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法國的革命者,卻開創了如今已經延續200多年統治的瑞典王朝

2020-12-24 大東北的小豆包兒

有一位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信仰共和的革命者,卻在19世紀初的拿破崙時期的歐洲亂世之中,從革命者的法國遠走到北歐的瑞典,建立了自己的家族王朝,並將王朝統治一直延續今天,他就是開啟了瑞典王室貝爾特多納王朝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貝爾特多納。

經過漫長的教會統治之後,中世紀的後的歐洲相繼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迎來歐洲的思想解放,後來歐洲又出現對後世影響更為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而法國無疑是歐洲思想啟蒙運動的代表,孟德斯鳩、盧梭等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對待民主、平等思想至今仍舊影響著全世界。

而由於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最為廣泛和深遠,在近代歐洲,法國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最為徹底和劇烈,時間也在最為持久,而這其中湧現出很多的革命者。貝爾特多納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以推翻君主專制為己任,矢志為建立共和付出全部,可是最後他卻在北歐的瑞典建立了自己的貝爾特多納王朝,至今在這個王朝仍在維繫著統治,而且瑞典在這個王朝統治下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和發達的國家之一。

現代瑞典王室的開國君主貝爾特多納

貝爾多特納曾是法國大革命中堅定的革命者,但是一場婚姻讓他與拿破崙有了密切的關係

1763年,貝爾納多特出生於法國波城,父親是一名律師。青年時代的貝爾納多特曾在路易十六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皇家步兵團的軍官。但是年輕的貝爾納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據說為了表示他對共和制度和革命的堅定決心,憤青時代的貝爾納多特曾在其手臂上有打倒封建王侯之意的法語刺青「Mort aux rois」。而在風起雲湧的大革命中他也積極參與其中,而且據說與其中最為激進的雅各賓派關係密切。

法國大革命中,作為軍官的貝爾納多特表現優秀,屢屢得到升遷。他先是由於作戰英勇於1794年擢升將軍,後來一度成為法國國防大臣,而在拿破崙崛起以後,貝爾納多特投靠了拿破崙,而且還因為一樁婚事,與拿破崙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拿破崙的初戀是黛絲蕾·克萊雷 ,是一位法國商人的女兒,而且還是拿破崙親哥約瑟夫·拿破崙的小姨子,這位拿破崙的初戀還曾經給予拿破崙諸多幫助,讓拿破崙能夠嶄露頭角,兩人的感情也不錯,並訂立了婚約。然而最終拿破崙變心了,他從埃及返回法國奪取大權後,他取消了與初戀女友黛絲蕾·克萊雷的婚約,而是迎娶了寡婦約瑟芬。後來黛絲蕾·克萊雷與貝爾納多特相愛,結為夫妻,因為這樣的關係,拿破崙將對初戀德黛絲蕾·克萊雷 的愧疚更多的補償在貝爾納多特身上,貝爾納多特也因此在拿破崙時代官運亨通,拿破崙稱帝後,貝爾納多特還成為了拿破崙帝國的元帥,後來還被冊封封為蓬特-科沃親王。

拿破崙的初戀女友黛絲蕾·克萊雷

而事實上貝爾納多特本人也是能力出眾,作為法國元帥他治軍有方,他最初是在1797年的義大利戰場遇到了拿破崙,並從此在拿破崙手下服役,他的部隊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格,在冰天雪地的嚴冬翻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僅用了10個小時,因此進入受到拿破崙的青睞。

1805年法國與第三次反法同盟爆發爆發戰爭中,貝爾納多特作為法軍第一軍軍長,率部駐紮德意志的漢諾瓦。在烏爾姆會戰中,和貝爾納多特與法軍第三軍、巴伐利亞軍一起搶佔伊薩河,防止俄軍增援烏爾姆。同年,貝爾納多特率第一軍作為總預備隊參加了奧斯特裡茨會戰,他們參與了最後的進攻。雖然會戰很激烈,但由于貝爾納多特的謹慎指揮,法軍第一軍損失輕微。此後在默林根之戰中貝爾特多納戰勝俄軍本尼格森部,並最終阻止了俄軍的進攻。

因為善待瑞典戰俘而受到青睞,貝爾特多納意外地成為瑞典王儲

不過在取得諸多戰績之後,貝爾納多特在戰場的運氣不在。1809年,他指揮薩克森軍團在作戰屢屢失利,最後他被拿破崙解除了前線的軍職,回到法國本土,但是不久之後,一塊大餡餅卻從天而降,砸到了貝爾特多納的頭上——他意外地被推舉為瑞典王儲。

