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洪鶴大橋通車,填補世界大跨度串聯斜拉橋建設的空白

2020-12-24 中國基建報導

珠海訊12月15日上午11時,經過四年的建設,由廣東珠海交通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大橋局參建的珠海洪鶴大橋正式通車。自建設以來,洪鶴大橋項目經歷了超強颱風「天鴿」和「山竹」的挑戰和洗禮以及新冠疫情影響。面對困境,項目團隊制定詳細施工方案,堅持防疫復工兩手抓,克服了全水上高空作業,大風、暴雨、颱風、疫情等多種不利因素,實現一系列施工節點勝利,最終建成通車。

據本報記者了解,珠海洪鶴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度串聯式斜拉橋,其主跨長度比港珠澳大橋的青州航道橋主跨458米還要長,填補了世界上大跨度串聯斜拉橋建設的空白。

中鐵大橋局洪鶴大橋項目經理陳山亭向《中國基建報》記者介紹,洪鶴大橋全長9.654千米,設計時速100千米/時,為雙向6車道公路斜拉橋,主橋由兩座主跨500米雙塔雙索疊合梁斜拉橋串聯而成,均採用的是半漂浮體系。其中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標段全長970米,包括1/2洪灣水道主航道橋和1/2磨刀門水道主航道橋,高168.484米高的4號主塔為全線最高主塔,相當於60層樓房的高度,其「滴水藏海」的橋塔造型挺拔有力,極具珠海南方海濱城市的地域特色。

大橋橋址位於洪灣水道和磨刀門水道入海口位置,跨越芒洲溼地公園,環水保要求高,且主橋下方有兩個主航道,區域內存在斷裂構造帶,巖石強度高、溶洞數量多,地質情況極端複雜,基礎施工難度大。為此,中鐵大橋項目團隊積極探索,創新施工工藝,首次在平臺施工應用「深淤泥地質砂袋圍堰築島鑽孔平臺施工工法」,將高風險、耗時長的海上作業改為陸地作業,節省工期和設備投入;在樁基施工採用「旋挖鑽+反循環衝擊鑽」組合鑽孔工藝,攻克大面積串珠式溶洞樁基施工難題;在鋼梁架設中採用專利工法「墩頂鋼梁無支架架設法」,節約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並成功取得多項工法和發明專利。

「由於大橋所處環境為海洋性氣候,夏秋季節颱風多發,風力強、雨量大,且該區位地震基本烈度為VII度。」中鐵大橋局洪鶴大橋項目總工程師鄧小剛向《中國基建報》記者介紹,為保證大橋使用壽命,項目團隊秉承「精雕細琢、百年品質」的企業質量理念和「謀細、琢細、成細」的項目文化理念,在大橋施工過程中通過嚴把施工質量,控制橋梁各結構的耐久性。

在橋墩施工中採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防船撞設施,為提高橋墩防船撞能力,降低船舶撞擊力。合龍過程中,採用定時合龍工藝,該工藝能確保大橋按照預計時間開始合龍施工,有效減少鋼梁溫度配切合龍的不確定性,提高合龍的準時性和可靠性,不斷對合龍口進行精密監測、實時調整,最終零誤差完成鋼梁合龍。在斜拉索施工中採用DZZL16型250智能單根快張設備,應用等值張拉法,保證索力的均勻性,將索力誤差控制在1%,確保斜拉橋的生命線各項技術指標符合要求。

此外,大橋採用半漂浮約束體系,塔梁交界處設有縱向阻尼裝置,在發生地震時,可確保串聯的兩座斜拉橋交接處不出現「頭碰頭」的現象。同時,通過在交接墩和輔助墩頂設置橫橋向鋼阻尼器,有效解決了軟土場地上雙座串聯大跨度斜拉橋橫橋向減隔震問題。

據《中國基建報》記者了解,洪鶴大橋起於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洪灣,對接港珠澳大橋連接線、並與廣澳高速珠海段及橫琴二橋形成十字交叉設洪灣互通,向西跨越洪灣湧,沿規劃洪灣港區北側預留通道經過,轉向西南跨越洪灣水道,穿過橫琴島芒洲規劃溼地,跨越磨刀門水道至鶴洲南圍墾區,終點與鶴港高速相交、設鶴洲南互通。洪鶴大橋的建設完成,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及珠海市經濟向西輻射的重要通道,對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泛珠三角經濟區」發展戰略具有重要作用。(楊柳)

