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庸醫,請轉院

2021-01-13 人間theLivings



《心術》劇照


以前醫生做手術,可能只有3分把握,就敢放手一搏;現在,即便醫生有7分把握,也要權衡半天。最終,明知道讓患者去上級醫院還是會採取同樣的治療方案,花更多的錢,但依然會告訴病人:轉上級醫院吧。

 



2013年,是我正式進入醫療行業的第二個年頭,也是在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觸到了醫患糾紛。

那天上午,產科病房裡負責意見收集的同事生病了,我便代替她去病房看望幾位新產婦。

剛踏進33號病房,我就捕捉到了一絲古怪。病房裡只有產婦一個人安靜地躺在床上,臉上還殘留著手術後濃濃的疲倦感。她側過頭看了我一眼,似乎扯到了腹部的傷口,重重地皺了一下眉頭,吸了口氣。

我趕忙把她露在外面的手臂輕輕放進被子裡,問道:「好點沒有?」

她虛弱地點了點頭,勉強向我擠出一個笑容:「好些了,就是肚子上痛。」

見屋內冷清,我便隨口跟了一句:「孩子呢?」

她前一秒才用力擠出的笑容瞬間凝固了,臉上一僵,半晌才垂下眼帘:「孩子有點小問題,今早剛生下來就送市醫院去了,說是要再檢查一下。」

我這才反應過來這間病房的古怪在哪裡——這裡完全沒有前幾間病房裡那種新生命來臨後的喜悅——幾乎所有新產婦的病房裡,都是男女老少一家子擠在一起,樂個不停。

我有些尷尬。


●   ●   ●

沒過多久,孩子的父親和奶奶相繼走進了病房。產婦看到後顯得很激動,迫不及待地想要起身,過於劇烈的動作又引得她痛苦不堪,「孩子怎麼樣了?」

孩子父親趕緊扶她躺平,笑著答:「沒什麼,就是黃疸有點重,觀察兩天就可以接回來了……」

說話間,我側身看到孩子父親的眼眶似乎是紅了,下意識一轉頭,目光正好撞了同樣紅了眼眶的孩子奶奶,她使勁給我使著眼色。

我懂了,匆匆離開了病房,落荒而逃。

孩子奶奶緊跟著走了出來,徑直走到離病房較遠的拐角處,終於忍不住痛哭了起來。

第一次面對這種情況,我有些手足無措,趕緊扶著老太太找了一排候診椅坐下來。老太太拉著我的手,斷斷續續地告訴我,孩子早晨剛剖宮產出來,醫生就發現孩子腦袋後方骨頭有缺失,更要命的是,剛剪了臍帶,孩子呼吸就跟不上了。

醫生向等候在外的家屬交代了情況,並提出需馬上送市醫院搶救。一家人也慌了神,只得趕緊跟著醫生一起坐上救護車,帶著剛剛降臨人世的孩子趕往市醫院。兩家醫院間僅有10分鐘的車程,然而即便如此,還沒到達市醫院,孩子就已停止了呼吸。

醫生建議做屍檢,儘量弄清孩子死因,為下一個新生兒的到來排除一些障礙。家屬商議後拒絕了,給了醫院一位清潔大姐一些錢,讓她在鄉下找個好地方把孩子埋了。

老太太舉起右手,用握在手裡那幾張已經擦了好幾輪的紙巾再次用力抹了抹眼睛,又緊握住我的手:「孩子還沒來得及看一眼他爸媽就走了,我們怎麼忍心做屍檢?怎麼也得保他一個完整的屍身好投胎啊!我們都不敢跟孩子媽媽提,生怕她受不了,只能告訴她孩子還好好的……」

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只能沉默地陪著她坐了很久。

 


第二天,我又去了33號病房,在病房門外徘徊了好一會兒,卻始終沒有勇氣敲門進去。猶豫再三,我決定離開,結果正碰上開門出來的老太太,她迅速關上門,把我拉到昨天坐過的椅子上,繼續向我哭訴。

翻來覆去,依然是昨天的那些話。末了,她對我說:「姑娘,謝謝你,找個人說一說,我這心裡也能好受一些。」

我心裡也覺得很難受:「孩子媽媽現在怎麼樣?」

老太太長嘆一口氣:「唉,她可能也有些察覺,心情很不好。」

第三天上午,我在33號病房門口轉了幾圈,都沒等到老太太,便忙自己的事去了。臨下班時,醫院忽然被一群人圍了起來。婦產科的同事傳來消息:「33號病房家屬正在鬧事!」我不太相信,趕忙衝下樓去。

