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指數:3/5
儘管做的可能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業務,但陌陌其實是一家很陽春白雪的公司。
16年團建去普吉島;17年去新加坡還包下了環球影城;18年去日本;19年去了阿那亞。
雖然不是騰訊這樣的大廠,但年會也有陽光普照,更氣人的是全員過著「朝九晚五」般的網際網路生活,屬實是網際網路養老中心了。
對於現在的陌陌來說,唯一不確定性,就是陌陌的底在哪,不是股價的底,而是用戶大盤的底。陌陌從上市之後到今天,還是做了不少事的,但有時你所處的位置境地會導致你的一切努力都只是徒勞。
社交在中國是無底洞,好在陌陌通過直播勉強完成了自己的商業閉環。但在商業化方面的過分透支,使陌陌在前端流量上一片潰敗,好在通過對探探的收購填補上了用戶大盤很大一塊缺失,並且對於二級市場也有了新的交代。
我們知道陌陌與YY互為主要競對,探探在被陌陌收購前的最大外部股東正是YY,李學凌等於是把手上的這塊很好的資產賣給了自己的競對,所以當時交易很順利的達成就連陌陌自己都覺得有點神奇。
早在陌陌對探探發起收購邀約的幾個月前,探探曾經問過自己的重要股東YY,要不要收購掉自己。當時YY和亦聯還很慎重的考慮過。探探那時還沒開始大規模做商業化,社交流量+直播變現被陌陌已經充分證明,所以YY接手探探來做商業化很make sense,況且YY本就是靠做泛社交起家的。
YY當時沒有接探探拋出的橄欖枝,感覺上是有這麼兩個考慮:
YY被騰訊打怕了。YY語音在巔峰時期,是被騰訊作為超級競對去定點打擊的,力度遠超當年跟360的大戰以及後面對字節跳動的狙擊。YY曾經的LOL盒子,滲透率一度達到英對雄聯盟的70%,日活過億,但瞬間就沒了;YY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海外,李學凌在最後嘗試了短視頻紅利後便徹底放棄了國內的市場。而在這件事過了短短幾個月之後,探探突然來電說陌陌要花大概7億美金收購自己,但心系學凌還是第一優先考慮可以賣給YY,看YY的想法。7億美金大概是幾個月前探探要賣給YY的交易對價的一倍至少,再加上之前也討論過收購探探的利與弊,最後便在電話會裡的放棄了這筆交易,也同意公司賣給陌陌。
現在來看,雖然探探使陌陌的股價堅挺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並無法改變陌陌這家公司的下行趨勢。陌陌有點牆倒眾人推的感覺,我深刻懷疑陌陌App裡還有沒有真人和素人,難道說陌陌的最終理想是要成為一家偉大的AI公司,通過機器不斷的學習和模擬真人行為狀態和對話模式,從而營造出一個宏大的虛擬世界來填補廣大寂寞男女日益膨脹的空虛心靈。
眾多泛社交產品可以在陌陌的龐大流量之下活得很滋潤,這是陌陌的問題。理論上陌陌應該要「壟斷」掉這些流量,而不是反被這些流量侵蝕。
站在今天這樣一個時間點下,也許陌陌在早年將自己就狹義的定性為婚戀交友平臺可能會更有出路:
