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影評#燃燒女子的肖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第二性-下篇

2020-09-25 火星人紀事



燃燒女子的肖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第二性-上篇

上篇回顧


下篇開啟


在上篇我提過《燃燒女子的肖像》被不少人看作是女版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種說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再次印證了女性視角是被忽視和弱化的。


在「石牆運動」已經走過半個世紀的今天,在男同故事成為亞文化不可或缺的主題的今天,在《斷背山》《月光男孩》《春光乍洩》等講述男同性戀故事的影片紛紛獲獎被大眾不斷捧上神壇的今天,女同題材是否得到了一樣的關注呢?


「沒有什麼比將女同性戀者

和有男子氣的女人混淆起來更錯誤的了。」

——波伏娃《第二性Ⅱ》


▾《燃燒女子的肖像》劇照

由於資料和運算能力有限,我暫時無法統計和比較男同片和女同片的生產量及票房,但從豆瓣的部分數據中,我們還是可以窺探出一些端倪,而這背後所反應出的問題也值得每個人深思。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豆瓣評價人數為419,421,幾乎是《燃燒女子的肖像》《阿黛爾的生活》《卡羅爾》評價人數的總和。而在豆瓣Top250的榜單裡,男同性戀題材影片就有《霸王別姬》《春光乍洩》《斷背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沒有一部女同性戀題材電影。


是什麼形成了這樣的結果,原因很複雜,自然不是三言兩語能分析清楚的,但或許近期成為熱搜的「N房間」事件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正如我在朋友圈問有沒有直男看女同片,有人回答「當作色情片」來看一樣。

▾《小婦人2019版》劇照

在男同性戀已經和人權畫上等號的時候,女同性戀又和什麼畫上了等號?或者換一種說法,為什麼無數女性觀眾可以去正視和試圖理解男同性戀片所呈現的情感和邏輯,但可以去正視和試圖理解女同性戀片所呈現的情感和邏輯的男性觀眾卻不多?


如果說男性之間的情感更易於理解或許偏頗,但我們的社會一直要求女性在理解自己之前先理解男性,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我們幾乎很少聽到男性被要求在理解自己之前先理解女性,男性視角建立的邏輯和運作的社會。


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寫的:「三段論既做不了蛋黃醬也不能讓孩子停下哭鬧」。可見女性概念和境況的複雜程度,不是一句「女性天生敏感細膩」就能涵蓋的,正如波伏娃一直強調的,世人所謂的女性其實是後天和社會造就的。

▾《小婦人2019版》劇照

《甄嬛傳》和《小時代》雖然看似代表了不同的女性關係,但事實上卻指向了同一種淺薄的類型,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撕逼型」。為何男人與男人的「撕逼」——決鬥被賦予了騎士精神和英雄主義,而女性的決鬥卻以鬧劇般的負面形態出現?


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連女性關係也是以男性視角來審視的,當女性與女性間的親密和疏離不再以男性為中心,男性語境下的女性關係會顯得偏頗甚至被妖魔化,又有什麼奇怪呢?所以我們需要女性視角下的女性關係。


譬如愛情襯託下的《燃燒女子的肖像》,譬如友情襯託下的《我的天才女友》。在厄休拉·勒奎恩著名的科幻作品《黑暗的左手》裡對於性別和性向的設定是這樣的,在寒冷偏僻的冬星,所有人的性別都是可流動的,人生來雙性,於是愛既有性又超脫性而存在,於是愛變得既無比純粹又極其複雜。


《我的天才女友》劇照

第一次看厄休拉作品的時候,我很震驚於這種大膽的想像和深刻的隱喻,我把它視作一種烏託邦的存在,但隨著歲月的增長,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身為女性的厄休拉某種程度上只是洞察和借用了已經存在的女性關係而已,而冬星人某種程度上便是女性心理的寫照。


雖然還沒有證據去證明女性都不是100%的異性戀,但比起弗洛伊德不靠譜的「厄勒克特拉情結」,我倒反而在不少女性身上嗅到了「俄狄浦斯情結」。女性與女性間的依戀和存在關係,混合著崇拜、替代、保護和認同,常常變換著性別和社會身份而不自知,或許是沒有子宮的男性無法想像和理解的。


如果說《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結尾艾利歐的呼喚是對愛情和自我的肯定和追溯,那麼《燃燒女子的肖像》中畫家瑪莉安和小姐艾洛伊茲互訴對方最細微的神態動作和心理,可以說一種女性視角下演繹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燃燒女子的肖像》劇照

同樣的在《我的天才女友》中莉娜只讓埃琳娜把自己喚作莉拉,對埃琳娜毫無保留的坦誠,帶有孩童般的天真和侵略性,對埃琳娜深入心底的洞察和漠視的矛盾,難道不是一種「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或者說「世界上另一個我」式的回應嗎?


