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劇照
動畫電影《姜子牙》受疫情影響從春節延遲到國慶上映,但並不影響人們對它的期待。電影自上映以來,打破了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單日記錄、2020年單片單日票房紀錄。全片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畫面精良,很多動畫細節都源於《山海經》等古書的靈感,片頭的動畫達到了近年來國產動畫視覺效果的頂尖程度。但是,電影票房在不斷刷新各項紀錄的同時,網友對其評價卻呈兩極分化的局面,這似乎與這種嚴肅的主題有關。
歷史上的姜子牙憑藉自身的文韜武略幫助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被封往齊地之後,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之策,贏得了世人無限景仰,孟子稱讚姜子牙為「天下之大老。」
姜子牙在歷史上的名號十分複雜,在不同的文獻、作品當中的指稱千差萬別,大致有姜太公、姜尚、呂尚、太公望、太公尚、齊太公等十多個稱呼。這與古代的姓、氏有別有很大關係。
《姜子牙》劇照
現在的「姓氏」是一個概念,並且一般不更改,但在先秦時期,姓與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劉恕在《通鑑外紀》中提到:「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在《說文解字》中解釋「姓」時說:「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由此我們可知姓最早起源於母系氏族部落稱號或者部落首領的名字。使用姓主要為了區別婚姻、世系、種族。而氏是古代貴族的宗族稱號,屬于姓的分支,並且也彰顯一個人身分貴賤。因此,當時只有貴族才有姓和氏,而普通人大部分只有姓而無氏,甚至有些既無姓也無氏。
在《國語》、《史記》中都有關於姜姓的記載,原始社會時期,大家都擇水而居,當時炎帝和黃帝分別靠近姜水和姬水,所以他們分別姓姜和姓姬,炎帝神農氏也就是姜姓的始祖。
電影《姜子牙》劇照
氏是從姓中衍生出來,氏的主要獲取方式是通過封地方式獲得。比如有人被封在有呂這個地方,因而他們以有呂為氏,這就是典型的以「封邑為氏」的表現。而在先秦時期,姓與氏是嚴格區分,《通志·氏族略》中就記載:「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這裡的妊人,是女人的意思,當時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其目的是要標榜男子的尊貴,所以在先秦姜太公的記載中只能見到呂太公、呂望、呂尚等等,而不見姜子牙、姜太公、姜望的稱號。
史籍上並沒有姜子牙父母以及他本人出生的記載,所以現在有關姜子牙的身世記載,多是杜撰。比如有個說法稱姜子牙的母親叫姜華,姜華的父母去世後埋在大象崗。姜華去祭拜父母的時候,踩到一個巨大的腳印,還吞下一道八面怪光,繼而姜華就懷孕了。這時有個聲音告訴她,這個巨大的腳印是伏羲的,肚子裡的孩子是八卦之子,所以姜華給孩子取的名字裡帶上「子」,又因為伏羲的腳印是在大象崗遇到的,象牙是很貴重的東西,所以名字帶「牙」,最後孩子跟姜華本人同姓,所以就稱姜子牙。這個傳說裡面姜子牙的出生與姜媛踩巨人跡生下后稷如出一轍,恐怕這只是後人套用的結果。
《封神傳奇》姜子牙
文字記錄周文王與姜子牙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二人相遇後的傳說更加充滿宿命論的色調。姜子牙不騎馬也不坐車,就是要周文王背著他,周文王愛惜人才只得親自背他,累到實在走不動才放下來,姜子牙對文王說,你背我走了二百九十四步,我保你江山二百九十四年。還有一種說法稱,文王用木輪車拉姜子牙走,結果拉車的繩子斷了,姜子牙就對文王說,你拉我走了八百零八步,我保你周朝八百零八年。兩種說法有一定差距,但都預測到周取代商的必然,並且二百九十四恰好是西周存在時間,八百零八是一直延續到東周滅亡。很明顯,這樣的傳說也是後人附會的結果。