海外的婚戀交友關係60%起步源自線上,這也是Match Group最核心的能力,「match」;即便是在今天,確實仍有大量的男女是真心希望通過在陌陌或者探探上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這個需求是巨大的,且是剛需,但居然沒有任何一個網際網路產品能夠去滿足。所以,如果快手在上市之後能夠完成對陌陌的收購,便可以來講一個非常漂亮的故事了。而且,這裡的收購方只能且最好就是快手,快手的文化、生態、用戶,簡直太match陌陌未來去做的事情了。
當然,要做成一切依然很難,但快手還是能夠搶救一下陌陌的,順便也是拯救自己。
二、西瓜視頻+微信視頻號雙殺嗶哩嗶哩猜想指數:2/5
打下這段話的此刻,我正在看B站「最美的夜」晚會,GALA的主唱剛說「因為所有年輕人都在B站」。我是B站很早的用戶了,所以在B站上市的當天,幾乎就是有種不顧一切的對B站的自信。
如果買的BTC和BILI能拿到現在,大概可以躺了吧 BTC昨天29000美元既然如此看好嗶哩嗶哩,那中途我為什麼要下車呢?股價貴不是問題,問題是嗶哩嗶哩直到現在也沒有跟市場去解釋它如何賺錢、怎麼去做商業化。
在18年去分析B站時,我說過B站的各種好,但當時老闆的一句話就把我打回來了,老闆說:「你說了各種B站的生態與壁壘,以及未來在變現上的可能性與潛力,但是你只是說了B站有變現潛力,但並沒有告訴我B站究竟怎麼去做變現」。
包括當時推薦的一個好朋友,現在去了字節的集團戰略朋友,在跟當時老闆面試時,說的也是同樣的邏輯與問題,沒有人能去告訴市場,B站究竟怎麼變現。
打賞:敗軍之將,何足掛齒,換成竇雨瀟也許還有點機會;當然,對於現在的嗶哩嗶哩,只要用戶規模能繼續增長,那麼一切就都不是問題,而且在幕後功臣CFO運籌帷幄下,B站流動資金安全線還是很高的,畢竟曾是網易CFO的候選人。
即便拋開未來的商業化和現在的UG不談,嗶哩嗶哩在盛世之下其實也已處於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一是在算法上;二是在分錢上。
算法:在算法重構一切的當下,你們能想像一個普通的B站up主運營就能決定2億流量的分發曝光?B站在內容推薦上的人工權重大到外人無法也不敢想像,據說睿總還會去盯一個標題起的對與否。B站的算法被市場詬病了很久卻始終無法改善,這讓我想起在2015年字節跳動的入職培訓上,華巍說頭條的技術能力沉澱不是別人再招幾倍的程式設計師就能把時間縮短的。字節的算法人才出了名的貴,而B站的薪資同樣也很出名,出名的便宜。B站太臃腫了(然而大家並不會覺得字節很臃腫),效率太低了,所以有錢還是都給馮提莫吧。分錢:B站終不會是中國的YouTube,因為B站沒法跟大夥分錢。YouTube之所以是YouTube,因為它的爸爸叫Google。我一個做了一個月B站up主就被陳睿follow了的朋友跟我說,他太喜歡YouTube的生態了,因為在YouTube上你只要好好的專心做視頻,就能有很好的收入,不需要再為生計發愁,但是你在B站上還得想方設法的去想怎麼恰飯。最近我成為了西瓜視頻的重度用戶,因為西瓜買了一個叫《灰姑娘藥劑師》的版權。
西野七瀨天下第一劇照中C位的是石原裡美,非自然死亡的主演。左邊的叫西野七瀨,輪到你了的女主,右邊的叫田中圭,輪到你了的男主。簡單說,非自然死亡是沒有什麼爭議的第一日劇,輪到你了是有一定爭議的第二日劇。
所以B站你既然有錢想去買斷破英雄聯盟S賽的版權(不包括LPL的版權),難道是因為字節給《灰姑娘藥劑師》開了天價所以你買不下來?