掛號大廳正中央,那位本該在床上靜養的產婦,此時正坐在輪椅上歇斯底裡地大哭。她戴著一頂絨帽,穿著睡袍,胸前搭了一床厚重的被子,髮絲凌亂,面色憔悴,邊哭邊喊:「還我孩子,還我孩子啊!」

產婦的周圍擠滿了人,而醫院正門口,也圍了幾十號人。有的哭,有的罵,有的燒紙錢,還有的在拉橫幅……圍在密密實實的人群中間的,正是那位先前對我哭訴的老太太,正聲淚俱下地對著人群講述著自己的「不幸遭遇」。

我擠進去一聽,懵了。

老太太講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版本——產婦前天剖宮產下一孩子,孩子出生時好好的,能哭能笑,能吃能睡。就在昨天,醫生忽然說孩子有點小問題需要檢查,便把孩子從病房裡抱走了,之後沒多久,就說孩子死了,連屍體都沒給家屬看一眼,就偷偷把孩子埋了。

我盯著老太太喊了兩聲「阿姨」,她轉過頭,在和我四目相接的瞬間,又快速扭過頭,繼續哭訴。

我頭腦一熱,開口就想解釋:「不是這樣的……」

剛一開口,老太太身後幾位「護駕」就氣勢洶洶地打斷了我:「她就是醫院的,做了缺德事還敢狡辯!」身邊的人群馬上爆發出陣陣譴責聲。


●   ●   ●

我正被人群擠在中間,忽然被身後追來的同事一把拉開,扯著我一路跑到醫院一個僻靜的角落才停下來。同事瞪圓了雙眼,使勁推了我一把:「你傻呀?這個時候你衝上去是找打啊?你以為別人會聽你說嗎?」

「你以為來的這些人都是善男信女、產婦的家屬嗎?他們裡面好多都是熟面孔——哪個醫院一有事就出現了,俗稱『職業醫鬧』,專門挑事的,巴不得事情鬧大呢。你敢說,他們就敢趁亂打你,而且打完就跑,事後連人都找不到!」

「這事你就別管了,產婦親屬正在辦公室和院長談呢,你在這外面再怎麼解釋也沒用,誰都不會信你,就只會讓醫鬧把你當成主要攻擊目標。」

「他們怎麼能這樣,事實本來就不是這樣的啊。」我怒火中燒。

同事長嘆一聲,聲音中夾雜著厭倦與沉重:「不然你以為呢?再多見幾次醫鬧,你就知道萬事皆有可能了。」

那天之後,我又去了很多次33號病房,總想當面質問老太太一句:「你為什麼要這樣做?」但33號病房再沒有人了。

產婦每天都準時堅守在大廳,產婦老公在院長辦公室,而老太太則在醫院大門。他們被各種人圍在中間,持續地哭,持續地鬧。

最終,醫院妥協了。產婦一家拿到了錢,迅速「撤離」了醫院。

半個月後的一天,我在菜市場偶爾碰見了正在買菜的老太太。她也看到了我,迅速轉身,快步離去,由於走得太急,踉蹌了一下,差點摔倒。我想追上去問個明白,但最終還是站在原地,什麼都沒做。

 


2014年,我調換了崗位,在分院從事管理工作。在那裡,我又碰到了一次醫患糾紛。

那是一位已成年的女孩,打算做心電圖。由於心電圖室與B超室緊挨著,大概是女孩沒看清門牌,直接走進了B超室。

事發湊巧,當時,婦科的一位醫助正拿了一張陰超單進了B超室,告知B超醫生要給患者做個陰超,醫助剛走出B超室,女孩就進去了。B超醫生想當然地以為,這個女孩就是剛才婦科醫助說的患者,只是簡單地問了句:「就是你?」女孩沒弄明白情況,茫然地點了點頭,B超醫生便開始了檢查。

檢查結束後,B超醫生正準備打報告,女孩開了口,不確定似的問了一句:「醫生,我還沒有過性生活,這個檢查不會有影響吧?」

B超醫生當場就嚇懵了。趕緊核對名字,這才發現檢查錯了人。

回過神後,B超醫生向女孩坦誠了錯誤,並帶她到婦科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為,女孩的處女膜為陳舊性裂傷,這次的陰超檢查並沒有造成新的損傷,女孩當時也並沒有什麼不適感。

