起來以後可以很好地在情感陪護方面介入進去,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來源:中電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歷程,手術機器人行業的市場規模
    按應用領域劃分,醫療機器人包括手術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診療機器人、輔助機器人和其他類型醫療機器人,其中手術機器人的技術難度高、風險大,是醫療機器人中的皇冠。 手術機器人是融合多學科和多項高新技術為一體,用於手術影像導航定位和臨床微創手術的綜合化醫療器械。通常由機械臂、操作臺、三維成像系統三大功能單元構成,憑藉操作精度高、可重複性高、穩定性高等特點,被廣泛用於精度要求高的微創手術中。
  • 康基醫療(09997)擬聯合控股股東投資精鋒醫療 參與手術機器人行業
    智通財經APP訊,康基醫療(09997)發布公告,於2021年1月12日,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康基香港等投資者與精鋒醫療訂立投資協議,康基香港同意於其B輪融資投資人民幣8000萬元以認購精鋒醫療經擴大註冊股本約2.03%。
  • 技術 | 你的頭髮還好嗎?植髮機器人ARTAS帶來植髮革命
    使用ARTAS在術中的圖像識別有關於毛囊提取的技術很關鍵,機器人圖像識別出毛囊後怎麼進行自動提取關係到手術的時間效率和成果效率。ARTAS採用管套針的方法用來將穿孔和解剖毛囊。艾瑞諮詢研究院2018年發布的《中國植髮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植髮行業規模72億,2018年有望突破100億。2016年9月26日ARTAS植髮機器人獲得我國CFDA認證,2017年ARTAS植髮機器人由武漢奇致雷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832861)正式引入中國。
  • 專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孫東: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複雜學科,它比傳統醫療更加聰明、更加智慧,發展前景值得期待。在被問及智慧醫療產業落地有哪些困難時,孫東認為,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要結合市場導向與政策支持,而不只是用智能化技術加持傳統醫療。其次,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跨學科的複雜技術,把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傳統醫療手段完美結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行業|邁瑞、聯影是「股東」!工信部批覆組建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
    高性能醫療器械技術門檻高、學科交叉多、附加價值高、發展前景廣,在醫學臨床診療和健康保障中具有關鍵作用。當前,我國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在基礎材料、核心器材與部件、高級工藝、智能系統等方面還面臨發展瓶頸。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依託深圳高性能醫療器械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組建,股東包括邁瑞生物、聯影醫療、先健科技、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行業骨幹單位。
  • 機器人視界|機器人 2020年人工智慧行業「優等生」
    據預測,2020年年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量將達到15.66萬臺,同比2019年將實現4.5%左右的正增長。在應用行業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封鎖措施和老齡化加劇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工業機器人在電子、汽車、製造業、和製藥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汽車以及電氣電子設備製造行業為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
  • 微創醫療深耕手術機器人賽道 行業年複合增長率超20%
    由於手術機器人業務尚未盈利,主要目的應該還是為了融資加大研發投入,緩解母公司的研發資金壓力。」看懂APP醫療行業分析師陳喬姍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只是,被微創醫療寄予厚望的「微創醫療機器人」能滿足期待呢?
  • 醫療軟體行業關鍵概念掃盲
    編輯導語:醫療行業的人們在接觸到醫療產品軟體時,會用到很多專業名詞以及對於行業的一些概念,對於一些醫療設備以及整體運作模式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是關於醫療軟體行業關鍵概念的解釋以及分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明確醫療行業關鍵概念1.
  • temi機器人亮相2019臺灣醫療科技展,賦能智慧醫療!
    據悉,本次醫療展共分8大主題展覽館:特色醫療館、預防醫學/精準健康館、基因醫學/細胞治療館、智慧醫院/醫材設備館、生技製藥館、創新技術館、農科健康館及國家品質標章主題館。而作為智慧醫療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的領頭羊,此番博鈞科技也在展會中亮相,並帶來了具備多用途服務的看護機器人temi,助陣智慧醫療,引起在場專業人員及大眾參觀者的關注。
  • 專注人工智慧、康復醫療和機器人領域的中航創世機器人獲數千萬元A...
