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不要亂拍!《花木蘭》終究還是敗在了「風俗文化」上

2020-09-07 娛記學徒

導讀:不懂就不要亂拍!《花木蘭》終究還是敗在了「風俗文化」上

怎麼說呢!其實對劉亦菲主演的作品《花木蘭》,老衲還是非常期待的。

無論是劉亦菲在以往作品中的表現,還是她在拍攝《花木蘭》期間媒體及導演對她的高度評價,足以證明劉亦菲的優秀。

可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讓原本定檔在3月份上映的《花木蘭》一拖再拖,使得一些市場不得不改變發行策略,直接跳過院線於9月4日上線流媒體Disney+,也就是國內俗稱的「網絡大電影」。

內地的正式定檔日期是在9月11日,可是單單一張定檔海報,就讓不少人忍不住吐槽,被指還不如此前劉亦菲的「土味兒海報」。

此前的海報雖然「土」,但它至少接地氣,並沒有讓人產生不適感。

可定檔海報真的只能用「醜」來形容,劉亦菲不但變成了「陰陽臉」,還憑空多出了「兩個腮幫子」,一看就知道這是外國修圖師的傑作。

還有李連杰的鬍子,老衲原本以為「四條眉毛」的陸小鳳鬍子已經夠奇特了,可是看了李連杰的鬍子,老衲真的是無力吐槽,「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鼻毛長出來了」。

但衝著劉亦菲、李連杰、鞏俐、甄子丹等人的大名,還是有不少好奇心特別強的觀眾,選擇了提前線上觀看。

結果呢?先看評分,那是一跌再跌,也不知道4.9分的評分還會有下降空間嗎?其次就是風俗文化,牛頭不對馬嘴,生搬硬套,看的尷尬癌都犯了。

試問,誰家的祠堂裡面會掛大紅燈籠?這是嫌棄祖墳青煙冒的太多了?

還有,明明是在山西取的景,結果花木蘭一家住的確實福建土樓。為此還有不少網友調侃,花木蘭出徵前不是東西南北四個集市輪流賣裝備,而是轉了一圈就買齊了。

包括戰士訓練,直臂挑水上山還能接受,可是「練氣」是什麼鬼?古代打仗兩軍對峙不難道不是硬碰硬?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在練「硬氣功」,可是後面花木蘭怎麼就打起了太極?

難道不知道太極最早出現是在唐朝嗎?而花木蘭又是什麼年代,有人說是北魏太武帝時期,也有人說是隋恭帝義寧年間,但無論是哪一種顯然都在唐朝之前吧?

要說最讓老衲無力吐槽的,估計就是軍營門口的「天王塑像」和軍營帳篷的擺放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露天燒烤攤,導演這是打算笑死「來犯的敵軍」?

就這,從影評人給《花木蘭》的爛番茄評價來看,指數竟然高達82%,與網友的評價簡直是「天差地別」。

這也就導致不少人質疑《花木蘭》之所以熱度那麼高,都是前期的宣傳噱頭效果,而它的口碑也都是被資本方「吹出來」的,經不起敲打。

總體來說,通過一部真人版《花木蘭》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外國人根本就拍不了中國元素」,什麼都不懂就敢亂拍,不被罵才怪。