此前在貝爾納多特率領法軍與反法同盟軍隊作戰時,曾俘虜了很多參戰的瑞典軍人,但是貝爾納多特善待了這些瑞典俘虜,因為這樣瑞典人對貝爾納多特的印象頗佳。

而在1809年繼位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由於兩子早夭,而唯一的王儲、他的表弟克裡斯蒂安·奧古斯特也在1810年中風去世,於是瑞典國王出現無人繼承的情況,因為當時拿破崙是歐洲霸主,於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派出大臣莫爾奈去詢問拿破崙的意見,結果由於莫爾奈等瑞典人對于貝爾納多特的印象良好就擅自做主,將貝爾納多特推舉為瑞典的王儲。

在1808年瑞典和俄羅斯的戰爭中,瑞典戰敗,被迫將原屬於瑞典的芬蘭割讓給俄羅斯,而面對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瑞典人也傾向於軍人出身貝爾納多特成為新王儲。

在接到了瑞典的邀請後,貝爾納多特當然是欣喜若狂,但是他不得不謹慎的徵求他的皇帝拿破崙的意見,拿破崙在得到該信息後,最初是覺得非常的荒唐,不過他認為如果他的元帥如果能夠成為瑞典的王儲,甚至國王,那麼瑞典將會成為法國的一個傀儡,於是他也樂見其成,因此支持貝爾納多特前往瑞典,不過後來他將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不已。

一代梟雄拿破崙

為了能夠接受瑞典人的認可,貝爾納多特從天主教改信為基督教的路德宗,並於1810年10月20日來到瑞典,成為了瑞典軍隊的統帥。11月5日,他被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國王正式收為養子,改名「卡爾約翰」,同時放棄了拿破崙冊封的蓬特-科沃親王的頭銜,從而正式成為了瑞典的王儲。

貝爾特多納對拿破崙反戈一擊,成為反法同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並開創至今已經200多年的瑞典貝爾特多納王朝

成為了王儲的貝爾納多特很快掌握了瑞典大權,但是他沒有讓瑞典成為法國的傀儡,而是完全從瑞典的利益出發,保持著瑞典國家的獨立自主,尤其在對外政策上,他沒有表現出拿破崙期待的親法動作,而是與瑞典的昔日老對手,也是法國的死對頭俄羅斯保持著親密關係,他沒有繼續與俄羅斯爭奪失去的芬蘭,轉而積極從丹麥手中奪取挪威。而事實上也確實在他成為瑞典實權派人物後,加強了對丹麥的軍事進攻,迫使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而後又通過武力將瑞典和挪威合併。

由于貝爾納多特實際統治下的瑞典始終對法國沒有表現出拿破崙想像中的友好,讓拿破崙感受到不滿,於是拿破崙於1812年1月派出法軍佔領了瑞典控制的的波美拉尼亞,結果這使得貝爾納多特與拿破崙徹底撕破臉反目成仇。

此後瑞典先後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拿破崙的死對頭結盟,加入了反法同盟,貝爾納多特終於向他的祖國,向他昔日的老戰友和袍澤們開戰了。由於長期在法國擔任要職,貝爾納多特深知法軍的軟肋,他甚至將拿破崙昔日的得力戰將,也是後來與拿破崙反目成仇而流亡美國的莫羅推薦給俄羅斯,作為俄的軍事顧問,結果更加極大的強化反法同盟的力量,雖然在1813年,莫羅戰死,但是最終拿破崙在1814年的萊比錫戰役中慘敗,而被流放盜地中海。而後雖然拿破崙重新復闢,但是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再次慘敗,此後拿破崙再也沒能翻身,而是被幽禁在大西洋聖赫倫那島上,最後死在那裡。

而貝爾納多特則終於在1818年2月5日熬到了他的義父瑞典老國王卡爾十三世的去世,從而繼承了瑞典王位。正式成為了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約翰,他在位期間,對外政策上瑞典繼續接近俄國,開展兩國貿易活動,對內採取措施鞏強對挪威的控制。同時積極進行行政、軍事、財政和稅收制度改革,進一步鞏固王室統治,提高瑞典的國際地位,使瑞典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讓瑞典成為後來北歐富國打下了堅實了基礎。

瑞典王室徽章

而在愛情上,貝爾納多特表現出了自己的忠貞,他沒有像拿破崙一樣始亂終棄,他在成為瑞典王儲後不久,就將他在法國的妻子也就是拿破崙的初戀女友未婚妻黛絲蕾·克萊雷以及他們的兒子接到瑞典,他成為國王后,他的妻子黛絲蕾·克萊雷 自然而然的成為王后。這位法國曾經商人女兒最終選對了潛力股,雖然沒有成為拿破崙帝國的皇后,卻意外成為了瑞典的王后。

作為一個事實上開創了瑞典新王朝的瑞典國王,貝爾特多納雖然終生不會說瑞典語,但是他卻將瑞典帶向了繁榮富強。

1844年貝爾特多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去世,享年81歲,他的兒子繼位為瑞典貝爾特多納家族的第二代國王奧斯卡一世。