醫生稍稍舒了口氣,一邊給女孩講解處女膜的常識,一邊主動讓女孩將事件經過告知父母。很快,女孩父母和幾位親屬就趕來了。家屬直接找到了管理部,怒吼著讓我們「交出醫生」。

在請示院長後,我讓B超醫生先回家休息,避免正面衝突。

辦公室裡,我努力向家屬方解釋了事情經過,但還是無法安撫家屬。我忍不住辯解了一句:「這事她確實錯了,但也主動承認了,還馬上聯繫了你們……她在盡最大所能降低傷害,也不能這樣一竿子把她整個人都否定了……」

女孩的媽媽站起來,雙手叉腰,唾沫星子直朝我飛來:「誰都可以犯錯,偏偏醫生不能!醫者父母心,我們來看病,把命都交給了醫生,她就這樣不負責任。還醫生?還父母心?她連人都不配做!」

「醫生確實誤做了陰超,但好在沒對孩子的身體造成新的損傷。你要是不信,我們可以再去上級醫院再檢查一下,或者去醫學會做醫療事故鑑定。這樣至少可以明確孩子的身體到底有沒有受到損傷,如果有,也能確定損傷程度。」

可家屬方堅決拒絕做醫學鑑定,一口咬定就是B超醫生弄破了孩子的處女膜,並聲稱女孩現在痛不欲生,不僅身體疼痛難忍,精神也垮了,連日後戀愛結婚生子都有了巨大陰影。整個人處在崩潰的邊緣,再也經不起絲毫折騰了。

很快就說到了錢。

在家屬方幾次提出的金額被否定後,女孩爸爸狠狠地把菸頭往菸灰缸裡一摁,騰地一下站可起來:「別說了,我們家不缺這幾個錢,我們就要給女兒討個公道!你就把那個B超醫生給我交出來就行,我非弄死她不可。」

「你非要這樣,那我也不攔你。現在B超醫生已經回家了,我這就把她電話給你。雖說她是醫院的員工,在醫院裡做錯了事,醫院也想解決這事,但既然你執意要找她,私下解決問題,那你就去吧,這事醫院也不管了。」說完,我作勢要翻電話號碼。

女孩媽媽立即拉住了女孩爸爸的衣服,使了個眼色,一旁的親屬也順勢搭腔:「別衝動,別衝動,醫院既然有誠意解決問題,你就好好和醫院談。沒必要和一個醫生過不去,你打死她也解決不了問題啊。」

就這樣,女孩爸爸又重新坐回了沙發上,只是口裡依舊強硬地念叨著:「我不缺錢,把我逼急了,看我不把她……我就要找她,你們誰也別攔我!」

最終,女孩父母提出了賠償50萬的和解要求,並聲稱若不答應,便組織一大群人馬拿著喇叭在醫院門口討公道。

「你就不考慮你女兒的感受?」我問女孩爸爸。

女孩爸爸脖子一梗,使勁一拍桌子,指著我:「我女兒現在已經被你們害得尋死覓活了,我們當家長的,也就只能這樣替她討公道了!」

談判又持續了很多天,數額不斷波動。在最終達成一致的那天,女孩爸爸接過錢,再次向我強調:「我們家不缺這點錢,要這個就是給女兒討個公道。」

我點頭道:「可不是嗎,公道最重要。」

 


正如同事所言,隨著接觸的醫患糾紛越來越多,我似乎變得越來越麻木。

碰到糾紛時,也不再是一門心思想著和對方講道理,竭力還原事情真相,而是靜靜地等家屬發洩得差不多之後,痛痛快快地聽對方提要求,再討價還價。

2016年,小的醫療糾紛依然時有發生。其中有一次,家屬沒有一貫的謾罵,反而自始至終都談笑風生,讓我記憶深刻。

患者是一個女孩,女孩母親和接診醫生算是遠親,之前也曾找過這位醫生做過手術。

手術前,醫生按程序問詢女孩是否懷孕,女孩強調說,自己連續幾天都在家裡測了試紙,並沒懷孕,前兩天還專門做B超看過。

按照流程,醫生又給女孩安排了一次B超,在報告單上顯示宮腔內沒有小寶寶之後,便沒再安排尿HCG(使用試紙)和血HCG檢查,直接安排了手術。

一個月後,女孩拿著B超報告單找到醫生,報告單顯示她已經懷孕近兩個月,但因為當時手術用藥的關係,孩子必須流產。

醫生傻眼了,原以為可以憑著親戚關係大事化小,和家屬一談才知道自己太天真了。

「什麼親戚?我們一點都不熟。」女方家屬一臉漠然。

醫生欲哭無淚,只得搬出當時女孩自己強調的,多次檢查都沒有懷孕,女方家屬自然是矢口否認:「我們什麼時候說驗過尿?我們又不是醫生,哪知道該做什麼檢查?你是醫生,該查什麼項目難道你不知道嗎?」

