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五條人,比起搞笑採訪,他們的音樂更值得喜歡

2020-09-03 好融藝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

提起五條人,相信在這個夏天之後,幾乎很少有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了。&34;&34;&34;等眾多火爆網絡的梗,讓更多人愛上了這支樂隊。

這個由兩條穿著人字拖的主唱&樂手為代表的、人數不定的五條人,一時間成了觀眾心中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節目裡最受歡迎的樂隊。

在第一期節目播出後,雖然因現場臨時換歌的緣故而被低分淘汰,但憑藉那段堪稱脫口秀表演的賽後採訪,獲得了所有場上樂隊、場下觀眾的喜愛。

與隨行導演之間的&34;更是被網友們津津樂道。因此,大家都很期待五條人樂隊能夠被復活,在節目中有更多表現。

好在天遂人願(不誇張,五條人的復活真有點兒這個意味兒)。因風就力,寫有&34;的紙條神奇地落到了三張紙條中間,成功獲得復活賽資格。

如果說獲得復活賽資格是運氣使然的話,那麼後面五條人的憑藉即興表演贏下復活賽、成功復活則是靠著強大的舞臺魅力和多年來的積累。

在大張偉給出的&34;&34;&34;為主題的即興創作比賽中,五條人通過一分多鐘的準備,以&34;&34;的唱段,加上那個被敲得碎屑漫天飛、被當做鼓的垃圾桶,贏得了許多觀眾的喜愛,最終成功復活。

看完這場表演後,有樂隊這麼評價五條人:&34;

那麼如此真實、隨性的五條人到底有何魅力,以至於成了今夏最受歡迎、話題量討論最大的樂隊了呢?


立足世界,放眼海豐


這是五條人樂隊第一張錄音室專輯《縣城記》宣傳海報上的文案,這八個字可以說是很好地概括了五條人樂隊的音樂風格和內容表達。

他們的歌確實極具區域特點,但在內容上又無所不包:新聞素材、生活故事、傳奇的人物、平凡的角色、海豐話、粵語、英語、普通話、法語、西班牙語等都在其中,以世界為立足點,在海豐這個縣城的生活中,找到印證。

在他們的歌曲裡,你能看到許多隨意的表達和對生活的思考。《縣城記》《一些風景》《廣東姑娘》《夢幻麗莎髮廊》《故事會》,先後5張專輯,呈現了許多豐富多彩的、具有強烈生活感的故事。

五條人的歌曲,許多都是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入手,像老朋友一樣,以酒後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李阿伯的一生以及他的兩個兒子,結婚又離婚的朋友的故事,倒港紙、賣打口碟的的小販,髮廊的姑娘等等。

對於五條人的音樂,似乎很難從風格上定義,你可以說它是民謠,也可以說它是搖滾。但不管怎麼分類,歌曲裡的思考、情緒上的宣洩和反抗都能深深地吸引聽眾。

在演唱方式上,時而低聲吟唱、時而傳入一兩聲街頭味很足的吆喝和對話、時而爆發一陣情緒激昂的吶喊。這種極具特色的風格,讓人在收穫到市井風味和傳奇誌異般的聽感時,還能感受到背後平靜卻有力的宣洩和反抗。


寧願土到掉渣,也不俗不可耐


這是五條人在《樂隊的夏天》節目採訪過程中,對自己歌曲的評價,也是他們對&34;問題的探討和選擇。

&34;與&34;看上去是一對近義詞,但本質上卻又很大的差別。紮根於土地,帶有濃厚地區特色、生活質感的內容,你可以說它很土,但怎麼也不會俗氣。

早期的仁科和阿茂,一個賣盜版書籍、一個賣打口碟,兩個人藉此獲取生活的來源。後來變得好了一些,兩人租了一間老屋,看準周圍的大學生群體,開了間唱片店。生活雖然沒改善多少,但至少不用與城管鬥智鬥勇。

兩層的老屋,底層是店鋪,上面則是他們的創作室,有時一大群樂手聚集在這裡,興致一來,一首新歌就會隨之產生。或者一群人喝酒聊天,等到第二天太陽高高升起,才悠乎悠乎地爬起來。

