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動畫電影《姜子牙》熱映,三天多的時間,總票房破10億,一舉打敗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等多部動畫電影,成為中國電影市場最快破十億的動畫電影!
《姜子牙》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和《哪吒》一樣,得益於姜子牙這個人物本身的流量。作為一位民間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其興周滅商的故事更是被演繹成了一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他帶來了無數的流量。
不過,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雖然沒有像在《封神演義》和動畫電影《姜子牙》中那般具有玄幻的神話色彩,但其實比小說和電影還要神通廣大,一直以來被尊為武聖、神上神、百家宗師,影響了中國幾千年。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勳,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
史料中,有關姜子牙的記載也頗為傳奇。據說他半生寒微,年輕時候當過屠夫,開過酒店賣過酒,直到70歲的時候,還一事無成。但是他人窮志不窮,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
直到72歲的時候,才遇到了周文王姬昌,從此開始了他傳奇的後半生。關於這次遇見,司馬遷在《史記》中說:「以漁釣奸周西伯。」 「奸」在此處有引誘之意,也就是說,姜子牙借釣魚的噱頭,成功吸引了周文王的注意。
當時,兩人相談甚歡,都覺得對方是自己要等的那個人。周文王覺得姜子牙是自他太公以來所期盼的那位聖人,於是稱之為「太公望」。最後,兩人一起乘車而歸,拜為「太師」。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
司馬遷另外還記載了兩則關於姜子牙和姬昌相遇的傳聞,雖然相遇方式各有不同,但最後都是姜子牙歸附西伯侯姬昌,成為他的首席智囊,輔佐周文王建立霸業。
姬昌脫身歸國後,姜子牙建議他推行德政來推翻商紂,積善修德,明道行仁,這也是孟子一直推崇的「王天下」。對外方面,他讓姬昌積極聯絡其他諸侯國,建立戰略同盟;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尋求百姓的支持,同時提倡生產,訓練兵馬。
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國不斷強大,逐漸有諸侯國依附周國。《史記》說:「天下三分,其二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意思在姜子牙的謀劃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
姬昌死後,周武王姬發即位,姜子牙成為周國軍事統帥,被尊為「師尚父」,人稱姜尚。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武王伐紂的故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武王通過神奇的「牧野之戰」,打敗商朝大軍。紂王見大勢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封為齊侯,定都於營丘,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
據載,姜子牙到了封地之後,僅僅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就把齊國建立和安定下來。周公曾問他是如何做到的,姜子牙回答說:「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傷害。當時周公旦被封在魯國,他派自己的兒子伯禽前去建國,伯禽的辦法是「變其俗,革其禮」,足足花了三年時間,才把魯國安定下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姜子牙卓越的治國安邦本領。
他在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人才政策,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奠定了基礎。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緩和社會矛盾,成功安定了齊國的局面。經濟上,在注重農業生產的同時,充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等手工業;同時大力發展商業,推行與列國通貨的外貿政策。
在這種「農、工、商」三寶並舉的宏觀戰略指導下,齊國製造的冠帶衣履暢銷天下,魚鹽流通列國,諸侯紛紛前來朝拜,齊國逐步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發展為雄居於東方的大國富國。而魯國,最後只能成為一個仰齊國之鼻息的小國。
封齊建國後,姜子牙除了剛開始的五個月,其他大部分的時間是在鎬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輔佐外孫周成王姬誦、重外孫周康王姬釗。齊國開國後的三十餘年,營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鎮守。
周成王時期,姜子牙還輔助周公旦,平定叛亂,平定內亂,開疆擴土,一起締造了歷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他的大兒子呂伋繼位,被稱為齊丁公。齊丁公呂伋繼續輔佐周康王,成為僅次於首輔召公奭的次輔,並掌管周王朝的精銳部隊三千虎賁,保衛豐鎬。
作為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姜子牙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設立武廟祭祀。宋真宗時期,追諡昭烈。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姬昌之脫羑裡,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確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的《六韜》,就相傳為姜子牙所著,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