聽到對方提出的巨額賠償要求後,醫生捶胸頓足,私底下對我說:「算了算了,不說了,我是真長教訓了。這次怎麼罰,我都認。」

而從談判開始,女孩的爸爸就沒有任何過激的言辭,也沒有多餘的攻擊。淡定地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手捧茶杯,和顏悅色,一副瞭然於胸的模樣。

「之前的事到底怎樣,我們就不討論了,也沒啥討論的必要,重要的是把事情解決好。其實這件事很簡單,歸根結底,就是醫生沒有遵循醫療常規,漏做了該做的檢查,導致孩子不能要了。這是鐵板釘釘的事。既然錯了,就得為這個錯誤買單。」

毫無疑問,這又是一次艱難的反覆協商。只是這次,沒有了不堪入耳的謾罵,而是披上了一層文明的外衣。


●   ●   ●

幾天後,終於塵埃落定。我提筆,按照談好的金額填報銷單。女孩爸爸坐在我的對面,依舊是和顏悅色的表情:「現在醫患關係挺緊張,你們工作也不輕鬆啊。」

我停下筆,努力扯了一個笑臉:「可不是嘛,醫患之間的信任越來越低,患者不允許醫生犯錯,醫生做什麼都變得小心翼翼。來了一個病人,明明可以只查血常規,為了以防萬一,醫生不得不讓病人做B超、打CT,儘量排除其他疾病。不然,等病人一轉身發現了其他疾病,會立馬找到醫生——你當時為什麼不給我檢查?就是因為你發現不及時,才導致我沒有及時得到治療。你個庸醫,你得負責。」

「以前醫生做手術,可能只有3分把握,就敢放手一搏;現在,即便醫生有7分把握,也要權衡半天。最終,明知道讓患者去上級醫院還是會採取同樣的治療方案,花更多的錢,但依然會告訴病人,轉上級醫院吧。」

「醫生不敢輕易嘗試,病人又會進一步苛責醫生——檢查越來越多,醫藥費越來越貴,治療效果卻不盡人意。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到底還是會兩敗俱傷。」

女孩爸爸點點頭:「是啊,所以,還是要允許醫生犯錯啊。」

「可惜大家都說能理解醫生犯錯,但要是放在自己或自己親屬身上,卻是絕不可以犯錯。」

女孩爸爸笑了:「這可不就是現實麼?」

我也笑了笑,低下頭,繼續填寫報銷單。

編輯:任羽欣


本文系網易人間獨家約稿,並享有獨家版權。

投稿給「人間-非虛構」寫作平臺,可致信:thelivings@163.com,稿件一經刊用,將根據文章質量,提供千字500元-1000元的稿酬。

其它合作、建議、故事線索,歡迎於微信後臺(或郵件)聯繫我們。和人間機器人做朋友:thelivings163

人間,只為真的好故事。


網易非虛構寫作平臺

只為真的好故事

活 | 在 | 塵 | 世  | 看 | 見 | 人 | 間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往期內容:

