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中國不是「花木蘭」的錯

2020-09-12 子顏講電影

說好的「開年第一大片」。

等了大半年,等來的是主流媒體提前上線,和豆瓣的4.7分。

你肯定猜到了。

昨天院線正式上映的——

花木蘭

目前稍微可以挽尊的是,《花木蘭》爛番茄新鮮度76%。

但仔細看,這個成績也頗為尷尬,媒體打出的平均分是6.85,53%的觀眾表示喜歡。

早在上映前,《花木蘭》就遭到密集吐槽。

「請大家不要傳播《花木蘭》正片!!!」

「因為——浪費大家的時間。」

被網友提到最多的,就是影片對中國歷史的兒戲。

比如,花木蘭作為一個北魏時期的北方人,為什麼會住在福建的土樓裡?

按照「對鏡貼花黃」設計出來的妝容,為什麼這麼俗豔辣眼?

宮女和官員為什麼會撐著洋傘在皇宮裡散步?

相信每一個習慣了中式古裝劇的觀眾,首先都會對《花木蘭》的服化道拒絕三連。

但子顏要提醒。

迪士尼的《花木蘭》首先是一部童話,而不是考究的歷史片。

就算被今天奉為經典的98年動畫版《花木蘭》,歷史也不見得嚴謹到哪裡去。

南方的水田;隋唐才發明的煙花;中國傳統美人的柳葉眉、櫻桃小嘴、白皙的皮膚變成了單眼皮,厚嘴唇,黝黑。

不管是土樓、花黃、宮殿。

還是水田、煙花、典型長相。

都是迪士尼摘取的中國元素。

它們穿越了具體的時空,服務於《花木蘭》架空宇宙的背景。

打個比方,當年《冰雪奇緣》讓無數孩子和大人為之瘋狂,是因為考究嚴謹的服裝嗎,你能分清歐洲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嗎?

還不是因為它故事精彩,角色動人。

說白了。

《花木蘭》最大的失誤不是不了解中國。

而是它根本沒做好自己——一個合格的迪士尼公主。

你只要看木蘭的劍上銘刻的三個字——

忠,勇,真。

對照電影《花木蘭》自己,它又做到了哪一點呢?

哪怕忽略中國背景,《花木蘭》從故事到視覺呈現,都呈現出全面的疲軟和平庸。

結尾的大決戰,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找個建築工地拍。

可能是為了展現,女性也能夠勝任腳手架和吊塔上的工作(誤)。

雖然本片投資超過2億美元,還遠赴中國西北實地取景,但子顏無時不刻都有一種殺雞焉用牛刀的趕腳。

能看得出來,導演是真的不會拍打戲。

所謂的大場面,也僵硬而枯燥,你無法產生任何心驚動魄的緊張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

所有的動作戲,人物基本都沒有一滴血。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迪士尼的「信條」。

但戰爭的壯烈一定要通過流血來展現嗎?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看動畫《花木蘭》裡單于大軍是怎麼出現的。

在遠遠的雪面上,像一個個細小的汗毛,豎了起來。

然後翻過了山頭,呈現出一種長驅直入、勢不可擋的壓迫感。

更絕的是,下一個鏡頭又回到大遠景。

奔騰的馬匹,正應了「阪上走丸」那句成語,像數不清的彈珠從大片雪坡上滾落下來,身後拖出一條長長的細線。

什麼叫四兩撥千斤?

這特麼就叫四兩撥千斤!

子顏當初看的時候就驚嘆,這群美國的畫師,怎麼這麼懂中國畫裡留白的力量。

再說故事。

尬點很多,比如鞏俐這個動機不明的鷹身女巫角色,比如李連杰飾演的皇帝竟然要去和反派正面決鬥。

挑一個要緊的說——

「chi(氣)」。

木蘭和「氣」有啥關係?

姑且認為,「氣」是好萊塢理解下,中國人的inner power。

在這個改編上,《花木蘭》還是挺重視與迪士尼的一貫套路的——

是公主,就要自帶一般人沒有的魔法(有錢也算)。

你說你是中國公主?

那就給你的魔法起名叫「氣」吧。

會魔法不尷尬。

尷尬的是,花木蘭被分配的,是一種毫無個性的魔法

「氣」是怎麼來的?

具體有什麼作用?

能產生多大的威力?

統統沒有交代。

在迪士尼傳統的公主中,每一種魔法都被設計得獨特而生動。

正因為這些魔法很精彩,很blingbling,才讓很多女孩心動著迷,吵著和爸爸媽媽說:「我也要當公主!」

但《花木蘭》呢?騷瑞,子顏沒看出來「氣」是怎麼一回事,花木蘭除了物理攻擊還是物理攻擊。

搞了半天,主創自己都沒搞明白口口聲聲的「氣」是怎麼一回事吧。

同樣讓人看不到靈魂的,還有主角自身。

動畫版《花木蘭》中有插科打諢的木須龍,可以和木蘭產生互動;串場歌舞,推動木蘭的內心變化。

電影把這兩個經典元素去除後,那麼角色的塑造,全都寄托在了劉亦菲的表演上。

但請問——

你能感受到木蘭在戰場上的英姿煥發嗎?

