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庸醫遇上中國古代法

2021-02-12 法律讀庫

作者: 無益君  來源:女史。本文原載《人民法院報》2018年12月21日第05版

小說《西遊記》第68回「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中,唐僧師徒四人途經朱紫國,適逢國王張榜求醫,孫悟空毛遂自薦,揭皇榜欲為國王治病,卻引來唐僧的埋怨。

悟空回道:「就是醫死了他,也只得問個庸醫殺人的罪名,也不該死。」

這一句活靈活現地刻畫出行者不拘細謹、大大咧咧的混不吝形象,同時似乎也能夠說明這潑猴並非莽撞無腦之人,饒是他藝高人膽大,也要搬出律條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按照他的說法,庸醫殺人,罪不至死。

那麼,孫悟空的這一說法是確有其據,還是信口開河?

我們知道,唐僧取經的故事背景是唐代,那麼,就讓我們回到唐代,看看當時的法律是怎麼規定的。《唐律》中至少有兩處條款與庸醫行醫和醫療事故有關。《唐律•詐偽》有「醫違方詐療病」條:

「諸醫違方詐療病,而取財物者,以盜論。」

「違方」指違背本方。此條主要是對借醫行騙行為的處罰性規定。《唐律•雜律》還有「醫合藥不如方」條:

「諸醫為人合藥及題疏、針刺,誤不如本方,殺人者,徒二年半。其故不如本方,殺傷人者,以故殺傷論;雖不傷人,杖六十。」

所謂「不如本方」是指醫師為人合和湯藥(包括題疏藥名或針刺),不符合古今藥方和本草。「不如本方」的原因則不外乎兩種:過失和故意。

結合這兩條款,我們可以概括出唐代法律對庸醫行醫的基本立場和處置措施:

醫生如果是亂開藥方,借治病騙取錢財,以盜罪論處(違法所得巨大的,頂格的刑罰是加役流)。

醫生如果是學藝不精或疏忽大意,為人合藥出現失誤,導致患者死亡,要處以徒二年半的刑罰。

如果合藥不如方是出於故意,那麼性質就不同了,以故意殺傷人的罪名論處(嚴重的要被判死刑)。

即便是沒有傷人,也要處以杖六十。

可見,排除故意開錯藥方的極端個案,在一般情況下,醫生診療失誤致病人死亡,並不需要「償命」,即便有騙錢的動機也罪不至死。

就此而言,孫悟空的說法並非胡扯,而是有實證法的依據的。

當然,眾所周知,《西遊記》是明代的作品,小說中的諸般情節安排與其說是反映了唐代的史實,不如說是明代社會制度和世俗生活的折射,所以,考察明代的相關法律制度可能才是研究「文學中的法律」的正確姿勢。

在制裁庸醫這個問題上,明代的律法繼承了唐代律法的精神並有所發展。具體來看,《明律•刑律二》中有「庸醫殺傷人」條之設置,其條如下:

「凡庸醫為人用藥、針、刺,誤不依本方,因而致死者,責令別醫,辨驗藥餌穴道,如無故害之情者,以過失殺人論,不許行醫。若故違本方,詐療疾病,而取財物者,計贓準竊盜論,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藥殺人者,斬。」

細細體會,《明律》的這一條規定實際上是將《唐律》中「醫違方詐療病」條和「醫合藥不如方」條合二為一,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醫生療病失誤,如果不是出於故意,那麼,只有在造成患者死亡的情況下,方才承擔責任,而且,也僅是按照過失殺人的情況。

「依律收贖,給付其家。」這樣規定一方面體現了對業務生疏、粗枝大葉之醫者的懲戒,另一方面也是對苦主之家的經濟撫慰。

由此可知,庸醫害人無論在唐代還是明代的確都夠不上死罪,這也是孫悟空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法律對庸醫和醫療事故的寬容態度,但在深層次意義上折射出中國古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認知。

顧炎武說:「古之上醫不能無失。」(《日知錄》卷5)曾國藩也說過:「藥能活人,亦能害人。良醫活人者十之七,害人者十之三;庸醫則害人者十之七,活人者十之三。」(《曾國藩家書》鹹豐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諭紀澤》)

換言之,醫生不是神仙,做不到萬無一失,特別是考慮到古代醫學的落後和醫者醫術的局限,就必須要理解和接受醫療事故的「必然性」。

因此,社會輿論也好,政法制度也好,對於醫者不能過於苛責,這樣才能為醫者提供一個相對有利的執業環境,進而保障全體社會公眾的健康利益。

不過話又說回來,「庸醫殺人,罪不至死」只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如果醫治對象為天潢貴胄,律法上的規定則遠為苛刻。一方面,無論是《唐律》還是《明律》,均把「合和御藥有誤」列入「大不敬」,屬於「十惡」重罪之一,體現出帝制時代律法制度的核心關切。另一方面,《唐律》和《明律》在刑責上的規定出入很大,《唐律•職制》規定:

