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孫東: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9月11-12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OFweek維科網承辦的「OFweek 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醫療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領袖出席本次會議,各自帶來了精彩的主題演講。會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講座教授孫東接受了OFweek醫療科技網編輯的採訪,分享了自己對智慧醫療落地應用以及精準醫療產業發展的看法。

智慧醫療產業前景可期,應用落地難題仍待解決

在孫東教授看來,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部分傳統醫療手段已經無法滿足醫療環境市場需求,人們需要用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在一些新興領域進行大膽嘗試。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大數據等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複雜學科,它比傳統醫療更加聰明、更加智慧,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在被問及智慧醫療產業落地有哪些困難時,孫東認為,智慧醫療產業的發展要結合市場導向與政策支持,而不只是用智能化技術加持傳統醫療。其次,智慧醫療作為一門跨學科的複雜技術,把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技術、傳統醫療手段完美結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除了從市場和技術角度解決困難以外,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也應當懷著開放包容的態度,結合傳統醫療的經驗,去接受或推進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細胞機器人技術助力精準醫療產業發展

在智慧醫療產業中,孫東教授尤為關注精準醫療領域,在他看來,精準醫療的重點不在於醫療,而在於精準。如何讓醫療更高效更精準,實現手術從個體層面到細胞或者亞細胞層面的轉變,離不開細胞機器人技術以及相關的微操作工具。細胞機器人技術參與精準醫療,並不是為了取代醫生,而是為了幫助醫生完成一些人類無法做到的事情,讓手術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他認為其中涉及兩個難點:

1、 細胞操作

細胞操作強調個體化、精準化,對單細胞層面的操作要求極高。此外,人們做手術通常不會只針對一、兩個細胞進行,需要面對是成千上萬的單細胞操作,這對細胞機器人批量化以及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細胞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技術以外,在細胞層面進行的手術操作,後續還要進行細胞修復等環節。

2、 細胞傳輸

如何把修復好的細胞,或部分功能幹細胞傳輸到患者的指定部位,比如腫瘤治療等疾病,目前還沒有完全成熟的醫療方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更多人更多團隊投身到這項事業中。

就目前醫療行業情況來看,細胞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向穩定,但細胞手術成本依然較為昂貴。孫東相信,未來能夠實現細胞機器人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夠讓大多數人承受得起細胞手術費用。

智慧醫療政策利好,深圳迎來重大機遇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提出,要積極發展智慧醫療等產業。孫東教授也對這一熱點話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深圳改革開放40年成績斐然,在數碼科技、先進位造業、網際網路等產業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下一步發展的首選就是智慧醫療生物科技產業。

孫東表示,未來五年,全球用於健康產業的精密製造產業規模將達到800億美元,每年約為10%到20%的速度增長。目前國家一線城市裡,北上廣深在智慧醫療產業都處在同一起跑線,如今有中央政策利好支持,大量名企紮根深圳,優秀人才匯聚於此,對深圳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深圳智慧醫療產業發展會更上一個臺階。

關於OFweek維科網:中國高科技行業門戶,現擁有行業會員1,000萬餘名,及時報導行業動態及大事件,提供行業會員全面的資訊、深入的技術和管理資源,舉辦各類線下、線上行業活動,並為高科技行業企業提供品牌推廣、會議展覽、產業研究、人才獵頭培訓、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資、產業園區,產城運營,產業基金、電商等整體和專業的服務。

關於WAIE:OFweek維科網運營的展會品牌,WAIE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世智展),涵蓋AI人工智慧、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能汽車、智能安防、智能製造、物聯網及5G等領域,已在上海舉辦兩屆。

(文章來源:OFweek醫療科技網)