你能感受到這是雪崩來臨前的高興嗎?

你能感受到這是悲痛惜別的眼淚嗎?

當然,這不能都怪劉亦菲。

畢竟鞏俐和李連杰同樣看不到什麼表演的風採。

工具人,來自於這個走過場般的劇本。

動畫版的木蘭是拿起寶劍,用力地砍掉了自己的頭髮。

這麼一個象徵性的場景,其實是木蘭下定決心所做的第一個割捨。

而真人版的木蘭是怎麼做抉擇的呢?

只是拿下家族寶劍比劃比劃。

動畫中,木蘭形象地展現了怎樣使用巧勁,把劣勢化為優勢。

電影裡呢,只剩無聊的「四兩撥千斤」。

迪士尼的這種自我退化。

子顏實在難以歸結到「不了解中國」上去。

在上映前,就有不少聲音批評《花木蘭》冒犯了中國的傳統故事。

甚至上升到「醜化中國」「辱華」的地步。

但看完電影後,子顏恰恰覺得。

《花木蘭》最大的問題在於它不敢冒犯中國。

事實上,迪士尼什麼也不想冒犯。

整部電影都在躲避各種各樣的「雷」。

比如,為了規避#MeToo運動中,廣泛被質疑的上司性騷擾下屬問題。

於是把動畫中李商的角色砍了。

一劈為二,一是花木蘭的上司董將軍(甄子丹 飾),二是花木蘭的戰友陳宏輝(安柚鑫 飾)。

原版花木蘭的故事中,花木蘭出徵有兩個原因:「可汗大點兵」和「阿爺無大兒」。

在現代社會裡,看上去都是對男權的服從。

怎麼辦?

改成木蘭擁有覺醒技,不當女人,就用不了「氣」。

原動畫裡,反派是匈奴。

木須龍把鷹的羽毛燒光後,嘲諷道「這才叫蒙古烤肉」。

放到今天,這不成了種族歧視嗎?必須改。

為了表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

把「孝」當做故事的核心和木蘭的歸屬,想讓大家發揚光大。

但《花木蘭》忘了。

我們真正想看的是一部好電影,而不是一個端水大師。

迪士尼要在紛繁複雜的現代議題中,找到一條不冒犯任何人的安全路徑。

然而化用《社交網絡》的一句話——

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卻不得罪一個人。

在最終的戰鬥。

鳳凰給木蘭凹了造型後就又一次飛走了。

如果它這一次出現,象徵著木蘭像鳳凰一樣涅槃重生的話,那木蘭重生的契機是什麼?

因為前面皇帝的一句「站起來,你是個強大的戰士,像鳳凰一樣站起來,為王國和人民而戰」嗎?

如果這真的是木蘭重生的契機的話。

你看,電影要木蘭追尋自我,但又不得不服從權威。

宣揚女性力量,但又不得不回到「忠」「孝」等以男性為中心的價值觀中。

這些相互拮抗的議題,是想一碗水端平的迪士尼所端不平的。

於是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一場大型的語境錯亂——

東方與西方。

現代文明與傳統價值。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

除了消極地保持不引發爭議,《花木蘭》在故事的創造性上沒有任何建樹。

這種「不得罪」,也是另一種傲慢:

我沒有精力去了解你。

為了避免說錯,我儘量不多說話。

回到電影裡所說的「忠勇真」。

《花木蘭》真嗎?

不,它一點不real。

勇嗎?

不,它一點也不敢。

唯一遵循的是「忠」,是服從。

不是服從於某個皇帝,而是服從於各種「正確」得不敢觸碰的價值觀。

因為它太急於討好了。

基於大數據,基於網絡輿情。

但就是不敢忠於創作者的初衷。

它聽從北美的,亞洲的,男性的,女性的,兒童的,成人的聲音。

就是不聽從自己真實的想法。

歸根結底,每一個身份都能夠被歸結為一種叫做「市場」的東西。

哪一種人,能夠輕易放棄?

哪一種人,能夠得罪?

