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鎮青年到「五條魚」,五條人的歌裡,為什麼永遠裝著一個海豐
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 2》帶火了五條人,兩個小鎮青年。小鎮青年就是阿茂和仁科 —— 五條人樂隊的主唱。例如:「五條人復活」、「五條人又被淘汰」、「五條人說自己不用撈」等。可以說,《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最大的亮點,就是五條人在淘汰與被撈回之間浮浮沉沉。網友忍不住戲謔:《樂隊的夏天2》是「撈五條人的夏天」;五條人其實是「五條魚」。
-
《踏歌行》第七集:小河(如果你相信)
在海丰采訪五條人的時候,我和他們聊了聊喜歡的音樂。阿茂和仁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到了小河,仁科認真重複了好幾遍,一定要說對那張專輯的名字——《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就是聽了他的音樂,我才發現還可以這樣寫歌,仁科興奮地說,一直到今天我也覺得這是張偉大的專輯。所有聽民謠的人,都會記得那個曾經光芒四射的小河。
-
樂夏第二季:第一的重塑和第二的五條人,極致美的反差(下)
《樂夏2》第一期,五條人被導演喊去備場,阿茂趿拉著紅色人字拖大搖大擺地走過去。當時海豐只有一家琴行,仁科只能跟另一名會吉他的同學學習,此時他已經喜歡上搖滾樂。仁科沒有上過大學,16歲時,他離開學校,進入海豐當地的工藝美術班學畫畫。
-
你是怎麼愛上五條人的?
文\白鷺先生在《樂隊的夏天2》之前,不知道五條人這個樂隊。直到他們登上樂夏舞臺唱了那首《道山靚仔》。五條人樂隊,來自廣東汕尾市海豐 ,是成立於2008年的中國內地方言搖滾樂隊。由主唱兼吉他茂濤,主唱兼主音吉他、手風琴仁科組成。
-
你真的愛五條人樂隊嗎?
文\白鷺先生在《樂隊的夏天2》之前,不知道五條人這個樂隊。直到他們登上樂夏舞臺唱了那首《道山靚仔》。墨鏡、花襯衫,皮夾克、富城頭,復古的手風琴、放浪不羈的颱風、海豐方言、農村拓哉、郭富縣城加帥氣的紅拖鞋......
-
海豐走出五條人:非遺戲劇融入搖滾元素,成長經歷塑造歌舞廳曲風
如今,文化底蘊豐厚的粵東縣城裡,走出了一支全國聞名的青年樂隊「五條人」。2012年,五條人《回到海豐》音樂會。受訪者供圖海豐性格:穿西裝踩人字拖錄節目走紅五條人火了,雖然不少觀眾聽不懂他們歌裡的海豐方言。
-
「五條人樂隊」的故鄉——海豐:英雄輩出的地方
而自打第二季《樂隊的夏天》播出,「五條人太好笑了」被網友們牢牢「釘」在了熱搜榜上。同時,因為五條人的音樂總是講述家鄉的故事,像是從窗邊吹來的一陣海風,讓人感受到十分樸素真實的情感,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以為五條人來自潮汕,其實他們來自潮汕以南的汕尾市海豐縣。
-
五條人的出圈和背後的那個市井之城
比如,意外出圈的「五條人」,憑藉著特色的鄉音和「不靠譜」的搞笑畫風,讓人們瞬間記住了這支樂隊,也記住了這「四條」人是來自汕尾海豐這個小城。《道山靚仔》 五條人的意外出圈,自然並不單純因為說話搞笑。而汕尾之得名,源於海沙灘的兩條沙隴線(沙壩),上輩稱為「線」,諧音:「汕」字,港口墟集於沙隴線尾部,所以稱作汕尾。還有一種說法是,汕尾原稱「汕美」,以美麗的海濱風光著稱,因「美」和「尾」諧音,人們便逐漸把」汕美」稱作「汕尾」。
-
五條人懟媒體了?真是想不到
可是五條人從來都是不會被這些因素困住的,「立足世界,放眼海豐」,是故意把常見的城市標語「立足海豐,放眼世界」換了過來,一換,就是在文化上的超強「包容性」,和對「真實生活」的自信,是真的去「擁抱每一種生活」。
-
無數次被撈成功的「市井詩人」五條人究竟憑什麼?
