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導購原創]
作為國內最暢銷的主打運動的豪華品牌,寶馬今年也已經有107年的歷史了。不過和戴姆勒-奔馳以及奧迪兩家身世複雜、命途多舛的公司相比,它絕對算是單純的了,就連「藍天白雲」車標也幾乎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但你知道嗎?寶馬車標並不是藍天白雲,也不是坊間流傳的飛機螺旋槳。
●1913年-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先從造飛機發動機開始練手
和戴姆勒-奔馳以及奧迪相比,寶馬起步比較晚,1913年才由卡爾·斐德利希·拉普創立。拉普利用慕尼黑近郊原本是製造腳踏車的工廠廠房,設立了拉普發動機製造廠(Rapp-Motorenwerke),從事航空用發動機製造。而這個黑色圓環狀,帶有馬頭的標誌是寶馬標誌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出現馬。
同樣是在1913年,著名的奧託循環發動機發明者的兒子古斯塔夫·奧託在拉普發動機製造廠附近也設立了自己的古斯塔夫奧託航空機械製造廠(Gustav Otto Flugmaschinenfabrik)。1916年3月7日古斯塔夫·奧託又與人合資建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縮寫為BFW),並且將自己創立了三年的工廠併入這家新廠。
●1917年-戰後轉行造摩託,順手接個代工的活
當然,拉普也獲得了銀行家卡米羅·卡斯提李奧尼與馬克思·弗利茲的資助大幅擴張規模,但卻因為評估錯誤,過度擴張導致營運不善,致使拉普在1917年時黯然離開。他的合伙人找到奧地利的金融家佛朗茲-約瑟夫·帕普合作接下了工廠的業務,在1917年7月20日將工廠改名為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股份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GmbH,縮寫為BMW),由帕普擔任首任總裁。公司更名後,全新的標誌也應運而生。新標誌繼承了拉普標誌的圓形設計,外圈為黑色。而內圈則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亞州的的旗幟,不過由於政府旗幟不能用於私人企業,所以BMW公司將顏色反置,並用金線環繞。這便是BMW公司第一個正統logo。
由於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BMW公司成為了軍需供應廠商,並持續地替軍方製造軍機發動機直到1918年為止。1918年8月13日BMW公司改制為股票公開上市的股份公司型態(BMW AG),確立了之後蒸蒸日上的公司規模。
1922年,BMW與BFW合併,成為今日我們所熟悉的BMW。但在追溯該公司歷史時,公司的官方說法是以BFW的創廠時間為準,也就是1916年3月7日作為BMW的創廠日。雖然BMW的logo在1917年就已經註冊成功,但是這枚標誌一直都只出現在寶馬公司內部的印刷文件中,直到5年後的1923年,隨著型號為R32的第一款寶馬摩託車推出才一併出現在該摩託車的車身上,這也是人們第一次能在馬路上看到這枚全新的寶馬標誌。
至於第一臺掛著寶馬標的汽車,是1929年生產的Dixi 3/15型。只不過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寶馬汽車,而是給英國奧斯丁汽車公司代工的「貼牌」車。
同年,寶馬公司發布了一個廣告,飛機螺旋槳中顯現出了寶馬標誌,這則廣告是為了推廣寶馬製造的新型飛機發動機。螺旋槳的形象也非常符合這家年輕的公司,更凸顯了寶馬在飛機發動機製造行業的領先水平。這也成為了寶馬標誌源自飛機螺旋槳的故事來源。
●1933年-家族特點確立
時間到了1933年,這一年寶馬與奧斯丁的代工合約到期了。於是寶馬開始著手自主研發設計汽車,寶馬303車型橫空出世,這款車型也在寶馬汽車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該車只量產了一年,但是車上的直列六缸發動機、雙腎進氣格柵和「藍天白雲」標誌都成為了寶馬傳承至今的三個「標誌」。
也是在1933年,寶馬對公司的標誌進行了一些調整,使用了更粗的金色線條與金色的BMW字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看做寶馬定位中高端市場的決心。
作為一家製造飛機發動機起家,擅長製造摩託車的德國車企,寶馬自然沒能躲過二戰被徵用的命運。1939年,寶馬仍在繼續生產,但公司的設計和資源已經轉向了戰爭用途,公司對於飛機發動機生產的精通是德國空軍獲得技術優勢的主要因素。著名的福克沃爾夫190戰鬥機的發動機就是由寶馬生產的。寶馬的成功引起了盟軍的注意,它在慕尼黑的工廠遭到了連續轟炸。1944年7月的一天,將近12000枚炸彈襲擊了寶馬的工廠。