不知有多少人仔細看過那份被廣為流傳的字節跳動專家會20201104,這份資料邏輯自洽而且其中的一些數據我問了幾個字節朋友表示可信度很高。資料裡有一句話:「西瓜明年DAU要破億」,因為張一鳴的國內放權,西瓜終於要開始走IP版權/愛奇藝路線了。
西瓜之前對於B站up主的挖角過於急功近利了,歷史上這麼做的悟空問答就沒有好結果。抖音在冷啟動並成就字節跳動1800億美元估值的道路中,有一個非常重要但是沒看到有媒體報導過的環節是,抖音自起步伊始,便通過協議鎖定住了平臺上的內容生產者,這是當年的秒拍、小咖秀等等不曾去做的,算法儘管神奇,但有才華能輸出內容的人畢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國內。
至於微信視頻號,微信永遠是所有人的爸爸,張小龍不落神壇。當西瓜找好自己的定位,打通生態商業化,微信找好社交與算法的平衡,兩者雙殺嗶哩嗶哩,順理成章。B站的壁壘是up主,但B站養活不了自己的up主。
三、拼多多日活超過手機淘寶猜想指數:4/5
這是一件幾乎板上釘釘的事,而且我指的是拼多多App不包括小程序超過手機淘寶App的日活。拼多多太牛了,而且你越使用越會發現拼多多這個產品真太牛了,儘管淘寶也有推薦算法,但只有拼多多能告訴你什麼叫貨找人。
但是,拼多多的這一切是建立在原罪上的,或者說一切網際網路公司都有原罪,只是拼多多將原罪最大化發揮了。
拼多多擁有史上最強的UG團隊,將用戶智商按在地上摩擦的UG,而字節的UG團隊就只是能買量。
拼多多擁有強大的FQ用戶個人信息的能力,包括在語音這一塊。而且拼多多的語義理解能力強,能夠進一步做到理解用戶需求並推薦用戶可能根本就沒有搜過/寫過/說過,但卻是用戶所需要和會買的東西。
金葉宸和我說過這麼一句很經典的話,「如果百度這把牌能給張一鳴或者黃崢來打,後兩者做夢都會笑醒」。
四、騰訊音樂收購喜馬拉雅猜想指數:3/5
跟任何投資人去問怎麼看語音/音頻的市場,80%都會告訴你說覺得這個市場很有潛力,看好,但時候還沒到(其實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經常文章刷屏網際網路行業的怪盜團團長在2019年末就提出過一個問題,「音頻/音樂:網際網路最後的流量窪地」?他的回答是:「我很看好這個賽道,但是我沒有答案」。
我很認真的研究過一篇叫《Voice: Welcom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disruptors》的報告,是由美國投資機構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在2019年中發布的。騰訊科技有編譯整理的中文,但還是建議找到報告原文看一下,有的地方中文翻譯過來意思不太對。
The best interface is no interface
報告的最後做了這麼幾個預測:
鍵盤的消亡:我們將不再需要打字,直接通過語音和手勢而不是點擊和輸入。鍵盤將在未來5到10年內基本上消亡;語音技術將帶來全新的產品類別,包括無屏幕智慧型手機;品牌很快會需要通過「聲音識別」立即被識別,並且產品搜索將被永遠改變;由於語音與應用程式無關,因此商業權力將從軟體轉移到硬體;虛擬伴侶(包括虛擬醫生)將變成現實,滿足你生活的全部需求,you will never be alone;蘋果於2020年推出新Siri作業系統,將在語音經濟中釋放出巨大的創新能力。到2025年,語音經濟的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超過移動網際網路經濟。亞馬遜同樣在語音技術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與財力,在Alexa上。
對於騰訊音樂和喜馬拉雅來說,雙方的邏輯很簡單和清晰。
騰訊音樂要講Spotify的故事,與國外成熟且巨大的播客市場不同,國內取而代之的是有聲書市場,喜馬拉雅則是很好的標的。
喜馬拉雅用戶增長與商業化能力雙雙受阻,IPO無望或者價格太低的話(參考LIZI,一度跌到8000萬美元市值,已淪為幣圈玩家的收割工具),在資方退出壓力下賣給騰訊音樂是最好的選擇。
對了,在音頻的領域,還有家叫Discord的偉大公司,正在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
五、抖音分拆上市猜想指數:2/5
上市是為了什麼,企業為什麼要上市。
答案都寫在招股說明書裡,至少表面上是這樣。歸根結底,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錢來支持企業進一步發展。
字節跳動缺錢嗎?不。
而把ego掛在嘴上的張一鳴顯然更不在意公司上市與否,而且還要經常做信息披露和看二級市場冷暖。
很多公司的上市是受資方的退出所迫,但字節跳動的投資者,可能比張一鳴更是長期主義者。