相關焦點

  • 匯聚專家學者 共話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12月11日,以「智能互聯 助力大灣區發展」為主題的2020國家機器人發展論壇在廣東深圳召開。論壇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聚集國內機器人領域頂尖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機器人技術,助力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 3位清華校友當選2020年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清華新聞網6月17日電 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在其官網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52位學者當選(50位院士、2位國際院士),其中有3位清華校友。
  • 20位國際院士加入煙臺「智囊團」
    記者從大會主辦方獲悉,本次共有2位諾獎獲得者、6位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美國科學院院士、3位加拿大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歐洲科學院院士、3位澳大利亞皇家工程院院士、2位德國工程院院士、1位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紐西蘭皇家工程院院士、11位大學校長、10位三甲醫院院長線上線下參與大會,可謂大咖雲集。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芮勇當選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芮勇當選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06-19 0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來威高視察
    12月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視察了威高,威高控股董事局主席陳學利熱情迎接了陳薇院士一行。 陳薇院士先後視察了威高普瑞包裝公司預灌封注射器車間和威高產品展廳。在生產車間,她詳細了解了預灌封注射器的研製、生產、質量、市場情況,對威高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加強產學研合作,形成產業集群,以創新打造新型經濟形態,表示認可。陳薇院士在得知威高預灌封注射器產品以技術和質量取勝,打破國外壟斷,進軍海外市場,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的銷售速度始終保持高增長,在國際醫藥包裝領域也打造了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藥品包裝品牌效應時,表示讚許。
  • 淄博市委書記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3日訊 10月22日,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分別會見了來淄出席國創中心(淄博)先進車用材料創新中心揭牌與籤約儀式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忠林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李元元座談
    長江日報訊(記者華智超)9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與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濟,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元元等院士專家座談。王忠林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各位嘉賓表示歡迎,感謝大家多年來為武漢發展所作的貢獻。
  • 兩院院士李德仁:北鬥時空體系精準助力疫情防控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 (記者 餘湛奕)圍繞新基建、5G/6G、北鬥+與+北鬥、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四個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13日在2020年大數據科技傳播與應用高峰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論產業數位化與數字產業化」的主旨演講。
  •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召開,共話產業機遇與挑戰
    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市場監管司二級巡視員齊心,國家煤礦安監局行管司副司長陸南出席大會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等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秘書長蘇珊娜·比勒發來視頻致辭。
  • 化工系校友祝京旭入席加拿大工程院主席團
    清華新聞網6月22日電 據加拿大工程院報導,在剛剛結束的加拿大工程院2020年會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化工系1977級校友祝京旭(Jesse Zhu)於本次院士大會正式入席加拿大工程院主席團,成為首位入席主席團的華人。
  • 溫州市安全應急產業協會成立
    甌網訊 (記者 伍秀蓉 通訊員 餘秀虹) 為助力溫州安全應急產業發展邁向新臺階,12月12日,在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及20多家溫州市安全應急產業相關單位的見證下,溫州市安全應急產業協會宣告成立,同時舉辦了以「齊聚安全應急資源 共謀溫州經濟發展」為主題的應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專家、
  • 東莞生物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其中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全國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重鎮。「東莞是一個極具創新性的城市,擁有前沿的發展理念與產業條件,在生物器械上具有優良的發展前景。我很看好東莞。」11月2日,在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下稱「院士峰會」)專題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原校長王迎軍如是說。
  • 中國工程院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年)
    2020年4月26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六大技術挑戰(2020)」(以下簡稱「挑戰」)。智能計算已經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和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使能技術。13.計算機應用隨著人機融合、區塊鏈、虛擬實境、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各行各業融合程度的加深,支持各類工業設備、信息系統、業務流程、企業產品與服務、人員之間的互操作技術也愈加複雜。構建一個更高效、更適人、更智能的互操作技術體系是該領域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 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關鍵礦產、材料產業供應鏈面臨的問題
    新材料領域方面, 中國工程院2019年組織研究的製造業26個領域中外對比分析報告顯示,新材料領域與製造強國相比差距大,屬於對外依存度極高的8類產業之一。」在12月18日的首屆中國產業鏈創新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幹勇在演講中列了上訴數據。他也從多個維度和案例展現了中國關鍵礦產、材料產業供應鏈面臨的問題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深圳開幕 高文院士:城市大腦2.0可...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 高文在題為《城市大腦2.0-邊端雲處理分工的人工智慧賦能系統》的報告中,談到了以云為中心的城市大腦1.0及其現狀。
  • 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開幕
    昨天上午,2020深圳BT(生物技術)產業領袖峰會(以下簡稱「BT產業領袖峰會」)在深正式開幕。來自全國各地近500名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袖齊聚,共同展望粵港澳大灣區BT(生物技術)產業的嶄新未來。開幕式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院士通過視頻為大會致辭。副市長艾學峰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培育醫療新勢力,2021醫療產業創新與發展大會4月9日珠海召開
    珠海已勾勒出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的"時間表"與"路線圖",為珠海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也向外界釋放珠海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堅定信心。站在生物醫療行業發展的前沿,中國民族衛生協會聯合多家單位,傾力打造了"第四屆醫療產業創新與發展大會"(簡稱"MIDC2021"),為全球醫療行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便捷的商貿平臺。
  • 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航技術專家劉永才:信息化融合是一切發展必由之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航技術專家劉永才:信息化融合是一切發展必由之路 2020年11月24日 10:30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活動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飛航技術專家劉永才發表主題報告《信息化融合,一切發展必由之路》。劉永才從信息化融合的形勢背景切入,透徹分析了信息化融合的內涵和實現路徑、要點,並運用系統工程理論方法,提出信息化融合發展原則、思路、規劃、途徑、運營模式和航天借鑑。
  • 惠新安會見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勝
    12月23日下午,濰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惠新安在富華大酒店會見了不久前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剛剛赴京參加頒證活動歸來的山東天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