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科學研究:一個人沒有出息的6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2020-12-23 精讀君

這兩年,董卿可以算是最火的主持人之一。

節目中,她過硬的知識底蘊,妙語連珠的談吐,總是讓人佩服不已。

很多網友感嘆,「每次聽到董卿說話,我就覺得自己該看書了。」

之前看過一段環球人物對董卿的採訪,董卿說:

「我基本上每天睡之前閱讀一個小時,雷打不動的,很多人問我還能堅持啊。

其實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已經成為一個習慣了。」

好的習慣,能讓人受益終身,壞的習慣,則讓人深受其害。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研究分析,最後得出結論:一個人沒有出息,有九大根源。

其中包括:猶豫不決、拖延、三分鐘熱度、害怕被拒絕、自我設限、逃避現實、找藉口、恐懼、拒絕學習。

從本質上來說它們就是一些壞習慣,但正是這微不足道的習慣,卻可能給命運帶來不可能扭轉的頹勢。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常見的6大根源,看看你中了幾個。

01

拖延

在豆瓣上有一個叫「我們都是拖延症」的小組,成員數超過14萬。

成員們用文字宣洩著拖延帶給他們的痛苦、悲傷、懺悔、無助以及絕望:

「拖延症晚期,我快瘋了」、「後天就要交報告了,怎麼辦,還沒做完」......

有的則通過打卡,表達自己想要戰勝拖延症的決心:「打卡,病入膏肓者的自救」。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

中國有80%的大學生和86%的職場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後一刻,絕不開始工作;13%的人沒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

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程度上,在某些情境上都會拖延,無非是有多嚴重,是不是習慣性地拖延,是否演變成拖延症。

塞繆爾·詹森說:「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逃避的事情,這樣的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

面對拖延繼續拖延,這種無力感,日積月累,最後會把人壓垮。

戒掉拖延,有很多具體的方法,但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行動起來,提高執行力,只有對症下藥,分而治之,才能克服這個人性弱點。

02

半途效應

樂羊子遠離家鄉去拜師求學。

過了一年,樂羊子突然回到家中,妻子很驚訝地問他:「你怎麼這麼快就完成學業了?」

樂羊子回答道:「學業還沒有完成,可是我在外面天天想念你,所以回來看看。」

他的妻子聽了以後,轉身拿起剪刀,咔嚓幾下就把織布機上已經織好的布,剪成兩段。

樂羊子忙上前阻止,他的妻子就對他說:

「這織布機上的布,是一根根蠶絲累積成尺、成丈、成匹的,是長期辛勞的結果。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前功盡棄,白白浪費了時間。

你讀書求學,不是也和我紡線織布一個道理嗎?」

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所感動,於是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

幾年後,樂羊子終於完成學業,返鄉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興地迎接,滿載而歸的丈夫。

這就是心理學上「三分鐘熱度」的現象,又稱之為「半途效應」。

選定方向,瞄準目標,堅持不懈才能成功,半途而廢只能失敗,這樣的道理,似乎並不難理解。

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卻有很多人在犯類似的錯誤,比如:

下定決心健身,但是跑步沒幾天,就放棄了;買了一本好書,翻了幾頁,到現在都還沒有讀完;逛完畫展,忍不住報了繪畫班,卻在削鉛筆時就覺得興趣索然;

三分鐘熱度的人,永遠體驗不到堅持做一件事成功後帶來的喜悅。

歌手劉憲華曾說,自己特別感謝父母小時候對自己的「逼迫」,才讓自己能堅持下來:

那些令你羨慕的人,可能只是比你多堅持了那麼一下。

03

自我妨礙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研究人員將跳蚤裝在一個玻璃罩中,將玻璃罩倒扣在桌面上。拍動桌子,跳蚤便跳了起來,並碰到罩頂。

如此重複幾次,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的高度。

接下來研究人員逐漸調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後被動改變高度。最後,當罩頂接近桌面時,跳蚤已無法再跳了。

