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花木蘭的世界你不懂

2020-09-24 悅讀苑

木蘭的世界你不懂

——試評新版《花木蘭

劉力/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國人總希望能夠在中國文化中分一杯羹,然而除過動畫片《功夫熊貓》中那個憨態可掬的熊貓以外,似乎莫能例外地全翻了車。

相比較原本中國版《花木蘭》,這次劉亦菲版的花木蘭顯然沒有達到原本迪斯尼希望達到的高度,2億多的投資基本上也算是打了水漂,除卻好多中國觀眾因為國籍問題的嫌棄,新冠疫情雪上加霜之外,更多的我認為還是因為拍攝問題。

原本花木蘭出自《木蘭辭》這篇北朝民歌,木蘭因為家中沒有兄弟,面對父親年老只能暗中替父出徵,然後就是戰場上屢建奇功,最後得勝歸來,夥伴訝然發現原來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將軍是一個女人。

在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三個點:其一是木蘭是被迫替父從軍,詩中非常明確的那就是因為家中沒有成年男子,父親已經被徵召,不能不去,這是命令,更是國家意志,而且從詩歌中了解到的是家中非常清楚這一點,更為重要的是,當時軍隊中雖然人人不知曉木蘭是女郎,但卻並不排斥女子從軍。所以木蘭只是冒父之名。其二是木蘭打仗非常勇敢,深得大家喜愛,經歷了好多年的戰事,最後屢建奇功,天子震動,親自詢問木蘭有何要求,木蘭卻只是選擇回家。其三木蘭整個生平中,有一個姐姐,有一個小弟弟,她並沒有在戰爭中結緣,出現什麼情感糾葛,更沒有什麼媒人登門和木蘭搞壞場面之類的鬼話。

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在中國文化中,其實忠孝思想從根本上已經深入骨髓。在家中,木蘭代替了父親,去開始一段原本並不屬於自己的徵程,這就是孝道;在戰場,木蘭勇氣可嘉,百戰成鋼,保護了家園,庇佑了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忠誠。出身於北方草原民族的女子本就有著與漢族女子不同的文化氣質,驍勇善戰,聰穎樂觀,這些都構成了木蘭的精神實質。


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初剛開始迪斯尼推出的動畫版《花木蘭》就已經背棄了太多中國文化的質地,它從根上就已經讓花木蘭這樣一個中國傳統女性角色有了外國人的氣質,幽默風趣狡黠,那種輕鬆佻皮的面容,讓坐在屏幕前的我感到輕鬆的同時,又湧起了太多的失望。第二部更是硬生生地給女孩加進了一個李將軍形象,一下子木蘭遠去了,嬌小柔弱的那個勁兒哪裡還有巾幗氣概?

不能不說,迪斯尼以及所有希望藉助中國文化傳遞中國價值觀,贏得中國認可,從而期待從中國廣闊電影市場分錢的導演們,真的是苦心孤詣,他們總能從中國文化中找尋捕捉到最核心的中國文化心,然而畢竟他們並不屬於中國,一旦沒有了資深中國文化通的學者參與,所有的中國元素就會變得不倫不類。

前些年,趙薇版的《花木蘭》曾經引發轟動,因為中國人演繹中國故事,用的自然也算得上是中規中矩的中國劇本,雖然也不同程度借鑑了迪斯尼的一些內容,畢竟我們需要合情合理來創設一些情景,於是花木蘭有了歸故鄉的溫暖陪伴,有戰場上相伴相隨的相濡以沫,更有家國情懷中的取捨與抉擇,這種出乎中國文化中的內燃性因素,都可能會讓中國觀眾認知到一個立體豐滿的花木蘭。

反觀這次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我認為除了裡面所傳達的「氣」的泛化概念和絢麗豐富的唯美畫面之外,內核的空虛化和泛西方文化文化元素的廣泛應用,讓我們更多覺得那根本不是中國西部邊陲,更像是美國或者其他西方的那個古城。