埃琳娜對於莉拉的崇拜和依戀之中沒有對肉體欲望的佔有和渴望,但這種純粹心理的佔有和渴望,使得兩人產生了圓舞曲般若即若離的迴旋關係,從孩童期一直延伸到衰老期,這種盪氣迴腸和刻骨銘心,難道和愛情不相似嗎?


她們分享同一個男人的愛欲,她們被同一批男人凝視和審視,她們用對方的視角互相觀看,她們用同樣的力量消耗彼此,她們在生命最關鍵的節點上相互支撐,她們看起來截然不同但又何其相似,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也仿似並蒂蓮。


▾《我的天才女友》莉拉和萊農視角下的彼此

互為鏡中的自己,視彼此為白玫瑰與紅玫瑰,常常用傷害自己和對方的方式來抹去對方和自己的存在,《我的天才女友》中所描摹的這種女性的執拗的對抗世界的方式,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友情關係中,還存在於母女和女性群體間。


埃琳娜與母親,莉拉與奧利維耶羅老師以及街區裡的女孩之間,上一輩中的梅麗娜和莉迪亞,甚至於整個街區的女性之間都是以這種方式在共存的。在《燃燒女子的肖像》中儘管沒有直接描摹,但死去的姐姐、母親與艾洛伊茲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小婦人》雖然大部分筆墨都用於勾畫喬對男性世界的反抗,但四人的姐妹情,尤其是艾米與喬的關係無疑是以「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方式來呈現的。和男性習慣的自畫像式自我認知方式不同,女性似乎更習慣於通過彼此的倒影來辨認自己是誰。

▾《小婦人2019版》劇照

有趣的是,《我的天才女友》中莉拉寫的那本,被埃琳娜看作是她們一生註解的《藍仙女》正是啟發自幼時她倆共讀的那本《小婦人》。某種角度來說,「那不勒斯四部曲」①的確是對《小婦人》最出色的改寫,用時髦話來說便是同人作品。


《我的天才女友》的原著是第一人稱自傳體的敘述視角,在電視劇中主創平衡了兩個角色各自戲的篇幅、同時擴充了敘述視角、更不遺餘力地以群像化方式來更立體化地描繪女性,還異常出色地用鏡頭而不是旁白完成了心理部分的視覺化呈現。


在第二集第一集中莉拉對埃琳娜敘述「婚內強姦」前後過程的戲便是個尤為出色的例子。在毛玻璃後被扭曲的斯特凡諾的面孔(圖2,點擊可放大),呈現出一種「閃靈」式的驚悚,正是莉拉眼中惡魔該有的樣子,本該是美好的初夜成了莉拉想要逃離的恐怖片式的噩夢。

▾《我的天才女友》的三種視角和心理描摹

蜜月後家庭聚會時的主觀鏡頭(圖3),把斯特凡諾死去父親堂·阿奇勒的照片置於後景,刻意去透視化的扁平結構,將這四個莉拉生命中害怕的男人置於同一時空,把她童年和當下的噩夢巧妙地關聯了起來,也讓觀眾極強地代入了她的心理視角。


說實話,我非常好奇男性在看這兩場戲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可惜我身邊似乎沒有一個男性朋友看過或者公開讚賞過這部電視劇。而在評論區不少討論僅僅聚焦於這部戲的男女情愛關係,讓莉拉如娜拉②式的反抗再度消解在了男性視角中。


而我之所以喜歡《我的天才女友》和《燃燒女子的肖像》,正是因為她們都通過消解和重建觀看的視角,呈現出了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揭示的女性共同的命運和處境。如果你靜不下心來去讀近70萬字的著作,不如先看看這兩部影片,然後帶著疑問再去翻開《第二性》,你會重新認識你的母親、朋友、愛人或者自己。


END



①那不勒斯四部曲:由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撰寫的《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圍繞著埃琳娜和莉拉的故事展開。