祭毒 | 窺探 | 南航 | 津爆 | 工廠 | 體制 | 馬場的暗夜

搶屍 | 形婚 | 鬼妻 | 外孫 | 諾獎 | 子宮 | 飛不起來了

荷塘 | 聲音 | 女神 | 農民 | 非洲 | 何黛 | 車諾比

畢節 | 反詩 | 木匠 | 微商 | 告別 | 弟弟 | 最後的遊牧

行腳僧 | 北京地鐵 | 高山下的花環 | 「下只角」的哀怨

華萊士 | 創業領袖 | 天台上的冷風 | 中國站街女之死

褚時健 | 十年浩劫 | 張海超託孤 | 我懷中的安樂死

林徽因 | 口水軍團 | 北京零點後 | 賣內衣的小鎮翻譯



▼更多「人間」文章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患者求醫被拒,轉院途中身亡,救或者不救?
    據護送其去醫院的同學說,他曾請求接診醫生給予一些急救幫助,比如輸氧等,但是醫生沒有,並強烈建議他們轉院。之後兩人只能打車去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然而當到達市二醫院時,該同學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目前該事故已經在調查,具體情況等候官方通報。
  • 「庸醫」別說成「bad doctor」,這一表達地道!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庸醫, 這個短語的英文不是「bad doctor」,其正確的含義是:horse doctor 庸醫,蹩腳醫生You better
  • 庸醫哪裡跑,吃俺老孫一棒!
    為什麼庸醫越來越多? 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養生保健意識越來越強,與此同時呢由於環境與習慣的改變,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疾病也越來越多,老百姓求醫心切。這,就是滋生庸醫的巨大溫床。 一批一批的庸醫倒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庸醫雨後春筍般前僕後繼般湧現。
  • 當庸醫遇上中國古代法
    悟空回道:「就是醫死了他,也只得問個庸醫殺人的罪名,也不該死。」在制裁庸醫這個問題上,明代的律法繼承了唐代律法的精神並有所發展。具體來看,《明律•刑律二》中有「庸醫殺傷人」條之設置,其條如下:「凡庸醫為人用藥、針、刺,誤不依本方,因而致死者,責令別醫,辨驗藥餌穴道,如無故害之情者,以過失殺人論,不許行醫。若故違本方,詐療疾病,而取財物者,計贓準竊盜論,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藥殺人者,斬。」
  • 轉診轉院如何辦?醫保最強攻略在這裡|我省轉診轉院職能已下沉到...
    為便利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轉診,切實做到「百姓少跑腿」,轉診轉院職能已下沉到定點醫院,由醫院院端為參保人員進行異地就醫備案登記,無需再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轉診轉院是指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定點醫療機構因醫療儀器設備條件、技術或治療手段等方面原因,必須轉往上一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療機構或有特長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 轉診轉院在轉出醫院就能辦了
    11月6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市醫保局、市衛健委發布《關於規範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轉診轉院相關工作的通知》,轉診轉院業務受理下沉到醫院端,即在轉出醫院就可辦理轉診轉院。對於不符合轉診轉院條件,但本人及家屬有強烈轉診意願的,可選擇辦理自行異地就醫診治備案手續。
  • 知名女星養活一家人,患癌被父母請庸醫耽誤病情
    被庸醫欺騙而徐婷的悲劇還在繼續,自從患病之後而且還是那種庸醫,因為醫術不行的關係,徐婷治療期間,全身沒有一塊兒皮膚是好好的。病情加重但是很快徐婷就因為庸醫治病不利
  • 古代庸醫和神醫只有一線之隔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講述晴雯因為與其他丫鬟打鬧著涼,得了病,賈寶玉瞞著王夫人給她請了個姓胡的醫生。誰請了來的?快打發他去罷!再請一個熟的來。最後寶二爺差貼身小廝茗煙請來了常上賈府瞧病的王太醫,「診了脈後,說的病症與前相仿,只是方上果沒有枳實、麻黃等藥,倒有當歸、陳皮、白芍等,藥之分量較先也減了些。」賈寶玉讚許地說這才是「女孩兒們的藥,雖然疏散,也不可太過」 。 這一段描寫用胡大夫之「庸」來反襯出王太醫的高明。
  • 「蒙古大夫」怎麼成了庸醫的代名詞?
