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小學更是一個孩子為未來、為成長打基礎的階段,在小學生活中,所學習到的所有的知識、以及語言的組織能力都是最基礎的。
但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的升級,小學學校對於學生的培養不再是最基礎的知識點的培養,而是注重開學生對於某個問題的思考方式、思維深度。所以現在的家長會覺得現在小學生的作業越來越難,甚至有些時候家長本人也對於問題無從下手。
現在很多小學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其實學生們每天回家的作業並不難,只是由於學生本身的年齡小,對完成思維邏輯相關的作業有一定困難,二就是有些家長的懶惰心理造成的。小學生的作業畢竟是小學作業,作業難易程度對於大人來說不會是「難」及以上級別的。
很多家長也上了一天的班,工作了一天,在照顧孩子,肯定會有一定的精神疲勞,對於孩子的作業會有一個心理暗示就是:小學生的作業而已,不用動腦子就肯定能做出來。導致自己的思維被固定住,只考慮到眼前最基本的東西,沒有考慮問題的相關聯繫,現在教育的升級,學校不再單獨只教會一個學生最基礎的知識基本面,而是在培養一個學生的思維邏輯。
針對於這樣的作業,小編也收集了好幾個,以此來分享給大家:
看上圖的圖片,這是一個小學生的一次語文作業,乍眼一看這六張圖片相互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其實這是老師在考驗孩子的多方位思考能力。如上圖所示,我們把所有的動物都標記上拼音,大家會發現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就是左邊一張圖的音調,永遠會跟右邊一張圖的音調一模一樣,至此,這個問題就很好地解決了,連線要問的問題就是:連接左右兩邊相同音調的圖片,考驗的就是孩子對音標的熟悉程度。
再看上面的這張圖片,這是一次期末考試試卷,顯而易見,這個小學生答錯了,那這個問題是如何解答的?有很多家長跟我有次疑惑;這個問題其實是測試孩子的眼睛分辨能力,雖然圖中的小學生很聰明地把這麼多黑圈分成了一批一批的,但是最後卻還是失敗了。
下面我們再看看下圖的這個作業,這是一個家庭作業的其中一項,我們看到這個小學生填寫的全部錯誤,這個小學生就是典型的思維固定問題,他把大於小於號看成了括號,然後在橫線裡填滿了「或」,令人苦笑不得,這樣的學生的判斷能力還是有待加強的啊。
如果是在考試時的時候,由於時間有限制,孩子們對於題目只能一掃而過,如果沒有仔細分辨,看錯了一些題目的話,那就會是很可惜了。
這類題目作為娛樂的還差不多,說是為了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有很多網友都不認同。每個人的思維多種多樣,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為了這種題目浪費了孩子的寶貴時間和精力,還不如讓他們多點時間休息。
不是父母的思維被禁錮了,是現在出這些題的人真不知道怎麼想的,孩子的語文卷子中一題是填合適的詞語:()葡萄,學生填的一串葡萄,一個錯誤回來,老師讓改一粒葡萄,家長就很納悶:誰規定過葡萄只能寫一粒,如果說開拓孩子的思維歸開拓,但是不能說1串葡萄是錯的吧?「1000個孩子心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還是取決於出題老師的思維,可是家長又怎麼能猜到出題老師的想法呢? 實在太難了。
每個題目的不嚴謹,才會導致答案的多種多樣性,所以只要能說出個原因來說,答案都是對的,而小編認為,給判別人錯的老師,實在判題的過程中能夠思維都固定了,才會導致對的答案也是錯的,必須得按老師的答案來填,如此固然是不對的,這種情況上建議多向小朋友學習學習,不要老是覺得自己的答案才是唯一正確的,如果這樣就真的阻礙了小朋友的思維發展了。
知道出題策略的我們就不難理解,正規所有考題都是圍繞的書本知識出發的,書上所有的之際基礎點都是老師的出題點,所以是不會超綱的。書本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作為考題,所以要熟讀課文,並深刻理解就能考試無憂。
小編之前看到一個文章,哥哥說冰融化後是水,妹妹說冰融化後是春天,開放性思維還有標準答案嗎,出題老師的答案也不見的是唯一了,孩子還能有開放性思維嗎?
是的,這樣的作業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是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還不算是超綱,所以這就是現代教學和未來教學的一種走向,現在的家長們要多多加強孩子在這一方面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