而至今瑞典的王室仍舊是法國人貝爾納多特一手創建的貝爾納多特王朝世襲。

相關焦點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瑪麗王后生於公元1755年,她出生和長大的時候,歐洲仍然戰事不斷,由於法國波旁王朝在第四代國王路易十五統治下已經衰落,因此在跟其它歐洲國家的戰事中總是敗多勝少。路易十五為了挽回劣勢,他主動要求跟神聖羅馬帝國聯姻,因此在公元1770年,瑪麗王后踏上了法國國土,與已經被立為王儲的長孫路易十六結婚,成為法國波旁王朝的王儲妃,當時她年僅15歲。
  • 朝鮮王朝為何能延續五百多年之久,幾乎相當於明清兩朝的總和?
    朝鮮王朝(1392-1910),因其王室為李姓,所以又被稱為李朝或李氏朝鮮。它是朝鮮半島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前後延續500多年,時間跨度相當於我國明清兩朝。相較於我國封建王朝至多不超過300年的歷史來看,朝鮮王朝能延續500多年,這在東亞封建時代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這是為何呢?
  • 世界延續最長王朝,2679年從未中斷,如今依然存在,並非英國皇室
    中國已經有了數千年的歷史,從秦始皇建國以來,一直持續著傳統的農耕封建文明,一直到1912年清帝正式退位,維持了千年的封建帝制才宣告終結,從而走向了共和政體,隨著時代的逐漸推進,也來越多的國家也慢慢地廢除了王室,而一部分國家,比如說英國,就走上了君主立憲的道路並且延續到至今。
  • 國王被革命推翻,卻跪地哀求:讓我再統治一小時
    要說哪位國王最沒尊嚴,這自然要數法國波旁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十九。在被革命推翻後,此人曾當了20分鐘的國王,然後就被革命者推翻,面對革命軍的威逼,路易十九卻跪地苦苦哀求:「讓我再統治一個小時,可以嗎?」 法國大革命,波旁王室被革命者推翻。
  • 我國唯一沒有一位昏君的王朝,為何只堅持200多年還是走向滅亡?
    世界上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的國家,已經開始研究先進的科學技術,但是清朝一直是保持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清朝政府已經落後於其他國家。 在這個時期,清政府一直進行的是高壓政權的統治,雖然已經搖搖欲墜,但是還是為維護政權進行了強有力的統治。
  • 家族恩怨不斷,國家戰火連綿,亨利七世如何於亂世中開創盛世王朝
    作為蘭開斯特家族的繼承人,自然也繼承了家族的仇恨,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避免因為家族爭端再度引起戰亂,他極力促成兩大家族的和解。為此,他迎娶了約克家族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為妻,將兩大家族的族徽合二為一,形成了都鐸玫瑰,作為王朝的徽章。向人們昭示了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的和解。不過亨利一方面用溫和的手段化解兩大家族矛盾,為了穩固王權,同時也採取手段,對那些反對他的約克家族成員予以打擊。
  • 法國朝代的滅亡巧合:所有朝代最後三位國王,都是同父同母三兄弟
    其實法國超過一千年君主制歷史,肯定不止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三個朝代,在卡佩王朝之前還有加洛林王朝,波旁王朝之後還有波拿巴王朝和奧爾良王朝。 不過波拿巴王朝只有兩位君主拿破崙一世、拿破崙三世,奧爾良王朝只有一位君主路易·腓力一世,就不存在什麼三兄弟的說法,加洛林王朝最後三位國王路易四世、洛泰爾一世、路易五世是祖父、父親、兒子的關係。
  • 法國歷史唯一被國民處死的君主——路易十六
    法國的君主制歷史相當久遠,起碼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在長達一千多年的君主制歷史當中,法國出現了數量不少的君主,根據確切的記載,整個法國歷史有且只有一位君主是被國民處死,他就是臭名昭著的路易十六。關于波旁王朝,這是歐洲歷史上佔據重要地位的朝代,統治過包括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大名鼎鼎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就是法國歷史最偉大的國王之一,因為路易十四的在位時間和壽命都非常長,所以路易十四死後,他的王位繼承人已經是他的曾孫(曾孫是指三世孫)路易十五,而路易十六又是路易十五的孫子(孫子指二世孫),所以路易十六已經是路易十四的五世孫。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法國斷頭臺王后被處決後,她的兒女們過得怎麼樣?