諸合和御藥,誤不如本方及封題誤者,醫絞。

《明律》對此的規定則是「醫人杖一百」。量刑如此懸殊,一個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唐代以降的統治者在長期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唐律》中此項規定過於苛酷,以致於抑制了醫者為皇家服務的積極性,是以有意識地做出制度上的調整。

當然,更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無論在《唐律》還是《明律》中,「合和御藥有誤」均屬於行為犯,即不要求傷亡結果的發生。進而言之,如果造成了帝王或特殊醫治對象的傷亡後果,則醫者恐怕只有引頸待戮的份兒了。至少,在唐代,依據「舉輕明重」原則,等待醫者的刑罰不會輕於絞刑。

有意思的是,針對這種情況,《唐律》和《明律》中均找不到相應的法律規定,這一立法「空白」頗耐人尋味。

那麼,現實生活中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處置?明代中期的兩個案例可以為我們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四月,明孝宗在禱雨齋戒時偶感風寒,主管太醫院的太監張瑜和太醫院院判劉文泰沒有遵循既定的診治程序,並且存在嚴重的用藥不當。孝宗崩後,御史言官交章彈劾用藥失誤的醫官,「以為庸醫殺人、律科過失特為常人設耳,若上誤人主,失宗廟生靈之望,是為天下大害,罪在不赦。」(《明史文苑傳箋證》卷2)

臣僚們的邏輯是,庸醫殺人罪不至死,那是針對凡人,若受害的是聖天子,豈能與凡人同等對待?

參與會審的大理卿楊守隨甚至對參與會審的諸臣說:「君父之事,誤與故同,例以《春秋》許世子之律,不宜輕宥。」(《池北偶談》卷9)

很顯然,這是漢魏以來《春秋》決獄的遺風,可是卻有「違法」的嫌疑。《明律》中並沒有明確區分「合和御藥不如本方」的故意和過失,可是《唐律》中是有的。

《唐律》在「大不敬」條下有疏議,指出包括「合和御藥有誤」在內的幾類行為「皆為因誤得罪……如其故為,即從『謀反』科罪。」

這樣說來,如果一定要將醫官的失誤與故意等同視之,未免有失公允,也不合於律典的精神。

退一步來講,即便如此處置,恐怕仍然不能平息臣子們天崩地徹般的悲慟心情。

明世宗朱厚熜為求長生,長期服用方士王金等人煉就的「仙丹」,導致慢性中毒。世宗駕崩後,新皇帝將王金等人統統下獄。

法司承辦官員初擬以庸醫故用藥殺人罪定斬,刑部尚書黃光昇則別有主張:「此方士,非醫也。古者方士誣稱採藥求仙,欺罔無實,尚皆伏誅。金等妄進藥物,致損聖躬,豈採藥求仙誣罔者比?」(《國榷》卷65)

「弒君無律,殺父有條,宜比子弒父律,坐以極刑。」最後,皇帝下旨:「監候處決。」(《明通鑑》卷63)

本案的處理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司法官員是在承認「法無正條」的情況通過比附的方法來實現對被告的重判,其致思路徑倒是的確符合中華古典司法的正軌。

以上兩案,被施以重刑的被告未免心有不甘,可是歷史上還有比他們更慘的。

唐鹹通十年(公元869年),唐懿宗長女同昌公主薨,懿宗痛悼不已,怒火無處發洩,遂殺醫官韓宗紹、康仲殷等二十餘人,收其親族三百餘人系獄。

依據史書記載,這樁醫案很可能是一樁冤案,然而在帝制時代,伴君如伴虎,既然選擇了當御醫,就要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

當然,實踐中也並非沒有輕判的例子。

南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太上皇趙構在吃了一碗餛飩之後覺得胸悶咳嗽,太醫王涇以蠲毒丸進,「既投而不支,遂以大漸。」(《桯史》卷9)宋孝宗震怒之下,便要處死王涇,後在太后吳氏苦諫之下,王涇得以免去死刑,減為黥流,杖脊朝天門。

元世祖時,伯撒王妃得了眼病,醫者為王妃施以針灸,結果竟導致了王妃的失明。世祖大怒,揚言要殺掉醫者,御醫許國禎進言道:「罪固當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誅之,後誰敢復進?」世祖方才作罷。(《元史》卷168)