因此,在這樣的生活方式裡,他們的歌曲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感。這種帶著真實、隨性、地域文化特質的音樂,也受到了不少觀眾的鐘愛。


我們是知識分子,不打架的


這是馬東在採訪五條人的時候,提出的一個&34;的提問,仁科的這番回答不僅完美地迴避了這個關於隊內團結的問題,也很好地調動了現場氣氛。因為在他們之前的馬賽克樂隊,剛剛因為隊內成員打架而被大家調侃。

不過,儘管這是一個非常隨意的回答,但&34;這個稱呼確實還挺適合五條人樂隊的。

16歲的時候,因為要拿畢業證還需要額外繳50塊錢,仁科便毅然決定不要畢業證,隨即從美術學校輟學。

之後,仁科因為一場&34;認識了比自己大5歲的阿茂,兩人逐漸熟絡起來。在阿茂的建議下,做起了賣書的生意,因此閱讀了很多書籍。

而阿茂剛到廣州的時候,則偷偷地住在上大學的哥哥的寢室裡,跟著他蹭了許多課程,電影導論相關的課程則是阿茂的最愛。

對電影的痴迷,讓阿茂和仁科產生了許多創作的靈感,他們的專輯《故事會》正是這種靈感的體現。封面上繪製了一幅兩人模仿經典電影海報場景的插畫,而專輯內的歌曲更像是一部部充滿畫面感的電影。

在趿著人字拖,穿著休閒服裝的外表之下,阿茂與仁科更像是生活中的思考者和絕佳的體驗者,算得上是非常入世的知識分子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因五條人的&34;認識他們,最後因音樂而愛上這支&34;。五條人樂隊,衝吧!