靠造飛機發動機起家
●1953年-繁雜標誌終統一
經歷過戰爭洗禮,工廠支離破碎的寶馬可以說是元氣大傷。不過它還是堅定地踏上了重振旗鼓的道路,1945-1947年間,寶馬為一家美國公司做了三年飛機發動機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遭到破壞的工廠則從頭做起,開始用鋁生產各種容器。到了1948年,攢夠錢的寶馬重回老本行,開始生產R24摩託車,並著手研發R51摩託車。而恢復生產汽車則要等到1952年,這一年寶馬恢復生產了戰前的501車型。次年,寶馬對其標誌進行了第三次修改。全新的標誌棄用了金色的邊線而改用白色,弱化了邊線的效果。略微修改了「藍天白雲」中藍色的色調,「BMW」三個字母也變成了白色。至於寶馬的摩託車,則採用銀色邊線+白色字母的組合。這次換標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之前寶馬標誌並沒有特別明確的標準。設計師、工人都只是知道個大概,但是具體的字體、尺寸、比例、邊線粗細等並沒有明確的數據。所以寶馬乾脆廢棄之前的標誌,轉而採用統一的新標誌。
隨著寶馬的全面復甦,1955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正式發布了507車型,該車採用全鋁發動機,能爆發出150Ps的最大馬力,而敞篷設計可以充分享受人與自然緊密相連的快感。不過當時507的售價高達26500馬克,按照當時的物價水平,一輛507等於一棟豪宅的價格。不過付出如此昂貴的價格的同時,你也得到了寶馬提供的汽車定製服務,每一輛507都會按照客戶的需要進行手工製造。
雖然已經到了五十年代,但是德國還沒有完全走出二戰後的蕭條,市場對於轎車的需求還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姿態,而相比之下,寶馬摩託車的產量恢復更為理想。但是能為人們遮風擋雨的汽車才是今後市場真正的需求,一款經濟實惠的小車才是最適合寶馬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來自義大利Isomoto公司的Isetta成為了寶馬的理想選擇。經過一翻談判,寶馬最終購得了Isetta的名稱所有權和生產所需的工具,1955年,寶馬Isetta正式推出!
●1979年-第一代3系誕生,標誌重回「藍天白雲」,見證第一臺國產寶馬誕生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寶馬歷史上最傑出的CEO艾伯哈德·馮·金海姆的帶領下,寶馬從一個相對小眾的品牌成為一個能與奔馳平起平坐的高檔汽車品牌。不過寶馬走的並不是一味追求豪華的路線。1975年,寶馬推出了第一代寶馬3系列(E21)雙門轎跑車,該車作為2002的繼任車型,保留了優異的操控性,也奠定了寶馬日後專注操控的路線。寶馬3系推出後受到市場歡迎,銷售成績非常漂亮,後來成為了寶馬公司旗下銷量最大的車系。
1979年,寶馬再次對標誌進行修改。替換了上一版標誌中比較花哨的字體,新版字體變得更加正式,白色邊線稍稍加粗,藍色部分則回歸最初的色調。
這枚車標也見證了第一款國產寶馬的誕生。2003年5月,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成立之初,公司靠組裝進口件打開中國市場。2003年10月,華晨寶馬推出首款車型325i,同年11月推出530i。
●2007年-進入立體感最強的時代
2007年,寶馬推出了視覺效果更加立體的車標,這是國人最熟悉的一代寶馬logo,它見證了無數輝煌的出現。目前在售的寶馬車系基本也都採用了這個標誌。
●2020年-全球流行扁平風
2020年3月3日起,寶馬採用了新的logo。全新logo採用扁平化的設計,保留了經典的圓形結構。黑色的外環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透明設計。不過寶馬也說,新logo目前將主要用在線上線下的媒體宣傳方面,暫時沒有計劃將它放在新車、內飾和經銷商的店頭標誌中。現有的徽標將和全新的徽標一起使用。
編輯點評:對於消費者來說,寶馬只是那個年輕運動,有著「藍天白雲」車標的品牌,是所有喜愛駕駛的人心中的神車。但是對寶馬公司來說,這枚標誌意味著太多,因為是它陪著寶馬公司一起成長,一起見證了歷史長河中寶馬公司發展所經歷的各種風風雨雨。
精彩內容回顧:
《奧迪車標百年演變史 四個圈背後的故事》
《奔馳車標百年演變史 三叉星竟另有其主?》
《指觸經典車(40) 珍貴的M圖騰:BMW M1》
見證寶馬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