神乎其技的武術已經背離了戰場的殘酷,而女巫不斷介入的戰爭已經把一個原本部落民族的爭奪,變成了西方世界的一種血腥殺戮,對於崇尚和平和安寧的中國文化來講,這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而那種人物造型和化妝更是背棄了中國人追求唯美的特質,要知道花黃可不是那樣的鬼樣子,裡面所使用的發射機器更像是呆板地不知道從哪裡淘換來的舊家具,笨重,而且全程好像只有一臺,完全沒有一點活力,一個也不到從哪裡突如其來的雪崩竟然一下子讓他們毀於一旦。

最讓我感覺到不可思議的是,木蘭受到女巫的飛鏢竟然能夠再次活過來,影片中還竟然還大言不慚地說是那個說謊的花軍死了,而那個原本女子的花木蘭活過來了,更為神奇的是女巫又能夠與花木蘭達成和解,並且能夠在柔然首領飛箭的攻擊中甘願替木蘭赴死。

一部影片的成敗不僅僅取決於用了多少名演員,能夠拉動多少人氣,更應該在於從劇本到表演的精彩,哪怕就是花上幾百萬,拍攝出來用心電影也會大賣,而不懂裝懂,完全對中國文化進行肆意解讀點染的垃圾片,哪怕有再多的偽飾和渲染,富麗堂皇的畫面永遠替代不了內核。


拍什麼像什麼,這該成為中國電影的質地,更應該成為所有電影從業者的標配。《花木蘭》生不逢時,更沒有一個純粹的中華文化顧問做足功夫,它的失敗註定是2020年的影片之殤中濃重的一筆。