《中國基建報》20201218 01版 頭版聚焦

相關焦點

  • 珠海洪鶴大橋通車 為世界最大跨度串聯式斜拉橋[組圖]
    12月15日上午,珠海洪鶴大橋正式通車。中鐵大橋局 供圖中國網 訊 12月15日上午11時,經過四年的建設,由廣東珠海交通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參建的珠海洪鶴大橋正式通車。作為珠海同類型橋梁中跨度最大的橋梁,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串聯式斜拉橋,其主跨長度比港珠澳大橋的青州航道橋主跨458米還要長,填補了世界上大跨度串聯斜拉橋建設的空白。
  • 探訪具備通車條件的珠海洪鶴大橋
    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4日,廣東省珠海市,航拍洪鶴大橋。洪鶴大橋全長9.6公裡,東連洪灣互通,西接鶴洲南互通,並與港珠澳大橋連接線、廣澳高速珠海段等多條道路連通,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串聯式雙塔雙索麵斜拉橋。目前,洪鶴大橋主體工程檢測項目均已完成並滿足交工要求,具備通車條件。
  • 「珠海第一跨」正式通車,航拍大圖搶先看洪鶴大橋
    2020年12月15日,洪鶴大橋正式通車。珠海金灣至珠海市區從原來的40分鐘縮短為15分鐘,到澳門30分鐘,到香港60分鐘,到橫琴自貿區20分鐘,進一步完善大灣區交通網絡。南方拍客 郭昌城 攝洪鶴大橋屹立於珠江磨刀門出海口,全長近10公裡,被稱為「珠海第一跨」。大橋主體為四座串聯起來的拉索橋,其中主塔高近170米。大橋主航道橋採用兩座串聯的主跨為500米的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共用一個交接墩,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串聯式雙塔雙索麵斜拉橋。
  • 洪鶴大橋初期免費通行!有望告別珠海大橋的擁堵!
    | 洪鶴大橋效果圖 洪鶴大橋起點位於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洪灣,可從珠海大道、廣澳高速轉入南屏洪灣大橋,或從灣仔加林山隧道、港珠澳大橋連接線、
  • 世界最大跨度串聯式斜拉橋建成通車
    12月15日,由中鐵十一局二公司參建的珠海洪鶴大橋建成通車。被天塹阻隔的香洲洪灣和橫琴、鶴洲半島和金灣區將由大橋作為紐帶串聯在一起,構成貫穿珠海東西的發展動力軸。珠海洪鶴大橋洪鶴大橋屹立於珠江磨刀門出海口,被稱為「珠海第一跨」。大橋主體為四座串聯起來的拉索橋,其中主塔高近170米。大橋主航道橋採用兩座串聯的主跨為500米的雙塔雙索麵疊合梁斜拉橋,共用一個交接墩,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串聯式雙塔雙索麵斜拉橋。
  • ——洪鶴大橋打造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紀實
    對於洪鶴大橋來說,打造廣東省第一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是與建設「珠海第一跨」和「珠海新地標」同等重要的目標。12月15日,洪鶴大橋正式通車!極目遠眺,海天之間,大橋飛渡天塹,氣勢磅礴。洪鶴大橋起點位於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洪灣,終點與江珠高速公路延長線及鶴港高速公路相交,形成鶴洲南互通,全長9.65公裡。
  • 「珠海第一跨」洪鶴大橋通車
    南方日報訊 (記者/何康傑 沈夢怡)12月15日,經過四年的建設,珠海洪鶴大橋全線正式通車。通過與港珠澳大橋直接連通,洪鶴大橋將打開連接港澳與珠江西岸乃至粵西地區的大通道,進一步完善大灣區交通網絡。作為珠海市「六橫十縱」主幹線之一,洪鶴大橋是粵港澳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起點位於南屏鎮洪灣,銜接洪灣互通,與廣珠西線及橫琴二橋、港珠澳大橋連通,終點與正在建設的鶴港高速公路連接,途經鶴港高速公路與正在規劃建設的黃茅海通道連通,直通江門臺山市和粵西地區。
  • 「建築界」珠海第一跨,看洪鶴大橋如何打造綠色公路示範工程
    12月15日,洪鶴大橋正式通車!對於洪鶴大橋來說,打造廣東省第一批綠色公路建設典型示範工程,是與建設「珠海第一跨」和「珠海新地標」同等重要的目標。綿延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島嶼、植被覆蓋豐富的山巒,廣東省珠海市令人羨慕的藍天青山綠水背後是對綠色發展的堅持。
  • 五峰山長江大橋進入通車準備,填補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空白
    在江蘇省鎮江市有這樣一座千米跨度懸索橋Ta實現了全長6.409公裡懸索橋一跨越江Ta解決了懸索橋容易晃動的難題Ta是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Ta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空白
  • 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全面通車,大國重器助力填補技術空白