    例如2001年紅極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劇中人物老福晉生病,家人為她找來醫生,孰料老福晉怒斥道:「我不要這些蒙古大夫看病,叫他們治牲口去吧!」這些扭曲的信息,儘管在不同程度上娛樂了觀眾,但也嚴重污衊了蒙古醫學,引發了正牌蒙古醫師的不滿,也因此造成一百多位蒙古醫生聯名控告《大宅門》作者的司法案件。
  • 《紅樓夢》中有一位「神醫」,被很多讀者誤認為是庸醫
    對於賈府來說,即便是生病請大夫,自然也要最好的。有一位太醫院的王太醫,是賈府中最常用的大夫。王太醫每次來給賈府人看病,也不是按次收費,而是「每年四節,打躉送禮,那是一年的年例」。王太醫的家叔祖王君效,當年也是常到賈府中看病的,賈母還誇讚過他「好脈息」。
  • 「建議我轉院,接收醫院幫我聯繫好了嗎?」
    「29日凌晨,加完班後回家,到村頭的時候,電動車車軲轆裡纏進去了一段繩子,走不動了,我就下車用手去拽,拽下一截斷了,就打開電源助力,想把它退出來,我還沒反應過來咋回事,左手中指第一指節就被『咬』斷了。」小張說,受傷後,父親趕緊帶他去了菏澤的兩家醫院,一家說治不了,一家說成活率10%,醫生建議其去濟南治療。
  • 江蘇:「所轉院」轉出百姓獲得感
    從立項建設到正式運營,啟東市婦幼保健機構「所轉院」歷時5年。作為南通市首家、省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縣級婦幼保健院,該院2020年順利通過省「所轉院」能力建設項目驗收。「所謂『所轉院』,即由婦幼保健所轉設成為婦幼保健院,在提供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的基礎上,通過增設住院病床,開展產科住院分娩、婦科及兒科等臨床醫療服務,為婦女兒童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 父親面對一紙轉院證明居然仰天大笑!
    我們強烈希望母親勸父親再次轉院,從5月13日走到5月16日這一天,24小時陪在父親身邊的母親,成了父親的主心骨,母親的意見至關重要。「媽,您別擔心醫療費的問題,你知道我5年前就已經為你們倆買了涉癌保險,而且現在醫保制度這麼完善,您和父親不用擔心醫療費的問題。」
  • 黑龍江省轉診轉院職能下沉到定點醫院
    黑龍江日報3月30日訊 為便利參保人員異地就醫轉診,切實做到「百姓少跑腿」,29日,記者從省醫療保障局獲悉,目前,我省轉診轉院職能已下沉到定點醫院,由醫院院端為參保人員進行異地就醫備案登記,無需再到醫保部門辦理。
  • 處方和切脈:紅樓庸醫札記兩則
    孫桐生對此事的記載裡充滿了對兒子的痛惜和對庸醫的痛恨:「子知讓因麻疹後誤服馮醫涼劑太多,遂至命門火敗,元氣大虧,馴至不起。兒慧甚,先慈與內人珍愛如寶,至此一慟幾絕。悔為庸醫所誤,予始購藥書,窮醫理,凡家中人口患病者,延醫診治外,仍詳查病源,核對藥性,以後遂少貽誤。」
  • 「天價轉院費」,到底發生了什麼?
    趕往醫院查看病情後,因考慮到父親病情嚴重和家住蘭州,遂決定將父親轉院至蘭州進一步治療。「10月14日上午,協調轉院過程中,科室兩位醫生稱醫院派救護車送病人費用高,需要5550元,還要另外給隨車的醫護人員費用。」田燁稱。
  • 不跑腿,異地就醫轉診轉院已下沉至定點醫院
    如有特殊情況請關注「龍江醫保」微信公眾號查詢當地醫保部門電話諮詢。什麼是轉診轉院?轉診轉院是指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定點醫療機構因醫療儀器設備條件、技術或治療手段等方面原因,必須轉往上一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療機構或有特長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 愛輝區:參保人員轉診、轉院及異地安置最新規定!
    愛輝區:參保人員轉診、轉院及異地安置最新規定!參保人員辦理異地安置後,需前往非居住地就醫,醫保經辦機構通過電話備案和承諾備案制度為其辦理轉診、轉院(居住地三級以上定點機構出具的建議轉診轉院證明)。按參保地轉診、轉院標準享受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待遇,醫療終結後如返回安置地,可通過電話重新備案。
  • 著名女演員一家人,患癌被她父母的庸醫耽擱了
    當我上大學時,我開始掙錢養家。當時徐婷沒有經濟收入,只能通過參加各種選秀和比賽來賺錢。楊徐婷也參加了許多選角。實際上徐婷顏值真的很高,屬於那種看起來很舒服的樣子,宜古宜今。我真的不知道這個看起來很弱的小姑娘怎麼了?一家人都是吸血鬼?這樣的小姑娘還沒有成年,所以我們應該考慮一家人的存活!信仰佛教在徐婷生病後,他開始相信佛教。其實,這也是精神寄託!
  • 轉院時沒有救護車應該怎麼辦
    出院、轉院、長途轉院不在120的服務範疇之內為什麼120不「送病人」?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出院、轉院、長途轉院等情況,120都不派救護車?難道這些人都不算病人嗎?「120」負責處理市民日常急救和大型突發事件、事故的緊急救援,而非急救醫療轉運平臺則承擔患者出院、轉院、跨省長途轉院、放棄治療回家、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看病就醫等用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