迪士尼鼓舞著它的公主自我解放。

自己卻用種種教條纏上了創作的裹腳布。

這種固步自封,不才是對曾經被迪士尼真實感染、激勵過的觀眾們,最大的背叛。

相關焦點

  • 不懂中國不是「花木蘭」的錯
    Mulan目前稍微可以挽尊的是,《花木蘭》爛番茄新鮮度76%。但仔細看,這個成績也頗為尷尬,媒體打出的平均分是6.85,53%的觀眾表示喜歡。比如,花木蘭作為一個北魏時期的北方人,為什麼會住在福建的土樓裡?按照「對鏡貼花黃」設計出來的妝容,為什麼這麼俗豔辣眼?相信每一個習慣了中式古裝劇的觀眾,首先都會對《花木蘭》的服化道拒絕三連。
  • 迪士尼《花木蘭》變「網大」惹爭議,網友吐槽在中國上映還會出現兩部「花木蘭」!?
    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主題曲完整版MV公開在《好萊塢報導者》的「圓桌」節目中,當被問到迪士尼如何協調《花木蘭》、中國市場以及中國審查制度的關係時,阿蘭·霍恩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Mulan doesn’t work in China.
  • 迪士尼《花木蘭》變「網大」惹爭議,網友吐槽出現兩部「花木蘭」
    不過相比之下,《花木蘭》在運作上對出品方和合作方損失更為慘痛一些。 不過僅從商業上來評價,《花木蘭》的潛力也不容忽視。早在1998年的動畫版《花木蘭》就在當年一舉斬獲3.04億美金票房。22年後,其首支預告片在youtube上24小時內觀看量達到了1.7億次,在全球影史預告片中排名第七。
  • 《花木蘭》沒錯,是我們錯了
    其實,並不是這部片子錯了,而是觀眾錯了。因為這部電影,根本不是拍給我們成人看的啊,而是拍給兒童看的。1 製作班底你以為這部影片是根據中國古代著名的詩歌木蘭詩改編的嗎?並不是,它是根據迪士尼1998年同名動畫片改編,所以其實只是借用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殼子,內核講得卻是美國動畫片。
  • 「花木蘭」終上線 是否達到期待值?
    「花木蘭」終上線 是否達到期待值?【美國新聞速遞】楊平俊洛杉磯報導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在幾經改檔後,終於在9月4日登陸Disney+。疫情、高溫天氣加上勞工節長周末, 這樣的「天時地利人和」下,在家觀看「花木蘭」成了不少亞裔民眾周末的熱門安排之一。
  • 迪士尼串流媒體平臺上映「花木蘭」
    (記者鮑佳琪/洛杉磯報導)時隔半年,劉亦菲、甄子丹主演的電影「花木蘭」昨天終於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上映,
  • 「花木蘭」國慶檔「橫空出世」,下一部爆款動畫電影?
    沒錯,這是動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所塑造的「女俠」木蘭。作為國產首部花木蘭題材的動畫電影,也是全球首部以三維動畫形式展現「木蘭」形象的作品,《木蘭:橫空出世》自項目啟動之初便引發大量網友關注,宣布定檔10月1日之後,更是讓觀眾們期待不已,貓眼超13萬的想看人數無疑是其人氣的佐證。
  • 「茉莉公主」現身《花木蘭》首映會!
    在近年來迪士尼掀起將經典公主動畫電影翻拍成真人版的風潮,一路走來我們已經迎接過「睡美人」艾麗·范寧、「灰姑娘」莉莉·詹姆斯、「貝兒」艾瑪·沃特森、「茉莉公主」娜奧米·斯科特。就在2020年全球即將迎來首位真人版中國迪士尼公主電影《花木蘭》,由今年中國女演員劉亦菲領銜主演。
  • 「中國製造」的木蘭,橫空出世!
    今年國慶檔有一部由中國電影人拍攝的木蘭題材電影上映,國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定檔10月3日。  預告片中,花木蘭具有「刺頭」的屬性,一開始在軍營比男生還蠻橫。花木蘭生活的南北朝時代,民風相對開放,對女性的封建壓迫未發展到明清時期那麼嚴重,「不安分」的木蘭完全有存在的可能性。
  • 迪士尼《花木蘭》,西方人幻想的中國
    迪士尼版本的《花木蘭》,試圖用新鮮觀點重新詮釋這個老套故事,把中國的氣功觀念套在花木蘭身上,讓花木蘭從小就有一種類似「原力」的力量,藉此解釋她能夠武功高強的原因,並且用「鳳凰守護神」的形象來增添神話氛圍,還有鞏俐飾演的女巫,竟然可以幻化成一隻老鷹,這些奇幻設定,都讓本片變成一個迪士尼式的童話故事,並不是嚴肅的歷史故事。
  • 年度爛片「花木蘭」,4.9分都高了
    電影裡,沒有木蘭織布,只有木蘭上房揭瓦,抓一隻雞。 再看《木蘭辭》結尾的名句。 雄兔腳撲朔,雌兔腳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電影裡,就真安排兩隻兔子追著騎馬的木蘭的戲碼。木蘭嘴裡還說著「一公一母,跑得快了,就分不清了」。還真的解釋一遍詩的意思啊?
