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香港股市的衝擊

2021-01-07 大公資訊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恆升指數期間下跌1萬多點。圖為恒生指數日K線圖

  1997年6月,一場金融危機在亞洲爆發,這場危機的發展過程十分複雜。到1998年年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階段: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繫匯率制。臺灣當局突然棄守新臺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 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 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恒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 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 737.60∶1。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相關焦點

  • 孫驍驥讀史:1997亞洲金融風暴實錄
    由此觀之,1997年亞洲遭受金融風暴之災難,可以說一點也不冤。相反,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倒是成了檢驗各國經濟「成色」的一個標準。金融風暴中的香港樓市與股市1997年7月1日,香港完成了政權交接。對香港人而言,這一刻可謂百感交集。
  • 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 泰銖大幅貶值
    每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詬病不斷暴露產生的。這對全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
  • 1997年香港剛回歸就迎巨大「災難」,中央出手助其挺過危機
    金融風暴來臨,香港挺過危機1997年,剛剛回歸祖國的香港,等待它的既有鮮花,也有風暴。當年一場突然而至的金融危機,不僅對剛剛建立的香港特區政府形成了嚴峻考驗,也對北京的中央政府發起了挑戰。就在香港回歸的第二天,1997年7月2日,泰國央行宣布放棄實行了14年之久的美元聯繫匯率制度,改為浮動匯率制,由市場來決定泰幣價值,這直接導致泰幣出現嚴重貶值,泰國金融市場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種混亂迅速蔓延到整個東南亞市場,釀成一場驚心動魄的金融危機。其時,香港特區政府剛剛建立,還缺乏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和實力。
  • 3大原因引爆98年亞洲金融危機!亞洲5國「亮紅燈」,歷史會重演嗎
    在美國宣布"無限印鈔"之後不久,《日經亞洲評論》就表示,亞洲5國的貨幣已經開始"亮紅燈"了,其中印尼盾已經跌至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這種情況讓人們開始思考:在疫情的衝擊下,時隔22年後亞洲金融危機是否會捲土重來呢?
  • 走出危機的陰霾:韓國是如何化解亞洲金融危機的?
    而政府與財閥的緊密捆綁讓經濟失去了活力與韌性,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變得不堪一擊,但經過一系列調整後很快又恢復了生機與活力。韓國是如何化解金融危機衝擊並恢復經濟活力的,這是我們在當今經濟增長失速和經濟活力下降時需要借鑑的地方。
  • 長江宏觀趙偉:1997年,韓國如何處理債務違約?
    1990年代,韓國企業槓桿率攀升,債務風險不斷積聚,並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後達到頂峰(1997年企業部門槓桿率110%)。1998年,違約企業數量高達22828家,較1990年的4107家增長4.6倍。企業信用風險進一步向金融部門蔓延,銀行不良貸款率也大幅攀升。  轉型期間,韓國債務風險暴露,是內部過度負債和外部衝擊的共同結果;韓國被迫打破剛兌,使用市場化手段處理違約債務,開啟去槓桿。
  • 《國家破產之日》:1997年的金融危機,韓國給我們上了一課
    真實歷史事件是韓國電影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從朝韓時政到各種社會問題,總有佳片出現,金融領域當然不會缺席,比如在1997年金融危機20年後,韓國就出現了一個紀念加反思的電影,主要就是講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韓國的應對與絕望。金融危機來臨之時,三個不同階層加上芸芸眾生,反應都不一樣:首先是政府。
  • 「國家破產之日」:韓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中經歷了什麼
    本文節選自東方出版中心2020年4月出版的新書《金錢何以改變世界:換個角度看歷史》。作者洪椿旭(韓國)系經濟學博士,1993年就職於韓國金融研究院,27年來在韓國諸多有代表性的金融機構任經濟分析師。韓國為什麼會陷入外匯危機的泥潭?
  • 回顧:韓國改革轉型遲緩最終引發了1997年金融危機
    文:國泰君安宏觀任澤平  導讀:  韓國改革轉型遲緩最終引發了1997年金融危機。面對危機金大中政府痛下決心推動金融、企業、政府、勞動四大部門結構調整,最終走出困境,獲得新生。  摘要:  1997年金融危機沉重打擊了韓國,主要原因是在增速換擋期韓國內部結構調整不到位所致。
  • 《國家破產之日》:1997年的金融危機,這些人靠做空祖國成功?
