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精緻的人大校園,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都在發生新鮮的故事,有人在一勺池畔輕聲誦讀,有人在謹勤路上匆匆穿行,有人剛剛結束通宵的奮筆疾書站立窗前眺望遠方,有人站上講臺翻開書本談論古今天下,有人圍坐一圈熱烈討論話題……這些風景一直在我們身邊,年復一年,鑲刻在人大地圖裡。
有很多人,值得歌頌;有很多故事,值得分享。智庫建言、協創平臺、百村調研、同輩關懷、法律援助、公共服務……每個故事都記錄著人大的歲月,都充滿自信、驚喜和欣慰,也流淌著不安、失落和淚水。
本學期人大新聞網推出《光陰人大》系列稿件,講述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心路和足跡,分享人大精神、凝聚人大力量,珍惜這一段難忘的光陰故事。
第42期光陰人大為您講述中國人民大學新光平民發展協會的故事。
經歷過彷徨與質疑,也收穫了成果與讚譽,無論如何「這些年輕的大學生,能夠走出課堂,走出宿舍,走近工友,本身就是一種大學精神的體現」,《人民日報》如是說。
英語、理財、養生、法律時政、電子產品……類似課程不在大學課堂上,不在培訓學校裡,不在電視講壇上,不籤到、不收費、不定時,白天課堂裡的莘莘學子登上講臺成為「老師」,食堂裡、宿舍樓的「叔叔阿姨」則搖身一變成了「學生」。這一切都發生在中國人民大學新光平民發展協會舉辦的工友夜校裡,被稱為人民大學學生給身邊「人民」辦學校。
「小」學子成「老」阿姨的「師者」,這背後有著怎樣的機緣和故事,讓我們為您娓娓道來。
從誤解到依賴:「騙錢的」成為「知心人」
2011年初春,在新光農民工創業孵化平民學校(現新光平民發展協會)剛剛成立的時候,20多位志願者幾乎走遍了人大所有後勤員工宿舍散發傳單並為他們講解項目意圖,本以為會得到熱烈反響的他們卻被澆下一頭冷水——沒有後勤員工認為學生會為他們免費講課,甚至有員工一度以為大學生是來「騙錢」的。開學典禮現場的冷清更讓他們倒吸一口涼氣:參加開學典禮的後勤工友只有兩名。
三年多之後,場景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場真的相當火爆,準備的40份講義不夠發,還從其他教室臨時借用了凳子才勉強讓工友們都坐下。」
「原先我一直覺得這些名牌大學生只可仰望,接觸之後覺得娃娃們相當好,有什麼我都願意和他們說,他們都願意幫我解決!」參加過新光夜校的人大北區食堂王廣州師傅表達了自己對同學認識的改變。
現如今,工友與同學們成了好夥伴,大事小事都與同學溝通交流。一天上午,新光志願者接到了東區食堂張桂兵大哥的電話。張大哥話語急促,說自己收到了一條自稱法院傳票的簡訊,稱其在某網站登記了領獎信息但未及時領獎,面臨違約賠償。志願者及時告訴大哥這是一條純詐騙簡訊,安撫了他的情緒之後,還誕生了給工友們開展主題理財課的想法。
為工友們開展英語課也是新光平民發展協會的品牌活動之一。在某次英語課結束之後,西區食堂工友錢仁旭說:「我要開始翻譯菜譜了!」錢仁旭畢業於一所廚藝專科學校,畢業後即進入人民大學食堂工作。年輕,有想法的他不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總和大家保持著熱切的聯繫。「正是這麼多『錢仁旭』的支持與鼓勵,才使得我們能夠更有信心堅持下來。通過夜校,實現工友和學生的雙向互動,完成受助到互助、參與到協作的轉變,正是新光不斷追求的效果。」新光平民發展協會會長,財政金融學院2012級梁莎莎說道。
截至目前,新光工友夜校已經開辦了英語、理財、養生、法律時政、電子產品應用等5門課程,力求寓教於樂,教學相長,豐富工友夜校的活動體系和活動內涵。
熱門課程:為工友「私人訂製」
「解答工友們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工友解決實際問題,正是我們的課堂所要達到的目標。」
2015年春運火車票網絡、電話購票的預售期提前到了60天,讓部分工友有些擔心,這個春節,能順利回家嗎?正在這個當口,新光夜校舉辦了一次「教你搶票」的網絡電話購票應用課程。
恰巧,課程結束兩天之後,中區食堂的一位阿姨打來電話諮詢團體票的退票事宜,在耐心解答了阿姨的問題,並提供了解決方法之後,志新光的志願者們也長舒了一口氣:「過年回家是每個人年關最大的願望,能夠儘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也是我們心底最大的快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是教工友們買票的目的,也是希望新光工友夜校能夠達到的目標」,另一位授課志願者國學院2012級的朱小潔說道。
工友們來到城市,家裡的地怎麼處理最為合適?每一種不同的方式需要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針對於工友的困惑,夜校法律時政小組的志願者,國際關係學院的苗中泉博士給大家進行了一次土地制度「十問十答」的課程。工友們從農村來到城市工作,所面臨勞動、婚姻、醫療等多個問題,都有時政小組為他們耐心解答。國際關係學院2013級李立敏、楊超是法律時政小組的骨幹成員,「法律時政看似寬泛,但細化到工友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講能講的內容很多,我們從一個點切入,把問題講清楚,儘量完備,以求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主題理財課在志願者們則從網購操作講到防騙提醒再到支付理財工具使用,從實際應用、風險防範等多個方面給工友普及了網絡時代的理財守財小知識。