    12月26日,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面通車。「7年付出,在這一刻我覺得全都值了。」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張紅心看著緩緩駛出的列車,禁不住感慨萬千。
  • 本月,青山長江大橋即將通車!又創下多個「世界第一」
    主橋長度:1638米橋梁形式:斜拉橋(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主塔高度:279.5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A」型塔,相當於100層樓的高度)開工日期:>2015年通車日期:2020年設計單位: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與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聯合設計總投資:約56.03億元特點: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
  • 這座中國大橋填補世界空白!
    Ta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的空白Ta是誰?鎮(江)高鐵聯調聯試任務,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五峰山長江公鐵大橋搭載的4線高速鐵路和8車道高速公路使大橋主梁的總荷載達到17萬噸,接近三艘滿載的遼寧號航空母艦的重量,如此大的荷載,給五峰山長江大橋的建設提出了空前的挑戰
  • 珠海實力增!計劃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
    (示意圖 | 來源網絡)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就全國政協提案答覆的函稱,將研究探索在橫琴建設澳門證券交易所,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珠澳合作;串聯起珠澳兩地的經濟紐帶,促進兩地資源互補,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 擱置半個多世紀才動工的這座大橋要通車了,我國又填補一世界空白
    眼下,五峰山長江大橋已經開始進入年底前的通車準備。在題圖中這座美麗壯觀的千米大跨度懸索橋上,鐵路部門以不同時速、不同車型、多線並行等方式進行了反覆測試。測試了近百天,各種項目一切正常,並創造出了高鐵以時速275公裡平穩通過大跨度懸索橋的世界紀錄。眾所周知,此前高鐵線路上是沒有懸索橋的。這也是我們在雲貴高原眾多高鐵線路上不得不花大價格大精力去建造其它橋型的重要原因。為啥,高鐵線路上不能用懸索橋?
  • 建橋禁區中的奇蹟,世界最長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全面通車
    【環球網報導】12月26日,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面通車。「7年付出,在這一刻我覺得全都值了。」中鐵大橋局副總經理張紅心看著緩緩駛出的列車,禁不住感慨。
  • 國內首座高烈度震區無砟軌道高速鐵路矮塔斜拉橋順利合龍
    橋梁結構設計形式新穎、技術要求標準高、施工安全風險大,在同類橋梁中開創多項第一:是國內首座應用於高烈度震區的無砟軌道高速鐵路矮塔斜拉橋;是世界首次在高速鐵路上採用非對稱結構形式的矮塔斜拉橋;在時速350km/h、非對稱孔跨布置、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雙塔雙索麵、CRTSⅢ型板式無砟軌道的多重約束條件下,橋梁主跨跨度達178米,為世界之最。
  • 銀西高鐵填補我國高鐵建設技術多項空白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首條串聯陝甘寧革命老區和穿越黃土高原地帶的高速鐵路,銀西高鐵的多項技術創新,填補了我國高鐵建設技術的多項空白。「銀西高鐵是我國一次性建成裡程最長的有砟高速鐵路。有砟軌道具有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好、投資少、建設速度快、行車速度調整空間大等優點。」
  • 世界最大跨徑三塔斜拉橋全面施工:黃茅海跨海通道釋放大灣區向西...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目前,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鋼筋加工場、拌合站、路基清表、隧道洞口施工等已同步開始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大型臨時工程建設、全線樁基開鑽和隧道進洞等工作,項目計劃2024年建成通車。
  • 2020年世界上最高的5座大橋,全部在中國!
    鴨池河大橋在建設期間困難重重,受地形、運輸和工期等條件限制,常規的機器與施工方案根本不適用,因此該橋採用了纜索吊機懸臂拼裝鋼桁梁,這是世界上首次將纜索吊機用於斜拉橋主梁施工。鴨池河大橋位於烏江源百裡畫廊,跨越鴨池河,主跨800m,全長1450米,是世界上目前建成的較大跨徑的鋼桁梁斜拉橋,也是世界山區斜拉橋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