研究人員於是把玻璃罩打開,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變成了「爬蚤」。

這就是自我妨礙,又稱自我設限:在表現情境中,個體為了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故意提前說某些言語或為自己製造障礙,從而儘可能將失敗的原因外在化。

自我妨礙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很普遍,比如:

讀書的時候,其他人緊張備考,有些同學卻經常花時間打籃球、上網吧,如果考得不好,就說:「我只是懶得努力而已,要是下了功夫,肯定比現在考得好!」

給朋友準備晚餐時,總是提前放話:「我天生就是個不會做飯的人!」

生活中,有太多人在過著「跳蚤人生」,總是呆在自己設定的空間內,限制自己的成長,最終讓自己越過越差。

尼赫魯說:「一個人能在戰場上制勝千軍,但只有戰勝自己,才是最偉大的勝利者。」

只有打破限制,你才能有所超越。

04

總找藉口

作家李尚龍寫過這樣一段經歷:

幾年前,他和同事小方,都在一所城市裡當英語老師。白天上課晚上備課,生活像上了發條,雖累,但重複著。

幾年後,小方依舊在上課,李尚龍則成功轉型成了導演、作家。而小方將李尚龍的成功,歸結為聰明、運氣好,卻完全忽略了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下班很累,同事打開電視,而他打開電腦;同事看節目,他碼字;同事準備睡,他繼續熬。那段時間,他每天一部電影,每三天一本書。筆記記在厚厚的本子上,光是本子,就寫滿了十多個。

而這些,同事小方都選擇性忽略了,她只會繼續抱怨著工作太累,重複性太高......下班後依舊逛街、看電視、睡覺。

遇到困難,不想承擔,很多人都會自動給自己找藉口,因為這是最容易辦到的事,它是我們為了讓自己心安理得常用的手段。

奧斯卡·王爾德所說:你一旦為自己找到一個錯誤的藉口,你不久就會再為自己找到一百個藉口。

當找藉口成為習慣的時候,人正在變得越來越沒出息。

05

恐懼

為了研究嬰幼兒的恐懼情緒,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視覺懸崖實驗」。

實驗者在屋子的地板上有意弄出一個深坑,搭一座玻璃橋,形成一個簡易的玻璃棧道。然後,讓一個小寶寶站在橋的一邊,媽媽站在另一邊。

實驗開始後,媽媽拍手讓小寶寶過來。正常情況下,只要媽媽叫,小寶寶一定很高興地挪著小步過去。

但在看到用玻璃罩著的「坑」時,小寶寶怎麼都不願意,過去媽媽身邊了。

恐懼,指的是面臨危險情境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強烈壓抑的心理體驗。

恐懼,是人的本能,但如果超過限度,就會對學習、工作等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說,平時學習成績挺好,或是技能錘鍊得不錯,一到考試、演講、互動等正式場合,被恐懼所控制,出現焦點效應、社交焦慮等,水平完全無法發揮。

比如說,對不確定性產生恐懼,過分追求安全感,停在舒適區中難以邁出精進的腳步,無法合理冒險,既無法創造機遇,又導致能力貶值,最終損失更大。

生活往往是,「你什麼都害怕,就什麼也得不到。」

恐懼會滋生恐懼,只有直面恐懼,才能克服恐懼。

06

鴕鳥心態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著看了一會,說:「您有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不醫治恐怕會加重。」

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退出後,蔡桓公說:「醫生就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當作自己的功勞!」

過了十天,扁鵲又來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了,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

蔡桓公仍不理睬,表現得非常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又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

蔡桓公還是沒有理睬。

再過了十天,扁鵲在進見時,遠遠看見蔡桓公,轉身就跑了。

蔡桓公於是派人問扁鵲,為什麼轉身就跑,扁鵲說:

「小病在皮膚的紋理中,用湯熨就能治好;病在肌肉和皮膚裡,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