    真實歷史事件是韓國電影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從朝韓時政到各種社會問題,總有佳片出現,金融領域當然不會缺席,比如在1997年金融危機20
  • 遇金融危機富豪賣古董,我「閉著眼睛」拍下元青花
    亞洲金融危機時賣古董救市▲全球五大收藏家之一的徐展堂先生和他的部分原藏品。人稱「古董徐」的徐展堂先生不僅是香港商界翹楚,還是一位熱衷傳統文化,傑出的文物收藏鑑賞家,其過人的見識和豐富的收藏已成當代傳奇。
  • 反思韓國模式:亞洲金融危機、對外開放與財閥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此前持續高增長的韓國經濟遭受重創。外資機構紛紛撤離,外匯儲備告急,不少大公司倒閉,整個國家命懸生死一線。韓國被迫向IMF等國際組織和其它國家求助,在外國勢力的倒逼下,韓國被動開始改革,開放資本市場。外資的進入也強化了公司治理,約束了國內既得利益者。儘管這個轉型過程很痛苦,財閥模式的後遺症也未完全消除,但韓國經濟確實也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蛻變。
  • 任澤平:我們站在全球金融危機邊緣!
    全球金融海嘯,2月下旬以來油價最大下跌超過30%,美股兩次觸發熔斷,歐美股市進入技術性熊市。  我們正站在新一輪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的邊緣,疫情全球大流行只是導火索,根源是全球經濟、金融、社會的脆弱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至今,12年過去了,美國歐洲主要靠量化寬鬆和超低利率,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債務槓桿上升、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社會撕裂、政治觀點激化、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 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與防範
    被稱為「第五條小龍」的泰國一度曾打算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取代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結果事與願違,在國際投機資本的衝擊下一敗塗地。泰國的經濟增長早已隱含不良因素,許多效益不好的項目從非銀行金融機構中獲得貸款,造成大量壞帳,1997年達到300億美元。而這些金融機構的貸款又是從銀行獲得的,泰國政府維持固定匯率制,泰銖隨美元升值,外貿逆差相當嚴重。
  • 2008年3月以後發生了什麼?12年前金融危機與現在究竟有何異同?
    拉加德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是法國財長,全程參與了應對危機的決策過程和救市計劃,是歐洲應對金融危機的領袖人物。其言論舉足輕重。無獨有偶,宣布緊急降息50BP的英國央行卡尼也在本周三的新聞發布會上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如果全球央行們採取針對性的支持措施,沒有理由認為此次情況會如2008年的情況那樣糟糕。
  • 任壽根:金融危機、貨幣危機與經濟危機辨析
    這裡瑟羅是將衰退與金融危機作為兩個不同經濟現象對待。這種區分是正確的,因為衰退可以是正增長的,而金融危機為經濟增長出現斷崖式下跌。判斷金融危機是否爆發非常重要。如果已經爆發了金融危機,卻未得到確認,則政府救市政策可能會遲緩或力度不對等,該金融危機造成的衝擊就會更巨大。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說到香港標誌,不得不提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曾經代表著多少80.90後的青蔥歲月。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衝擊。
  • 李超:流動性衝擊是否會導致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像2016年初全球股市震蕩、2016年6月英國公投退歐後的資產價格震蕩、2018年一季度美股震蕩,都並未呈現典型的流動性衝擊特徵,利差指標也相對正常。我們對比幾個主要經濟體數據,2010-2018年間,法國資本充足率提高6.1個百分點至18.74%,提高幅度最大,其次為中國香港,提高4.4個百分點至20.28%,日本和德國分別提高3.1和2.9個百分點至17%和18.9%,美國則經歷先升後降,2018年基本持平於14.77%。
  • 韓國金融危機迷思:一海之隔的這個小國憑什麼走出危機?
    1997年至1999年,韓國三十大財閥中有11個破產,起亞(Kia)、大宇(Daewoo)等知名企業盡在其列。由於大量企業無法償還債務,韓國銀行業的經營風險因此不斷積聚,銀行危機開始蔓延。1997年7月,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加劇了國際投資者對亞洲諸國經濟形勢的悲觀情緒,隨著外資的不斷流出,韓元開始快速貶值。
  • 香港廢青頭目號召8月16日衝擊金融系統,銀行或因擠兌潮而倒閉,我們擊敗了索羅斯,卻要眼睜睜看香港被廢青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1、只要能使香港癱瘓,無論什麼策略,只要領頭的說出來,暴亂分子是會百分百響應的。他們已經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思考功能,所有行為均不考慮後果。2、中立派慢慢轉向同情暴亂分子,認為他們處於弱勢仍冒著生命危險為民請命,是香港的英雄,這部分人也會以擠兌的形式支持暴亂。3、親歷過金融危機的人不會等8月16日才開始去擠兌,他們知道銀行倒閉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