  • 《花木蘭》讓這些人強行中國風
    由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花木蘭》,可以說歷經了層層波折終於在 9 月上映了!咱們的本地公主《花木蘭》一上映就話題不斷,最近更是因為聯名的鞋「醜上了熱搜」。難怪網友們都說「看著真不像穿的,像燒的」。其實,花木蘭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這個Irregular Choice 審美一直不走尋常路,畢竟人家品牌名字就叫做「不一般的選擇」。
  • 《花木蘭》這畫風清奇的妝在外網火了?「美妝博主」木蘭回應來了
    看過點映的中國觀眾一下又把「花木蘭妝容」頂上了熱搜。動蕩融合的魏晉南北朝花木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一個傳說色彩極濃的巾幗英雄,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我們常說「洗淨鉛華」(Wash Away the Lead Powder),「鉛華」說的便是古代女子抹在臉上的妝粉。
  • 《花木蘭》的爛,暗藏美國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
    相反點播後《花木蘭》惡評如潮,在其他途徑觀看了的中國觀眾更在豆瓣炮轟、最後將其評分穩定到五分以下,基本等同於爛片。這種猝不及防的境遇,也讓《花木蘭》在延遲一周後國內上映旅程面臨極端危機,那作為向穩健的迪士尼系列電影,《花木蘭》到底做錯了什麼,才創下了迪士尼真人系列最差口碑,遭到國內影人口誅筆伐?
  • 真人版《花木蘭》,中國觀眾為何不喜歡?
    花木蘭」(Mulan)在中國不太受歡迎,創下迪士尼電影的史上最差成績。圖為北京一家電影院前展示的「花木蘭」海報。迪士尼想借真人版「花木蘭」(Mulan)在中國一飛沖天,導演卡洛(Niki Caro)甚至對中國官方新華社說,「許多方面來說,這部電影是對中國的情書」。但這部投入2億美元、耗時五年拍成的電影,在中國卻不太受歡迎。
  • 豆瓣4.9分,「劉亦菲版」的《花木蘭》,我們到底在嫌棄什麼?
    那麼,對於這部《花木蘭》,中國觀眾們到底在嫌棄些什麼?」的故事,變成了「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我們的「花木蘭」可並不是一個靠一己之力去改變時局的「個人英雄」。而是一個「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式的,在軍營中、團體作戰裡的優秀戰士。
  • 迪士尼的《花木蘭》不是中國的《花木蘭》
    嗨,你看花木蘭了嗎?和你想像的差距大嗎?電影《花木蘭》今日國內上映,然而目前口碑卻不是如想像中那麼好。國內影視版的《花木蘭》有好多個版本,而對於這一版本的《花木蘭》,顯然觀眾不是很買帳!有人吐槽劇情不合理,有人吐槽英文,也有人吐槽,請了這麼多名演員,結果就這?認真看了《花木蘭》,看完後我想,這部電影之所以得不到國內大部分觀眾的喜愛,還是因為我們很大一部分人看電影的角度原因。
  • 「圖文」「鳳凰傳奇」花木蘭,極其擰巴且混亂
    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敘事詩《木蘭辭》。故事發生的時間大致屬南北朝,空間上屬北魏境內。無論其出身地爭議如何,也出不了北方這個大的地理概念,斷然不是影片中的福建。再加上影片中層出不窮的歷史時間的錯亂。其實我覺得在中國,應該被翻譯為「妖女」,事有反常是為妖嘛。最後看到木蘭並沒有像她一樣被當成女巫,甚至還能帶領隊伍作戰,她的靈魂都受到了震撼。於是在可汗向木蘭射箭時,她化身黑鳥撲向木蘭,用生命為木蘭擋下一箭。我就納了個悶了,你的「氣」呢?就只有親身擋箭這一招?你最起碼召喚個烏鴉群啊,你不是還可以心靈控制嗎?人家驅逐你怕不是因為你太菜了吧,還有我尋思著你跟木蘭感情還沒到這地步吧?
  • 劉亦菲 成為「中國公主」之前
    有關她連帶「中國公主」的討論,正在全球範圍內呈病毒式蔓延。從立項起就被迪士尼捧為掌上明珠的真人版《花木蘭》,在過去近3年的時間裡,佔據了太多市場關注,收割了無數影迷期待。在迪士尼強大的影響力和不遺餘力的吆喝下,槽點不斷的宣傳物料反為這股席捲全球的「木蘭熱」添磚加瓦。
  • 劉亦菲「花木蘭」總票房不到3億豆瓣評分4.9難道又豪氣爛片
    7月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首則預告發布,花木蘭的扮演者劉亦菲也因此收到來自全國人民的討論「這是最美的迪士尼公主無疑了」、「確認過眼神,是我心中的木蘭」……英姿颯爽的「木蘭」讓網友們為之驚豔,大家紛紛留言,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