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尤其是70後80後的人都是耳熟能詳的,這是受到了歷史環境和經歷的影響所致,確實,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有關於假期大生產方面卻是存在短板,而在國防事業方面也繼續一大批理工方面的技術人員提供支持,就是在現如今這一時代,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理工技能水平還是佔據著主要的推動創新發展作用。
不單是在我國,很多其他國家也都是存在文理分科的情況,雖然現在國家的考試教育政策有改動,但是大家還是在思想觀念上存在文理分家的心理暗示。
而很多家長受到了"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樣的思想觀念影響,都希望孩子能夠在理科方面的學習上有一番早就,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每年理科生報名高考的人數遠遠超過文科生。以湖南省為例,從2016年~2019年,理科生報名高考人數比文科生報名人數多6萬人左右。從這個數據可見,很多人還是因為文科不如理科這句話而盲目選擇了理科
而這種"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我們當然不予否定,在現在的背景下仍起到一定的正確反映作用,但是如果一味的以此倆作為引導孩子發展的理由,那麼家長們就要了解一個心理名詞——刻板效應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向家長們說一下何為刻板效應?以及刻板效應對人本身所產生的影響。
一:什麼是刻板效應?
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包達列夫做過一個實驗,隨機的找兩組受試者,將一個人的照片分別給兩組被試看,照片的特徵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翹。向兩組被試分別介紹情況,給甲組介紹情況時說"照片上的人是一個罪惡滔天的罪犯,同時卻給一組介紹情況時說照片上的人是一個智慧聰穎的學者,然後,請兩組被試分別對此人的照片特徵進行評價。
結果得出:甲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窩深凹,表明他是一個兇狠狡詐的人,下巴外翹則反映他的囂張跋扈;乙組被試認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翹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頑強精神。
為什麼兩組被試對同一照片的面部特徵所做出的評價竟有如此大的差異?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人們憑藉對一類人的印象而進行了判斷,是心理學刻板效應的體現。
刻板效應實際就是一種心理定勢。
它的科學解釋是:指對某事或某人形成的一般看法和個人評價,認為某種事物或某人應該具有其特定的屬性,而忽視個體差異。
心理學刻板效應就是偏見心理的體現。
偏見心理是指人們根據不確定或者不完整的信息而形成對他人錯誤和偏激的判斷
當然我們不能一概認為依據"刻板印象"做出的判斷就是錯的,但是這種判斷很容易超出限度,形成固定偏見甚至歧視,給別人隨意貼上標籤。同樣的,當人們形成了刻板效應後埋在看待某一人或者事物的時候,也會在選擇和判斷上出現偏差。
而我們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刻板效應則會導致引導孩子在選擇發展方向上出現錯誤。
二:刻板效應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先來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刻板效應所產生的影響。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說過:
有多少對父母,就有多少種不同的教育觀念,這些觀念就是孩子去理解、認知這個世界的框架,它奠定、影響、塑造了孩子的感情和行為。
還是以理科文科的選擇上來說,在高中時期,文科生主要學習的是政史地三科,理科生則學習理化生。而從邏輯思維能力上來說,文科偏向於記憶與背誦,理科則偏向於理解與舉一反三,這兩類學科其實並無優劣之分,只是術業有專攻而已。
而很多家長看待孩子的教育,最終的目的也不過就是孩子將來的就業問題,其實從文理科就業方向來看,短期內,理科生的就業前景更廣闊,工作待遇更好,但是,十年過後,這一切便將發生大逆轉。
時代在不斷發展,未來新興產業更新換代更快,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大。畢竟,對於企業來說,只想招聘那些對公司發展有利的人,如果長時間對公司沒有貢獻,自然會被淘汰。反觀十年後的本科畢業生,在一些公職單位或者是高等學校混的風生水起,不僅工資逐年增加,在社會上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也沒有被裁員的風險。所以,從就業這個角度分析,學文科不一定比學理科差。
而站在孩子自身的角度來看,刻板效應所造成的影響大致有以下兩大點:
1.思維方面不靈敏
有的孩子為什麼在做題方面,只要把題目中的條件改一下,就不知道從何下手了,這其實就是思維不靈敏,不懂得靈活變通,想問題太直了,受到了刻板效應的影響,他們只會看到一件事物所展現出的第一印象,而不會考慮到萬事萬物都是存在變化的。
2.在判斷上出現錯誤
刻板效應最明顯的一個影響就是,人容易受到第一印象的影響從而直接對某一事物下定義。可是要明白一些道理,比如"知人知面不知心""士別三日當屬刮目相看",這些其實都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受到刻板效應的影響,可是如果孩子一味的以第一印象為判斷依據,就極有可能在後期出現選擇上的錯誤。
刻板效應不僅影響孩子在學習領域發展方面的選擇,同時也會影響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判斷,可能會遭受遇人不淑或者與他人產生誤會矛盾分歧的情況,所以要學會避免受到刻板效應的影響,要學會靈活變通。
三:如何避免遭受刻板效應的影響?
1.家長帶好頭
家長的教育方法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自身要先避免自身受到刻板效應。
著名古代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
這也是告訴家長們一個道理,不要通過自己的想法去為孩子做決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
2.引導孩子懂得靈活變通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主動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作出一些假設,也可以是在孩子提出問題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在孩子指引方向和提示得出答案後,家長再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提問,培養孩子的思維發散。
3.讓孩子學會觀察
很多小細節的變化是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引導孩子學會觀察身邊事物,將所觀察到的事物變化記錄下來,不僅如此,還要學會在與他人進行交流接觸的時候,懂得察言觀色。
刻板效應對人產生的影響就像是一個枷鎖一樣,很有可能限制孩子的發展與所隱藏的潛能,所以家長們要慎重看待,不要掉以輕心。
我是文姐聊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