EDIT&TEXT:小H

THANKS FOR WATCHING

相關焦點

  • 這個夏天,他們把「五條人」當猴耍
    五條人又又又又又被復活了,一次次復活,一次次淘汰,五條人徹底淪為了樂隊夏天的工具人。根據本場數據,超級樂迷平均打分都在7分左右,再不喜歡的樂隊,人均7分也是保底的。既然不喜歡,不認同五條人的音樂,為什麼一次次遛他們?因為五條人自帶播放量和流量池啊!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五條人
    五條人火主要是因為第一次演出後的那段採訪,當時也有被他們笑到,但後來火成那樣又覺得有點太過了。至於他們的音樂,基本依然是無感的狀態,總感覺差點意思,距離喜歡上總是差口氣。阿珍愛上阿強,是第一次真正的聽進去了。
  • 五條人被淘汰卻登上雜誌封面 樂夏2強行蹭熱度失色不少
    可以說,淘汰了五條人不僅是觀眾的損失,也是節目組的損失。被淘汰的五條人是一點也沒閒著。「觀察生活」,對五條人來說就是生活。他們是敘述者也是觀察者,是當事人同時也是知識分子,這樣的雙重身份讓他們用很江湖的方式輸出價值」再看看五條人和新京報記者的對話吧
  • 人人都愛的五條人,其實你不懂他們
    雖然聽不懂兩位大哥的海豐話演唱,人們還是記住了紅色塑膠袋的Logo,被甩飛的人字拖,瀟灑的郭富縣城和農村拓哉,以及仁科搞笑的單口相聲,並願意一次次去撈他們。當然,五條人的意外性還在於,與大部分樂隊不同,他們沒那麼在乎輸贏。《樂夏》做到第二季,監製牟頔所表示,今年來的很多樂隊會更緊張,更在意。
  • 五條人的音樂到底唱了什麼
    相比於風格獨特、將音樂作為純藝術的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則是另一個極端,在《樂隊的夏天2》中,五條人不是被淘汰就是在被淘汰的路上,但他們的獨特的市井氣息和口語化的表達,卻是圈粉無數。在許知遠《十三邀》第五季中,仁科直言,這次成功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大批粉絲,還有眾多的商演、廣告,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 五條人:我覺得你們廣告接得有點多
    按他們自己的話說:他們就是來玩的。大張偉也說:他們(五條人)表現得要比臺上更灑脫。所以五條人其實是不缺獎項的,他們在被大眾廣泛認識之前,也已經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他們的歌自在灑脫,又朗朗熱情;仿佛在說別人的故事,又仿佛在說自己的故事。五條人走紅後,大家紛紛去翻他們古早的採訪、去聽他們早前的歌曲和拍的MV……才發現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樂隊。和早前一開始趿拉著拖鞋、紅色塑膠袋、雙手抱胸說著土味普通話的形象相去甚遠。
  • 人人都愛的五條人樂隊,其實你可能不懂他們
    雖然聽不懂兩位大哥的海豐話演唱,人們還是記住了紅色塑膠袋的Logo,被甩飛的人字拖,瀟灑的郭富縣城和農村拓哉,以及仁科搞笑的單口相聲,並願意一次次去撈他們。當然,五條人的意外性還在於,與大部分樂隊不同,他們沒那麼在乎輸贏。
  • 我和五條人聊了一個下午,笑死了……
    這樣的理念貫穿了五條人的風格,他們很自然被相似的風格所吸引。阿茂說了一個參加「明天音樂節」的經歷。跟五條人聊天,要做好既有觀念被打破的準備。仁科喜歡把很多問題歸納為「時間」,他總說時間不是線性的。「如果有一個水晶球可以知道現在乃至未來的任何事情,你會想知道嗎?」「我是反對這種『線性時間上的形上學』的。所有事情都是運動的,就像月球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在我理念裡時間不是線性的,更沒有明天啊、未來啊這一說。
  • 從「快樂源泉」到「音樂頂流」,五條人只用了兩個月
    而犀牛君更注意到,從最初朋友圈爆刷的「快樂源泉」,到「海豐青年」再到「音樂頂流」,三次淘汰之後,五條人的大眾認知正不斷嬗變。而在這背後,當五條人已然成為某種文化現象,甚至可以通過淘寶店進行變現,他們所表現出的市場偏好,以及這種偏好是否可以複製,都值得做一探究。
  • 我和五條人聊了一個下午,笑死了……
    這樣的理念貫穿了五條人的風格,他們很自然被相似的風格所吸引。阿茂說了一個參加「明天音樂節」的經歷。搞笑,不是故意的「五條人太好笑了!」《樂夏2》第一期播完,好多朋友這樣說。有的人好笑,你很明確知道他在搞笑;五條人好笑,可能是一種幽默的天賦,和他們寫的歌詞一樣。有位博主這樣評價五條人:「五條人的創作簡練、準確、赤誠。這完全是天賦。跟五條人隨隨便便就呈現的瀟灑幽默一樣,別人模仿不了。」
  • 我和五條人聊了一下午,笑死了......