唯一讓大家惋惜的或許就是劉亦菲了,為了這部戲,劉亦菲沒少得罪人、也沒少吃苦,可最終不但沒有迎來事業新篇章,還背鍋《花木蘭》,著實有點兒冤。

然而,從上映效果來看,似乎成績還是不錯的,首日票房就衝上了泰國2020年電影首日票房榜第一,至於原因除了演員們的演技,或許就是因為她掛著「迪士尼」這個金字招牌吧!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定檔,海報被吐槽「醜」,被吐槽外國的又一次東方想像
    導讀:不懂就不要亂拍!《花木蘭》終究還是敗在了「風俗文化」上怎麼說呢!其實對劉亦菲主演的作品《花木蘭》,老衲還是非常期待的。無論是劉亦菲在以往作品中的表現,還是她在拍攝《花木蘭》期間媒體及導演對她的高度評價,足以證明劉亦菲的優秀。
  • 《花木蘭》評分直線下降:被吐槽輸在文化底蘊上,拍攝手法太扯了
    《花木蘭》評分直線下降:被吐槽敗在文化底蘊上,拍攝手法太扯了!首先給《花木蘭》這一部片子一個肯定,畢竟演員與導演背後的付出才有了這麼一部好片子帶給大家。首先在文化的傳達上面,《花木蘭》整個片子裡的裝扮太過於濃豔了,這是有違於古代服飾與現實的歷史背景的。可能是導演與劇組為了更好的營造出一種大片的味道,但化妝師與營造師方面也透露出不懂中國古文化,不懂歷史。
  • 《花木蘭》評分直線下降:被吐槽輸在文化底蘊上,拍攝手法太扯了
    《花木蘭》評分直線下降:被吐槽敗在文化底蘊上,拍攝手法太扯了!首先給《花木蘭》這一部片子一個肯定,畢竟演員與導演背後的付出才有了這麼一部好片子帶給大家。首先劇情的走向其實是有條有理的,但這一種太過於陳述式的手法,其實中間隱藏著一些細節的文化問題,不是拍攝的手法太扯了就是拍攝的內容型經不起太多的深入探討。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文化的傳達上面,《花木蘭》整個片子裡的裝扮太過於濃豔了,這是有違於古代服飾與現實的歷史背景的。
  • 劉力:花木蘭的世界你不懂
    木蘭的世界你不懂——試評新版《花木蘭》劉力/文相比較原本中國版《花木蘭》,這次劉亦菲版的花木蘭顯然沒有達到原本迪斯尼希望達到的高度,2億多的投資基本上也算是打了水漂,除卻好多中國觀眾因為國籍問題的嫌棄,新冠疫情雪上加霜之外,更多的我認為還是因為拍攝問題。
  • 《花木蘭》上線3天豆瓣4.8分,3萬人給差評,劉亦菲還是敗了
    投資14億資金的《花木蘭》為何評分如此低?從這部影片放出消息到還未上映,相信每個人的手機上都收到過關於《花木蘭》的種種消息。作為一部歷史古裝劇,國內觀眾對《花木蘭》的評價卻很不友好,截至目前為止,它已經在Disney+上放映了3天了
  • 《花木蘭》:中美文化陣地戰
    9月4日《花木蘭》率先在Disney+網絡上線,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81%,MTC的評分也高達7.07分,前途似乎一片光明。而在國內,《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在院線上映。頂著迪士尼的光環,踩著《八佰》20多億票房的節奏,《花木蘭》是否能夠在國內開花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一部電影到底是算中國文化還是美國文化,我們是否能夠說得清楚?
  • 《花木蘭》上映:中美文化爭奪戰
    9月4日《花木蘭》率先在Disney+網絡上線,爛番茄新鮮指數高達81%,MTC的評分也高達7.07分,前途似乎一片光明。而在國內,《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在院線上映。頂著迪士尼的光環,踩著《八佰》20多億票房的節奏,《花木蘭》是否能夠在國內開花結果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這一部電影到底是算中國文化還是美國文化,我們是否能夠說得清楚?
  • 《花木蘭》評分一路下跌,究竟是輿論的引導,還是文化主權的宣揚
    更為無奈的是,《花木蘭》在網絡上的影視評分,一路下滑。一度步入四點幾分的尷尬之境。這和最開始迪士尼營造出來的輿論氛圍,以及宣傳投入完全不對等,在觀影完整個影片之後,其中我們也能發現非常多的槽點,著實有點難以評價。
  • 國際友人奉獻純正的文化垃圾——《花木蘭》
    好在疫情終究被控制住,《信條》一馬當先開始上映,《花木蘭》等一眾影片緊隨起來,也紛紛上映。》就是美國人眼中的女戰士而已,貼上了美國人腦海中的中國元素,實際上還是一個會打仗的黃種女性角色而已。《花木蘭》表明的態度就是,中國文化在好萊塢眼中就是一坨shit而已,什麼朝代、時間統統不重要。只要符合老美刻板印象的就能夠拿來使用。
  • 所以豆瓣評分低就是不懂《花木蘭》?
    起碼動畫版木蘭身份的識別是在負傷後被醫生發現從而不得不袒露身份,是不是這樣處理會覺得更自然?還是說真人版打的女性抗爭性別不平的運動牌,所以只有主動對抗才更顯得有意義?任何巧合與命運都不能作數。生硬至此,還是不得不說,意識形態上的傳達表現的很出色,反覆再三地強調忠勇真,無論是刻在劍上,還是角色口播,以至於看完全片如果你不記得花家家訓,那真是沒認真電影。
  • 有超能力的花木蘭,是一廂情願的文化輸出