歷史中很多人物是經過作者和讀者雙向合作創造的,許多經典人物形象都是在這樣一次次反覆創造過程中而呈現出我們現在認識的模樣,姜子牙的形象也經歷了這樣一個創造過程。
最早記載姜子牙見於《詩經》,此外在《戰國策》、《左傳》、《史記》當中也有零散紀錄,當時的姜太公在人們心目中是一個有功於西周的果敢之人,並且在那個血緣宗法嚴格的時期,作為一個異姓臣子,他並不處於獨尊地位,在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被神化。到了西漢末年以至東漢時期,讖緯學說流行,許多歷史人物與歷史事實都被人為神化。魏晉到隋唐時期,姜子牙的形象達到巔峰時刻,有關他的奇異故事更是層出不窮。而宋代以後,姜太公的政治地位大大下降,到明代,其「戰神」地位還被關羽取而代之,但有關他的傳說與作品漸成民俗,在民間廣受流傳。
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材料簡略,這給了人們很大的想像空間,也使得姜子牙的形象在民間不斷被加工改造,人們把現實中難以實現的訴求通過藝術的形式加在姜子牙身上,或調侃,或神化,使其形象與歷史原型相差甚遠,此時的姜太公有了不一樣的出生,接受非凡的磨練,最終也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封神演義》姜子牙
我們目前對姜子牙的認識大多來自成書於明代的《封神演義》,該書屬於神魔小說,其中對姜子牙的形象敘述多是虛構,相較於前人作品,此時姜子牙的性格也出現了許多轉變。此時的他仍然握有封神大權,但他由神壇走下來,更多表現一種世俗化傾向,與常人一樣,他既善良也存有私心,遇到困難也會發牢騷,遇到危險也會狼狽逃跑。其次,《封神演義》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更加突出姜子牙的文智而掩蓋其勇武,明代朱元璋下令用關羽替代姜子牙的戰神的位置,因此同時期的作品順應這種政治潮流不足為奇。
姜子牙的形象在慢慢演變中變得家喻戶曉,後來更成為人們驅邪求平安的保護神,對姜太公的信仰也影響了民間習俗發展。
相傳姜子牙的好朋友想蓋個新房子,但是一直都失敗,原來是附近的鬼神都來爭地盤,要麼把牆弄倒,要麼弄斷房梁,姜子牙就在房屋上梁時說:「四方鬼神,洗耳聽著,太公在此,各歸其所。」那些鬼神懼怕姜子牙的打神鞭紛紛逃跑,房子也就順利蓋好了。後來人們要建新房子都會請出姜子牙來鎮宅保平安。這個習俗至今還在流傳,有些地方是張貼「姜太公在此,上梁大吉」,有些張貼「姜太公在此,諸神迴避」,他們都是承認姜子牙信仰中的鎮邪保平安的功效。
《封神演義》姜子牙劇照
對姜子牙的信仰也影響到婚嫁習俗,相傳周武王的叔父姬仲是個戰功赫赫的人物,但他在家常常被妻子欺負,為此朝中大臣都笑話他。周武王就悄悄到叔父府上查看,見叔父給皇嬸下跪請安,武王氣憤就下旨叫官員攜帶妻子覲見,武王認為皇嬸欺壓皇叔將她斬首示眾。砍頭時,姜子牙拿一塊白布在她頭上一按,迅速染成紅色,周武王就用紅布警惕那些虐待丈夫的女子。為了記住這個教訓,後世女子出嫁頭上都要蓋上紅布。
姜子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一個人物,他早年窮困潦倒,經歷坎坷,在遇到周文王之後,盡心輔佐文王和武王,成為帝師良將,滅商興周之後分封到富庶的齊國。文獻中利用三言兩語就結束了對姜子牙的介紹,正因為如此,才給後人留下了無限的空間去構建這樣一個傳奇的人物。民間的種種傳說,加上神話故事的渲染,使姜子牙的人物形象一步步走上神壇。在文人與讀者的雙向參與創造中,其形象被進一步神化,後來逐漸表現出明顯的世俗化傾向,最終家喻戶曉。
仝晰綱、王耀祖輯:《姜太公研究資料彙編》,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孔偉:《歷史與文化的交鋒:試析姜太公的文化形象》,《天中學刊》2020年2月。
於孔寶:《姜太公的政治思想與政治謀略》,《河北學刊》1995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