近一年二級市場非常流行兩件事:
比如說58集團在這些年的發展中,低調收割了很多各項生活服務業務公司進入到集團體系內,在58完成私有化後,集團內的這些公司都可以考慮在A股或港股獨立上市,分別享受到二級市場的紅利。
懂車帝、西瓜視頻、番茄小說以及今日頭條,包括未來的教育產品、企業協同辦公產品,都會是獨立上市的良好標的。
六、虛擬偶像邁上新臺階猜想指數:1/5
B站的晚會開場,又是首推了自家的歌姬「洛天依」,但這裡我主要看好的,不是初音、洛天依、絆愛這樣的典型二次元卡通虛擬形象,而是真人虛擬偶像。
就像那條經典的技術成熟度曲線,前幾年的虛擬偶像發展過載,如今市場開始穩步的朝著正確的方向上邁進,比如像快手、B站、米哈遊。
不過之前拿了不少錢的魔琺科技以及更早前拿了很多錢ObEN,都發展沒有什麼起色,著實給市場潑了很多冷水。
與技術派的思路不同,我是偏向於IP運營派的。比如說,我覺得國內目前最成功的虛擬偶像其實是王尼瑪。在看黑鏡S2的The Waldo Moment時,我覺得這就是虛擬偶像的巔峰,當然Waldo更多是用來反諷。
在此時再次提起虛擬偶像,也是因為看到GaN技術的快速發展,該技術結合虛擬偶像絕對是大殺器,未來GaN會幫Waldo和王尼瑪做好皮,放到其他人的身上。
七、直播作為生產力開始進入更多場景猜想指數:2/5
百度對YY國內業務的收購驚煞了絕大多數看熱鬧的人,尤其是MW又整了那麼一出活。
我們應該相信李彥宏以及百度一眾高管的頭腦與能力是遠超出市場上絕大多數人的,尤其是在吃了91助手的虧之後。
對於百度收購YY,我沒市場情緒那麼悲觀。
即便換成百度收購小紅書或者知乎,雖然媒體會巴拉巴拉怎麼好和有想像空間,但還不是沒什麼用。倒是YY這步棋下好了,確實可能會盤活起百度的一些流量,價格算好就行。
二級市場不會認同這個故事,所以沒法像陌陌收購探探後,股價漲得那麼好。百度流量的娛樂化屬性弱,所以試圖把YY買進來弄。
上個月報名去聽陸奇博士的一個宣講,我發現陸奇竟然對直播有頗深的關注,演講過程中多次強調了「直播」二字。
想起之前聽某家美股直播公司的CEO在講公司未來時,我本以為是純粹畫餅,但現在看來趨勢確實存在,就是在5G時代下直播會成為生產力。
直播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最早來自於秀場,這是街頭賣藝。近一年火熱的直播電商,將直播帶入到商品零售環節。
等到未來,5G下的超高清+超低延遲,直播會進一步成為生產力,進入到像遠程醫療手術、遠程遙控半自動駕駛等等場景下。
陸奇團隊也投資了一家通過直播來開挖掘機進行遠程作業的公司,創始人是斯坦福畢業的。
直播的爆發取決於手機攝像頭的3D功能建模能力,想像一下8K和1080P,都是純平面怎麼搞。
而且直播這個概念在此時的定義並不準確,應該說是低時延高可靠性視頻通訊,其中可能還涉及到觸感或者其他感官。
八、三維網際網路雛形初見猜想指數:1.5/5
接著上面說的手機攝像頭3D功能建模能力,做手機上應用的3D結構建模公司會有機會。
5G時代下,光是清楚/超高清意義有限,但是二維升三維,應該是大機會。如果要普及的話,得有攝像頭和建模跟著。
從應用場景上來說,最簡單的也許大家都有發現現在很多電商在展示商品時,都有3D化的商品可供大家360度瀏覽。
TOF工作原理TOF(time of flight)技術主要是為實現3D成像而生,X、Y兩維的手機拍照大家都非常熟悉,TOF在其基礎上增加了Z軸的深度信息,是通過雷射從發出到達到目標物體返回到手機傳感器的時間來計算出深度(距離)信息。IPAD 20Pro搭載了一顆TOF鏡頭,引燃了市場對TOF的關注,iPhoneX同樣採用了結構光方案。
VCSEL晶片樣例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簡稱VCSEL,又譯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是一種半導體,其雷射垂直於頂面射出。VCSEL就是TOF方案中用來發出雷射的核心器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目前,VCSEL主要掌握在海外光通信晶片大廠手中,包括:Lumentum、II-VI公司、Finsar等。國內公司有:縱慧芯光、博升光電、瑞熙半導體,其中縱慧芯光是華為供應商,去年年底拿到了華為的投資。
此外,網際網路從二維世界升級成三維世界還有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是在線上的互動娛樂上。Roblox是其中非常非常好的例子,而且其雛形化的特徵又非常明顯,好似嘲笑般的告訴人們,這就是未來。
借用一位這個方向上的優秀創業前輩的話說:「虛擬形象+虛擬場景的類遊戲形態肯定是直播之後的下一代交互媒體,未來的線上娛樂場景/產品都會3D化,未來的社交和遊戲是融合的,沒有區別。RPG、社交、遊戲,實景化場景」。