五條人樂隊其實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當時他們只有四個人,故名「四條人」,後來仁科加入便改名為「五條人」,然而由於樂隊收入不穩定等因素,樂隊的三人選擇離開,所以樂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只剩下仁科和茂濤兩個人,最後貝斯手牛河和鼓手長江正式加入,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五條人樂隊的最終成員。
-
文化「流氓」五條人
(ID:MrSugar008),作者:蹦迪班長,頭圖來自:《樂隊的夏天》節目截圖討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時,很多人把五條人和重塑互相對立,給他們貼的標籤分別是「接地氣」和「文化精英」。雖然這不是五條人的作品,但對於「沒有縣城,萬萬不能」這八個字,想必他們有著真切的感受。二《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裡,仁科和阿茂的出場畫面,有一股穿越感。
-
《五條人的夏天》
那個夏天是屬於五條人的,剩下的全都是虛無。五條人樂隊在2009年成軍,在11年後讓人感覺是橫空出世。這本身就是個很好的問題,為什麼是五條人?為什麼會是五條人?為什麼他們不在這圈那圈?為什麼這圈那圈的人聽到他們的名字很意外的樣子?以及,為什麼是廣州?「仁科的普通話都不標準呢」,有人說。
-
塑料味兒的搖滾,土酷的「走鬼」五條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睿最新一期的樂夏上,五條人復活了。說起來,《樂隊的夏天2》第一次出圈還是因為「被五條人笑死」這條熱搜,原因是五條人樂隊上場後臨時換歌,導致現場的燈光、舞美、字幕都跟不上,樂迷聽不懂歌詞,導演組崩潰。
-
【壹周封面】用海豐話唱歌的「五條人」在海豐小鎮怎麼過的
兩人來自廣東海豐,用家鄉話唱民謠,歌唱的有在田邊抽菸的李阿伯、挑著鋤頭和屎桶的單身漢阿炳耀、在學校守門的酒鬼豬哥伯,也有當地的「歷史名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和民國軍事家陳炯明。他們歌裡的小鎮青年形象,總是穿著一雙舊拖鞋,騎著破單車,有時還牽一頭豬。阿茂(左)和仁科(右)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阿茂和仁科要給樂隊取名叫「五條人」?
-
「知識分子」五條人,比起搞笑採訪,他們的音樂更值得喜歡
這個由兩條穿著人字拖的主唱&樂手為代表的、人數不定的五條人,一時間成了觀眾心中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節目裡最受歡迎的樂隊因此,大家都很期待五條人樂隊能夠被復活,在節目中有更多表現。好在天遂人願(不誇張,五條人的復活真有點兒這個意味兒)。
-
文化「流氓」五條人
討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時,很多人把五條人和重塑互相對立,給他們貼的標籤分別是「接地氣」和「文化精英」。但我認為,五條人的對立面從來都不是重塑,而是那些喊著「不應該描述那些人」的人。1.雖然這不是五條人的作品,但對於「沒有縣城,萬萬不能」這八個字,想必他們有著真切的感受。2.《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裡,仁科和阿茂的出場畫面,有一股穿越感。
-
五條人「出圈」:觀眾為何愛這個「土到掉渣」的樂隊?
大型行為藝術:「又得去撈五條人了」五條人《故事會》無畏成敗的任性、自然流露的幽默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這兩個廣東海豐人在一夜之間佔據熱搜榜首。網友們紛紛動員親友,通過場外助力將五條人「撈」回舞臺。然而,在「一輪遊」之後半個月,五條人剛剛復活,就又在改編賽中被淘汰。雖然被淘汰,五條人改編的《Last Dance》卻收割了一大批觀眾的心。
-
五條人:生活在此處
之後的故事看起來非常順遂,仁科和茂濤認識了周雲蓬的經紀人佟妍,用她提供的經費錄了小樣、給樂隊命名為「五條人」,保持幾乎每兩年一次的專輯發行,在各地巡演、參加各類音樂節、籤約摩登天空……而變化也在發生,五條人使用海豐話創作的頻率變低了,仁科和茂濤早已不在城中村同居,五條人也迎來了新的錄音室、新的樂手。
-
4首歌,走進五條人的世界
除了有陳粒、黃旭、萬妮達等音樂人叄丘還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重塑雕像的權利、馬賽克、五條人……仿佛回到了樂夏2(那個呆在家裡不用上學的夏天)興衝衝地守著開票然而……乾癟的錢包告訴我耗子尾汁雲聽≈參加了下面文藝叄丘上線用4首歌帶你走進五條人的世界
-
咿咿呀呀的五條人和微鹹的海豐往事
在樂夏這個舞臺上,五條人的魅力何在?「 郭 富 縣 城 」五條人最大的特質就是簡單又真實,紅色塑膠袋的logo,隨性的舞臺表現,不經過多修飾和打磨的歌,全都彰顯著那種來自市井味道的粗糲。這是五條人厲害的地方,用幽默化解刺痛,什麼事情都隨心隨性,灑脫至極,就好像沒有什麼真正值得珍視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