課程是起點,友誼長存續
除了課堂教學,新光還建立了讀書交流平臺、技能輔導平臺、法律援助平臺、心理諮詢平臺、工友信息平臺等多個日常平臺,課堂之外聯繫工友與志願者。這些日常平臺也得到了校內其他組織的支持,如與商學院青協共同建立的英語等級考試、各種從業資格考試輔導平臺,對有需求的工友進行輔導;與法學院青協、法律援助中心共同建立的法律援助平臺,針對工友們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法律問題進行諮詢。日常平臺是新光工友夜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團凝聚社會資源更好地為工友們解決問題的有力渠道。通過夜校學習,平臺交流,工友們和志願者越來越凝結成一個大家庭。
新光工友夜校也安排了很多休閒活動給大家放鬆,緩解工作的疲憊。比如趣味運動會、草坪西瓜會、觀影會、茶話會、元旦晚會等,受到了工友們的大力支持,一年一度的元旦晚會更是備受歡迎。
最近的一次元旦晚會在學生活動中心東廳舉行,參與人數超過100人,很多人甚至站著看完了2個多小時的晚會。晚會節目涵蓋了歌曲、舞蹈、武術、書法、小品、魔術、鋼琴獨奏等多種形式,遊戲環節更是趣味橫生。工友和學生們有才藝的出節目,有創意的出點子,合作創造了一場屬於新光的永恆回憶。
「舉辦晚會時工友們的熱情超乎了我的想像,每一位工友都以極高的熱情加入到這一場晚會中來,無論是出節目,還是參與遊戲,工友們的期待都在鼓舞著我們把晚會做好」,2015年元旦晚會的組織者之一,國際關係學院2013級易媛媛這樣回憶元旦晚會帶給她的激勵。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真正了解了工友們的工作生活,參與到日常的授課中之後,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出現的差異只是分工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區別。
「當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中後,會發現他們都是一個個普通的個人,為了生存而在奮鬥著,他們有自己的原則和目標,有自己的驕傲和夢想,是各種條件下人生的另外一種選擇」,協會創始人吳俊東說道。
一般人了解到的只是工友們生活的一個片面,早上3點鐘起床做早餐,晚上整宿值夜班,居住在物美地下破舊的宿舍樓裡,過年時有家不能回的無奈。但是,在另一面卻有一些不一樣的狀態,早上三點鐘起床的阿姨們白天工作時間是最短的,晚上可以很早就休息,夜裡整宿值夜班的保安們白天完全可以休息,物美地下的宿舍樓中,供暖和供水條件都很好,房間很大,空間充足,過年無法回家的工友們家中已經蓋起了幾層小樓,生活水平在村子裡屬於中上等……
「這也是新光平民發展協會希望通過自己的活動傳遞出來的:群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差異是來源於分工的不同;每個群體之間又是一樣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各個群體是相互聯結的,通過新光工友夜校,大學生和工友聯結在了一起,通過大眾的傳播,新光又和社會聯結在一起,互動,互惠,互相理解,互相溝通,互相成長。」梁莎莎認真地闡述工友夜校的活動內涵。
目前,新光平民發展協會共計招募超過200名志願者,累計服務超過1000人次校內工友,陸續開辦5門常規課程,舉辦過7次工友元旦晚會及「新光」大道歌唱晚會,超過100人次工友登臺表演。2次入選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激勵行動全國十佳團隊,分別受邀赴劍橋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交流經驗。在新光平民發展協會短短4年的社團歷史中,這些數字不僅僅是社團發展的記錄,更是志願者們辛勤汗水的結晶。
「能夠關注到後勤工友的這些志願者不愧是這個時代的優秀青年,有責任和擔當,也有一定的批判力。他們對精英意識主導的社會文化心存警惕,他們能俯首低身, 在為平民服務中改造自己。這是需要勇氣的,也是需要激情的。」鄉建中心的邱建生曾專門撰文《人民大學,人民的大學》這樣評價道。
新光平民發展協會是在校團委學生社團聯合會正式註冊的社會公益類社團。從2011年社團成立開始,新光平民發展協會就一直堅持在為人大工友辦學校的道路上。新光工友夜校是協會的品牌項目。2014年9月,新光工友夜校正式形成了培訓、拓展、休閒相結合的活動體系,並建立了多個日常平臺,以方便工友們在課程之外隨時進行溝通交流。像新光平民發展協會一樣,中國人民大學其他各類學生社團也在自己的領域做著平凡的事情,並將不斷奮進,砥礪前行。
《光陰人大》專題第42期團隊
總策劃:王宏偉
策 劃:顏 梅
編 輯:謝天武 孫浩爽
美 工:劉丹怡
文 章:校團委
圖 片:校團委
《光陰人大》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