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法國大革命時代的信仰共和的革命者,卻在19世紀初的拿破崙時期的歐洲亂世之中,從革命者的法國遠走到北歐的瑞典,建立了自己的家族王朝,並將王朝統治一直延續今天,他就是開啟了瑞典王室貝爾特多納王朝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元帥貝爾特多納。
經過漫長的教會統治之後,中世紀的後的歐洲相繼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迎來歐洲的思想解放,後來歐洲又出現對後世影響更為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而法國無疑是歐洲思想啟蒙運動的代表,孟德斯鳩、盧梭等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對待民主、平等思想至今仍舊影響著全世界。
而由於法國的思想啟蒙運動最為廣泛和深遠,在近代歐洲,法國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最為徹底和劇烈,時間也在最為持久,而這其中湧現出很多的革命者。貝爾特多納就是其中一位,他曾以推翻君主專制為己任,矢志為建立共和付出全部,可是最後他卻在北歐的瑞典建立了自己的貝爾特多納王朝,至今在這個王朝仍在維繫著統治,而且瑞典在這個王朝統治下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和發達的國家之一。
貝爾多特納曾是法國大革命中堅定的革命者,但是一場婚姻讓他與拿破崙有了密切的關係
1763年,貝爾納多特出生於法國波城,父親是一名律師。青年時代的貝爾納多特曾在路易十六統治下的法蘭西王國皇家步兵團的軍官。但是年輕的貝爾納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據說為了表示他對共和制度和革命的堅定決心,憤青時代的貝爾納多特曾在其手臂上有打倒封建王侯之意的法語刺青「Mort aux rois」。而在風起雲湧的大革命中他也積極參與其中,而且據說與其中最為激進的雅各賓派關係密切。
法國大革命中,作為軍官的貝爾納多特表現優秀,屢屢得到升遷。他先是由於作戰英勇於1794年擢升將軍,後來一度成為法國國防大臣,而在拿破崙崛起以後,貝爾納多特投靠了拿破崙,而且還因為一樁婚事,與拿破崙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拿破崙的初戀是黛絲蕾·克萊雷 ,是一位法國商人的女兒,而且還是拿破崙親哥約瑟夫·拿破崙的小姨子,這位拿破崙的初戀還曾經給予拿破崙諸多幫助,讓拿破崙能夠嶄露頭角,兩人的感情也不錯,並訂立了婚約。然而最終拿破崙變心了,他從埃及返回法國奪取大權後,他取消了與初戀女友黛絲蕾·克萊雷的婚約,而是迎娶了寡婦約瑟芬。後來黛絲蕾·克萊雷與貝爾納多特相愛,結為夫妻,因為這樣的關係,拿破崙將對初戀德黛絲蕾·克萊雷 的愧疚更多的補償在貝爾納多特身上,貝爾納多特也因此在拿破崙時代官運亨通,拿破崙稱帝後,貝爾納多特還成為了拿破崙帝國的元帥,後來還被冊封封為蓬特-科沃親王。
而事實上貝爾納多特本人也是能力出眾,作為法國元帥他治軍有方,他最初是在1797年的義大利戰場遇到了拿破崙,並從此在拿破崙手下服役,他的部隊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格,在冰天雪地的嚴冬翻越險峻的阿爾卑斯山僅用了10個小時,因此進入受到拿破崙的青睞。
1805年法國與第三次反法同盟爆發爆發戰爭中,貝爾納多特作為法軍第一軍軍長,率部駐紮德意志的漢諾瓦。在烏爾姆會戰中,和貝爾納多特與法軍第三軍、巴伐利亞軍一起搶佔伊薩河,防止俄軍增援烏爾姆。同年,貝爾納多特率第一軍作為總預備隊參加了奧斯特裡茨會戰,他們參與了最後的進攻。雖然會戰很激烈,但由于貝爾納多特的謹慎指揮,法軍第一軍損失輕微。此後在默林根之戰中貝爾特多納戰勝俄軍本尼格森部,並最終阻止了俄軍的進攻。
因為善待瑞典戰俘而受到青睞,貝爾特多納意外地成為瑞典王儲
不過在取得諸多戰績之後,貝爾納多特在戰場的運氣不在。1809年,他指揮薩克森軍團在作戰屢屢失利,最後他被拿破崙解除了前線的軍職,回到法國本土,但是不久之後,一塊大餡餅卻從天而降,砸到了貝爾特多納的頭上——他意外地被推舉為瑞典王儲。
此前在貝爾納多特率領法軍與反法同盟軍隊作戰時,曾俘虜了很多參戰的瑞典軍人,但是貝爾納多特善待了這些瑞典俘虜,因為這樣瑞典人對貝爾納多特的印象頗佳。