病在骨髓裡,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無法醫治的。現在,蔡桓公的病在骨髓裡,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於是病死了。

這就是鴕鳥心態,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懦弱行為。

很多人面對壓力,會傾向於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結果只會使問題更加複雜、更難處理。

但生活就像這句話所說:人,可以逃避現實,但是不能逃避人生。

當一個人習慣推卸責任,就難以成長,就更會覺得解決問題很難,最終陷入惡性循環。

07

結語

賈伯斯說過這麼一句話:

「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你養成習慣;在你生命的最後的30年中,你的習慣決定了你。」

一個人在人生上半場培養起來的習慣,將決定你在下半場的人生層次。

戒掉壞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當你選擇勇敢面對時,就多了一分改變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看完扎心了
    人民日報曾發布這樣一條微博,微博中的內容是:【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網友:看完發現基本全中,扎心了。並附帶一個視頻,視頻中的主要內容是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的「一個人沒有出息的9大根源」,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沒出息的九大根源,來看你家孩子犯了嗎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原因導致如此大的反差呢?前段時間,哈佛大學發布了一條研究視頻,視頻中分析孩子之所以沒有出息的九大原因,視頻發出後,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是這樣,我的孩子也佔了幾條。 這九大原因,是大多數沒出息的人所存在的共同特性,家長們不妨了解一下,今後讓孩子避開「雷區。」
  • 哈佛大學研究: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就能看出來,3個特點很明顯
    是能夠考取一個好的大學,然後順利的畢業找到一個好工作?……不同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出息的理解其實並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關於這個問題哈佛大學進行過一項專門的社會調查,他們把出息這個詞語定位成「薪水高出平均水平的30%」「能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家庭很幸福」幾個可以量化的指標,而滿足了這些指標的人就可以稱之為有出息。
  •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 |全中的心已扎漏
    近日,哈佛大學推出了一個研究「9個讓你變窮的原因」,看後著實讓人感到扎心了!1猶豫不決猶豫不決,比魯莽更糟糕。對待事情總是搖擺不定,無法痛快的做決定。這樣的人無論在其他方面多麼強大,也很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
  • 哈佛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
    當今社會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出息,但是往往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而那些有出息的孩子一般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家長們只是看到了這些有出息孩子發光的那一刻,卻沒有注意到他們平常的時候,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個「怪癖」,雖然平時很煩人,但是確實是智商高的一種表現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孩子分心是本能,從小培養專注力很重要
    國外研究報告顯示:98%的兒童智力水平相差無幾,1%的兒童是天才,1%的兒童智力稍弱。而成績如此懸殊,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數孩子缺乏專注力。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麼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哈佛大學研究:孩子分心是本能,需要家長得好好引導人的天性就容易分心,不僅是孩子,大人也常有分心的時候,這是正常現象。
  • 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
    是啊,一個人的目光所及,就是一種心情,還是一種人生。眼睛看著哪裡,腳步就會走向哪裡,心就會想到哪裡。如果你的眼睛看錯了地方,也會走錯方向,越往前走,人生越灰暗。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光是人生的路上的一盞燈。
  • 【美國名校系列】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
  • 12歲考入中科大,25歲成哈佛大學副教授,如今入美籍不願回國
    尹希在哈佛大學也是年齡最小的學生之一,不過他人小志氣大,不僅獲得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也打破了學校300年的傳統,於25歲時成為物理系的副教授。 ★尹希入美籍惹爭議,不回國理由充分又扎心 32歲時,尹希榮升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事業做的風生水起,而這時國內媒體也時刻關注他的動向,譬如……尹希何時回國?
  • 哈佛大學讀研值不值?