    據說,在她分娩的過程中,至少有200人擠在她的臥室裡觀看分娩。然而,從婚禮到這對皇室夫婦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漫長等待並沒有讓公眾滿意,公平地說,他們已經討厭瑪麗了。他們懷疑她是否真的是當皇后的料。 1781年,瑪麗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孩子。這一次,她給兒子取名為路易·約瑟夫。
  • 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摘自《自由與毀滅:法國大革命,1789-1799》)
    法國再一次回到君主制,首先是1814—1830年的波旁復闢王朝,然後是1830—1848年波旁王朝支系、自由化的路易·菲利普的統治,也稱七月王朝。但是國王的權力和面貌都發生了永久性改變。那些能夠在選舉最終階段選擇代表的人——他們擁有大量財富和地位——是新的「政治階級」,除非他們做出不計後果的政治選擇,他們參政的權力和地位在拿破崙及其以後的時期都得到了延續。在拿破崙鼓勵流亡貴族回國後,包括舊制度時期貴族在內的大地主直到19世紀80年代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貴族統治和領主任命村委會的時光已經過去了。
  • 希臘帝國的西流基和多利買兩個王朝的統治及聖經中與此相關的預言
    他們以及其餘將領之間相互不停爭鬥,最終其中一位管理亞洲西部的攝政王安提崗(Antigonus)被特拉西的呂西馬古取代,經過了差不多20多年的混戰後,形成四分帝國的局面:(1)馬其頓的加山大(Cassander)王朝—西方;(2)特拉西的呂西馬古(Lysimachus)王朝—北方;(3)敘利亞的西流基(Seleucus)王朝—東方;(4)埃及的多利買(Ptolemy
  • 法國:浪漫之魂(01)法蘭西島
    而加洛林王朝的權威已經瀕臨滅絕,從983年起于格 • 卡佩實際上成為法國統治者。987年5月,卡佩被貴族會議正式選舉為國王。此後卡佩家族及其繼承家族一直統治法國。加洛林家族的公主作為卡佩家族祖先之一,確保了他們的王族血統要求。王朝之所以被稱為卡佩,是因為建立者于格 • 卡佩喜歡一種名為「卡佩」的短披肩——Capet來源於cape,是「鬥篷」的意思。
  • 義大利「軟弱」的王朝統一戰爭
    奧地利控制著倫巴底和威尼斯,法國駐紮在羅馬教皇國,這些外部勢力阻礙著義大利的統一。在1848年革命後,義大利境內的各個邦國大部分又都恢復了專制統治,只有撒丁王國繼續推行君主立憲制,政權掌握在資產階級的手中。選擇哪種統一的道路面對著四分五裂的國家,義大利人民面臨著艱巨的任務即驅趕外國勢力和統一國家。
  • 錢幣上的波旁王室 建歐洲最強王朝
    雨果·卡佩的孫子羅貝爾成為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一世,這開創了該家族的勃艮第系。勃艮第公爵羅貝爾一世的一個孫子亨利來到伊比利亞半島發展。他受到卡斯提爾國王阿方索的賞識並成為駙馬。亨利成為第一代葡萄牙伯爵。他的兒子阿方索在1139年使葡萄牙獨立建立葡萄牙王朝。於是卡佩王朝的子孫成為了歐洲最西端的國王。該家族統治葡萄牙直到1853年(有間斷)。
  • 為何法國王室破產,引發大革命,而英國王室延續至今!
    1789年,法國發生大革命,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臺,從此統治法國長達幾個世紀之久的波旁王朝覆滅,法國王室破產。這是我們在中學就已經耳熟能詳的歐洲近代歷史,但或許就有人疑問,為什麼同樣是歐洲王室,英國王室卻能延續至今呢?
  • 拿破崙手下的一個元帥,成了瑞典國王,為瑞典帶來兩百多年和平
    比如英國王室就是德國人、希臘王室也是德國人、西班牙王室就是法國人,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狀況。在歐洲看來血緣關係比國家更重要,所以他們經常選和自己王室血統近的人做國王,這樣經常會選到其他國家的人。1810年,在貝爾納多特正準備前往羅馬擔任總督時,他意外地獲知他被選為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的繼承人。主要是因為瑞典境內很多親法國的人先要選一個法國人當國王。
  • 波旁王朝的崛起
    英國在伊莉莎白一世的帶領下快速發展,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也在攪動時局,隔著英吉利海峽有來自美第奇家族的法國王后-太后凱薩琳,幾乎獨攬大權30年,兒女中有3個國王2個王后,卻沒能延續瓦盧瓦王朝的統治,繼承權最終落到波旁家族手裡開啟了全盛的法國。
  • 末代沙皇:羅曼諾夫王朝的覆滅
    引言 羅曼諾夫王朝三百多年歷史的統治, 其間的歷任沙皇以及此王朝的最終滅亡已經毫無疑問在很多作品中被所反覆刻畫 – 無論是古典歷史巨著還是街頭廉價的通俗讀物。自從電影藝術發明以來,更是有數不勝數的無聲及有聲電影加入此列,從高雅的文藝片到拙劣的大製作,這些相關描述使其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