——2020.9.21

力薦原創作品,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焦點

  • 世界關注的《花木蘭》,口碑崩塌的原因是為何?
    在官方媒體數據中,新發布的「花木蘭」是600萬$令世界震驚的票房,並在阿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擔任票房榜首好萊塢,你真的了解中國文化嗎?你真的了解花木蘭嗎?了花木蘭原本就是皇帝的士兵。我們可以發現,這些美國人既不懂《木蘭詩》,也不懂中國。
  • 絲路電影節專訪葉錦添:《花木蘭》的問題,是他們不懂中國
    評論界對葉錦添的評價是:「他的藝術承襲了講求意境的中國文化傳統,向世人展示一種富有東方詩意的超凡世界。」在東西方電影界均有一席之地,葉錦添更能看清各自問題所在。採訪中,葉錦添直言,好萊塢很好,但他們真的不懂中國。而對於中國電影,葉錦添認為,目前最難的是,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電影語言,講我們的故事。
  • 所以豆瓣評分低就是不懂《花木蘭》?
    看片之前,狐狸還有一絲希望,並不覺得她完全做不到花木蘭的剛,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影片中你可以明顯看到,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無論面部肌肉是否能被充分調動,但身體已經形成了肌肉記憶。工具人邪惡仙女教母的作用:作為迪士尼公主的邪惡版仙女教母,在無法完成自己夙願的情況下,給木蘭洗腦不成反被洗,最後投敵叛變,甚至為了拯救女主犧牲,我甚至看出一絲《沉睡魔咒》的味道。推動《花木蘭》電影敘事發展的因素,你怎麼也想不到,是女巫完成的。
  • 不懂中國不是「花木蘭」的錯
    它們穿越了具體的時空,服務於《花木蘭》架空宇宙的背景。打個比方,當年《冰雪奇緣》讓無數孩子和大人為之瘋狂,是因為考究嚴謹的服裝嗎,你能分清歐洲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嗎?《花木蘭》最大的失誤不是不了解中國。而是它根本沒做好自己——一個合格的迪士尼公主。你只要看木蘭的劍上銘刻的三個字——忠,勇,真。對照電影《花木蘭》自己,它又做到了哪一點呢?
  • 美國版《花木蘭》會是什麼樣的,國人:他們根本不懂
    一則消息,原本該上映的電影《花木蘭》宣布推遲檔期,這部由美國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電影還未上映就受到國內眾多觀眾期待。花木蘭是中國的歷史人物,國人抱著對歷史真誠的態度,內心由衷地發出最真實的一面,期待能帶來好的觀影體驗。
  • 新曲線總裁 劉力
    劉力說:做書、做編輯、做策劃,我們很自信;但是說到營銷,不太自信。理念的源起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幾位供職華夏出版社的年輕人已經在出版圈子裡做出了一些名堂,卻面臨著出版方向抉擇的困擾。其中一位叫劉力,北京大學88年畢業的心理學碩士研究生,時任華夏出版社副社長,分管財務以及社會科學、經濟科學兩個編輯部。
  • 32歲的劉亦菲出演《花木蘭》驚豔世界
    經歷了「撤檔、定檔、又撤檔」的神奇命運之後,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電影《花木蘭》終於在國內上映了。不過這裡倒是有個比較客觀的評論:《花木蘭》不是歷史片,也不是文藝片,而是迪士尼高度還原動畫版的公主大片,一部爆米花商業片。各方評價無論好壞,其實都不必過於浮躁。
  • 《花木蘭》豆瓣評分跌至4.7,你想看這樣的花木蘭?
    花木蘭這個故事,最大的動人之處就在於花木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出於樸素的孝悌,選擇了一條不普通的道路,並最終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到了迪士尼《花木蘭》裡,直接成了先天有神力的女英雄覺醒後輕鬆拯救世界的故事。為花木蘭強行添加了一個&34;的天賦,並且在軍營中隨著磨練不斷覺醒自己的能力這樣的設定。
  • 不懂就不要亂拍!《花木蘭》終究還是敗在了「風俗文化」上
    導讀:不懂就不要亂拍!《花木蘭》終究還是敗在了「風俗文化」上怎麼說呢!其實對劉亦菲主演的作品《花木蘭》,老衲還是非常期待的。無論是劉亦菲在以往作品中的表現,還是她在拍攝《花木蘭》期間媒體及導演對她的高度評價,足以證明劉亦菲的優秀。
  • 《花木蘭》花了誰的木蘭花了誰的錢?
    瑪麗蘇劇情的本質特徵就是我要你蘇的時候你就蘇,瑪麗是誰無所謂。怎麼評價真人版花木蘭?外國人搞不懂,中國人看不明白。動畫版開篇是木蘭讓小白狗拉著米袋跑去去餵雞。真人版是花木蘭大飛賊施展一身跑酷輕功趕母雞進籠。動畫版是木須龍不小心弄壞了石龍雕塑,真人版是花木蘭大俠客飛簷走壁時候弄斷了門口石頭鳳凰的翅膀。動畫版是花木蘭洗澡被兄弟們集體闖入,真人版是男女主夜色池塘果體談心,GUY意情濃。