九、抖音日活逼平微信猜想指數:1/5
今年9月15日,抖音官宣其日活數突破6億,逼得騰訊跳起來說王者榮耀的日活用戶數日均破1億。
我其實沒太理解王者榮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是媒體筆誤,還是王者榮耀刻意使用了日均日活用戶數這個概念,估計是後者。
即使在抖音增長最迅猛的時候,騰訊也是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因為覺得短視頻撐死了日活規模就三四億,而且手裡還有張快手的牌可以打。
結果字節在海外又締造出了一個tiktok王國,手裡的快手壓不住國內抖音的增長趨勢,最後只能祭出微信這張終極底牌來抵消掉可能存在的威脅。
記得是在18年末跟一個早期在字節的朋友吃飯聊,朋友說,即使在今天的中國,社會上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群體。而微信主要還是一款看和刷文字信息的通訊產品,所以是不是短視頻未來的天花板其實會高過微信。
現在回過頭看,先不論微信,至少知乎、小紅書這樣的產品,不是原生短視頻形態話,用戶規模增長空間真就有限了。
而在今年9月抖音(含火山版)已經超過了6億的日活,微信的月活按移動網際網路人口基數10億來看,那DAU/MAU是70%還是80%,不會到90%吧,所以抖音還是有機會逼平微信的日活甚至超越?
十、心理與泛迷信網際網路的機遇猜想指數:1/5
曾經有一個叫卡辛斯基的人物,寫了一篇5萬多字的論文《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Future》發在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上,在1995年。
記得比較清楚的一點是在論文的開頭階段,卡辛斯基就指出了隨著集中化的工業化社會推進,人類的心理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如果是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集中化的巨型中心化社會,身邊心理有一定問題的人肯定是比完全沒心理問題的人多。
關於泛迷信,我很相信命數命理,可惜身邊這樣的人很稀少,但相信星座或者對星座感興趣的人不少。
前些天忘記是在哪看到,說現在的年輕人95/00後相信MBTI要超過90後相信星座和更老一輩相信八字。
本來我還沒有感受,隨後在收到的一些簡歷中看到有人註明自己的人格類型,以及在外聽到別人討論起自己的人格類型時,才有所體會到這一點。我很早就自己做過MBTI測試雖然忘了自己是INTJ還是INTP。
至於為什麼說是心理與泛迷信網際網路的機遇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2023年至2043年國運走到「下元九運」,目前國家處在「八運」(土運)的末端,至2023還有三年(有些算法從2024開始)。
我們發現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土運暴利的時代大勢已去,房地產的時代必將告一段落。那麼哪些行業會高速發展?
新能源飛速發展,離火運直接促使電力、電信、能源、新能源等火屬性行業飛速發展,電器 、通信、網際網路行業,將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業將更紅火,離火在八卦裡,代表的是朱雀,朱雀是一種漂亮的鳥兒,在離火運始終,美業將得到極大的發展,所以有關於美,變美這樣的一切,都會有大的市場機遇,男性也一定會越來越注意外表。一些針對男性的美容項目,也一定會逐漸的被市場所認可和追捧。離為心,人們會更重視心靈。在過往的幾十年發展中,人們心靈的成長遠遠滯後於經濟的增長,錢多了,抑鬱的卻多了,這個階段心靈的成長將被重視。所以說心理諮詢師,靈性療愈師。包括一些身體疾病的新型疾病治療方式,都將大受歡迎。離也主分離,那麼在夫妻情感上,會出現更多離異現象。婚姻諮詢師、命理師、宗教,都將會有很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的前景,這將需要很多專業人士,有真才實學之人,必將迎來蓬勃發展。一對應了電動車和光伏;二對應了噴湧的國貨美妝市場,包括男士相關公司;三也對應了市場趨勢,屬實玄妙。
至此,2021網際網路行業十大猜想結束,希望明年的這個時候,能少被打臉。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
2021年1月1日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