總而言之,「合和御藥有誤」因為觸及到最高統治者的切身利益,一旦發生實際的損害後果,如何處罰將直接取決於帝王的意志,而由於人主意志的無常,御醫所要面對的法律風險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

回到孫悟空朱紫國治病這一案,患者乃一國之君,雖不比大唐天子,也是千金之軀,怎容江湖庸醫亂施岐黃?設若因此而不治,以朱紫國之律法,恐怕唐僧師徒也是難逃嚴刑。

如此講來,悟空的卸責之辭又不盡然了。

相關焦點

  • 庸醫哪裡跑,吃俺老孫一棒!
    為什麼庸醫越來越多?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養生保健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呢由於環境與習慣的改變,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疾病也越來越多,老百姓求醫心切。這,就是滋生庸醫的巨大溫床。 一批一批的庸醫倒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庸醫雨後春筍般前僕後繼般湧現。
  • 「蒙古大夫」怎麼成了庸醫的代名詞?
    歷史記載中的蒙古大夫,不僅並非形象惡劣的庸醫,反而是以醫術精湛的神醫聞名於世。究竟蒙古大夫真實的歷史面貌為何?而「蒙古大夫」不符合歷史事實的負面形象,又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這些都值得人們思考。元代蒙古人的醫學實踐根據文獻記載,蒙古人最初的醫學實踐與宗教傳統具有密切的關聯。
  • 「庸醫」別說成「bad doctor」,這一表達地道!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庸醫, 這個短語的英文不是「bad doctor」,其正確的含義是:horse doctor 庸醫,蹩腳醫生You better
  • 處方和切脈:紅樓庸醫札記兩則
    一、處方第五十一回「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下同不注),晴雯受了涼後小病了一場,按胡庸醫的說法,即是「外感內滯,近日時氣不好,竟算是個小傷寒」。胡庸醫針對病症開出的處方,「寶玉看時,上面有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藥,後面又有枳實、麻黃」。
  • 古代庸醫和神醫只有一線之隔
    老實說,在傳統醫學(不僅僅中國有,其他民族也有)時代,是很難量化的,幾乎完全憑醫生的經驗。「神醫」和「庸醫」也不是那樣界線分明。「神醫」之名主要來自口碑,他治好的人相對多,但也可能失敗,患者的體質千差萬別,一旦用藥出錯,患者死了,在家屬口中,興許就是「庸醫」。而「庸醫」用虎狼藥,很可能將一些病治好了,如專用芒硝的胡萬林,不少患者認為很有效,其「神醫」之名竟傳遍西北,得到著名作家的力挺。
  • 蔣一僑空降虎牙《聽見大牌》,攜新歌《時間是庸醫》走心開嗓
    ,這首《巴黎23號》的原唱蔣一僑是一個極具音樂天賦和才華的小姑娘,11月5日晚19:00,蔣一僑將做客虎牙直播《聽見大牌》的直播間,帶來最新歌曲《時間是庸醫》。 蔣一僑,是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詞曲創作者。從小,蔣一僑就展現出了過人的音樂天賦以及對音樂極高的熱愛程度,高一時蔣一僑就開始創作歌曲,並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
  • 《紅樓夢》中有一位「神醫」,被很多讀者誤認為是庸醫
    很多讀者都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庸醫,也有人認為他就是那個給晴雯下了「虎狼藥」的胡庸醫。因為在他給尤二姐診病的時候,賈璉明明白白地告訴胡君榮,說尤二姐「已是三月庚信不行,又常作酸嘔,恐是胎氣」,但是在這位胡太醫給尤二姐診了脈之後,卻一口咬定:「不是胎氣,只是淤血凝結,如今只以下淤血,通經脈要緊。」於是寫了一個方子,告辭而去。
  • 著名女演員一家人,患癌被她父母的庸醫耽擱了
    被庸醫欺騙徐婷的悲劇還在繼續,自從生病後,父母不得不採取保守治療,以使徐婷繼續賺錢。我找到中醫給我女兒治病。還是那種庸醫,因為醫術不好,在徐婷治療期間,全身沒有一塊皮是好的。病情加重很快徐婷就被庸醫削弱了!雖然徐婷被送往醫院,但情況不容樂觀!在嚴重的情況下,維持生命需要氧氣。然而即使徐婷樂觀並積極配合治療,也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 知名女星養活一家人,患癌被父母請庸醫耽誤病情