    1.簡單介紹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一直在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居前5名,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項目有90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學生聚集在這裡,教職工人數有70人,學生人數為9000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辦學宗旨是培養更多的學術人才,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和高學歷高質量的師資力量,為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的聲譽添磚加瓦。
  • 美研最強的大學之哈佛醫學院申請全解
    兩個多世紀以來,哈佛醫學院不僅在教授醫學實踐方面表現出色,而且在實踐醫學實踐方面也表現出色。在HMS,學生可以追求個人興趣,發現他們的呼喚,並發現他們如何改變醫學,科學和社會的結構。那麼美國醫學研究生教育最強的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到底如何申請及錄取呢?
  • 2020年哈佛大學專業排名
    哈佛大學商業與經濟專業排名第5,生命科學專業排名第1,哈佛大學藝術與人文專業排名第1,社會科學專業排名第5哈佛大學專業設置藝術史與考古學、戲劇、音樂學、舞蹈、音樂產業管理、音樂產業管理、藝術、藝術、設計研究、時裝設計、三維設計、服裝與紡織、藝術指導、手工製造、繪畫、繪畫、遊戲與互動媒體設計、插圖、多媒體、攝影、電影、銀幕編劇、傳媒、演講與辯論、出版、廣播電視、技師、木匠、烹飪藝術、室內裝修、通用音樂理論、鍵盤樂、打擊樂、弦樂、聲樂與歌劇、木管樂、歷史、歷史、師範教育、心理諮詢、藝術教育、、包裝科學、城市研究、人口學、東亞語言與文明、教育政策與管理、教育領導、高等教育、國際教育政策
  •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大等院校東亞研究專業申請要求詳解
    哈佛大學哈佛大學開設了兩個不同系和方向的東亞研究:一個在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 而另一個是在Committee on Regional Studies- East Asia。
  •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李樹深:「卡脖子」技術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
    「當前面臨困境的晶片、光刻機等光電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以及其他『卡脖子』技術等,大都根源於工程科學。」12月8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上表示,在當代中國社會所處特定歷史條件下,工程科學尤其具有獨特戰略意義,它是未來各種戰略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搖籃。
  • 哈佛大學十年本科專業人數變化:象牙塔的「技校」味兒越來越濃了
    近日,一位財經博主發布了關於哈佛大學過去十年的本科生專業分布變化數據,引發熱議。 在薪酬方面,根據Payscale最新數據,哈佛本科畢業生在大商科類薪酬排名第二,畢業生早期年薪中位數為$74,800(相當於52萬人民幣),中期年薪中位數為$146,800(相當於101萬人民幣)。
  • 哈佛大學:有科學道理,2個季節出生更聰明
    可別說,這個說法還真不是"迷信",不是村口王大爺隨口胡謅的,而是哈佛大學科學家根據一項長達7年的分析研究,最終得出的結論,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7年之間觀察了數萬名新生兒童,他們發現:9、10、11、12月份出生的孩子,普遍要比其他季節出生的孩子重210克、高0.19釐米。
  • 姚安娜畢業於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專業,為什麼還要進娛樂圈?
    這兩天看過一篇閱讀量十萬加的文章說,姚安娜畢業於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專業,然後進軍娛樂圈是富人思維,因為在計算機專業工作能賺幾個錢,進軍娛樂圈賺錢的效率高的多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在「初中」
    哈佛大學有一項相關研究,理察教授和他們的團隊對大腦進行觀察研究發現,大多數孩子一生會經歷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很多家長在意的初中階段! 而這個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其實就是大腦經歷了三個發育的高峰期!若是父母能抓住,進行科學的教育和引導,那麼孩子長到後會感激你!
  • 哈佛研究出了變窮的9個原因!條條都中實在是太扎心
    每天要用6位數的密碼保護著2、3位數的存款! 這些事實實在是太扎心了!大部分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窮,但是你想過你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嗎? 哈佛有一個紅遍網絡的研究報告叫做「你為什麼會變窮?」,看完之後,或許你會變得「富有」起來~ Topic: 你為什麼會變窮?
  • 細數美國頂尖醫學院,不止於有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醫學院中的戰鬥機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自1782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醫學教育的創新和影響。對生物醫學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申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健康科學與技術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