    跟五條人聊天,要做好既有觀念被打破的準備。仁科喜歡把很多問題歸納為「時間」,他總說時間不是線性的。有的人好笑,你很明確知道他在搞笑;五條人好笑,可能是一種幽默的天賦,和他們寫的歌詞一樣。但對於五條人來說,真正「完美的一天」根本和平靜無關。在五條人的敘事裡,你很容易感受到他們對「極致」的追求。
  • 《樂隊的夏天》五條人會火,他們的音樂不會。後鯊回來,太多惋惜
    對於任何藝術形式來說,如果表層的聽覺或視覺不美好不友好,是很難讓人再去進行深層的感覺和思考的。估計遺忘俱樂部樂隊自己心裡也沒底,打趣說是來表演復活失敗的,可惜了別具風韻的氣質美女劉忻。大張偉這時成哲學家了,說劉忻放棄娛樂堅持做嚴肅音樂,結果反而還是娛樂更受歡迎。
  • 五條人樂隊:他們在變,他們也沒變
    我覺得XXX,XX他們這些樂隊是挺牛的,但我就是喜歡五條人!簡單,率真,純粹,風趣,如同鄰家大哥一樣的形象定位,使得他們更加趨於人們心目中對於搖滾音樂人的那種想像,從而越來越受到歡迎。幽默的仁科當時用搞笑的回答繞過了這個問題,但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樂隊的在成立之初,確實是「五條人」......
  • 又被淘汰的五條人,暴露了我們對土味音樂的階級偏見
    文丨暖剛過去的周末裡,復活回來的五條人,在新一輪的改編賽中,又被淘汰掉。熱搜立馬是「又得去撈五條人了」。走的時候,導演組問他們有什麼遺憾嗎,仁科說:「我覺得你們。可能比我們更遺憾一點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五條人承擔了一種療愈的作用,他們說「知識分子不打架」,被大家看做自嘲,是因為他們展現得太「城中村」。但聽他們的《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深圳的街頭》這類作品,看他們在訪談中聊到的電影和文學,你就會知道,論對正在發生著變化的世界的關注,他們一點不差知識分子的視野和態度。
  • 五條人的快樂毫無違和感,快來欣賞他們的理想世界吧
    自從第二季《樂隊的夏天》播出以來,五條人貢獻了太多的快樂,臨時換歌、農村拓哉、郭富縣城、知識分子不打架等等一系列的搞笑話題。在今天9進7的比賽中,五條人展示了他們為什麼能如此有趣的原因。,直言調侃五條人好像哲學家!
  • 《樂隊的夏天》:身在凡塵,心懷純真的五條人,值得你去圈粉
    仁科回答:知識分子不打架。當馬東表示有空的時候,想和他們聊一聊五條人的歌,關於五條人的音樂。仁科「不客氣」回答:有空打電話給我吧。旁邊的樂隊說,再也不吐槽五條人了,因為他給自己帶來了歡樂。五條人火了,不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因為他們好玩。我也是在看了樂夏才知道五條人的存在。這種隨性、毫無規則意識所表現出來的幽默,實在讓人無法抗拒。打開手機搜索他們的歌,居然都可以免費收聽。五條人的很多歌,是仁科作的詞。阿茂說的沒錯,仁科是個詩人。五條人大火之後接了很多採訪。
  • 靠搞笑上熱搜第一?我們打了電話給《樂夏》五條人,哈哈哈哈哈哈
    直接衝上微博熱搜榜第1位,同時坐擁4條熱搜。一時間,靚仔的金句刷爆微博朋友圈:「有空打電話給我」「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剛好我們有空,就打了個電話給五條人樂隊的仁科,聊了聊《樂夏》、為什麼要「找死」,書、音樂、電影以及他們的創作。他還給大家捎了話,我們也颳了一些他們的周邊,所有這些內容將在文末呈現,敬請期待。
  • 知名雜誌用五條人作封面,卻嘲諷他們是「流量」,仁科下場硬懟
    但我們最終還是選定了五條人,他們是這個夏天最受矚目的樂隊,他們沒有表現得很「聽話」,他們像一支情商很高的朋克樂隊,短短幾個月內,收穫了大量的粉絲。當然,有更多人對「流量」一詞表達了異議,他們說,五條人背後並不是流量,是廣大無產階級,是一個個鮮活的普通人;這些「精英」們壓根兒就沒了解五條人的音樂,五條人的音樂不輸給任何一隻樂隊,就算流量怎麼了,能真真正正讓很多人喜歡,就是真本事……
  • 「死去活來」的五條人真是你理解的那種土嗎?
    到現在他們已經出版過5張唱片,有過上千場的演出經驗。除了以往經歷的那些生活之外,仁科還畫過插畫、寫過小說,二人都愛電影、愛看書。據說「五條人」上熱搜的那晚,仁科正在樂評人張曉舟的家裡讀齊澤克的著作。「五條人」火得很意外,在「樂夏」舞臺上那些荒誕搞笑的行為,令他們為人樂道,多次挺上熱搜。
  • 為什麼人人都愛五條人?
    雖然聽不懂兩位大哥的海豐話演唱,人們還是記住了紅色塑膠袋的Logo,被甩飛的人字拖,瀟灑的郭富縣城和農村拓哉,以及仁科搞笑的單口相聲,並願意一次次去撈他們。當然,五條人的意外性還在於,與大部分樂隊不同,他們沒那麼在乎輸贏。《樂夏》做到第二季,監製牟頔所表示,今年來的很多樂隊會更緊張,更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