②易卜生名著《玩偶之家》中的主角。背景資料來源:無https://mp.weixin.qq.com/s/mDOTjmCHUFIcIIzeUD8yzQ


文字版權屬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謝謝

更多影評搜索微信:火星人紀事

相關焦點

  • #火星影評#燃燒女子的肖像,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第二性-上篇
    最近接連看了坎城獲獎作品《燃燒女子的肖像》、奧斯卡提名作品《小婦人》、HBO高分劇集《我的天才女友 第二季》以及HULU的新劇《星星之火》,碰巧幾部作品都由女性編劇、女性導演、女性主演,自然講述的也是關於女性的故事。
  • 《燃燒女子的肖像》影評:深刻烙印在心底的容貌
    一句:"我在獨處時體驗了你所說的自由,但也感受到你的不存在。"實在太過於浪漫、讓人難以招架,《燃燒女子的肖像》不禁讓我想到蒂莫西·柴勒梅德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只不過這次從女性角度出發,以肖像畫為主題,描繪了一段讓人賞心悅目的唯美禁忌之戀,這種從無到有,在多次眼神交換與試探後確定彼此的心意,在當時性別意識與對同性的情感受到束縛的時代才更加顯得無比可貴。
  • 《燃燒女子的肖像》女導演寫給前任的情書
    你以為她們會反抗,會一起逃離這個地方,但是沒有,艾洛伊茲還是聽從母親的願望嫁給了富商,而女畫家也沒有搶婚之類的戲碼,甚至都沒有挽留,只是在不舍中度過在一起的最後一天。數年之後的一場音樂會上,瑪麗安去歌劇院聽歌劇時,看見了遠處包廂中的艾洛伊茲,她和丈夫還有孩子。當響起當年瑪麗安給艾洛伊茲彈的那首曲子時,瑪麗安看到艾洛伊茲淚流滿面。
  • 《藍宇》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同樣《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奧利弗是一個社會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男人,埃利奧則是一個熱愛看書,對一切還很懵懂的男孩。兩部片子都以社會地位的差距而拉開兩位主人公情感的故事。《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則是因為奧利弗要結婚了。但是這也可能是最好的結局了。耿耿於懷的結局,就是最讓人喜歡的結局。我沒有辦法想像,藍宇不出事,他跟陳悍東的結局是個什麼樣子,沒有辦法說得清。可能還會有第二個陳悍東的出現,沒有個準確的說法。奧利弗的婚姻即使不存在,難道他們就每個夏天一聚嗎?沒有辦法。至今大部分人的觀念還是偏向於結婚生子按部就班,不探討深處靈魂的自己的喜好。所以,結局只能是這樣。
  • 《燃燒女子的肖像》:你有沒有嘗過愛的滋味?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這樣的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也是這樣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法國,年輕的女畫師瑪麗安繼承了父親的職業,也就順其自然地有機會再次為父親的老主顧服務。那個年代相機還沒有發明,有錢人家的父母一般都會花錢請一位畫師,給自家待嫁的姑娘畫一幅肖像,以待如意郎君的出現。
  • 《燃燒女子的肖像》,畫作凝視之外的性別凝視
    原創: ZQSG 看電影雜誌畫家為小姐繪製了三幅肖像。第一幅端莊呆板。「在您眼中我就是這樣的?」在小姐挑釁般地質問下,畫家毀掉了它。第二幅鮮活生動。可她到底不敢輕飄飄地放出一句「放棄婚約吧」,或是「跟我私奔」的話來。畫家怕小姐應下,小姐也怕畫家開口。無論如何抉擇,他們終究只能做五日愛人。▼大部分時間下,[燃燒的女子肖像]都是一部靜得過分的電影。
  • 豆瓣電影日曆 2021 年 1 月 3 日《燃燒女子的肖像》
    2019年12月7日最佳外語片《燃燒女子的肖像》獲獎洛杉磯影評人協會2019年12月8日最佳攝影克萊兒·梅託恩獲獎多倫多影評人協會2019年12月8日最佳外語片《燃燒女子的肖像》亞軍華盛頓特區影評人協會2019年12月8日最佳外語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提名女性影評論人協會2019年12月9日最佳女性電影瑟琳·席安瑪亞軍最佳女性故事作者亞軍最佳女性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獲獎最佳女性外語電影獲獎凱倫·莫利獎提名最佳熒幕情侶諾耶米
  • 為什麼,要燃燒女子的肖像?
    瑟琳·席安瑪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她自編自導的《燃燒女子的肖像》所展現的,更多是愛情的本身。01這是一段愛情故事的記憶。主劇情通過閃回的形式講述。女畫家Marianne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因為那幅《燃燒女子的肖像》勾起了她的回憶。那是一個墜入愛河的過程。1760年,法國布列塔尼。
  • 《燃燒女子的肖像》:俄耳甫斯悲劇般的凝視,女性之間的愛與覺醒
    毫無疑問,《燃燒女子的肖像》是一部值得被載入影史的女性主義電影,這種描述看上去頗為鄭重,用到這部電影裡卻也十分貼切。因為艾洛伊茲被迫嫁給遠方未曾謀面的男人,這幅肖像畫是她成嫁的關鍵,她反對這樁婚姻的唯一方式就是阻止這幅肖像的創作,這無力的舉動就是十八世紀的女子能做的小小抗爭。