    原本打不過男主角的木蘭,用了「氣」之後一頓亂打驚豔全場;原本無法把兩桶水提上山的木蘭,用了「氣」之後穩穩上了山頂表情都沒換一個;原本射箭脫靶的木蘭,用了「氣」之後千裡殺一人毫無壓力。這個「氣」還很傲嬌,如果木蘭不承認自己是女人,它就沒法真正得到釋放。於是花木蘭把盔甲一脫,散著頭髮上了戰場,不知心中是否還要大吼三聲「我是女人」。
  • 有超能力的花木蘭,是一廂情願的文化輸出
    原本打不過男主角的木蘭,用了「氣」之後一頓亂打驚豔全場;原本無法把兩桶水提上山的木蘭,用了「氣」之後穩穩上了山頂表情都沒換一個;原本射箭脫靶的木蘭,用了「氣」之後千裡殺一人毫無壓力。這個「氣」還很傲嬌,如果木蘭不承認自己是女人,它就沒法真正得到釋放。於是花木蘭把盔甲一脫,散著頭髮上了戰場,不知心中是否還要大吼三聲「我是女人」。
  • 真人版《花木蘭》:文化誤解造成口碑崩塌
    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每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統計,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然而,這種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終究沒能轉化為實質的對票房的拉動,該片的成績越來越體現出口碑決定票房的現實。
  • 真人版《花木蘭》:文化誤解造成口碑崩塌
    《花木蘭》在內地上映三天票房超過1.57億元,首周成績便已躋身年度進口票房前三甲。但該片周日票房環比跌33%,僅收穫4000萬元。過去一年裡《花木蘭》每每發劇照、預告、海報,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一波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統計,影片自開拍以來已經上了170個微博熱搜,然而,這種吸引注意力的能力,終究沒能轉化為實質的對票房的拉動,該片的成績越來越體現出口碑決定票房的現實。
  • 花 14 億拍的《花木蘭》,就這?
    沒想到,還是太爛了。01先說說劇情,花木蘭代父從軍、抗擊柔然、保衛祖國…基本上和我們認知中的花木蘭故事沒什麼區別。差就差在人物的塑造上,直接神話了花木蘭,而顯得「沒有靈魂」。不管是爬柱子還是挑水橋段,都能真實的刻畫出木蘭的成長曆程。
  • 《花木蘭》面臨爭議,造型是東方美還是雷人,他卻無能為力
    最近網友爆料,國外已經上映了,但是隨著上映的到來,《花木蘭》也面臨巨大的爭議,遭到全網群嘲。首先就是妝容太雷人。說到這有點擔心《花木蘭》誤導外國網友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了。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也就算了,既然拍了就要不走心。心疼亦菲姐姐以及裡面的女演員。這次《花木蘭》被群嘲不僅僅是因為妝容,更因為是不懂中國文化,卻硬要講中國故事。貴妃頂著華蓋在議政殿前遛彎,你以為這是中世紀歐洲的宮廷貴婦嗎?祠堂裡掛著紅燈籠,拜託,導演是不是對《大紅燈籠高高掛》有什麼誤解?
  • 《花木蘭》的中國元素與文化輸出
    《木蘭辭》原著中並無這個角色,而在98年動畫版的《花木蘭》中,仙娘也只是以一隻不會說話的鷹的形象出現,她和花木蘭之間形成了一個十分俗套的鏡像結構。她們都用是擁有「氣」的女子,但仙娘因此被認為是女巫,遭人唾棄,在草原上流浪,不得已做了伯裡汗的奴隸。在花木蘭女子身份暴露被逐出軍營的時候,她們的遭遇極其相似,甚至一隻鷹和一隻鳳凰從觀感上都形似。
  • 原力覺醒之花木蘭看著很尬,也許迪士尼真的不懂中國文化
    帶著豆瓣已知評分4.9的忐忑心情,今天完成了對電影《花木蘭》的觀看。我的答案就是,迪士尼真的沒搞清楚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武俠或者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但為了更有意思,我們還是要先聊聊槽點,最後再講講對這部電影的感悟和思考。槽點一:花這麼大價錢製作,電影中花木蘭的信仰鳳凰卻弄個跟風箏一樣。
  • 大家期待的《花木蘭》,豆瓣4.8輸在「女人」上
    為什麼大Boss一定要木蘭去打,其中結尾還是指名道姓要保護好花木蘭,一群大男人保護一個女人,讓她去打Boss,自己去收拾蝦兵蟹將?這腦迴路哥真心不懂。花木蘭故事的流傳,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但花木蘭的姓氏、籍貫等,史書並無確載,在流傳的故事中,讓後世接受最深的,還是代父從軍、不讓鬚眉的俠膽烈女形象。
  • 說《花木蘭》是爛片,不委屈
    講真,看過的人都知道,說《花木蘭》是爛片,不委屈。手段看似絕妙,但迪士尼忘了一點,電影市場終究是要拿作品說話的。改編異域文化之殤動畫版《花木蘭》要非得給吃癟的《花木蘭》找個臺階下,那估計最後的遮羞布也就只剩下國外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偏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