  • 《信條》看不懂,《花木蘭》評分低,《八佰》或成最大贏家?
    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信條》的最大問題不是評分低,而是「看不懂」。關於看不懂《信條》,各路段子的傳播程度、甚至可能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9月4日流媒體上就已經可以付費點播《花木蘭》,盜版資源幾乎是同一時間就被洩露出。
  • 中國外衣洋內核的《花木蘭》口碑崩盤,非我們苛刻,是你不懂中國
    離迪士尼版《花木蘭》國內院線上映還有五天,但網絡上已經有許多整片觀影資源可以搜尋到,大批中國觀眾得以進行了提前觀影。令人意外的是,與國外爆棚的口碑正好呈反向形勢,這部自詡中國味十足的外製中國風電影《花木蘭》被國人吐槽為「爛片」,影片質量實在擔不起這大半年的等待。
  • 《花木蘭》真人版全球首映,世界如何看待新版花木蘭?
    參與世界首映的女演員凱蒂(Katie Wilson)表示:「《花木蘭》完美達成了我的期待,甚至更好!真人電影注入的新元素讓經典作品重新復活!」《花木蘭》在首映之後放出了第一批觀影口碑,幾乎都是一片溢美之詞,算是首戰告捷。《Hollywood Reporter》也引用權威票房預測機構的分析,認為《花木蘭》上映首周就能突破8500萬美金,破億更是小菜一碟。
  • 西方的《花木蘭》不懂東方,從歷史角度深入解讀花木蘭的故事
    由迪斯尼出品女導演妮琪•卡羅執導的《花木蘭》剛一面世,便在國內贏得如潮惡評,相對於動畫版《花木蘭》中那個形象稍顯單薄的個人英雄主義女超人,真人版給女主加上了類似貞德的女巫色彩,使女主有了一個困惑猶豫到覺醒的過程,但這種覺醒仍然完全難脫西方救世英雄的俗套。
  • 西方的《花木蘭》不懂東方,從歷史角度深入解讀花木蘭的故事
    花木蘭從軍未必是私自行事,從「東市買駿馬,西市買,南市買頭,北市買長鞭」的描述來看,出徵之前的準備是非常充分,而且動靜也比較大,家裡人肯定知道不說,連鄰居都有可能曉得。電影《花木蘭》中認為女人當兵是給家族丟臉的事情,以此來證明東方社會對於女性的人性壓抑,後來覺得這個理由似乎不太充分,便又給她增加了女巫這種被排斥的身份,而事實上花木蘭從軍是冒著生命危險去打仗的,即使過程中被發現,其受到敬佩被遣返的可能性的也比被處罰大一些。
  • 不懂中國不是「花木蘭」的錯
    Mulan目前稍微可以挽尊的是,《花木蘭》爛番茄新鮮度76%。但仔細看,這個成績也頗為尷尬,媒體打出的平均分是6.85,53%的觀眾表示喜歡。比如,花木蘭作為一個北魏時期的北方人,為什麼會住在福建的土樓裡?按照「對鏡貼花黃」設計出來的妝容,為什麼這麼俗豔辣眼?相信每一個習慣了中式古裝劇的觀眾,首先都會對《花木蘭》的服化道拒絕三連。
  • 《木蘭》,花木蘭,劉亦菲讓世界再次領略中國木蘭的魅力
    作為《花木蘭》的導演,卡羅導演對劉亦菲的評價一直都很高。最後導演在面試了1000多個女演員終於找到了花木蘭的最佳人選,一切都是值得的,無論是導演,還是劉亦菲。在此之前,劉亦菲已經露面很少了,拍的電視劇由於各種原因沒播,電影作品也很少,而這次的《花木蘭》,劉亦菲又一次進入到大眾視野當中,而這一次她也讓我們看見,其實劉亦菲從來沒有離過&34;,真正的強者都是需要蟄伏的。
  • 阿爾特劉力:電池快換系統是新能源的新方式
    網易汽車:阿爾特相比國內的其他廠商推出的一些電動車也好、新能源車也好,你覺得阿爾特最大的賣點和優勢在哪裡?劉力:阿爾特的優勢可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阿爾特的人員優勢。劉力:沒錯,跟手機換電池一樣。林揚:也有實際的例子,奧運會的時候就有公交車換電池的情況。網易汽車:目前這種快換系統在世界上掌握的技術多嗎?有沒有一些先例?劉力:據我們所知,現在在美國和以色列都有這樣的先例。
  • 原力覺醒之花木蘭看著很尬,也許迪士尼真的不懂中國文化
    帶著豆瓣已知評分4.9的忐忑心情,今天完成了對電影《花木蘭》的觀看。槽點一:花這麼大價錢製作,電影中花木蘭的信仰鳳凰卻弄個跟風箏一樣。我不是個娛樂信息關注者,所以聽得消息不是很準哦。據說這部戲斥資三個億,但我當看到片中的鳳凰的時候,我驚了!塑料感滿滿呀!
  • 《花木蘭》:她是世界的,卻不是中國的
    所以說,眼下的《花木蘭》很擰巴。平心而論,單看外在,面對全球觀眾上映的這部好萊塢A級大製作,實際不虛,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比幾乎每一部豆瓣4.7分的電影都要好看;但若深究,追本溯源,這片子的編導顯然不是完全懂,或者說沒有更好的挖掘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這個東方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實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