    被庸醫欺騙而徐婷的悲劇還在繼續,自從患病之後而且還是那種庸醫,因為醫術不行的關係,徐婷治療期間,全身沒有一塊兒皮膚是好好的。病情加重但是很快徐婷就因為庸醫治病不利
  • 皮特前女友格溫妮斯宣傳品牌時被狠批:庸醫、江湖騙子和怪人
    據倫敦(美聯社)報導,在1月30日,史蒂文斯在牛津大學的一次學術活動上告訴聽眾,自然健康領域特別容易受到錯誤信息傳播的影響,並稱其為「庸醫、江湖騙子和怪人」,在節目中宣傳吸血鬼面膜和香味蠟燭等未經測試的治療方法。他說:「她的品牌說化學防曬霜無效,還宣傳了結腸衝洗和DIY咖啡灌腸機。
  • 劉力紅:從庸醫變為良醫的關鍵思維(百讀不厭)
    夫察機要和者,似迂而反捷。此賢者之所得,愚者之所失也。」我們看到這一誡裡把醫生分為上工、下工。上工這一類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高明醫生,而下工這一類,就是很差勁的醫生,就是庸醫。  作為我們學醫的人,在談到這一誡時,就應該有所選擇。我想大家應該是希望能在上工的行列,如果沒有這個信心,大家就不要學醫。否則,一輩子下來,只做一個下工,一個庸醫,這有多悽涼。
  • 《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的緣分與西方的命運似乎相同
    《北京遇上西雅圖》是這些年來最具好萊塢色彩的中國影片。電影將文佳佳「小三」的身份轉變與個人的情感位移巧妙地結合。「狐狸精」「不要臉」以及「爛貨」是女人們對她的稱呼,而「寶貝」「親愛的」或者「哈尼」以及「小母狗」 則是男人對她的定位。
  • 假面騎士裡的無良庸醫—真男人大我
    飛彩(貌似)稱其為無良庸醫,一個五十級從頭玩到尾的卑微三騎,當然了最後也玩了管理員的號—假面騎士Cronus(外傳裡也用過)。擅長射擊類遊戲,也是個近戰射手,基本上是合格的射手。
  • 當《航拍中國》遇上黃山 是否會碰撞出別樣的火花?
    當《航拍中國》遇上黃山 是否會碰撞出別樣的火花?黃山之美,亦取決於你駐足何處 千百年來提起黃山 人們多會想起「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詩句 但黃山從來不語 只盡情向世人展示它的景致 當《航拍中國
  • 在《我的世界》中國版遇上槍戰遊戲
    在《我的世界》中國版遇上槍戰遊戲 時間:2018-06-15 10:38:57
  • 我是庸醫,請轉院
    你個庸醫,你得負責。」「以前醫生做手術,可能只有3分把握,就敢放手一搏;現在,即便醫生有7分把握,也要權衡半天。最終,明知道讓患者去上級醫院還是會採取同樣的治療方案,花更多的錢,但依然會告訴病人,轉上級醫院吧。」「醫生不敢輕易嘗試,病人又會進一步苛責醫生——檢查越來越多,醫藥費越來越貴,治療效果卻不盡人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到底還是會兩敗俱傷。」
  • 川普力捧無腦庸醫,明星跟風轉發謠言,推特急刪帖!
    川普大力支持一名恐同神棍庸醫,大罵口罩是陰謀論,推崇抗瘧疾用的羥氯喹為治新冠神藥,科學家欺騙美國老百姓... 更迷惑的是,這個川普力捧的神棍庸醫的言論居然被轉發了幾萬次,跟風的支持者裡甚至還有麥當娜...
  • 《封神榜》演員現狀:「土行孫」吃低保,而他卻被庸醫害 去世多年
    電視劇《封神榜》裡作為土行孫的形象被廣大觀眾認可接受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眾多媒體相繼關注他,他也因此獲得「遠東第一矮星」、「中國最著名矮星」等等稱號。《封神榜》也把他捧上事業的巔峰,僅五集戲便賺了一萬六千塊。 這在90年代初,「萬元戶」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可謂一夜暴富。因為他的戲路很窄,一旦沒人拍需要特殊角色的戲,他就賦閒在家了,最後到了沒戲可演的地步。
  • 葉璇手術失敗譴責庸醫手術臺上玩手機,回應媒體:我還活著但傷口
    9月26日,葉璇錄製視頻向網友大吐苦水,怒斥庸醫的不是。視頻中的她素麵朝天,滿臉愁態,儘管如此但她說話時語氣依舊溫柔。葉璇在視頻中透露9月25日她前往醫院做了一個並無大礙的小手術。因為醫院有一定知名度,加上手術的難度係數不高,所以葉璇很放心。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看似簡單的手術居然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