    近日中航創世機器人(西安)有限公司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海通創新資本旗下基金西安軍融電子衛星基金領投,西交一八九六創投基金,西安環大校地融合創業投資基金跟投。融資將主要用於公司三條產品線的市場拓展,新產品研發,產業化提升等。
  • 華北工控嵌入式計算機,智能配送機器人多場景應用的關鍵硬體支撐
    華北工控認為,智能配送機器人在「無人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其實現更多應用場景落地的過程中,必須有高品質、高性能的嵌入式計算機為其提供關鍵硬體支撐。
  • 2020Leaderobot中國機器人頒獎盛典19個獎項及行業榜單!
    Leaderobot2020年度中國機器人技術突破獎接下來公布的是,Leaderobot2020年度中國機器人技術突破獎得主,這些團隊在在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專用傳感器、軟體、測試/安全與可靠性等共性關鍵技術上,作出具有較高實用價值或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成果。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新基建項目中,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作為近幾年最熱的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成為談論最多的話題。近日,興業證券發布了《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新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新基建的內涵談到為何要大力推進新基建,並整理了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值得 關注。
  • 節卡機器人獲協作機器人行業最大單筆融資,開啟全球新格局
    節卡機器人自2014年創立以來一直專注於協作機器人技術與產品的創新研發,通過在智能操作、環境感知、安全控制等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已實現拖拽&圖形化編程、碰撞檢測、安全防護等功能。節卡機器人領先的產品和技術也獲得權威機構的認可,2020年5月,節卡機器人獲得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2020年9月工博會,節卡機器人獲得CIIF大獎。
  • 微軟研究院負責人Peter Lee 博士:AI醫療正值關鍵時刻
    現階段正是科技和醫療行業的關鍵時刻,未來將會邁向何方,將取決於今天的每一個選擇。AI醫療的無窮可能當醫生抽取你的血液後,就擁有了大約100萬個T細胞,它們是身體自然免疫系統的樣本。每個T細胞的特異性,是由胞外受體(或稱T細胞受體)的遺傳學機理決定的,因此目前有很多研究正在試圖大批量地解碼這些基因所傳遞的信息。
  • 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院士專家企業家都做了哪些思考?
    而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是密不可分的,未來人工智慧一定會助推機器人,所以人工智慧將是機器人的翅膀。在應用上,未來或許可以用智能的算法對機器人加工精度進行合理控制,提高產品的質量。除此之外,他也認為,未來的產業鏈發展非常重要的點仍然在於技術,高校需要靜下心來做技術研究,同時多做關鍵技術的突破,利用地方資金和工信部各個平臺走向產業應用化。
  • 2020年新冠疫情引爆的十大行業分析:網際網路醫療 新基建等
    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醫療器械註冊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及《醫療器械註冊證》等資質牌照;二是具有較高的資金投入壁壘,一方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生產對工作環境的滅菌要求、除塵要求非常高,前期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來滿足淨化車間、滅菌中心、實驗室及其他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需求;另一方面,一次性醫療用品的技術水平和質量標準要隨著行業標準的完善和市場需求的改變而不斷升級,這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滿足技術研發和質量標準保障投入
  • 這15個醫療機器人,可能會讓醫生失業
    AI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意味著全世界的人將能得到更為普惠的醫療救助。 鎂客網導讀:隨著AI+醫療的進一步融合、深入,適用於細分醫療領域的AI輔助技術也在不斷加強。服務機器人多個應用場景中,醫療必然是最重要之一。
  •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
    2020年12月31日,微創醫療機器人與中金公司籤訂了上市輔導協議。 據悉,成立於2014年的微創醫療機器人主要從事手術機器人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目前公司已完整地覆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經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細分賽道的醫療機器人產業化戰略布局,致力於推動中國國產醫療機器人產業化。
  • 重塑醫療行業的14大創新醫療設備/技術
    醫療設備正改變著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各個方面,從物聯網技術到3D列印,新穎的創新醫療設備正逐漸走入到醫療保健機構和患者家中。雖然整個行業面臨著降低醫療支出、實現多樣化競爭與護理改善的壓力,但整體來看,醫療保健業的未來的前景還會客觀的。新興技術和高知情權病人正在推動這一動態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