而在1809年繼位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由於兩子早夭,而唯一的王儲、他的表弟克裡斯蒂安·奧古斯特也在1810年中風去世,於是瑞典國王出現無人繼承的情況,因為當時拿破崙是歐洲霸主,於是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派出大臣莫爾奈去詢問拿破崙的意見,結果由於莫爾奈等瑞典人對于貝爾納多特的印象良好就擅自做主,將貝爾納多特推舉為瑞典的王儲。
在1808年瑞典和俄羅斯的戰爭中,瑞典戰敗,被迫將原屬於瑞典的芬蘭割讓給俄羅斯,而面對著俄羅斯的軍事威脅,瑞典人也傾向於軍人出身貝爾納多特成為新王儲。
在接到了瑞典的邀請後,貝爾納多特當然是欣喜若狂,但是他不得不謹慎的徵求他的皇帝拿破崙的意見,拿破崙在得到該信息後,最初是覺得非常的荒唐,不過他認為如果他的元帥如果能夠成為瑞典的王儲,甚至國王,那麼瑞典將會成為法國的一個傀儡,於是他也樂見其成,因此支持貝爾納多特前往瑞典,不過後來他將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不已。
為了能夠接受瑞典人的認可,貝爾納多特從天主教改信為基督教的路德宗,並於1810年10月20日來到瑞典,成為了瑞典軍隊的統帥。11月5日,他被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國王正式收為養子,改名「卡爾約翰」,同時放棄了拿破崙冊封的蓬特-科沃親王的頭銜,從而正式成為了瑞典的王儲。
貝爾特多納對拿破崙反戈一擊,成為反法同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並開創至今已經200多年的瑞典貝爾特多納王朝
成為了王儲的貝爾納多特很快掌握了瑞典大權,但是他沒有讓瑞典成為法國的傀儡,而是完全從瑞典的利益出發,保持著瑞典國家的獨立自主,尤其在對外政策上,他沒有表現出拿破崙期待的親法動作,而是與瑞典的昔日老對手,也是法國的死對頭俄羅斯保持著親密關係,他沒有繼續與俄羅斯爭奪失去的芬蘭,轉而積極從丹麥手中奪取挪威。而事實上也確實在他成為瑞典實權派人物後,加強了對丹麥的軍事進攻,迫使丹麥將挪威割讓給瑞典,而後又通過武力將瑞典和挪威合併。
由于貝爾納多特實際統治下的瑞典始終對法國沒有表現出拿破崙想像中的友好,讓拿破崙感受到不滿,於是拿破崙於1812年1月派出法軍佔領了瑞典控制的的波美拉尼亞,結果這使得貝爾納多特與拿破崙徹底撕破臉反目成仇。
此後瑞典先後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拿破崙的死對頭結盟,加入了反法同盟,貝爾納多特終於向他的祖國,向他昔日的老戰友和袍澤們開戰了。由於長期在法國擔任要職,貝爾納多特深知法軍的軟肋,他甚至將拿破崙昔日的得力戰將,也是後來與拿破崙反目成仇而流亡美國的莫羅推薦給俄羅斯,作為俄的軍事顧問,結果更加極大的強化反法同盟的力量,雖然在1813年,莫羅戰死,但是最終拿破崙在1814年的萊比錫戰役中慘敗,而被流放盜地中海。而後雖然拿破崙重新復闢,但是在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中再次慘敗,此後拿破崙再也沒能翻身,而是被幽禁在大西洋聖赫倫那島上,最後死在那裡。
而貝爾納多特則終於在1818年2月5日熬到了他的義父瑞典老國王卡爾十三世的去世,從而繼承了瑞典王位。正式成為了瑞典國王卡爾十四世·約翰,他在位期間,對外政策上瑞典繼續接近俄國,開展兩國貿易活動,對內採取措施鞏強對挪威的控制。同時積極進行行政、軍事、財政和稅收制度改革,進一步鞏固王室統治,提高瑞典的國際地位,使瑞典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讓瑞典成為後來北歐富國打下了堅實了基礎。
而在愛情上,貝爾納多特表現出了自己的忠貞,他沒有像拿破崙一樣始亂終棄,他在成為瑞典王儲後不久,就將他在法國的妻子也就是拿破崙的初戀女友未婚妻黛絲蕾·克萊雷以及他們的兒子接到瑞典,他成為國王后,他的妻子黛絲蕾·克萊雷 自然而然的成為王后。這位法國曾經商人女兒最終選對了潛力股,雖然沒有成為拿破崙帝國的皇后,卻意外成為了瑞典的王后。
作為一個事實上開創了瑞典新王朝的瑞典國王,貝爾特多納雖然終生不會說瑞典語,但是他卻將瑞典帶向了繁榮富強。
1844年貝爾特多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去世,享年81歲,他的兒子繼位為瑞典貝爾特多納家族的第二代國王奧斯卡一世。
而至今瑞典的王室仍舊是法國人貝爾納多特一手創建的貝爾納多特王朝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