  • 《燃燒女子的肖像》:止於凝望,情予彼方
    按照我的理解,影片共由三幕不同的時空展開。一.前兩幕時空與電影基調開篇一幕是在一個滿是女性的畫室裡,既是老師又是模特的瑪麗(Marianne)發現她的一幅私藏的、容易勾起回憶的畫被學生誤放在公開場合中。這幅畫的名字就是《燃燒女子的肖像》。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是近期看過最有感覺的電影,很推薦大家一個人安靜的觀看。看完後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情緒,不是那種可以釋放出來的情緒,是很隱晦很難用語言去表達去描述的情緒,這種感覺很奇妙。仿佛你離他們很近,就像一個透明人般圍繞在兩人身邊,一起經歷了那個難以忘懷的夏天。
  • 我們秘密的第二十八頁——《燃燒女子的肖像》
    今天聊聊電影《燃燒女子的肖像》。片名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2019),別名浴火的少女畫像(港) / 燃燒女子的畫像(臺) / 燃燒的女子肖像 / 火吻女孩的肖像 / 浴火女孩肖像畫 / 年輕女孩的肖像畫。
  • 《燃燒女子的肖像》:不止於女同的愛
    文/夢裡詩書宛若油畫般的電影質地,在《燃燒女子的肖像》中是如此的賞心悅目。而在這個帶有西方古典美學的優雅氛圍中,女性導演瑟琳·席安瑪對同性之愛的聚焦,兩位女主間謹小慎微且又纏綿悱惻的愛意流露,則使電影之美不僅源於外,更修於內。
  • 在孤島相愛,法國酷兒電影的究極浪漫:《燃燒女子的肖像》
    文:Montagne要問2019年最好的LGBT電影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提到這部《燃燒女子的肖像》,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8.6分,超過96%的同性片及95%的愛情片,並提名了金棕櫚。「夏日限定」及與世隔絕《燃燒女子的肖像
  • 《燃燒女子的肖像》:燃燒的不只是畫像,更是愛情和女性意識
    作者| 全息碎片提及2019年影壇的滄海遺珠,絕不能繞過《燃燒女子的肖像》。這部法國文藝片,狂攬第45屆法國凱撒電影獎9項提名,但在頒獎典禮上卻以主創紛紛離席、只將最佳攝影納入囊中而告終。不過雖有遺憾,但這部影片仍被金球獎、坎城金棕櫚等多獎提名,甚至許多影評人不吝讚美,稱其為年度最佳電影。1760年,法國,孤島。
  • 《燃燒女子的肖像》:極簡敘事下的多重隱喻
    文 :飛鳥編輯&排版 :綠麥▲ 《燃燒女子的肖像》的海報《燃燒女子的肖像》是法國導演瑟琳·席安瑪2019年的作品,第一次是瑪麗安彈《四季》給艾洛伊茲聽,第二次是島民在篝火旁一起唱歌(歌詞為「我無法逃脫」),第三次則是結尾兩人共聽《四季》音樂會。音樂因為稀少而顯得尤為珍貴,同時也暗示了兩人戀情的註定無法細水長流。
  • 個人意見|《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酌情閱讀。今年奧斯卡慶功宴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將最佳國際影片獎盃遞給導演瑟琳·席安瑪說道,「你本該拿著這個的」。奉俊昊為什麼會這樣說?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
  • 個人意見 | 《燃燒女子的肖像》:當你凝望愛情的時候,愛情也在凝望你
    本文涉及大量劇透,請酌情閱讀。今年奧斯卡慶功宴上,《寄生蟲》導演奉俊昊將最佳國際影片獎盃遞給導演瑟琳·席安瑪說道,「你本該拿著這個的」。奉俊昊為什麼會這樣說?瑟琳·席安瑪執導的新片《燃燒女子的肖像》,沒有成為本屆法國申報的最佳國際影片,錯過參與角逐的機會。
  •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2017年最美的故事
    今天要和大家講的就是它——《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如果說2017年評論界捧出了《逃出絕命鎮》,爛番茄捧出了《伯德小姐》,那麼或許可以說,全球影迷一起捧出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但是,《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證明了,美好清新一樣可以製造出動人心弦的強烈情感。《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把個體覺醒、愛情、代際間的交流和傳承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傳達了出來。給觀眾帶來愛與美的感受,這是電影最原始最直接的魅力所在。
  • 燃燒女子的肖像 每個人的愛情都應受到尊重
    隨著六月彩虹月的概念傳入國內,同性主題影片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除了已為大眾所熟知的《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卡羅爾》《阿黛爾的生活》等影片,還有一部曾為大眾所忽略的法國女導演席琳席安瑪的作品《燃燒女子的肖像》,這部影片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獲得了最佳編劇獎,除卻影片本身的精緻油畫質感與性別政治深度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